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6)
商调受阻,贵人相助
当我拿着“商调函”去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办手续时,却遇到了麻烦。人事处长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她说:“你想调到省重点中学的愿望很好,但是,华中师大一附中不归我们管,我们不同意。你可不可以考虑调到武昌实验中学,那也是省重点,也在武昌,我们也可以分给你一套住房。我希望你去我们教育局管的学校,手续也很简单。”
我婉言谢绝了处长的好意,坚持要调回我的母校。结果就如安校长所言,真是一场“持久战”。
一年多时间,我无数次横跨武汉三镇,从武昌,经汉阳,赶到在汉口江岸的市教育局人事处,不论我怎么说,就是一句话,“去实验中学,马上办。去华师一附中,不行!”
调动手续还没有办好。我在四十三中带的那一届文科重点班的学生毕业了,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校长、家长和学生都很高兴。此时,安校长对我说:“你这个调动手续恐怕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办好的,你现在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如果华师一附中需要的话,你下学期开学可以先去那里上班,工资我们照发。你一边上班一边办手续吧,迟早是可以办好的!你跟袁校长说,早年,我也是华师大毕业的,就算我给母校的一点贡献吧!”
我回母校对袁校长说了安校长的建议后,他立即打电话感谢安校长对母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然后说:“培永的工资一定要由我们发,他在我们这里上班,理所当然该我们负责发工资,而且,我们学校的经费比你们多一些呀!你就把他的工资拿去给你们老师发奖金吧!非常感谢你呀!老校友!”
1979年9月开学后,我就回母校上班了。但我仍然经常去教育局人事处要求调到华师一附中,也曾找过许多朋友去疏通关系,还是没有结果。据说那位处长是一位原则性很强的干部,谁去说都不行。
我人在母校上班,但是,档案工资却在四十三中,那两年恰逢武汉市教育系统教师普调工资,而且还有2%的奖励工资给优秀教师。安校长力排众议,坚持给我普调一级,再加一级奖励工资。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以为安校长跟我有什么特殊关系,其实,我们就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就是那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但是,他对我的恩情却浓于水!让我终生难忘!
袁校长非常关心我的调动手续问题,也想了许多办法,一直不能解决问题。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只要见到我,总是非常亲切地说:“培永,你安心教学啊!好事多磨,我们来办调动手续,总会有办法的。”
一直到1980年暑假,又到招生季节,一位华师一附中的早年老校友来找袁校长,希望他看在老校友的份上,照顾一下他报考华师一附中只差两分的女儿。当袁校长听说他现在是武汉市市长的秘书时,他笑着说:“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知道现在母校是多么缺老师呀!我现在有一个老师的档案就卡在你们教育局人事处那里一年多了,你是否可以帮我拿出来呢?”老校友满口答应:“没有问题!”袁校长立即就说:“那就开学时师生同时来报到啦!”
老校友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位市长大秘去教育局找局长都搞不定。那位人事处长认定,李培永这样优秀的老师只能留在我们自己管的重点中学,不能给华师一附中。其实,那位处长哪里了解我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师呢,她是逆向思维,华师一附中坚持要调回去的高中学历的老师,一定是优秀的!既然是优秀的,我们得留给自己的重点中学。
到开学了,老校友对袁校长说,请再给他一点时间,到年底前,一定办好。请袁校长先让他女儿来上学。而且,他说,他可以直接去找四十三中的校长,让李老师先到一附中上班,然后再补办调动手续。袁校长说:“谢谢你!你就不要去四十三中了,安校长是我们华师大的校友,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李老师已经在我们学校上班一年多了!让你女儿去高一年级报到吧!我相信你能帮李老师办成的,以后让李老师直接与你联系吧!”
后来,我常去市政府找老校友,每次去都有借口,其实两人心里都明白,就是为了调动那件事。见面次数多了,才知道,原来老校友五十年代曾经是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的警卫员,是宋书记送他到中南工农速成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前身)读书,毕业后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武汉市政府给时任市长当秘书。
眼看快到年底了,在市政府的办公厅,王千弓秘书长给老校友出了个点子。他说,让李老师写一个请调报告,再请调出和接收的两个学校签署意见后,直接送市政府办公厅。给我这个秘书长签字,你再拿去请市长阅示。市长批示后,我们再去市教育局找局长办手续。这一招果然奏效。真是难以想象,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调动工作,居然还要市长干预才能办成。如果不是巧遇当市长秘书的老校友,我的人生轨迹也许还得改写!
1980年12月15日,我正式调回到母校华师一附中。
如果没有两位老校长的倾力相助,精心栽“培”,就没有培永的今天!更不可能走上语文专业成长的高速之路!难忘我最敬爱的两位老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