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不敢扶到安全距离 中国司法多荒谬

(2025-08-06 06:59:07) 下一个

从“不敢扶”到“躲远点”,我们走路究竟要保持多大的安全距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V535QRN05568KAD.html

2025-05-09  来源: 空瓶子 河北  朱文强|文

以后出门走路一定要加倍小心,一不留神你可能就面临巨额赔偿。因为青岛的法官大人发明了一个超级牛逼的新词——行人安全距离。啥意思呢?就是你好好的在路上走,突然有个人转身撞了你,受伤了,你得赔钱。

至于这个“行人安全距离”是多少?对不起,你去问青岛法官吧。毕竟这是他们发明的,鬼才知道。

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葩的事儿吧:

青岛电视台《法治青岛》报道,青岛李沧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韩继升称,女子刘某和男子王某在人行道上一前一后同向而行,刘某在前面边走边接电话,期间突然转身往回走,与迎面而来的王某撞在了一起,刘某当场倒地,后经检查,刘某右股骨胫创伤性骨折,二人就赔偿金无法达成一致诉至法院,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委托鉴定机构对刘某的伤情进行了鉴定,结果为十级伤残。刘某请求法院判令王某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188000多元。

当地法院是怎么处理的呢?他们调取了当天小区门口的监控记录,认定刘某虽然受伤,但是在前方无突发情况的状态下突然转身往回走,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过错,而王某存在未保持安全距离的过错,系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后经法官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王某赔偿刘某人民币7万元。

“ 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成为一起民事纠纷的重要裁定依据,这也算开启中国法治道路的先河。关键,翻遍中国各种法律法规,你都找不到依据。

青岛法官的创新思维还真挺活跃的。

按照他的逻辑,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保持到多少合适?1米?10米?还是100米?感觉以后大家节假日都不要出去玩了,那些热门景区人挨人的盛况下,你不知道哪个牛鬼神神忽然转身回眸一下,你就倒霉了。

有人说,青岛法官这是强行把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机动车行驶中应保持安全距离强行移植到行人身上。

我倒觉得,这位法官大人可能连道路交通安全法都没读明白,机动车正常行驶期间,追尾那叫未保持安全距离,你前车开着开车突然掉头往后撞,这叫啥?这是危险方法危害公众安全。

青岛法官这个裁定堪比当年南京彭宇案,这是彭宇案的PLUS 版。对了,这个严格说不能叫裁定,因为人家是走的调节,很鸡贼。我不知道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个小伙子接受了这个7万元的巨额赔偿。

总之,小伙子认栽,你们完成任务。

说起南京彭宇案,有几个被媒体报道的细节:

一审判决说: “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时任南京市政法委书记的刘志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法官在一审判决中对原、被告相撞事实认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离了主流价值观,引发舆论哗然和公众批评,导致社会舆论普遍不认同一审判决结果。“

被撞老人的儿子是警察,正是他拍摄的一张所谓问讯笔录(当地派出所称最早的问讯笔录因装修丢失)的照片成为彭宇案的关键证据。

法院调查的原始证据表明,“彭宇案”中原、被告发生相撞的事实是成立的,一审据此判决的结果是适当和正确的,二审之前当事人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直接效果也是好的。但案件审理中出现警方丢失询问笔录等关键证据,一审判决说理、表述不当等问题。相关人员在事后给予了停职、调离和警告的处分。

可以说,当年的彭宇案,媒体关注度极高,而且是媒体主动出击,深入挖掘了这个案件背后的各种细节。

而这次青岛行人安全距离案是当地官方主动披露,未想却引来骂声一片。

其实,一个调解结案的纠纷,这事千不该万不该,你们不该拿出来大张旗鼓的邀功请赏,很多事不能上台面的。

当然,目前来看,这条新闻已经被你们自己删掉了,但是,很坏的影响可能是删不掉的。

我的一位朋友是这样评价的:彭宇案法官金句是“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这次在青岛升级成了“你没躲开就得赔钱”——这算不算司法系统用调解书给“碰瓷”颁发合法营业执照?

我很赞同这句话,总之,以后大家走路确实是如履薄冰了,因为,你不知道哪个大爷大妈会突然转头撞向你。对了,以后大家在路上可能也不能说话了,因为你不知道哪句话就可能吓到旁边的大爷大妈。

南京法官让大家不敢扶摔倒的老人,青岛法官让大家远离路上的老人。

对了,前段在唐山我就遇到了老人“碰瓷”,俩老人骑着三轮车横穿机动车道,加塞儿不成就挡着我的车不让走,当我下车跟他理论的时候,旁边瞬间过来好几个男的,有个自称xx书记的人不但骂人,还跟旁边一群人起哄让老人立马躺地上,然后老人立马躺在我车前头,说吓到他了。

典型的寻衅滋事,后来我立即用手机录了视频,并当场报警,你们猜最后警察咋调节的?他们让我给老人道歉,说再怎么着也不能跟老人较真儿。这视频我还留着呢,这很唐山。

所以,有些老人敢于肆无忌惮是有原因的。

2025年5月9日,中国法官又出奇案!从南京彭宇案到‘安全距离’:中国司法再次挑战公众信任,你还敢扶人吗?|彭宇案|社会冷漠|信任危机|社会新闻|社会事件|中国现状|社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bvl1R7JtI

咱們又來見証一次荒謬曆史時刻
你們還記不記得南京彭宇案
那位法官説的
現在又有了新詞
什麼是安全距離?
今天帶你來了解一下
法官真的是別出心裁
人行道上
爲了老人的安全要
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那麼在熙熙攘攘的超市
節假日的旅遊景區
那些人群密集的地方
要怎麼保持安全距離呢
從不是你撞的
你爲什麼要扶到現在的保持安全距離
老人成了生人勿近的洪水猛獸
這些法官們真的是功不可沒啊
史上最恐怖的兩個群體相撞了
一個是老人,一個是小孩,老人一把扯住小孩,説就是你把我撞的,你得賠我180萬。小孩反手就掐住老人脖子,説我要是大喊你是人販子,要拐賣我,你猜法官信不信?

而且我現在把你掐死,因爲我未成年,肯定不會判刑,你猜法官會不會判我正當防衛?

現在的社會連孩子都不好訛了,哎。還真有老人和小孩相撞的案例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這個好在是有監控給拍下來了
可以清楚的看到
是老人故意把小孩拽下車的
要是沒有監控的情況下
髮生這種事會如何呢
因爲有央視的介入
法院才象徵性的判了老太太的兒子
拘留10天
罰款500塊
而老太婆則因爲年紀大
身體又骨折了
所以不予執行
但你以爲這就完了嗎
沒有!老太的孫子還不服
説要繼續上訴
被判拘留的兒子也嘴硬
説那100萬他還要追
還要打官司
從受害者家裡拿走的1萬元
到最後都還沒有還
説白了如果沒有央視出頭
小雲一家人
可能真的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再看一個髮生在前幾天的最新案例
您現在看到的是2025年5月2號
髮生在廣東某地的扶老人被訛的視頻
我們可以看到
穿黑衣服的小夥看到老人倒在路中間
快速的跑過去
先將倒地的摩托車挪到了邊上
然後返回去準備扶老人
結果老人不起來
賴上了小夥子
説是他撞的
這次事件呢
還好
被路過的車的行車記錄儀拍下來了
我們來看一下
這位車主的評論區怎麼説的
感謝各位網友關注
已經聯繫上了榮縣與滕縣的治安大隊
並互留了聯繫方式
如果黑衣靚仔確實被訛詐了
相關單位會找我取証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小夥悔青腸子的鏡頭
這個世界啊
現在扶不扶的問題
在我們心中確實就像烙印一樣
被深深的刻在了骨子裡
想扶就要學聰明
先拍照開錄像
或者找路人作証
做好事已經要先自己取証的情況下
就算你取証了
也會惹一身騷
佔用大量的時間去解釋
下麵我們來看這個視頻
全程監控
全程錄像
小夥明明隻是好心
把老人扶到了安全位置
結果老人反口咬他撞人
那句話説的太對了
不知傷到多少真心想做好事的人
這麼多老人訛人事件的結果
會給這個社會帶來什麼?
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摔倒
沒人敢扶
不是因爲路人冷漠
而是因爲大家
都怕 怕一伸手就被訛上
我們先不談道德
來談人性
老人摔倒
大多數人是不敢扶的
你要是真扶了
賴賬的概率是越來越大
所以在中國
很多人是不敢扶老人的
我們也可以理解爲這個壞人變老了
你們先回答我一句話
如果你是那個摔倒的老人
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談人性
你最擔心的無非就是沒錢看病
給孩子帶來麻煩
因病緻窮
這時候你就要選擇了
請問你通常會選哪一個?
這就是人性嘛
我們常説
先講人性
再講道德
這就是底層的人性
那我再問你一句話
如果這個老人有醫保
有養老金
能住得起院
不怕養老問題
也不怕意外風險
在這樣的前提下
他還會訛你嗎
因爲在巨大的利益麵前
道德是不管用的
在利益麵前
人性是會扭曲的
早在2000年前
管仲就説過
説白了人吃飽了閒得住的時候
他才會講禮節
知道要臉麵
所以你會髮現
人的道德
人的修養
人的人品
是建立在私産的基礎上
是建立在溫飽的基礎上
如果連這些都沒有
其他一切 免談
這個國家沒有能力和製度
保護那些行善的人
製度解決不了
風險 就隻能靠人來承擔
而當承擔風險的代價越來越高
扶不扶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越來越冷
如果中國這個社會
不能讓行善有安全感
那他就得接受
好了
朋友們今天就説到這裡了
別忘了點讚 訂閱 打開小鈴鐺
小七
會持續給大家帶來更多不一樣的觀點
我們下期再會拜拜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