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抒怀(四)
结缘海南,始于1984年秋季开学不久,海南农垦总局教研室吴多雄主任,带着农垦系统十几位中学语文老师,来武汉听了我的一节课之后。结识赖校长却是1989年暑假在农垦中学上了一堂语文示范课之后。
当年吴主任听完课后,就邀请我在方便的时候去海南讲学,以后从1984年到1988年,连续几年暑假前,都盛情邀请我们到海南。由于我不能分身的原因,未能成行。
到了1989年暑假,吴主任又一次邀请我们,并说如果这次不来,以后就可能没有机会了。于是,湖北省教研室谭爱旭老师就组织我们到海南讲学。我主讲语文,借农垦中学的学生上了一堂示范课。
海南农垦中学的赖瑞光校长也来听了课。课后,赖校长邀请我一家第二天早上到海口华侨宾馆喝早茶。
在喝早茶时,赖校长详细介绍了海南农垦中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前景,盛情邀请我来农垦中学工作。他谈到工资和奖金是多少多少,我告诉他,这就不如我们一附中了;他说新盖的高级教师楼即将落成,我说我们一附中的住房及附设生活设施,如管道煤气是农垦中学短期内难以达到的。他说,只要你愿意调来,我每个月派人去海口对面的广东徐闻县给你买两坛液化气。我说,那太麻烦了!而且,大家都烧柴烧煤,我们也不好意思搞特殊呀!
赖校长真是一个非常会做说服工作的人,他看到上述两点无法打动我,就转而问我的两个女儿读几年级,在哪里读书。当他得知正在华师一附中读书时,他马上告诉我,你的两个女儿如果到海南来参加高考,一定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然后,他详细介绍了海南高考的情况。我说,如果考不上呢?他说,只要你愿意正式调来农垦中学工作,如果考不上,我们就花钱给你买指标。赖校长如此求贤若渴,这样盛情,还有什么话说呢?于是,我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为了我两个孩子的未来,为了你强烈的事业心,我一定会考虑来海南的。
1990年,我举家南下,于9月初到海南农垦中学了。执教高一两个重点班的语文课。9月21日,时任学校党政办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王建雄来家里找我谈话,让我从下个月起任语文教研组长。我谢谢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但是初来乍到,一切都很陌生,恐怕不利于开展工作。他说没有什么关系。晚上赖校长来家找我谈话,表示学校已经决定了,要我大胆开展工作,切实抓好全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恭谨不如从命。没有想到期中考试后,赖校长又决定让我当教导主任。
上任伊始,首先要求教务员按教学规律合理排课,杜绝以前为个别老师外出当导游提供方便,集中在每周前三天或后三天排课的要求。其次,明确要求各科老师只能为学生定一种课外资料,且必须报教务科副科长(按农垦系统编制)审批。严格规定期中期末考试卷不得使用外买的资料,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命题制卷,报教务科审批。当时教务科有两位副科长,陈良兴负责管理年级组和学生工作;陈汉章负责管理教研组和教学工作,我负责全面管理。我们三人分工合作,团结一致,为农垦中学创一流而努力工作。
1992年教育部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校》(中学卷),是各省教育厅经过几年精心组稿认真审核,各中学名校共同努力的成果,各省自成一卷,书名统一为《中国名校》(中学卷)。海南省一开始就确定农垦中学为省级第一批名校,通知学校写一篇5000字的简介、五张学校照片,在规定时间内交教育厅办公室唐主任。赖校长接到通知后,指定专人组稿写稿,上交文稿截止日之前,曾三易其稿,最后只剩三天时间了,唐主任电话告诉赖校长,农垦中学这次就不报上去了!那文稿不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赖校长立即找我商量,决定让我跟他一起去教育厅见唐主任,请求给农垦中学最后一次机会,争取三天内上交合格的文稿。
唐主任见赖校长和我之后说:“只剩三天时间了,等下一次再说吧!”
赖校长:“请您再给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三天之内我们送来的文稿不符合要求,那我们就等下一次,可以吗?”
唐主任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那好吧!”
赖校长这时才松了一口气,把我介绍给唐主任。
我请唐主任把已经完稿的、审核通过了的海南中学和华侨中学的文稿,借给我学习一下。他笑着说:“那只能在这里看看啊,不能拿出去!”我就在他的办公室认真看那两篇文稿。赖校长和唐主任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看完之后,我笑着对唐主任说:“我回去试一试吧,争取最后通过您的审核。”
在回学校的车上,赖校长不停的问我:“三天能完成吗?你这三天不去上课了,专心致志写这篇文章吧!”
我说:“课不能不上,不能耽误学生的课程。文章照写,保证三天交一份合格的文稿。”
赖校长说:“你要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啊,它关系到学校的名声和将来的发展啊!不能等下一次!你要知道,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就像文革时抢上公交车一样,你抢不上头班车,真不知道第二班车什么时候到呢!现在,对你来说,完成这篇文稿就是头等大事!(果不其然,后来《中国中学名校录》成为绝版了,农垦中学图书室还保存了一本。)
第三天下午,我和赖校长去教育厅办公室,交上打印好了的文稿,请唐主任审阅。唐主任认真审阅完后,高兴地说:“很好!赖校长怎么不早点请李老师执笔呢?”赖校长笑了笑,似乎答非所问:“非常感谢您的指点和支持!不然就赶不上这班车了啊!”
赖校长为了提高农垦中学的知名度做了大量的工作,邀请许多知名学者和专家来学校培训教师,不仅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能力,更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众所周知,知名专家学者每年的日程安排,也是身不由己的。能邀请到,又能如期来讲学,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赖校长的口头禅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百的努力!认定了目标,绝不放弃!”
九十年代初,中国数学界打算在海南开一次研究会,享誉中华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主人公、著名的陈景润教授也要来参加会议。刚好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人事处长是我们华中师大一附中的老校友罗声雄教授,游丽昭老师当年在华师一附中执教数学教材改革实验班时,经常去北京参加数学教学科研会议,与罗教授很熟悉,于是就请她打电话罗教授,告诉他,正在北京的我和赖校长要去数学所拜访他。
罗教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赖校长和我,并陪同我们去拜访陈景润教授。遗憾的是,因没有预约,那天陈教授外出开会了,他的夫人由昆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告诉我们,“只要有罗教授陪同,他去哪里我都放心!”赖校长马上说,:“如果能成行,我们非常欢迎你与陈教授一起去海南!”
从陈教授家出来,罗教授一定要留我们吃了晚饭再走,我对他说,我们还要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也是我们这次来北京的主要目的。他再三挽留,我只有实话实说了。当年教育部实施高考改革,除一份全国统一高考试卷外,还要出一套“三南试卷”(即海南、云南和湖南三省共用一套高考试卷)。我们准备去见当年高考语文命题副组长、北大附中特级教师、副校长章熊先生。罗教授一听,高兴极了,一定要陪我们一起去章老师家。他也实话实说,儿子要参加当年高考,听听专家的关于高考命题的谈话非常及时啊!
章老师接到我的电话后,又邀请我们的老朋友、北京市著名语文教师张必锟在他家等候我们。当我们赶到时,快到晚饭时间了,赖校长马上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去附近的酒店,一边吃饭一边聊。
关于“三南试卷”问题,当然不可能在章老师那里得到具体答案。因为参加国家考试的命题人员,每人都有一本国家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的《保密法》,如果泄密,必须承担违法的严重后果。但是,章老师讲这一次高考的命题原则,两套试卷的不同特点,既不违规更没有违法。章老师还接受了赖校长请他去海南农垦中学讲学的邀请。也就在这次饭桌上,张必锟老师欣然接受去农垦中学担任教育顾问的邀请。罗教授与章老师就北京孩子学语文、考语文必须掌握的方法交谈甚欢。与章熊老师和张必锟老师两位语文教育前辈分别之后,一生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的罗教授说,我们都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人老了,许多事情早已忘记了,但只要看到当年一起去做那些事的人,或者故地重游,都会激起那些往事的回忆!难忘第一次与赖校长一起喝早茶!更难忘与赖校长一起,为把农垦中学建成全省一流重点中学而努力工作的点点滴滴!
(2013年,赖校长与我一起参加我们班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时合影。)
我们这群武汉人在农垦中学踏踏实实抓教学,不仅把湖北省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和实验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到了农垦中学,而且充分发挥了我们与教育界顶级专家学者联系密切的优势,加之赖校长舍得花钱培训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派优秀教师去教育先进地区听课学习。
那几年,请到农垦中学来讲学的著名专家学者有:人教社副编审、著名语文教育家、诗人刘国正先生,广西教育学院院长王世堪先生,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全国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朏朏,华南师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张贵和,黄冈著名特级教师汪道惠,华师一附中著名特级教师詹炳椿、尹一冰等。
还特聘北京市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张必锟先生当学校的顾问、兼任游丽昭老师班的语文课,当年他教过的农垦中学的学生至今难忘。他每周参加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他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他的谆谆教诲激励每一位老师潜心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请时任全国语文高考命题组副组长、北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章熊先生来校讲高考命题的理念、原则、方法,以及高考命题改革的大趋势等。曾到全国各地讲学的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与赖校长告别时笑着说,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在一所学校讲三天啊!
1991年2月春节过后,农垦中学赖瑞光校长集中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决定聘请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来讲学三天,委托我与魏书生联系,尽管他非常忙,还是答应并预定了沈阳飞海口的航班。
魏书生于22日正点飞抵海口。考虑到他第一次来海南,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加之到各地讲学也非常辛苦,赖校长决定请他环岛游两天,放松一下,25号开始讲学。为了让他讲学更有针对性,赖校长沿途给他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农垦中学的历史和现状。
(左起第一人赖瑞光校长、第三人魏书生、第四人李培永在三亚大东海)
魏书生是一个非常真诚的老实人,他对赖校长说:“这么多年来,我虽然经常到全国各地去讲学,但是,确实是第一次到一所学校来讲三天!首先要感谢赖校长热情邀请和盛情款待!更要向赖校长学习,为了办好学校,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惜一切代价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请赖校长放心,我一定像面对几百上千、甚至几千听众讲学一样认真。回海口之前,我把三天讲学内容的安排和提纲给您看看,如果还要特别强调什么,请直接提出来,我一定完成任务!”
我们都没有想到,魏书生第一天开始讲学,农垦中学的阶梯教室全坐满了,远远超出了学校教师的总人数,而且,陆陆续续还有老师挤进来,后来走道也坐满了。原来是海口一些学校的老师,以及海口附近的农场中小学老师,听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来农垦中学讲学,纷纷赶来一睹书生风采,亲耳聆听名师讲学。
还记得,接到魏书生后,赖校长和我陪同他环岛游。
先去了在海口的“五公祠”。刚进大门,路边一对中年男女衣着道士服,在他们面前的地下,铺着一幅阴阳太极图。他们二人见我们三人西装革履满面红光走进来,就盯着我们说:“送你们三人各一句话,如果愿听详解,请留步片刻!”赖校长和魏书生笑一笑婉拒,我看那二位与以前看到的算命先生不一样,而且与我年龄相仿,他送我的那一句话,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是讲的什么,但是当时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请他们算一算我的“命”。
在他们开“算”之前,我请他们不要讲什么道理之类,讲具体一些。那位男道士看着我,笑了笑说:“好!你的夫人非常有福相,她的耳垂比一般人都要长一些。是不是呀?”
他这一问,还真难住我了。我们老夫老妻年轻时,一见钟情,谈恋爱三四年,结婚都二十年了,但是,我可从来都没有仔细看过她的耳垂长什么样,有多长。只好含糊其辞应付他。对他说,就这样讲,越具体越好。他后来所讲的,大体上与我的人生经历差不多。我又说,不讲那过去的事情了,你可不可以预测一下我的未来呢?
他立即说:“你最近有贵人相助。”
“什么贵人?”
“你说她是中国人也可以,说她是外国人也可以。”
“贵人来助我什么呢?”
“助你发财呀!”
我们三人听了相视一笑。我一边付钱一边笑着说,谢谢你的美好预测,等真有那一天,我们有缘再会,一定重酬。
我们三人环岛游回到学校后,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我夫人的耳垂到底是什么样子。当我要去拨开她的齐耳短发时,她说:“你出去转一圈回家发神经病了吧!”于是,我告诉她算命的事。
等我仔细看了她的耳垂之后,真如算命的所言,我不得不佩服那位中年道士。
更让我惊讶的是他的预测未来!
当年四月下旬,我和赖校长一起去北京了解有关高考“三南试题”(那年教育部决定,海南、湖南和云南进行高考改革,不用全国统一高考试题,史称“三南试卷”)的有关信息。下飞机到酒店住下来后,我还是与以前每次到北京一样,首先打电话找我的几位老校友。
老校友刘先旭接电话第一时间就说:“你来得太好了?”
“有什么大喜事呀!”
“昨天从美国回来的老同学胡慧和彭友刚夫妻俩就问我,李培永在哪里?”
“我告诉他们,你在海南。”
“他们说要去海南找你!你今天就来了,真是有缘啊!”
“他们现在住哪里?”
“你不要急,他们夫妇明天中午,在北京西苑饭店顶层旋转餐厅,宴请在北京的所有老同学,已经通知到的大约有十几人了。明天我们都去那里见面吧。”
放下电话,马上就想到两个月前那位道士的预测,实在让我惊奇不已。这次胡慧和彭友刚回来,已经是美籍华人了。不正是算命的道士说的“你说她是中国人也可以,说她是外国人也行吗?”而且,他们听说我在海南后,一定要去找我,岂不是“贵人来相助”吗?
(在农垦中学合资的制药有限公司门口,与老同学胡慧合影)
校长听说我的高中同学是美籍华人,刚从美国回来邀请老同学聚会。就说,你明天去见你的同学吧!一定请他们到海南去投资!
不管怎么说,那位道士一言成真,令我深思。
一是他从来没有见过我爱人,怎么就知道她的耳垂与众不同呢?
二是他怎么可以预测我的同学会从美国回来找我的呢?
后来看了约翰·奈斯比特写的《大趋势》,才知道科学预测。而且知道约翰·奈斯比特,未来学著作的销量已经超过1400万册。据《金融时报》证实,他最负盛名的《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是啊,科学家预测的事情没有一件是错误的;道士算命两条都是真的。就那么巧啊?
我一生就算那一次命,居然让我碰到了一位“神算”,深感幸运之至!由此也更加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由此也更加坚信:是你的,终将是你的;不是你的,千万别强求!
再说说我的校友胡慧吧。
她是双胞胎,姐姐叫胡智。她们姐妹俩在1965年高考时是武汉市的知名人物,漂亮的俩姐妹主动宣布放弃高考,学习邢燕子,到农村去!《湖北日报》作了长篇报道。她的人生经历简直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后来,她果然写了一部长篇《从珞珈山到旧金山》的纪实作品,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她的父亲考取国民政府公派留学,于1948年赴美,后来取得芝加哥大学化學博士学位,由於當時美國不讓工科留學生回大陸,媽媽與其離婚。当時爸爸要接他们赴美,他們不肯去美國。新中国诞生后,中美断交,他回不来了,而且与在武汉的家失去联系了。他知道,他去美国不久,他的夫人就给他生了一对漂亮的女儿,他早已给她们取名为陈绪珞和陈绪珈,以记念她们出生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后来她们姐妹俩有一位姓胡的养父,改名胡智、胡慧。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改变了世界”,也彻底改变了她姐妹两的命运。1979年她们的父亲终于找到了她们姐妹两,并且很快就给她们办好了移民手续。从那时起,遵照父亲的意愿,姐妹两就开始叫陈绪珞、陈绪珈。
胡慧刚赴美时,边工作,边拿电机学硕士。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公司出钱,让她唸完硕士,同时还提拔她当了品质管理部门主管,她亲自做试验制成的电脑零件产品,供给美国军方生产的486电脑用。
1991年4月21日,他们移民后第一次回国,在北京“西苑”与在京的高中同学聚会,刚好我去北京与他们巧遇。
聚会时才知道,他们就是打算回国做点事,听说我在海口,就比较详细地了解海南的情况,并在聚会后不久就到海口考察。
1993年5月9日,他们再次来海口时,已经有了明确的商业目的,为了帮助银行与世界联网,她选择了美国军方在结束中东“沙漠风暴”战争后的淘汰的产品-——Logos486。销售的对象主要是银行等国有大型企业。
胡慧希望我在海南做她的总代理,辞职后与她一起做销售。我钟情于三尺讲台,不想“下海”经商。但是,我答应协助她在海口做销售。
当时海口的电讯非常落后,家庭装座机是奢侈品价格。为了方便打国际长途电话,胡慧花了一万多块钱给我家装座机,还配备了传真机,“BB”机等;后来又花一万多买了一部第一代手机,像砖头那样的“大哥大”,还配备了一台486电脑。每个月还有办公费,包括通信费、交通费、误餐费、招待费等等。也因此,我的同学和许多朋友都认为我下海了,我总是告诉他们,我是过海了,过了琼州海峡,但没有下海,我仍然在学校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兼当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而且与老同学约定,我上课时,在学校开会或集体备课时,手机关机。
老同学陈绪珈给我的任务非常明确,找好单位后就请她夫妇亲自来海口商谈具体业务。她签订单后,货到海口由我负责提货、验货,然后交货给签了订单的银行电脑处。每次上千万人民币货款到账后,她都要来海口及时处理。我曾多次要她派财务人员来管理账务,她总是说,老同学帮我管钱,比什么人都可靠。以后物色到可靠的财务人员再说吧。
当时,胡慧在海口的所有收支款项都是我一个人负责,账户收到银行付款常常在千万以上,多次建议她找可靠的人来管账,她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不过,只要银行转账到户,她无论多忙,一定连夜飞到海口,亲自处理所有款项。
常来常往,胡慧与赖校长非常熟悉了。赖校长曾多次建议她投资地产项目,也带她下农场去考察过,但是,她非常慎重,不轻易拿钱买地。后来,赖校长建议她投资校办工厂,她了解有关药厂情况后,即与赖校长签约办一个生产治疗关节疼痛的膏药厂,当即交给农垦中学25万元人民币购买生产设备。半年后建成药厂,后又追加投资25万元人民币。
尽管她多次动之以学友情,晓之以经商理,我始终坚持只帮帮忙,绝无下海经商之念。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难忘当年海南匆匆忙忙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