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99) 一见钟情,白头偕老
人生易老天难老,弹指揮间,七十有六了,金婚将至。
身在北美大女儿家,因了疫情“居家令”,我们天天在家看着两个聪明、漂亮、活泼的外孙女,就像看到了她们的妈妈和小姨的小时候……
我们的大女儿出生在1972年,而我们夫妻则相识于初见的那一天。
永远难忘那一天,1967年12月17日,从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武汉市教育学院、武汉一师短训班结业的21位年轻人,按武汉市教育局分配通知的要求,到武汉市水厂路中学报到。
报到后,时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刘政秀,在学校行政楼一楼教工食堂大厅主持“迎新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她首先向我们介绍在坐的学校各位领导,接着告诉我们,学校还有19位1965年大学毕业的“储备生”。她说,水厂路中学是武汉市教育局1965年新建的十六所新校之一,学校还在建设之中,教育局就把19位大学毕业生“储备”在我们学校,派他们到农村去参加“社教”工作。现在,上级要求我们“复课闹革命”,并派你们来学校,充实壮大了我们的教师队伍,非常欢迎你们!然后,要我们新教师依次做简短的自我介绍。
我环视未来的20位同事,15位是女生。她们做自我介绍时,我特别关注坐在我对面的那一位漂亮的女生。“我叫聂静仪,武汉一师语文班的,现在家住武昌水果湖……”她当时还讲了些其它的内容,都没有记住,只记得她的名字和家庭住址。
散会时,我高声喊了一句:“哪位住在武昌呀?”
聂静仪马上回答:“我住武昌水果湖,有什么事吗?”
“没事,找个同路人,一起走啊!”
“好!”
问者有心,答者无意。有心无意之瞬间,相视一笑。
机缘巧合,21位年轻人中,只有我们两人是住在武昌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相互又详细地做了自我介绍。
我们相识,始于颜值的初见,留下了一见钟情的美好印象。
后来, 我们在学校平凡的生活之中相知相爱。
“水厂路中学”,位于硚口区水厂路,在武汉自来水公司职工宿舍里面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新建的学校只有两栋四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两层的办公楼。依据地形,三栋楼的平面图呈倒“L”形。学校大门就在那个拐角的地方,进门左边一栋教学楼与水厂路垂直,进门右边是与水厂路平行的办公楼,继续往里面走就是第二栋教学楼。紧挨着三栋楼房旁边,大约有三、四个篮球场大的一片空地,我们去报到时还是坑坑洼洼的,没有围墙,空地那边是一排市民的民宅,大多是平房,也有几栋二三层的楼房,参差不齐。
我们报到后,首批接受就近入学的共14个班700多学生,全部安排在进校门左边那栋教学楼。进门右边那一栋四层的教学楼,每层楼四间教室,走廊对面是6间教师办公室,临时作为我们年轻教师的宿舍。男老师住在三楼的办公室,女老师住在四楼的办公室。每间办公室住二三个老师。
我和聂静仪都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又都住在学校,真是朝夕相处。白天同在一个办公室 ,说是备课,教语文,可是没有课本,教什么呢?《毛主席语录》和《人民日报》社论,就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教材。如果遇到哪天毛主席发表了“最新指示”,那就赶紧以“最新指示”为教材,反复学习。
下班之后,男老师就聚在办公室或某位老师的宿舍下围棋打扑克牌,女老师或在宿舍看书学习,或与闺蜜说说悄悄话。那个年代,大家干事的时间少,玩乐的时候多。那么多年轻人经常在一起玩乐,又都处在“男婚女嫁”的年龄段,自然就有一些男老师和心仪的女老师玩到一起去了,谈情说爱顺理成章。我们这个四十人的年轻教师团队,先后有六对结婚了。后来,都成了白头偕老的终生伴侣。
如果周末学校没有什么活动安排,我和静仪就在下午四点多出门,乘车去市中心逛街,到吃饭时间在餐馆就餐。我们俩恋爱时,几乎吃遍了武汉的名小吃。“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筱陶园”的鸡汤、“福兴和”的牛肉面等,这些在校读书时久闻其名,而无暇也无钱光顾的传统美食店是我们的首选。
我们那时每月的工资30.5元,我和她的家里都不需要我们负担。她从小靠大哥供养,她大哥解放前离家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任《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站长。五十年代初,到黄梅县采访时,找到了她们母子三人。
她的父亲聂醉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著名报人兼鸳鸯蝴蝶派青年作家,代表作为《琵琶记演义》。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他的许多同仁都携家眷去台,他自以为一个文人,何必去国离乡?于是全家回到老家黄梅县。不曾想,解放后在“镇反运动”中被枪毙了。年幼的她和小哥跟着母亲在县城艰难求生。
1956年,她的大哥接妈妈和她到武汉,小哥继续留在老家读寄宿中学。她听妈妈的话,为了减轻大哥的经济负担,学习成绩优秀的她,初中毕业报考了武汉一师。
她在武汉一师读书时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是班干部,是老师喜欢的优秀学生。本来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一师”,又因当时武汉中学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选一批优秀学生到培养中学师资的“语文班”。于是,我们有缘相聚在“水厂路中学”了。
谈起来,我们俩真是缘分不浅。
静仪告诉我,还是在一师时,文革中有一天,她与同学去食堂吃饭,在食堂门口捡到一张“传单”,上面写着“实师三字兵(当时造反派对武汉红卫兵的贬称)头头李培永向钢二司(当时造反派武汉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自称)投降了”。她说,久闻大名,没有想到那个李培永就是你呀!
原来,我们早就心相知呀!
静仪的大哥和大嫂住在水果湖共青团湖北省委宿舍,紧挨着湖北省政府领导住的张家湾。我读中学时的一个好朋友也住在那里,我经常去他家里玩,夏天还一起去水果湖边的天然游泳池游泳。她那时也经常带侄女侄儿去那里游泳。
原来,我们早就心相近啊!
1968年国庆节,静仪带我去她家,见她的大哥大嫂。大嫂和她在厨房包饺子,大哥与我在客厅喝茶、聊天、下围棋。大哥比较详细地询问了我的家庭情况。
静仪第一次来我家时,我家还在武昌火车站通湘门外。
1968年武昌火车站正在扩建,穿过火车站人行横道向东走十几分钟就进入了李家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那栋房子是李家的祖屋,住房建筑是典型的湖北农村风格,土木结构。
当时,我领着静仪参观了我家房前屋后的菜园,给她讲述公私合营之前的李家花园。
没有想到,公私合营把这片土地、各种香花、花房,所有生产工具,全部“合营”给“青山公园”了,仅仅留下老祖屋,及房前屋后的几小块菜地和孤零零的一颗香椿树、三颗枣树。
静仪第一次到我家来,妈妈给她做了一盘香椿炒鸡蛋,香椿嫩芽是我和她一起去屋后香椿树上采摘的,鸡蛋是家里母鸡刚下的。在厨房柴火灶上炒出来的那个香味啊,让她至今难忘!
更难忘,始于颜值的一见钟情,相依相伴到如今。我们得隆重庆祝一下金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