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伪造通俄门 特朗普逮捕奥巴马

(2025-07-21 07:55:23) 下一个

特朗普公开解密文件,多名高管涉入,奥巴马伪造“通俄门”事件?

2025-07-21 17:43:11 来源: 麓谷隐士 天津  

特朗普政府公开解密文件,前总统奥巴马涉嫌“叛国”?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近日抛出一份长达百余页的解密文件,直指前总统奥巴马及其核心团队在大选后策划了一场"系统性政变"。通过伪造"通俄门"情报,颠覆特朗普总统地位。

     特朗普公开解密文件,多名高管涉入,奥巴马伪造“通俄门”事件?|唐纳·川普|唐纳德·特朗普|大选|奥巴马 政府|希拉里·克林顿|白宫|社交媒体|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贝拉克·奥巴马_手机网易网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日前发布逾百页解密文件】

文件披露,早在2016年9月,美国17家情报机构联合评估认为,俄罗斯"未通过黑客攻击改变选举结果"。然而同年12月,奥巴马却要求情报机构篡改报告,删除"未影响选举"的关键结论,转而植入英国间谍斯蒂尔编造的虚假档案。2017年1月发布的修订版报告,赫然将特朗普与"俄罗斯干预大选"强行绑定,为后续长达两年的"通俄门"调查铺路。

"这不是政策分歧,而是彻头彻尾的政变。"加巴德在记者会上强调,"他们利用国家机器伪造证据,瘫痪民选政府,这种行为已触及叛国罪红线。"

【加巴德将奥巴马政府此举定性为“叛国阴谋”,相关证据已移交司法部刑事调查】

解密文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链条,特朗普胜选一个月后,情报机构向奥巴马提交的《总统每日简报》明确记载"俄罗斯未通过网络攻击改变选举结果"。

然而仅仅两天后,奥巴马就紧急召集国家安全团队开会,随后时任国家情报总监克拉柏的助理立即下令要求情报机构"重新撰写报告",重点突出"俄罗斯干预选举的具体手段"。

更令人震惊的是,原始报告当天就被撤回。FBI内部通信记录清楚地显示,高层以"收到新指导意见"为由紧急叫停了报告发布。三个月后,一份经过精心"加工"的新报告出炉:原本"未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结论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耸人听闻的"俄罗斯助力特朗普胜选"的指控。

【2017年1月,特朗普“通俄”的新报告出炉,其中宣称俄罗斯“干预大选”】

这份改写后的报告,其核心依据竟然是英国前情报人员斯蒂尔编造的"斯蒂尔档案"。解密文件证实,这份所谓的"机密情报"实际上是希拉里竞选团队花费16万美元购买的政治抹黑材料,其中关于特朗普与俄罗斯关系的指控后来被证实纯属捏造。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和FBI对"俄罗斯黑客入侵美国政府服务器"指控的可信度评级原本是"低",但在改写后的报告中,这一关键信息被刻意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指控,声称俄罗斯"意图破坏美国民主制度"。

【加巴德指出,奥巴马政府的目标是彻底颠覆特朗普的执政合法性】

加巴德在声明中直指,奥巴马政府的行为已经构成"叛国"。她指出,其核心目标就是要彻底颠覆特朗普的执政合法性。解密文件显示,除奥巴马外,包括前CIA局长布伦南、前FBI局长科米、前国家情报总监克拉柏和前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在内的多名政府高官都牵涉其中。其中布伦南和科米已因"向国会作伪证"被刑事调查。

"所有涉案人员都必须接受法律制裁,无论他们之前的权力有多大。"加巴德强调,"这是恢复国家公信力的唯一途径。"

【加巴德:“所有涉案人员都必须接受法律制裁,无论他们之前的权力有多大。”】

这场解密行动被视为特朗普对民主党"政治迫害"的强力反击。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

特朗普这次将矛头直指民主党的实际领袖奥巴马,标志着特朗普的"政治清算"进入新阶段。正如一位共和党议员所说:"他们当初怎么对待特朗普的,现在就要怎么还回去。"

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和司法调查的深入,美国政坛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震荡。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美国政治斗争的残酷本质,更让人质疑:当情报机构沦为政治斗争工具,这个自诩为"民主灯塔"的国家,其政治体系还剩下多少公信力?

特朗普公开呼吁逮捕奥巴马:一场由机密文件引爆的政治复仇

2025-07-21 来源: 宫机长笔记 河南  
 

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发文,竟呼吁逮捕前总统奥巴马!

随着一批机密文件被特朗普政府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解密,美国政坛旧伤再被揭开:“俄罗斯干预2016年大选”调查,会不会是奥巴马政府策划的“政治阴谋”,只为推翻特朗普胜选?

短短数日,“通俄门”幽灵重现,美国甚至面临总统成被告的惊人局面。

解密的引信:图尔西·加巴德的“回归”

7月14日,图尔西·加巴德没有提前预告,直接解密了114页2016年“通俄门”背景下的情报材料。

早年在民主党内就因反对干预政策而被边缘化,2024年正式转投共和党,2025年一月,被特朗普任命为国家情报总监。而这次解密,是她在新角色中的第一次“大动作”。
 

文件内容直指2016年奥巴马政府在“通俄门”调查中可能存在的判断偏差,甚至刻意引导舆论的嫌疑。一份8月31日的内部备忘录写道:“没有迹象表明俄罗斯通过网络操控实际计票。”而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却对外释放“高度警告”,称俄方正在干预大选。

加巴德说得直白:“他们选择制造恐慌,而不是讲出真相。”

“通俄门”旧案重燃:合法性与权力的边界模糊

回到那场被重新翻出的旧案:2016年通俄门调查。

彼时特别检察官穆勒主导调查,结论是:没有确认特朗普团队与俄方有“明确定义下的勾结”,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潜在联系。

这份“模糊的结论”,成了双方多年拉锯战的根基。
 

加巴德此次解密的内容,揭示了奥巴马政府内部其实对“干预证据”持谨慎态度。在内部会议里,情报部门反复强调“缺乏直接证据”。但对外发布的消息,却是“高度警惕”。

这中间的落差,被特朗普团队视为“操纵”。

而民主党则认为:国家安全机构有义务在面对潜在外部干预时,提前预警,哪怕证据尚未完整。

特朗普的反击:AI视频的“重拳出击”

就在加巴德抛出文件的当天,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布了一段AI合成视频:

视频中奥巴马穿着橙色囚服被 FBI 带离椭圆形办公室,背景音乐是轻快的《YMCA》,与画面形成反差。
 

这正是特朗普的传播策略: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情绪共鸣,引导舆论聚焦。

视频最初由一个亲特朗普社群“Digital Patriots”上传,随后被特朗普本人转发。短短48小时,浏览量破1800万,其中30%来自2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

AI视频不需要“真实”,只需要“可信”。它不依赖事实,而是构建一种“视觉叙事”:“你看,他就是罪犯。”

民主党的反击:议题转移的质疑声

“这不是在追责,是在转移焦点。”

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发言人话说得很直接。因为就在几天前,司法部刚刚宣布,不再就爱泼斯坦案(涉及权贵性交易及狱中“自杀”疑点)提起新诉讼。该案件自 2019 年起疑点重重,包括监控丢失、证人沉默、狱警笔录造假等。

公众的不满情绪正酝酿到临界点。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与加巴德突然联手,掀起针对奥巴马的反击。

社交平台上,原本热度很高的“#EpsteinFiles”标签,在短时间内被“#ObamaArrest”替代。这种“议题替换”的操作,在特朗普政治生涯中早已不是第一次。

2023年“海湖庄园机密文件案”刚爆出时,他也曾迅速将舆论引向“拜登儿子财务问题”。

AI政治内容新战法:“让画面说话”

那段AI视频,为何能引发如此强烈的情绪共振?

技术并不是关键,真正起作用的,是“视觉符号”与“心理预期”的匹配。

在视频中,奥巴马戴手铐的瞬间,击中了特朗普支持者长久以来的“复仇想象”。

而《YMCA》的背景音乐,则用反差化的方式,让政治传播变得“轻松易转发”,在年轻人中形成病毒式扩散。

共和党内部舆论策略小组的初步评估显示:这类AI内容,在“低参与度选民”中具有显著动员作用。

简单说:即使不关注时政新闻的用户,也可能被这类视频吸引并转发。

复仇叙事的制度化:特朗普的下一步

“如果你们能调查我,那我也可以调查你们。”

特朗普把这句话顶在了Truth Social的首页。他不再遮掩“复仇”的目的,而是将其制度化、公开化。

加巴德也不是单纯的情报官员,而是叙事的执行者。

共和党已将“反奥巴马”作为2026年中期选举的核心议题之一。众议院已有动议提交,要求司法委员会调查奥巴马政府是否滥权。

“目标不是定罪,是定调。”这句话来自共和党的一位内部人士。

撕裂的信息生态:主流媒体与社交平台“两张皮”

这场风暴揭示了美国信息生态的撕裂:主流媒体注重事实核查,社交平台则充斥情绪驱动的碎片化内容。

主流媒体CNN、纽约时报等,对加巴德的文件持谨慎态度,认为“缺乏司法使用性”,强调“尚不能作为起诉依据”。

而在TikTok、Truth Social、X等社交平台上,视频、短视频、AI合成图层出不穷,形成“回音室效应”。

对部分年轻用户来说,视频成了主要信息源,对 CIA、FBI 的专业报告关注度较低。

这种情绪驱动的传播方式,让传统媒体的“事实核查”机制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样的环境里,谁掌握了情绪,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结语

从加巴德解密文件,到特朗普发布AI视频,这场由“通俄门”旧案引爆的政治风波,已演变成一场精心编排的叙事战。

复仇、解密、议题转移等策略,让美国政坛风波不断,法庭胜负或成未知,但这场权力之争已深深烙印在公众认知中。

美国政坛的这场权力博弈,注定将持续影响舆论走向。

参考资料:

王冰汝2025-07-21特朗普公开呼吁逮捕奥巴马:一场由机密文件引爆的政治复仇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