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21)
慕尼黑 (中)内心震撼,飘落空中的白玫瑰
《遇见欧洲 (20)- 慕尼黑(上)视觉冲击,跨越八个世纪的魅力》
历史的沉重在于,即便像慕尼黑这样拥有深厚建筑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无法摆脱德国现代史上一段令人发指的黑暗篇章。纳粹党(即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正是在此成立并发展壮大。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 “啤酒馆政变”,企图推翻巴伐利亚州政府,进而夺取德国政权。虽然政变最终失败,但却让他声名鹊起,为日后掌权埋下了伏笔。
下图是统帅堂(Feldherrnhalle),路德维希一世于1841-1844年下令建造的纪念堂,用以表彰巴伐利亚军队的光辉战绩。三拱式廊柱模仿佛罗伦萨佣兵凉廊,采用庄重的多立克柱式和威严的青铜狮子雕像,展现王国的军威与荣耀。
在1923年的 “啤酒馆政变”中,纳粹党徒在此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多人死伤。
(网图)
1933年纳粹掌权后,统帅堂被希特勒奉为 “纳粹圣地”,设立纪念碑,并强令行人经过时必须人人行纳粹礼,以示效忠。慕尼黑也随之成为纳粹的大本营,全国总部设在布林纳街45号的“褐宫”(Braunes Haus),1945年该大楼被盟军炸毁。
朋友们知道吗?出生于奥地利的希特勒曾是一个落榜艺术生,年轻时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1907年和1908年),均因“绘画天分不足”被拒。此后他滞留维也纳,靠卖画谋生,一度生活困顿。1913年为逃避奥匈帝国兵役,他移居德国慕尼黑,继续以卖画为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假如当年美院录取了他,也许历史会被改写:艺术界或许会多一个癫狂的画家,而全世界可能少一个战争狂人。希特勒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4000多万人死于战火,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自我毁灭。这到底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有个冷笑话:“为什么二战后会出现那么多让人看不懂得艺术?因为二战后,美术学院再也不敢乱拒收学生了。”
希特勒的画作,大家觉得水平如何?
(慕尼黑市政厅 by 希特勒,网图)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当年慕尼黑的元首行馆,签署了国际外交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正式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避免战争选择妥协,希望通过让步示好满足希特勒的扩张野心,换取“和平”,捷克代表竟未被邀请参与谈判。
从左至右:张伯伦,达拉弟,希特勒,墨索里尼和西亚诺(意大利外交部长),网图
(原第三帝国元首行馆,现慕尼黑艺术戏剧学院教学楼, 网图)
希特勒在协定之后签署《共同宣言》:承诺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误以为避免了战争,“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
然而希特勒很快撕毁协议,于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几个月之后闪击波兰,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绥靖政策不仅未能阻止战争,反而助长了纳粹的侵略野心,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慕尼黑协定》被丘吉尔斥之为"以耻辱换来的虚假和平",“是西方民主国家向法西斯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一事件成为国际外交史上深刻的历史教训。遗憾的是,历史的警钟似乎总是被世人遗忘。
然而,即使在极权暴政的黑暗之中,也总会有人点燃良知的微光 -- “白玫瑰”小组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束。
2003年,德国评选“德国历史上十大杰出人物”,与爱因斯坦、巴赫、歌德、马克思等赫赫有名的伟人并列入榜的,还有一对年轻的兄妹 --汉斯·朔尔(Hans Scholl)和索菲·朔尔(Sophie Scholl)。他们是榜单中最年轻的入选者,牺牲时年仅24岁和22岁,索菲更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为何兄妹俩能赢得如此崇高的声誉?因为他们象征着黑暗时代中闪耀的那束微光 -- 德国家喻户晓的“白玫瑰”小组。他们的名字,早已成为德国良知与勇气的象征。
朔尔兄妹曾是热忱的纳粹青年团成员,但随着对犹太人大规模迫害的目睹,以及对纳粹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思,他们强烈地感觉到,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与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认同背道而驰,两人彻底转变立场。
(网图,左边是朔尔兄妹)
1942年,汉斯在慕尼黑大学发起成立"白玫瑰"小组,成员包括了慕尼黑大学中的许多学生及教授,如哲学系教授科特·胡贝尔(Kurt Huber)等。在大学里学习生物和哲学的索菲在同年5月也加入该小组。
他们以传单与涂鸦形式揭露纳粹暴行、呼吁民众反抗独裁,但第六份传单成为他们的"绝唱"。1943年2月18日,在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发表“总体战”演讲的同一天,汉斯与索菲在慕尼黑大学的中庭抛撒传单时被发现并遭逮捕,其他的活动成员很快也全都被抓。面对盖世太保的审讯,朔尔兄妹表现得异常勇敢,两人都试图把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最后包括朔尔兄妹在内的小组成员有六人先后因叛国罪被处死。
据狱友回忆,索菲·朔尔在行刑前曾说到:“多么美好阳光明媚的一天,而我却必须离去……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成千上万的人,我的死又算得了什么?”
英雄去世后,他們散发的第六份传单的副本被辗转带到英国,被命名为《慕尼黑学生宣言》,在同年由盟军空投至德国各地,成为纳粹统治下德国境内最有影响力的抵抗声音之一。
如今,慕尼黑大学主楼前的“朔尔兄妹广场”与对面的“胡贝尔广场”(为纪念被纳粹杀害的哲学系教授科特·胡贝尔Kurt Huber,也是白玫瑰小组领导成员之一),以及主楼内的“白玫瑰纪念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德国几乎每座大城市都有以他们命名的学校、街道或广场。
2006年柏林电影节上映了德国电影《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Die letzten Tage),再现了索菲和哥哥被捕之后短短几天内的被审判与被处决的过程。导演马克·罗特蒙德坦言:“当年,包括我祖父母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德国人,面对纳粹暴行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希望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 这份思考,也是当今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当暴行发生时,我为何是沉默的大多数?
在希特勒高度集权统治下,德国社会集体陷入沉默,个人言论受到极端压制。朔尔兄妹和“白玫瑰”小组的成员,既非英雄也非超人,他们只是普通的大学生和老师,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们之所以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在这种集体沉默中挺身而出,只因为未泯的良知 --对受难者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的信仰。索菲被捕后说:“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这份良知,最终转化为坚定的反抗信念,在最黑暗的时代,迸发出非凡的勇气,闪耀出震撼人心的光芒。
许多年后,在遥远的东方大地上,也有一批年轻人在寒风中举起一张张A4白纸。纸上没有一个字,却承载了无法言说的一切。白纸在沉默的人潮里微微颤动,如同多年前的白玫瑰飘落在灰暗的街道上 –纤弱轻盈,却足以打破凝固窒息的空气。历史更迭,时代各异,但在压迫与恐惧的阴影下,总会有人以脆弱的身躯,守护自由的信念。
201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慕尼黑在原“褐宫”遗址上建立了“纳粹历史文献中心”(NS-Dokumentationszentrum München)。开馆时,当时的德国文化部长莫妮卡·格鲁特斯在开幕式上表示:“清理纳粹的过去,纪念被纳粹迫害致死的人,并且让我们的后代清醒地记住历史,这对于德国来说,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永久的道德义务。”
(网图)
慕尼黑城区里的人是真多呀,市中心的玛丽亚广场上,本地人和游客摩肩接踵,步行街更是熙熙攘攘,和国内的庙会有一拼。有位女士看我们仨在自拍,笑容可掬地主动提出给我们拍家庭照。刚从瑞士到德国,警惕心有些放松,可当我看到龙儿把手机递给这位热心女士的那一瞬间,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不会是骗子吧?瞬间全身绷紧,目光盯着她,完全顾不上摆姿势了,笑容也僵在脸上。像一颗随时要发射出去的子弹,准备冲上去追人。
她拍得很认真,连拍了好几张,终于把手机还回来,我们赶紧连声道谢。她一走,我就对龙儿说:“吓死我了!”龙儿不厚道地笑了:“我本来不打算让她拍的,看你没反对,我也放松警惕了,不过我做好了随时追出去的准备。” 我翻个白眼:“人这么多,她真跑了你追个寂寞,要是有同伙接应,手机早飞没影了。”
艾玛,这防范之心不在线,后怕重重。现在想想,如此猜疑路人的好心,非常不应该,但没有警惕性也是万万不可的。
十二月是圣诞季,慕尼黑也是各处都能见到圣诞集市,气氛浓郁,热热闹闹。活泼的巴伐利亚人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寒风中人人拿一杯热红酒吃着炸薯片。俺不羡慕酒,一个劲盯着他们手中各式各样的漂亮圣诞杯,可惜路途遥远,没办法买一些带回家。
(待续)
“在黑暗时刻能挺身而出的人才是真英雄。” +100,说得对极了,做一个真正的英雄需要勇气,值得人们永远的纪念。
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祭奠令人钦佩的兄妹倆,在黑暗时刻能挺身而出的人才是真英雄。
好文好图,很有价值。多谢麦姐用心分享!顺祝秋安!
“‘白玫瑰小组’的爱国精神值得敬仰,一定会流芳百世的。”
“一个能永远铭记历史,缅怀为自由信仰而受迫害至死的人民的民族一定会兴旺发达。祝福德国。”
谢谢荷姐姐共鸣,我也为德国的反思精神感动,同祝福德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艾玛,到了欧洲,大家说防盗防骗防小偷,俺就时刻提醒自己,结果常常忘记,哈哈。
“清理纳粹的过去,纪念被纳粹迫害致死的人,并且让我们的后代清醒地记住历史,这对于德国来说,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永久的道德义务。”德国文化部长莫妮卡·格鲁特斯说得好,一个能永远铭记历史,缅怀为自由信仰而受迫害至死的人民的民族一定会兴旺发达。祝福德国。
有句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麦姐有人际交往的谨慎是大智慧。
谢谢麦姐的游记大片,总是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图文,有知识有思考。麦姐写博愉快!
希特勒没被美院录取真是当年第一个大错误,如果他学了画就不会从政了,当然也许还会有另一个希特勒,反正世界上很多灾难都是避免不了得,因为总有邪恶的人。
“我同行的同事喜欢历史,他说纽伦堡曾经是纳粹的大本营,我们因此去了那里。”纽伦堡是纳粹党代会和阅兵的御用城市,纽伦堡的出名更是因为战后的纽伦堡审判。
你们去的集中营应该是慕尼黑附近的达豪集中营,是纳粹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我们这次没去,实在是时间不够用。
祝迪儿夏安!
2012年我因为工作关系在巴伐利亚住过一段,去慕尼黑打过卡,但那时对历史人文兴趣不大收获有限,麦子的叙述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更加丰满了。
我当时并不知道慕尼黑和纳粹党的关系,我同行的同事喜欢历史,他说纽伦堡曾经是纳粹的大本营,我们因此去了那里。
我们还去了一家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但我不记得它的名字了。
“像北欧五国,德国,瑞士,几乎是人人皆君子。”瑞士我们倒是没担心,但德国据说现在治安也不是太好,所以当时有些紧张,看来是多虑了。我去读了你的慕尼黑游记,下篇要借用你的奥林匹克公园照片,先感谢了!祝新周愉快!
水星兄真是才华横溢,你的留评更像是又吹响了一段悠长的笛声,让余音延续。“若身处其境,俺是否也能举起那朵白玫瑰,能否举起那片白纸。”水星兄这是心灵之问,我们在这儿写写文很轻松,但如置身其境,是否真的能有那份勇气?我还真不知道,但我想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保持良知,守住心中的光。
“索菲被捕后说:‘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让我想起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坦然承认脆弱+勇敢宣告不屈,这是何等的贴近人心又令人仰望的伟大。”
采心的文字真切动人。朔尔兄妹用他们的良知和勇气,在那个黑暗时代点亮了一盏不灭的明灯。索菲的那句话,的确如海明威所说,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尊严。正是这种坦然面对脆弱,却依然坚定不屈的精神,让他们成为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
艾玛,大冬天,全家人都穿得和大熊猫一样,羞于晒,脑补更有神秘感,万一那天你我相约,岂不是可以有开盲盒的惊喜或者惊吓。哈哈.:) 祝采心新周愉快!
“我经常在外面旅行时请人帮忙拍照,也被别人请求给他们拍照,完全没有想过手机会不会被别人拿走。以后还是谨慎一点为好。”哈哈,沈香亲,我以前也是这样,就是这次去欧洲被朋友们一个劲地打预防针,我才把警惕的那根弦上得紧紧的,有笑话有后怕,也算是旅途中的小插曲了。以后旅途中还得注意,但也勿需用力过猛。:)祝沈香亲新周愉快!
是呀,慕尼黑协定的教训让世界付出了沉重代价。三年前普京入侵乌克兰,欧洲及当时的美国迅速反应,展现了对历史可能重蹈覆辙的深刻警觉。团结对付侵略者,才是维护和平的关键。
感谢麦子,在旅游途中为我们拾捡那么多沉重而珍贵的历史。朔尔兄妹的故事令人动容。在那样年轻的年纪里,二人不但没有被强大的集体热情裹挟而去,还以“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良知和勇气,同疯狂碾碎一切异己的庞大社会机器抗争到死,真是值得世世代代的地球人前去瞻仰,脱帽致敬。。。
索菲被捕后说:“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让我想起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坦然承认脆弱+勇敢宣告不屈,这是何等的贴近人心又令人仰望的伟大:))
。。。平静片刻,重看照片,遗憾没有找到麦子一家的合照。估计是麦子担心龙儿太帅了,闪花看君的眼睛,——不过俺看美女帅哥时眼睛杠杠的好,下次放一张呗~~
“这是民族内部文明精英用生命勇气给这个族群的救赎”,确实如此,历史上,每个民族都会在危难时刻出现少数不肯随波逐流的人,给人们带来希望。
“政治家预防深远悲剧和错误需要远见智慧与勇气胆力”,然而现实中,政治的格局往往被权力与利益左右,像侃侃说的:“一张嘴皮子足以糊弄大多数庸众的脑子”。那些真正能够跨越时代、化解悲剧的,才称得上是伟人。
“向白玫瑰这样的勇士致敬!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勇者是少数的,因而更令人起敬!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俩”,说得好,和暖冬一起,致敬这些勇士!
“有些人总拿生命的损失来说事,试想一下,当良知成为微光的那一刻,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蓝山兄说得好,正因为黑暗沉重,那一点微光才显得无比珍贵。它不只是反抗,更是一种选择,选择不向恐惧屈服,不让灵魂沉沦。唯有坚守良知,生命才值得。祝蓝山兄新周愉快!
慕尼黑和柏林真是两种风格,慕尼黑城区人多,火车上人也多,在这点上和天朝有一拼。
“白玫瑰令人心生敬意,任何时代无惧无畏的热血青年总是让人感动”+100,向勇敢的他们致敬!
“让我想起这个周末要举行的关于乌克兰的两普会谈,也很相似,历史会不会重演?”是呢,我写文时也想到即将举行的双普会,会不会是慕尼黑协定2.0版呢?咱们拭目以待!祝新周愉快!
谢谢分享用豆包的经历,太无语了。豆包我没用过,但我用deepseek问六四,感觉就是外交部发言人的口吻,这种内容的限制,让AI如何发展?但不少国人还是很自嗨的。
“警惕那位拿过手机替你们拍照的人是对的。即便是出于好心,也要事先问好。我们旅游时也遇到过几次这种,都表达谢意后婉拒了。还有路人递过手机或相机请求帮拍,大多数情况下帮拍了,但据说这种也是要小心的。” 是呀,在我们这儿,让人帮着拍照是常事,都不习惯拒绝别人。但在欧洲旅游,总说要防骗防盗,所以感觉还是应该小心才对。我之前写过因为警惕心过强在比萨差点闹出笑话。:)
“这个导演的勇气和良知也让人敬佩!” 确实,德国人因为二战从此背负了道德义务,他们敢直面历史反思过往,非常令人敬佩。
“‘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多么坦诚的人性光芒” +100, 白玫瑰、白纸、江油,弱小的他们却让世界知道:良知不会永远沉默。
“那些敢于挑战‘慕尼黑暴政’教条的总统,往往在政策上有所突破;而将‘慕尼黑’奉为外交原则的总统,则常常把国家带入‘最持久的悲剧’”,这位学者的说法本身没问题,时代在变,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找到真正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和平而出卖正义公平。
你今天的文写到乌克兰,战争依旧,历史与现实,让我们拭目以待双普会谈。
哎呀,我经常在外面旅行时请人帮忙拍照,也被别人请求给他们拍照,完全没有想过手机会不会被别人拿走。以后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赞麦子亲好游记!麦子亲新周愉快。
政治家预防深远悲剧和错误需要远见智慧与勇气胆力,和稀泥、混世界是大多数因缘际会爬上高层的红屁股猴子们的首选。而一张嘴皮子足以糊弄大多数庸众的脑子,这是从东非大裂谷里走出来的直立动物印刻在DNA里面的本质局限。
向白玫瑰这样的勇士致敬!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勇者是少数的,因而更令人起敬!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俩!谢麦子好文!
有个冷笑话:“为什么二战后会出现那么多让人看不懂得艺术?因为二战后,美术学院再也不敢乱拒收学生了。”
-------这段有意思。。。
白玫瑰令人心生敬意,任何时代无惧无畏的热血青年总是让人感动。。。
谢谢麦子的深度分析,问好,新周愉快!
警惕那位拿过手机替你们拍照的人是对的。即便是出于好心,也要事先问好。我们旅游时也遇到过几次这种,都表达谢意后婉拒了。还有路人递过手机或相机请求帮拍,大多数情况下帮拍了,但据说这种也是要小心的。
“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多么坦诚的人性光芒。
麦姐好文章,读得懂的人自然读得懂。A4白纸和江油照相馆,也许不少人不在乎,但也有很多人不会忘记。
有学者称,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总统能否承受“任何与敌对势力谈判的决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绥靖指控”。那些敢于挑战“慕尼黑暴政”教条的总统,往往在政策上有所突破;而将“慕尼
黑”奉为外交原则的总统,则常常把国家带入“最持久的悲剧”。
照相的段子记得麦子说过,哈哈哈,确实挺让人担心的。最后一张片片,很有圣诞的氛围,好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