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范守纲飞到北京,我们相聚在人教社

(2025-07-19 17:51:48) 下一个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31)

                                              范守纲飞到北京,我们相聚在人教社

1986年10月8日晚上,周正逵先生和石家庄一中的董小平老师,正在我们房间讨论高二年级《文学读本》的教学问题。范守纲先生突然从上海飞来,也住到了人教社招待所。

范守纲时任上海《语文学习》主编,我与他相识,因了学生王江的课外练笔文《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

1984年11月,我们相见于桂林的“漓江之秋”全国语文教改盛会。他与我都是那次盛会的嘉宾,被大会接待组随机分到同一个宾馆的同一间客房。后来,报到嘉宾超过了预定计划,重新调整住房,我们两还是被调整到同一间客房。

永远难忘那次奇遇,

我报到后,马上就分到一个“双人标间”,进门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中年人,非常礼貌地问我贵姓,我自报叫李培永。他立即上前双手紧握我的手说,“你好!你就是李培永呀!我是上海《语文学习》的范守纲。模范的范,遵守的守,语文教学大纲的纲。我就是模范遵守语文教学大纲的范守纲。”他不停顿地接着说:“我们九月初已经通过书信联系过了,没有想到大会把我们两人分到一起住了!太好了!我原来还想开完会后去武汉华师一附中找你呢!”我一听他快速说完之后,非常高兴,非常感谢他准备专程去武汉约我写稿!

初次见面,白天,他忙得不亦乐乎;晚上回到房间都十一二点了,他还要与我聊,怎样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小作者王江的思想、文笔等。几个晚上的讨论,他从我的谈话中,捕捉到了新信息,就是王江的另外一篇获奖作文《夏夜纳凉小记》。还请我写了一篇评论《反弹琵琶出新意》,同时发表在1985年第一期《语文学习》上。由此,我深感范守纲不仅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编辑,还是一位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的文化人,更是一位热心助人的领路人。就是那次会上,他带我认识了魏书生等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

范守纲这次来北京负有重任。

他与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老师们都非常熟悉,与周正逵先生也是老朋友了。一坐下就向大家介绍上海语文界的近况,打算在下个月开一次“语文战略讨论会”。《语文学习》最近连续发了几篇文章,意在引起评论。我们搞这个战略讨论会,只对事不对人。周正逵先生马上说,要评论就从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开始,一分为二地深入地进行评论。

8月11日是周末,王老师安排张必锟、朱泳燚和我去慕田峪游览长城,邀请范守纲一起去。他与必锟、泳燚都是老朋友了。从人教社到怀柔的慕田峪,車行两小时左右,沿途听他们三人聊往事、论古今,即兴而言,妙语连珠。必锟先生年近“耳顺”,饱读诗书;守纲和泳燚年近“知天命”,事业有成;我刚过“不惑”,恰遇贵人高人同行,四人行,三人都是我师啊!人生之大幸也!

我们到了慕田峪,从停车场到长城烽火台,高达700公尺左右,石梯1200余级。必锟先生漫步攀登,我们三人是一口气登上去了。我自觉轻松,一方面是第一次登长城兴奋使然,另一方面是这二十天来,每天早上起来,绕景山公园跑两圈,坚持锻炼初见成效。

山上的人们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左起范守纲、李培永、朱泳燚)

我们四人边游览,不时即兴抒怀,也说人生经历。他们对我最近的处境,大发感叹,所言如国正先生所说“快然当之”!我尤其要向朱泳燚学习,早年他的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就被选为中学语文的课文,一直都未被署名。他仍坚持一边教书,一边写作。一部《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专著享誉中国语言学界。

下午,我们四人回到人教社吃完晚饭后。范守纲约我和朱泳燚去拜望国正先生。听他与国正先生聊语文教育教学,临分手时,范守纲请国正先生第二天去人教社办公楼前合影,国正先生欣然应允。朱泳燚恳请先生赐墨宝,我也请先生再赐一幅给我。先生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一群男人和女人站在门前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左起朱泳燚、范守纲、刘国正、李培永)

范守纲在人教社住了十来天,还去采访了张志公先生。   

 我们游览长城回来后的第二天,我和朱泳燚应邀陪范守纲一起到志公先生办公室时,先生非常热情,见面握手后就拿烟,一边点烟一边说,医生、亲人都劝我戒烟,还有朋友告诉我,说吃糖可以戒烟。没有想到,烟没有戒掉,吃糖又有瘾了。这不,原来只要烟、酒、茶,现在还要加上糖果。

志公先生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纵横捭阖,集中围绕三个“兴奋点”,即语文教育封闭型问题;语文教育辩证思维;语文教师要学一点专业理论,来阐述他的语文教育思想。?

范守纲先生真是一个采访高手,他在与志公先生的聊天中,不知不觉把他要问的问题,都请志公先生谈到了。

我们在聊天时,志公先生还讲了一件趣事。他说,有一年,他陪吕叔湘先生参加北京市中学语文研讨会时,叔湘先生拿着会议议程单,指着一位发言人的名字问:“志公啊,这位老师的名字怎么读呀?”志公先生一看,忙说:“不认识”。于是,请问会议主持人,才知道那位老师就是北京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刘朏朏(fēi)。

当天晚上,范守纲带我和朱泳燚去北京师范学院,拜访了刘朏朏老师和她的先生高原教授。他们夫妇准备创办《说写月刊》,明年一月公开发行。我们就这个刊物的栏目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刘老师约请我们三人为该刊写稿。

范守纲先生还约我和朱泳燚一起去拜访叶圣陶老先生。

我们到了叶老家,出来开门的是叶至善先生。他急忙说:“范老师、朱老师,真不凑巧,老人家去医院了。”范守纲立即表示,没有什么事,就是来看望叶老的。叶至善先生请我们进客厅喝茶。

至善先生是叶圣陶老先生的儿子,那年也有七十多岁了,长相酷似叶老,满头银发,连眉毛都全白了。他与叶老一起住的四合院,是北京市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正宗的四合院,属于“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客厅与至善先生谈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些事。

范守纲以前曾采访过叶老,与他们一家非常熟悉。朱泳燚因以前写《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那本书时,常去叶老先生家请教,与叶老一家也非常熟悉,所以谈话非常自然,讨论也非常热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叶至善先生谈语文课本选教材时,说到他父亲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他明确表示,这篇文章不应该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理由是文章的内容太专业化了,老师不容易讲清楚,学生也比较难理解。

一下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临别时,至善先生一定要送我们出门,走到院子中,我们四人照了一张合影才依依惜别。

男人们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左起朱泳燚、叶至善、范守纲、李培永在叶老家庭院合影)

感谢范守纲先生引领我走近语文教育大家,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

【附录】漓江之秋”盛会,幸遇范守纲

男人和女人站在山上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1984年11月在桂林,我与范守纲在游漓江的船上合影)
1984年国庆节收到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张定远老师的来信说:“中学语文研究会准备在广西桂林,举办一次全国规模的大型语文教改研讨会,国正先生让我通知你届时去参加会议。”

1987年10月17日收到广西桂林“‘漓江之秋’语文改革研讨大会秘书组”来函,正式通知会议日期。
1987年11月5日,清晨,到达桂林火车站。“漓江之秋”语文改革研讨会是一次全国语文教改的盛会。参加会议的语文教育家、学者、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学改革一线的中学老师代表、各省市的教育出版社负责人、各地及师范院校的语文刊物的主编等一千多人,齐聚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我作为大会特邀代表,被安排与国正先生、定远先生住在同一个宾馆。
我报到后,马上就分到一个标间,进门不一会,又来了一位中年人,非常礼貌地问我贵姓,“免贵。我叫李培永。”他立即上前双手紧握我的手说:“你好!你就是李培永呀!我是上海《语文学习》的范守纲。模范的范,遵守的守,语文教学大纲的纲。我就是模范遵守语文教学大纲的范守纲。”他不停顿地接着说:“我们九月初已经通过书信联系过了,没有想到大会把我们两人分到一起住了!太好了!我原来还想开完会后,去武汉华师一附中找你呢!”我一听他快速说完之后,非常高兴,非常感谢他约我写稿!
范守纲主编九月初给我来信说,他们已经决定发表王江写的作文《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希望我继续提供学生的优秀作文。

他放下行李后说,我们两个住在一起太好了,我先去找其他人谈事,晚上回来,好好聊聊我打算找你约稿的事。
报到第一天,白天在宾馆,遇到在洛阳和兰州会议上认识的很多熟悉的朋友;还特地去拜见了国正先生和定远先生,向两位前辈汇报了兰州会议回学校后的情况,着重谈了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经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江苏省和湖北省教育出版社都有意出版该生的作文集。现在收集整理了该生近四万字的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文,全部是该生参加语文实验班后写的文章。我们学校领导研究决定交给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想请两位前辈到时给她的作文集写《序言》。他们欣然应允。
当天晚上,范老师忙到十一点左右才回来。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开始聊天。他先说约稿的事,觉得《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一文已经广为传播,现在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可不可以再找一篇优秀作文,你也写一篇评点作文的文章,发在明年《语文学习》第一期。你我这几天有时间再研究一下选文和点评文章怎么写。(然后,他说这几天你跟着我去结识一些新朋友,以后多与他们联系,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他先后介绍我认识了魏书生、徐振维、钱梦龙等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1984年11月在桂林,右起范守纲、魏书生、李培永)

范守纲与我商定,准备在1985年《语文学习》第一期发表学生王江的另外一篇优秀作文《夏夜纳凉小记》和我的评论文章《反弹琵琶出新意》。

《夏夜纳凉小记》,是王江参加湖北省教育学院组织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命题作文竞赛一等奖的作文,全文如下:
武汉的夏夜闷热得出奇,人们纷纷搬出藤椅、小凳、竹床到屋外纳凉。屋外满天的星星都睁大了眼看着下面纳凉、谈天的人们。人们有的打着鹅毛扇,有的摇着大芭扇,还有的人家把电扇搬了出来。大家这儿一群,那儿一伙,海阔天空地谈论着。婆婆们叨唠着各家的媳妇:谁家的媳妇昨天和婆婆吵了一架,谁家的媳妇今天又给自己的婆婆买了一件新衣服。而老头子们则聚在一起各自夸耀着当年“行船走马”的往事。妈妈们则谈论着自己的孩子:老大的成绩好,考了几个一百分,老二的成绩差,有几门不及格。一群小伙子起先是围作一团,在“楚河”“汉界”上厮杀,这会儿天黑了,便把棋子丢在一旁,谈起最“热门”的话题一一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三届洛杉机夏季奥运会。
也许是出于对奥运会的兴趣,我静静地躺在竹床上听他们谈话。“朱建华真臭,还二米四零呢,连个金牌也没捞到,只得个铜的,真丢人!”一个小伙子大声地嚷着。“就是!”另一个附和着说:“早知道这样,去年,十佳,我才不选他!”“唉,你们不知道吧,按《参考消息》上登的跳高冠军默根堡的教练的话说,世界跳高记录的保持者从来没有过在奥运会上拿冠军的先例,所以朱建华也没有这个份。”一个小伙子气愤地说;“别听他的,那只不过是个‘参考消息’。”另一个小伙子慢条斯理地说;“过两天,我们给朱建华写封信,教他再好好地练四年,八八年到汉城破个记录,捞个金牌回来给他们看看。”没有人说话,大家好象都很赞成,也许已经在考虑这封信该如何写了。
过了一会,不知是谁突然说:“周继红这次不错,拿了块金牌,为咱们湖北人争了点光。童辉太不够意思,只得个老四,少说也该拿个铜牌,好歹是个奥运会呀。”一个接着说。“喂,告诉你们,这次奥运会中国的十五块金牌,男同胞占了十块!”一个报告着他的新发现。“得了、得了,人家女排的一个‘三连冠’就顶你十个。”另一个打断他的话。提到女排不知谁叹了口气:“唉,女排好,女篮也不赖。可男排、男篮还不知道排第几呢!”一个接着说:“男排、男篮不管怎么样,总算进了奥运会,你瞧瞧那足球队……”
一谈到中国足球队,他们说的就更多了,什么古仔哪场球没踢啦,李华筠有一次该进的球没有进啦,还有曾雪麟有几场球不该不让林强上啦……。谈着谈着,有一个小伙子说:“我看靠他们是不行了的,最好我们明天去小学选几个苗子给曾雪麟送去,让他培养几年,准能冲出亚洲。”他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
其他几群谈天的人都去睡了,这一群还在谈。一阵凉风轻轻吹来,他们还在谈论着李宁拿了三块金牌,马燕红马上就要退役了,栾菊杰还要干上个四、五年等等,直到很晚才散去。
我抬起头仰望着天空,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好象也在思索,在回忆:十五块金牌凝结着多少人的汗水,十五块金牌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离那次纳凉之夜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不知道他们给朱建华的信写了没有,给足球队选的苗子选到了没有。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有一颗中国心……。
下面是我写的评论文章:《反弹琵琶出新意》

王江同学,你的习作《夏夜纳凉小记》,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表现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一个不易引人注意的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文章以较新的立意,获得了湖北省重点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班作文竞赛的一等奖,你的进步真是令人高兴。
你还记得吗?两年前,你也曾参加过一次作文竞赛,当别的同学捧着奖品回来时,你既不难过,更不气馁,而是在当天的日记中小结了失败的主要原因,与获奖作文相比,你写得太落俗套了。你下决心要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当时,我夸你“有志气”。
这次你的作文获奖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像对待失败一样,正确地对待成功。如果不因成功而飘飘然,静下心来认真小结一下,一定又能获得新的东西。许多有作为的人,就是从反复的失败和成功中丰富经验、不断前进而成才的。你应该而且可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的新意源于生活。一个作者如果没有强烈的生活感受,怎么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到生活中的美?没有这些发现,即使用再多的华丽的词藻也不能使文章增辉。而你这篇作文的立意就有自己的“发现”。你和大家一样,为中国奥运健儿的胜利而狂欢,为他们的失利而懊恼。你把自己这种强烈的生活感受倾注在作文之中,不仅是因为“兴趣”,而且是因为“十五块金牌”也连着你的心!因为你也一样有着一颗中国心。这样,在你的习作中,才能通过一幅夏夜纳凉小景,再现人们的美好心灵。因为你们的感情是共鸣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天黑了”,我们看不见小伙子们的表情,但你把他们的对话,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充满生活气息,仿佛让我看到他们正在“给朱建华写信”,似乎使我们听到他们关于奥运会的一个又一个“话题”。言谈之中,他们对朱建华的拳拳之意,对发展我国足球事业的眷眷之情自然流露,为篇末点题“他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作了较好的铺垫。
题材相同,要使文章立意新颖,求异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你平时最喜欢阅读书刊杂志,王通讯同志写的《琵琶反弹意如何》这篇文章你读过吗?作者以‘丝路花雨'舞剧反弹琵琶令人耳目一新为例,说明“从‘反面’做文章,应该看作是一条思路”。而要运用这条思路,必须动脑筋。你写的这篇习作,是动了脑筋的。参加这次作文竞赛的不少同学,都以奥运会为题材,尽管也写得不错,但大都是流于一般的记叙或正面描写场面。而你的习作,没有写激烈的拚搏场面.,没有写我国健儿获得金牌的成功,而是“反弹琵琶”,从举世瞩目的朱建华失利写起,写小伙子们对朱建华的看法和信任,写他们对发展足球事业的设想。小伙子们的谈话在一阵笑声中结束了,你的思路却在笑声中延伸,继续“在思索,在回忆”,终于找到了他们争论的出发点,原来是“都有一颗中国心”。运用这种“反弹琵琶”的思考方法,也即求异思维的思考方法,表现了你的勇气和魄力,也取得了好的效果。希望你以后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学别的知识能自觉运用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思考,还要注意王通讯同志总结的两条经验。其一是“反弹”对象必须是可以“反弹”的事物;其二是“反弹”的效果必须予社会有益。离开了这两条,就不可能有创造,反而会产生荒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想你是会注意到的。

你这篇习作获奖了,下一步该怎么办?你和同学们经常引用球王贝利说过的一句话:“我的目标是下一个”。你的目标是下一篇,对吗,愿你继续努力。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