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麦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内心震撼,飘落空中的白玫瑰

(2025-08-11 06:20:38) 下一个

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21)

慕尼黑 (中)内心震撼,飘落空中的白玫瑰

《遇见欧洲 20- 慕尼黑(上)视觉冲击,跨越八个世纪的魅力》

历史的沉重在于,即便像慕尼黑这样拥有深厚建筑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无法摆脱德国现代史上一段令人发指的黑暗篇章。纳粹党(即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正是在此成立并发展壮大。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 “啤酒馆政变”,企图推翻巴伐利亚州政府,进而夺取德国政权。虽然政变最终失败,但却让他声名鹊起,为日后掌权埋下了伏笔。

下图是统帅堂(Feldherrnhalle),路德维希一世于1841-1844年下令建造的纪念堂,用以表彰巴伐利亚军队的光辉战绩。三拱式廊柱模仿佛罗伦萨佣兵凉廊,采用庄重的多立克柱式和威严的青铜狮子雕像,展现王国的军威与荣耀。

在1923年的 “啤酒馆政变”中,纳粹党徒在此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多人死伤。

(网图)

1933年纳粹掌权后,统帅堂被希特勒奉为 “纳粹圣地”,设立纪念碑,并强令行人经过时必须人人行纳粹礼,以示效忠。慕尼黑也随之成为纳粹的大本营,全国总部设在布林纳街45号的“褐宫”(Braunes Haus),1945年该大楼被盟军炸毁。

朋友们知道吗?出生于奥地利的希特勒曾是一个落榜艺术生,年轻时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1907年和1908年),均因“绘画天分不足”被拒。此后他滞留维也纳,靠卖画谋生,一度生活困顿。1913年为逃避奥匈帝国兵役,他移居德国慕尼黑,继续以卖画为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假如当年美院录取了他,也许历史会被改写:艺术界或许会多一个癫狂的画家,而全世界可能少一个战争狂人。希特勒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4000多万人死于战火,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自我毁灭。这到底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有个冷笑话:“为什么二战后会出现那么多让人看不懂得艺术?因为二战后,美术学院再也不敢乱拒收学生了。”

希特勒的画作,大家觉得水平如何?

(慕尼黑市政厅 by 希特勒,网图)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当年慕尼黑的元首行馆,签署了国际外交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正式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避免战争选择妥协,希望通过让步示好满足希特勒的扩张野心,换取“和平”,捷克代表竟未被邀请参与谈判。

从左至右:张伯伦,达拉弟,希特勒,墨索里尼和西亚诺(意大利外交部长),网图

(原第三帝国元首行馆,现慕尼黑艺术戏剧学院教学楼, 网图)

希特勒在协定之后签署《共同宣言》:承诺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误以为避免了战争,“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

然而希特勒很快撕毁协议,于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几个月之后闪击波兰,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绥靖政策不仅未能阻止战争,反而助长了纳粹的侵略野心,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慕尼黑协定》被丘吉尔斥之为"以耻辱换来的虚假和平",“是西方民主国家向法西斯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一事件成为国际外交史上深刻的历史教训。遗憾的是,历史的警钟似乎总是被世人遗忘。

然而,即使在极权暴政的黑暗之中,也总会有人点燃良知的微光 -- “白玫瑰”小组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束。

2003年,德国评选“德国历史上十大杰出人物”,与爱因斯坦、巴赫、歌德、马克思等赫赫有名的伟人并列入榜的,还有一对年轻的兄妹 --汉斯·朔尔(Hans Scholl)和索菲·朔尔(Sophie Scholl)。他们是榜单中最年轻的入选者,牺牲时年仅24岁和22岁,索菲更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为何兄妹俩能赢得如此崇高的声誉?因为他们象征着黑暗时代中闪耀的那束微光 -- 德国家喻户晓的“白玫瑰”小组。他们的名字,早已成为德国良知与勇气的象征。

朔尔兄妹曾是热忱的纳粹青年团成员,但随着对犹太人大规模迫害的目睹,以及对纳粹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思,他们强烈地感觉到,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与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认同背道而驰,两人彻底转变立场。

(网图,左边是朔尔兄妹)

1942年,汉斯在慕尼黑大学发起成立"白玫瑰"小组,成员包括了慕尼黑大学中的许多学生及教授,如哲学系教授科特·胡贝尔(Kurt Huber)等。在大学里学习生物和哲学的索菲在同年5月也加入该小组。

他们以传单与涂鸦形式揭露纳粹暴行、呼吁民众反抗独裁,但第六份传单成为他们的"绝唱"。1943年2月18日,在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发表“总体战”演讲的同一天,汉斯与索菲在慕尼黑大学的中庭抛撒传单时被发现并遭逮捕,其他的活动成员很快也全都被抓。面对盖世太保的审讯,朔尔兄妹表现得异常勇敢,两人都试图把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最后包括朔尔兄妹在内的小组成员有六人先后因叛国罪被处死。

据狱友回忆,索菲·朔尔在行刑前曾说到:“多么美好阳光明媚的一天,而我却必须离去……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成千上万的人,我的死又算得了什么?”

英雄去世后,他們散发的第六份传单的副本被辗转带到英国,被命名为《慕尼黑学生宣言》,在同年由盟军空投至德国各地,成为纳粹统治下德国境内最有影响力的抵抗声音之一。

如今,慕尼黑大学主楼前的“朔尔兄妹广场”与对面的“胡贝尔广场”(为纪念被纳粹杀害的哲学系教授科特·胡贝尔Kurt Huber,也是白玫瑰小组领导成员之一),以及主楼内的“白玫瑰纪念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德国几乎每座大城市都有以他们命名的学校、街道或广场。

2006年柏林电影节上映了德国电影《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Die letzten Tage),再现了索菲和哥哥被捕之后短短几天内的被审判与被处决的过程。导演马克·罗特蒙德坦言:“当年,包括我祖父母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德国人,面对纳粹暴行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希望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 这份思考,也是当今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当暴行发生时,我为何是沉默的大多数?

在希特勒高度集权统治下,德国社会集体陷入沉默,个人言论受到极端压制。朔尔兄妹和“白玫瑰”小组的成员,既非英雄也非超人,他们只是普通的大学生和老师,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们之所以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在这种集体沉默中挺身而出,只因为未泯的良知 --对受难者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的信仰。索菲被捕后说:“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这份良知,最终转化为坚定的反抗信念,在最黑暗的时代,迸发出非凡的勇气,闪耀出震撼人心的光芒。

许多年后,在遥远的东方大地上,也有一批年轻人在寒风中举起一张张A4白纸。纸上没有一个字,却承载了无法言说的一切。白纸在沉默的人潮里微微颤动,如同多年前的白玫瑰飘落在灰暗的街道上 –纤弱轻盈,却足以打破凝固窒息的空气。历史更迭,时代各异,但在压迫与恐惧的阴影下,总会有人以脆弱的身躯,守护自由的信念。

201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慕尼黑在原“褐宫”遗址上建立了“纳粹历史文献中心”(NS-Dokumentationszentrum München)。开馆时,当时的德国文化部长莫妮卡·格鲁特斯在开幕式上表示:“清理纳粹的过去,纪念被纳粹迫害致死的人,并且让我们的后代清醒地记住历史,这对于德国来说,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永久的道德义务。”

(网图)

慕尼黑城区里的人是真多呀,市中心的玛丽亚广场上,本地人和游客摩肩接踵,步行街更是熙熙攘攘,和国内的庙会有一拼。有位女士看我们仨在自拍,笑容可掬地主动提出给我们拍家庭照。刚从瑞士到德国,警惕心有些放松,可当我看到龙儿把手机递给这位热心女士的那一瞬间,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不会是骗子吧?瞬间全身绷紧,目光盯着她,完全顾不上摆姿势了,笑容也僵在脸上。像一颗随时要发射出去的子弹,准备冲上去追人。

她拍得很认真,连拍了好几张,终于把手机还回来,我们赶紧连声道谢。她一走,我就对龙儿说:“吓死我了!”龙儿不厚道地笑了:“我本来不打算让她拍的,看你没反对,我也放松警惕了,不过我做好了随时追出去的准备。” 我翻个白眼:“人这么多,她真跑了你追个寂寞,要是有同伙接应,手机早飞没影了。”

艾玛,这防范之心不在线,后怕重重。现在想想,如此猜疑路人的好心,非常不应该,但没有警惕性也是万万不可的。

十二月是圣诞季,慕尼黑也是各处都能见到圣诞集市,气氛浓郁,热热闹闹。活泼的巴伐利亚人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寒风中人人拿一杯热红酒吃着炸薯片。俺不羡慕酒,一个劲盯着他们手中各式各样的漂亮圣诞杯,可惜路途遥远,没办法买一些带回家。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7)
评论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幺六六' 的评论 : 谢谢六六。“我觉得他画作嘛,作为一个艺术类的备考生来说,功底还是有的,但是看起来很呆板,真的好像缺乏天赋呢。”你擅绘画,慧眼看出希特勒缺乏绘画天分,看来美院拒绝他是有道理的。
“在黑暗时刻能挺身而出的人才是真英雄。” +100,说得对极了,做一个真正的英雄需要勇气,值得人们永远的纪念。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朋友们知道吗?出生于奥地利的希特勒曾是一个落榜艺术生,年轻时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1907年和1908年),均因“绘画天分不足”被拒。此后他滞留维也纳,靠卖画谋生,一度生活困顿。1913年为逃避奥匈帝国兵役,他移居德国慕尼黑,继续以卖画为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真的还不知道希特勒早年的这段经历,涨知识了。我觉得他画作嘛,作为一个艺术类的备考生来说,功底还是有的,但是看起来很呆板,真的好像缺乏天赋呢。
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祭奠令人钦佩的兄妹倆,在黑暗时刻能挺身而出的人才是真英雄。
好文好图,很有价值。多谢麦姐用心分享!顺祝秋安!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兄,“《希望与反抗》我也看过,兄妹俩尤其是女孩,特别令人心疼,为她们的勇敢而敬佩,值得名垂青史!”你看了不少好电影,同敬佩这对勇敢的兄妹!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谢谢码农,怎么办呢?年轻人代表了希望。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长评分享。
“‘白玫瑰小组’的爱国精神值得敬仰,一定会流芳百世的。”
“一个能永远铭记历史,缅怀为自由信仰而受迫害至死的人民的民族一定会兴旺发达。祝福德国。”
谢谢荷姐姐共鸣,我也为德国的反思精神感动,同祝福德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艾玛,到了欧洲,大家说防盗防骗防小偷,俺就时刻提醒自己,结果常常忘记,哈哈。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音来小提琴' 的评论 : 谢谢音来姐鼓励。“当然也许还会有另一个希特勒,反正世界上很多灾难都是避免不了得,因为总有邪恶的人。”可不是,所以我总是疑惑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也许无论怎样,世界都得遭这份罪。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百忙之中还来读文留评,感动!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希望与反抗》我也看过,兄妹俩尤其是女孩,特别令人心疼,为她们的勇敢而敬佩,值得名垂青史!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这世界,不能总是靠年轻人拯救吧。
canhe 回复 悄悄话 在希特勒的极权统治下,依然有良知有勇气的人们存在,他们厌恶战争,渴慕自由信仰,“白玫瑰小组”的爱国精神值得敬仰,一定会流芳百世的。
“清理纳粹的过去,纪念被纳粹迫害致死的人,并且让我们的后代清醒地记住历史,这对于德国来说,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永久的道德义务。”德国文化部长莫妮卡·格鲁特斯说得好,一个能永远铭记历史,缅怀为自由信仰而受迫害至死的人民的民族一定会兴旺发达。祝福德国。
有句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麦姐有人际交往的谨慎是大智慧。
谢谢麦姐的游记大片,总是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图文,有知识有思考。麦姐写博愉快!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麦子太了不起了,每到一处就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文。
希特勒没被美院录取真是当年第一个大错误,如果他学了画就不会从政了,当然也许还会有另一个希特勒,反正世界上很多灾难都是避免不了得,因为总有邪恶的人。
canhe 回复 悄悄话 昨夜就来了,跟着麦姐学德国历史,今晨又来了,但还是坐不住,马上要去医院。等下再来细读吧。问好麦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迪儿' 的评论 : 谢谢迪儿分享。据说考试当天的主题是人物肖像,希特勒只擅长建筑,所以落榜,不知道传言是否属实。反正我不会画,看着他的画作都觉得不错。:)亮妈在我欧游之前和我提到安娜晴天博主,因为后来太忙,我一直没去翻看她的博文,你也提起,等俺以后有空去拜读。
“我同行的同事喜欢历史,他说纽伦堡曾经是纳粹的大本营,我们因此去了那里。”纽伦堡是纳粹党代会和阅兵的御用城市,纽伦堡的出名更是因为战后的纽伦堡审判。
你们去的集中营应该是慕尼黑附近的达豪集中营,是纳粹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我们这次没去,实在是时间不够用。
祝迪儿夏安!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里人家168' 的评论 : 谢谢山里,我们一起学历史,祝夏安!
迪儿 回复 悄悄话 在哪里看到希特勒是一个天赋很差的画家,但这幅画在我看来功底还是不错的。旅居德国的博主安娜晴天讲过“白玫瑰”的故事,再次读到,印象更深刻了。
2012年我因为工作关系在巴伐利亚住过一段,去慕尼黑打过卡,但那时对历史人文兴趣不大收获有限,麦子的叙述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更加丰满了。
我当时并不知道慕尼黑和纳粹党的关系,我同行的同事喜欢历史,他说纽伦堡曾经是纳粹的大本营,我们因此去了那里。
我们还去了一家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但我不记得它的名字了。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跟者麦子学历史。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热心的女士为麦子一家人照相,让麦子产生紧张情绪,小心翼翼把手机递过去,心里已经演完了一部抢劫剧。结果人家拍完笑着挥手说拜拜,像是把麦子的戒备拍散了,有情有趣!”你这段话比我写得更有画面感,哈哈。

“像北欧五国,德国,瑞士,几乎是人人皆君子。”瑞士我们倒是没担心,但德国据说现在治安也不是太好,所以当时有些紧张,看来是多虑了。我去读了你的慕尼黑游记,下篇要借用你的奥林匹克公园照片,先感谢了!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兄客气了,你什么时候来都不晚,水星兄温暖的鼓励让我感动:“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情感的温度,把慕尼黑的风光、纳粹的阴影与“白玫瑰”小组的光辉交织成一幅动人画卷。读来不光涨了见识,更被那份黑暗中盛放的勇气所感动。”

水星兄真是才华横溢,你的留评更像是又吹响了一段悠长的笛声,让余音延续。“若身处其境,俺是否也能举起那朵白玫瑰,能否举起那片白纸。”水星兄这是心灵之问,我们在这儿写写文很轻松,但如置身其境,是否真的能有那份勇气?我还真不知道,但我想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保持良知,守住心中的光。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娘娘鼓励,欧洲历史值得学习,趁着写游记俺好好补课。祝新周愉快!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热心的女士为麦子一家人照相,让麦子产生紧张情绪,小心翼翼把手机递过去,心里已经演完了一部抢劫剧。结果人家拍完笑着挥手说拜拜,像是把麦子的戒备拍散了,有情有趣!其实那些人说欧洲小偷多抢劫多,主要体现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旅游景点,而且只针对游客。像北欧五国,德国,瑞士,几乎是人人皆君子。俺喜欢慕尼黑,更喜欢读麦子的慕尼黑游记。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又来晚了,又来晚了。其实早上我进来过,麦子还没贴上来。出去逛了一天,回来只有爬高楼了。麦子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情感的温度,把慕尼黑的风光、纳粹的阴影与“白玫瑰”小组的光辉交织成一幅动人画卷。读来不光涨了见识,更被那份黑暗中盛放的勇气所感动。麦子妹妹的文字真诚细腻,不空洞不说教,像一曲低沉而有力的长笛,吹进人心深处,让俺读罢久久回味,也忍不住追问:若身处其境,俺是否也能举起那朵白玫瑰,能否举起那片白纸。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游记纵横交错——横行欧洲,纵观历史,有深度意义。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谢谢采心一如既往的长评鼓励。忍不住再把你的精彩语句抄一遍:“朔尔兄妹的故事令人动容。在那样年轻的年纪里,二人不但没有被强大的集体热情裹挟而去,还以“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良知和勇气,同疯狂碾碎一切异己的庞大社会机器抗争到死,真是值得世世代代的地球人前去瞻仰,脱帽致敬。”
“索菲被捕后说:‘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让我想起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坦然承认脆弱+勇敢宣告不屈,这是何等的贴近人心又令人仰望的伟大。”

采心的文字真切动人。朔尔兄妹用他们的良知和勇气,在那个黑暗时代点亮了一盏不灭的明灯。索菲的那句话,的确如海明威所说,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尊严。正是这种坦然面对脆弱,却依然坚定不屈的精神,让他们成为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

艾玛,大冬天,全家人都穿得和大熊猫一样,羞于晒,脑补更有神秘感,万一那天你我相约,岂不是可以有开盲盒的惊喜或者惊吓。哈哈.:) 祝采心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越live越精彩' 的评论 : 谢谢精彩姐,去新加坡一定不需要这样的警惕心,欧洲搞得人有些紧张兮兮。祝精彩姐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沈香亲美言鼓励,“朔尔兄妹”的故事我也是这次出行才了解到。双普会谈,大家都翘首以盼,希望不会让世人失望。

“我经常在外面旅行时请人帮忙拍照,也被别人请求给他们拍照,完全没有想过手机会不会被别人拿走。以后还是谨慎一点为好。”哈哈,沈香亲,我以前也是这样,就是这次去欧洲被朋友们一个劲地打预防针,我才把警惕的那根弦上得紧紧的,有笑话有后怕,也算是旅途中的小插曲了。以后旅途中还得注意,但也勿需用力过猛。:)祝沈香亲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分析历史和现状:“英法签慕尼黑协定时一厢情愿以为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就此罢休,没想到他得寸进尺最终酿成世界大战,这次普京入侵乌克兰,欧洲北约即刻做出反应特别是吃足苏俄斧头帮苦头的东欧北欧国家,一面援乌一面加强东部防线,向来中立的芬兰瑞典毫不犹豫投入北约怀抱,美国逾万重兵驻扎波兰,德国更是破天荒向立陶宛派驻装甲旅。”

是呀,慕尼黑协定的教训让世界付出了沉重代价。三年前普京入侵乌克兰,欧洲及当时的美国迅速反应,展现了对历史可能重蹈覆辙的深刻警觉。团结对付侵略者,才是维护和平的关键。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幑宁' 的评论 : 谢谢幑宁,“白玫瑰和其他热血青年令人心生敬意!” 有良知的人总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川爷想抄尼克松作业在中俄之间打入楔子,可惜大环境丕变已不复当年,那时中苏对立翻毛腔多年,苏军重兵压境,还爆发过边境冲突,而如今中俄尚在蜜月期,彼此都有应对北约美帝紧逼的抱团取暖的战略需求。” 二郎分析得精准,中俄正在抱团取暖,局势微妙,看川大佬如何破局。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感谢麦子,在旅游途中为我们拾捡那么多沉重而珍贵的历史。朔尔兄妹的故事令人动容。在那样年轻的年纪里,二人不但没有被强大的集体热情裹挟而去,还以“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良知和勇气,同疯狂碾碎一切异己的庞大社会机器抗争到死,真是值得世世代代的地球人前去瞻仰,脱帽致敬。。。

索菲被捕后说:“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让我想起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坦然承认脆弱+勇敢宣告不屈,这是何等的贴近人心又令人仰望的伟大:))

。。。平静片刻,重看照片,遗憾没有找到麦子一家的合照。估计是麦子担心龙儿太帅了,闪花看君的眼睛,——不过俺看美女帅哥时眼睛杠杠的好,下次放一张呗~~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谢谢大侠兄分享。大胡子和小胡子,哈哈,总结很精彩!我个人觉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有可取之处,只是后来被某些人滥用,把阶级斗争无限放大,导致了暴力和极权。估计马恩在地下也无法瞑目,可能气得直打滚呢。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侃侃分享深刻见解。
“这是民族内部文明精英用生命勇气给这个族群的救赎”,确实如此,历史上,每个民族都会在危难时刻出现少数不肯随波逐流的人,给人们带来希望。
“政治家预防深远悲剧和错误需要远见智慧与勇气胆力”,然而现实中,政治的格局往往被权力与利益左右,像侃侃说的:“一张嘴皮子足以糊弄大多数庸众的脑子”。那些真正能够跨越时代、化解悲剧的,才称得上是伟人。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谢谢花花,“朔尔兄妹俩的勇气令人敬佩!”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敢挺身而出,确实非常勇敢!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俺也不懂画,就是呀,从这幅画作上看不出希特勒的疯狂。

“向白玫瑰这样的勇士致敬!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勇者是少数的,因而更令人起敬!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俩”,说得好,和暖冬一起,致敬这些勇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兄!“阿拉斯加会谈会不会又是《慕尼黑协定》的翻版,世人拭目以待”+100,这是最近的大事,看自信心满满的川大佬是否能出奇制胜。

“有些人总拿生命的损失来说事,试想一下,当良知成为微光的那一刻,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蓝山兄说得好,正因为黑暗沉重,那一点微光才显得无比珍贵。它不只是反抗,更是一种选择,选择不向恐惧屈服,不让灵魂沉沦。唯有坚守良知,生命才值得。祝蓝山兄新周愉快!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小小麦写得真好,学习了,给你点赞。那段你做好准备去追人的片段写得太有趣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天凉好秋' 的评论 : 谢谢好秋,“希特勒如果进了美院,说不定能成为梵高呢,感觉他有艺术家疯狂的基因。”是呀,他当个疯狂的艺术家对人类无害,没准还能像梵高那样给美术界做出巨大贡献。
慕尼黑和柏林真是两种风格,慕尼黑城区人多,火车上人也多,在这点上和天朝有一拼。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谢谢沫沫,很多时候历史就在某处拐了个弯,但也许没有希特勒,就有普特勒,历史的偶然和必然都意味深长。
“白玫瑰令人心生敬意,任何时代无惧无畏的热血青年总是让人感动”+100,向勇敢的他们致敬!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谢谢蘑菇,是的,那些一呼百应的人都是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的自省常让我感动”,非常赞同,在德国,看到各种二战纪念馆,他们敢于面对历史的黑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这种反思精神是非常令人钦佩的,不像某些国,恨不能直接把黑历史抹去,好像这样就可以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真是自欺欺人。
“让我想起这个周末要举行的关于乌克兰的两普会谈,也很相似,历史会不会重演?”是呢,我写文时也想到即将举行的双普会,会不会是慕尼黑协定2.0版呢?咱们拭目以待!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ter黑' 的评论 : 谢谢皮特临帖留评。“从索菲的白玫瑰到一个中国女孩子的一张白纸,历史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重复着。”是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总有勇敢的人们。
谢谢分享用豆包的经历,太无语了。豆包我没用过,但我用deepseek问六四,感觉就是外交部发言人的口吻,这种内容的限制,让AI如何发展?但不少国人还是很自嗨的。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甫田' 的评论 : 谢谢甫田,好久不见,先问好!“就你贴的那幅希特勒的画作,我能理解他美院遭拒。”哈哈,甫田慧眼,也得拒了他!
“警惕那位拿过手机替你们拍照的人是对的。即便是出于好心,也要事先问好。我们旅游时也遇到过几次这种,都表达谢意后婉拒了。还有路人递过手机或相机请求帮拍,大多数情况下帮拍了,但据说这种也是要小心的。” 是呀,在我们这儿,让人帮着拍照是常事,都不习惯拒绝别人。但在欧洲旅游,总说要防骗防盗,所以感觉还是应该小心才对。我之前写过因为警惕心过强在比萨差点闹出笑话。:)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谢谢云台兄,“慕尼黑是对德国以至欧洲和世界现代历史有着深刻影响的重要城市”+1,我也是去了慕尼黑才了解到这一点。我去读了你的慕尼黑精彩游记,下篇要用你的照片,先感谢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冯墟' 的评论 : 谢谢冯兄,“法西斯主义在世界多地有复发的危险,历史教训值得世人警醒”,就怕历史总被遗忘。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谢谢梧桐兄分享,“慕尼黑每年十月举办的慕尼黑啤酒节 (Oktoberfest),在市中心那个大筒仓酒吧里,喝酒唱歌跳舞。真得还想去一次。”我们这次没赶上,在屏幕上看到过啤酒节的热烈气氛,我也希望有机会再去一次。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谢谢可可,握手,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这个导演的勇气和良知也让人敬佩!” 确实,德国人因为二战从此背负了道德义务,他们敢直面历史反思过往,非常令人敬佩。
“‘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多么坦诚的人性光芒” +100, 白玫瑰、白纸、江油,弱小的他们却让世界知道:良知不会永远沉默。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姐,希特勒忽悠了大多数德国人,但也有清醒的人,比如白玫瑰,终究与纳粹决裂。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霞姐姐' 的评论 : 谢谢云儿,慕尼黑确实是个有深度有厚度的城市,有着太多的故事。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我们一起学历史。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我们一起学历史。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鼓励和分享。“有的电影希特勒还被描绘成一个看似正常、甚至有些魅力的领袖。”,他一定有奇特之处,否则不能让那么人支持他,当然时代背景也不可忽略。

“那些敢于挑战‘慕尼黑暴政’教条的总统,往往在政策上有所突破;而将‘慕尼黑’奉为外交原则的总统,则常常把国家带入‘最持久的悲剧’”,这位学者的说法本身没问题,时代在变,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找到真正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和平而出卖正义公平。

你今天的文写到乌克兰,战争依旧,历史与现实,让我们拭目以待双普会谈。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来晚了,赶紧给沈香亲和美菲儿端上柚子茶。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麦子亲的游记总给我们带来很多历史知识,“朔尔兄妹”的故事我以前完全不知,麦子亲的介绍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当年的《慕尼黑协定》,感觉很像即将上演的俄乌战争谈判…希望历史不会重蹈覆辙!

哎呀,我经常在外面旅行时请人帮忙拍照,也被别人请求给他们拍照,完全没有想过手机会不会被别人拿走。以后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赞麦子亲好游记!麦子亲新周愉快。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英法签慕尼黑协定时一厢情愿以为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就此罢休,没想到他得寸进尺最终酿成世界大战,这次普京入侵乌克兰,欧洲北约即刻做出反应特别是吃足苏俄斧头帮苦头的东欧北欧国家,一面援乌一面加强东部防线,向来中立的芬兰瑞典毫不犹豫投入北约怀抱,美国逾万重兵驻扎波兰,德国更是破天荒向立陶宛派驻装甲旅。
幑宁 回复 悄悄话 “即使在极权暴政的黑暗之中,也总会有人点燃良知的微光 -- ‘白玫瑰’小组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束。”,谢谢麦子好介绍! 白玫瑰和其他热血青年令人心生敬意!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川爷想抄尼克松作业在中俄之间打入楔子,可惜大环境丕变已不复当年,那时中苏对立翻毛腔多年,苏军重兵压境,还爆发过边境冲突,而如今中俄尚在蜜月期,彼此都有应对北约美帝紧逼的抱团取暖的战略需求。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历史上德国出了一个小胡子希特勒-他祸害了半个世界,历史上德国还出了一个大胡子马克思-也祸害了半个世界,曾几何时马恩列斯-这四位留胡子的老头,在北京的长安大街上耸立了很多年,害惨了中国人、、、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这是民族内部文明精英用生命勇气给这个族群的救赎,假如这个群体中一点也没有这样的光明火种,那么用粗人的话说就是“一个都不值得原谅,统统应该XX”。

政治家预防深远悲剧和错误需要远见智慧与勇气胆力,和稀泥、混世界是大多数因缘际会爬上高层的红屁股猴子们的首选。而一张嘴皮子足以糊弄大多数庸众的脑子,这是从东非大裂谷里走出来的直立动物印刻在DNA里面的本质局限。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朔尔兄妹俩的勇气令人敬佩!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不懂画,可那副画看上去中规中矩的,不像是个狂癫症的人所做:)
向白玫瑰这样的勇士致敬!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勇者是少数的,因而更令人起敬!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俩!谢麦子好文!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阿拉斯加会谈会不会又是《慕尼黑协定》的翻版,世人拭目以待。"即使在极权暴政的黑暗之中,也总会有人点燃良知的微光。"让人泪目。有些人总拿生命的损失来说事,试想一下,当良知成为微光的那一刻,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祝麦子新周愉快!
天凉好秋 回复 悄悄话 麦姐好文好分享!希特勒如果进了美院,说不定能成为梵高呢,感觉他有艺术家疯狂的基因。慕尼黑人口比柏林要稠密很多。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假如当年美院录取了他,也许历史会被改写:艺术界或许会多一个癫狂的画家,而全世界可能少一个战争狂人。
有个冷笑话:“为什么二战后会出现那么多让人看不懂得艺术?因为二战后,美术学院再也不敢乱拒收学生了。”
-------这段有意思。。。
白玫瑰令人心生敬意,任何时代无惧无畏的热血青年总是让人感动。。。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原来希特勒还是一个被耽误的艺术家,客观的说,他也得有其个人魅力才能把战争鼓动起来。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的自省常让我感动,也谢谢麦子分享白玫瑰的故事。看你写到“慕尼黑协定”,让我想起这个周末要举行的关于乌克兰的两普会谈,也很相似,历史会不会重演?又有谁知道呢。
谢谢麦子的深度分析,问好,新周愉快!
peter黑 回复 悄悄话 从索菲的白玫瑰到一个中国女孩子的一张白纸,历史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重复着。刚才一时兴起到豆包去问一下白纸是怎么回事,结果连我的问题都被豆包毫不犹豫的删除掉了。搞笑的是在问白纸问题之前我还问过豆包双十节是哪一年?豆包讲着讲着突然变成:抱歉,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这种自宫的ai肯定是世界一流。
甫田 回复 悄悄话 慕尼黑市中心那一带确实总是人群擦肩接踵的。不过在这个城市时从没想起过她与希特勒的关联。好介绍。就你贴的那幅希特勒的画作,我能理解他美院遭拒。
警惕那位拿过手机替你们拍照的人是对的。即便是出于好心,也要事先问好。我们旅游时也遇到过几次这种,都表达谢意后婉拒了。还有路人递过手机或相机请求帮拍,大多数情况下帮拍了,但据说这种也是要小心的。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麦子分享的慕尼黑大帖,尤其对白玫瑰小组和慕尼黑协定的介绍很涨知识,也令我眼前浮现出“统帅堂”、慕尼黑大学校园、玛丽亚广场等熟悉的画面和场景。慕尼黑是对德国以至欧洲和世界现代历史有着深刻影响的重要城市,值得深入考察了解一番。静等麦子后续的分享!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法西斯主义在世界多地有复发的危险,历史教训值得世人警醒。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麦姐好文,帮我回忆起慕尼黑每年十月举办的慕尼黑啤酒节 (Oktoberfest),在市中心那个大筒仓酒吧里,喝酒唱歌跳舞。真得还想去一次。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导演马克·罗特蒙德坦言:“当年,包括我祖父母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德国人,面对纳粹暴行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希望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 这个导演的勇气和良知也让人敬佩!
“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多么坦诚的人性光芒。
麦姐好文章,读得懂的人自然读得懂。A4白纸和江油照相馆,也许不少人不在乎,但也有很多人不会忘记。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希特勒也是很有领袖魅力的人,一定特别能忽悠,把德国人给忽悠了!
云霞姐姐 回复 悄悄话 坐前排,跟麦子慕尼黑深度游,继续长知识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跟着麦子学历史!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赞麦子游记加时政的大篇。原来写过关于希特勒的电影,知道他的艺术背景。有的电影希特勒还被描绘成一个看似正常、甚至有些魅力的领袖。

有学者称,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总统能否承受“任何与敌对势力谈判的决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绥靖指控”。那些敢于挑战“慕尼黑暴政”教条的总统,往往在政策上有所突破;而将“慕尼
黑”奉为外交原则的总统,则常常把国家带入“最持久的悲剧”。

照相的段子记得麦子说过,哈哈哈,确实挺让人担心的。最后一张片片,很有圣诞的氛围,好温馨。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和蘑菇,沈香一起挤挤!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呼呼前报道…明早醒来细读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跟蘑菇挤挤…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好巧,蘑菇亲,我刚才正给你回上篇文的留评呢。先给你上杯柚子茶,你慢慢喝,我去呼呼了,明天见!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这回我第一个打卡,一会回来慢慢读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