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许多人、经历许多事。有的如过眼烟云,一晃而过,再也想不起来;有的则深藏在记忆深处,许多年后由于偶然的机缘,不经意间又重回视野。往日的回忆与新近的讯息,会带来忧伤和感慨,或者欣喜和惊讶。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近年在文坛上颇为活跃的“黑孩”,竟是耿仁秋,一个我曾经熟悉的美眉才女!
那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当时还在北大读研究生。一次全国文联举办一个文学讲座,我从中关村前往参加。系里一位老师(温儒敏)托我带一本杂志给一位与会者,名叫耿仁秋。
我以为耿是男的,大概是因为柔石《二月》中那位帅哥叫箫涧秋。但见面时我第一眼看到的,竟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女子:白净面皮、尖下巴,清秀端庄。
分明是一个“白妞”嘛,跟“黑孩”怎么也搭不上界呀!
她告诉我她是大连人,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时在《青年文学》当编辑。都是中文系出身,自然有许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我说我是文学青年,只发表过两个短篇,请多多扶植。她说你太客气了,你是研究生,还请多指教。
此后从海淀进城,又曾拜访过她,次数也记不清了。也通过信,内容无非是文学艺术。 她的钢笔字字迹娟秀、婉如其人;尤其是横笔,飘逸不羁,翩若惊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当时正在学篆刻,即为她刻了一枚藏书印---“仁秋藏书”(见下图中)。她很高兴,说买了很多书,终于有了自己的藏书章了。只可惜,我没有机会看到她盖有出自拙刀的印章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