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三道四(118)猪头肉·鱼籽·凤爪

(2022-09-10 03:53:19) 下一个

说三道四(118)猪头肉·鱼籽·凤爪

昨天午休之后,打开电视,蹦出来著名主持人鲁豫,她在安徽电视的专栏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采访张铁林和北美崔哥的留学往事,张铁林正在讲他当年初到英国留学时的趣事。

张铁林说有一天他特别想吃肉,但是囊中羞涩,于是就去附近一个市场看看仅有的那点英镑能买点什么。突然看到一位卖肉的把猪头、猪蹄子,还有猪心、猪肝什么的,统统都扔在身边的一个塑料筐里。张铁林用刚在语言班学到的蹩脚的英语,指着筐里的一个猪头问那位售货员,“这个多少钱?”。那位售货员连说带比划,意思非常明白,这不要钱,你想要就拿去吧!张铁林立即用报纸包好一个猪头。马上去买了一个铁锅,又去中国城买了卤菜的各种佐料。回到宿舍做好了中国常见的卤猪头肉。招待那些在英国认识的外国朋友们,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但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河北邯郸经历的那段往事,与张铁林在英国的经历真是惊人的相似。

2008年初春,我和老伴离开美国新泽西,回到北京。在北京的老同学、老朋友挽留我们在北京多住几天,我们也想看看好久不见的首都新貌,欣然从命,就住在朋友安排的清华东门的紫光大厦。

第二天,海南的忘年交周海洋和他的球友郭建平,一定要请我吃饭。席间,那位球友说,他家乡的教育局长请他回去帮忙办复读学校,解决落选高中生复读问题。周海洋和他的那位球友都在北京从事教育现代化方面的工作,他们做的是高端科技方面的事,自谦说,还不懂基础教育方面的事。郭总听说我曾经在武汉著名的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工作过,又是海南首批特级教师,退休前后还在民办学校当过校长,盛情相邀,请我去他的家乡邯郸看一看,干不干无所谓,只当是去旅游的吧。

第二天,我们夫妇两与他们二位一起去邯郸。

邯郸市教育局赵局长是郭总的老乡、朋友,听郭总介绍我的情况后,非常热情欢迎我们。盛情款待之时,详细介绍邯郸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近几年的高考升学率,再三说明到现在邯郸还没有一所民办学校的原因。他说“今天我们有缘相会古城邯郸,我绝不是请你们来‘学步’,而是请你们来共建民营学校。一是请郭总来投资办学,二是请李老师来办学,我们教育局负责提供优惠政策和办学场所。三方合作,为民谋福祉。”

我首先感谢赵局长的盛情款待,然后对局长说:“我非常钦佩你的敬业精神和以诚待人的真情实意。但是,我现在不能立即接受你的邀请。因为我刚刚从美国回来才三天,时差都没有倒过来。昨天与他们二位见面时,说好今天先来看一看的。你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但是,不论对我们三方任何一位来说,这都是大事,是不是给我一点时间考虑考虑。再说,即使要办学,也得到秋季才招生,还有时间继续商量。”

赵局长同意我的意见,期待我能接受邀请。

第二天,回到北京。

第三天,赵局长从邯郸来北京,说是出差,我看是专程来谈办学问题的。

赵局长提出了具体方案建议,先在该市重点中学邯郸四中开办第一期高考复读班,全部请武汉的老师任教。以邯郸四中的名义招生,请李老师负责管理这些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请郭总的公司负责发教师工资。高级教师工资按每月5000元标准、教师每学期往返武汉的路费、办公费,教师房租,还有与本地教师享受的福利和奖金一样的待遇等。

郭总和武老师表示完全同意,希望我能接受邀请。

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再次表示感谢朋友们的信任,并请允许我回武汉后再商量。只要能找到足够的高中优秀教师,我一定不辜负各位的期待,去邯郸发挥余热。

回武汉后,首先找我的老朋友,武汉中学的蒋自立老师,他是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的高级教师,也是我们湖北省八十年代初活跃在教育教学改革战线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我请他去邯郸与我搭班子,我抓教学,他负责抓班主任工作。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并说再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先去邯郸考察一下。

八月下旬,我和蒋自立带着十五位老师陆续来到邯郸,开始在邯郸四中办高考“复读班”。

且不说“复读班”的工作进程如期顺利进行,就说我们的食宿问题吧。蒋自立老师,还有几位退休的老师都是老伴陪着一起来邯郸,负责照顾先生的生活。大概是中秋节国庆节放假时,我去附近的集贸市场买菜,看到有活鱼卖,就买了一条,特地挑了一条有鱼籽的大鱼。只见那位卖鱼的师傅,快速除掉了鱼鳞,然后破开鱼肚,把里面的鱼籽、鱼肠等全扔在旁边的筐里,再过磅收钱。我说,我还要那些鱼籽,他说,鱼籽不要钱!你要多少就拿多少吧!

真没有想到,也没有去问当地人是不是不会做鱼籽。我回家做了一盘鱼籽烧豆腐,还做了一碗红烧鱼籽,再加一条红烧鱼。请我们武汉老乡品尝我的厨艺,大家边吃边聊,说:“你今天买的这条鱼怎么这么多鱼籽呀?”我如实相告,邯郸的鱼籽不要钱,你想要多少就拿多少!

后来我们那些武汉去的老师们就隔三差五去集市上买鱼,顺便拿鱼籽回来,或红烧、或加豆腐红烧。等我们几个月之后再去集市上买鱼时,鱼籽也要收钱了,不过仍然非常便宜。我不知道张铁林先生后来再去英国那个市场,能不能拿到免费的猪头了。

再说“凤爪”的故事。1989年暑假,第一次到海南。农垦中学赖瑞光校长盛情请我们一家在海口华侨宾馆喝早茶。其中有一道“珍品”,雅称“凤爪”,其实就是“鸡脚”。此前,在武汉,鸡脚只是炖鸡汤时丢在里面熬汤,最多也就是把它从汤里面拿出来,给喜欢喝酒的朋友作下酒菜而已。可是,到了南方,却成了珍品“凤爪”了!

卑之无甚高论,由猪头肉、鱼籽和凤爪想到了两个成语:“入乡随俗”和“移风易俗”。

先说“入乡随俗”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山木》。指到那个地方就顺从那个地方的风俗,常用于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

从这个成语本义来看,作为一个外地人,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进入一个新地方,确实要尽快融入当地风俗文化,特别要顺从并适应当地的饮食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每天一日三餐,如果一定要坚持自己原籍所在地的习惯,那就很难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只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才能较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

再说,孟子早就有言:“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也就是说,对于美食,‘有同嗜焉’!人同此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诚然,一个外地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接受并适应新环境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现代社会,将会越来越短暂,是否要全盘接受当地风俗呢?我看未必,比如在三四十年前,英国人不吃猪头肉,邯郸人不吃鱼籽,武汉人不吃鸡脚,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而且各地的饮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已经进入融合阶段。美国的麦当劳、肯特基在中国遍地开花,尤其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中国风味餐馆也是在美国大行其道。可见,“入乡”并不一定“随俗”!

于是,“移风易俗”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了。这个成语出自《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句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音乐推行之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人们听到优美高雅的音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平和,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一边品赏美食,一边欣赏美乐,“天下皆宁”,何乐而不为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内务府'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点赞!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墨' 的评论 : 谢谢你的持续关注!谢谢点评!
内务府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大赞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英国人不吃猪头,猪下水,邯郸人不吃鱼籽。在会吃的人看来都是美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