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开悟 战争需要工业

(2023-07-13 05:09:49) 下一个

一个共同问题,中美先后恍然大悟

何清涟评论文章:在虚拟资本(金融)+科技创造收益比实体经济大N倍且获利周期大大缩短时,有条件的国家个个想成为科技强国,纷纷将机械制造等传统业移往他国。但一场俄乌战争打下来,就连世界居于No.1地位的科技强国美国也发现,工业不能丢,还得捡回来,否则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可能受到威胁。

与之相反的是,习近平视察江苏时在苏州讲话中再次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却遭遇网友恶搞,杜撰了一个长达86页讲话稿传说,并根据习历年讲话编出十句有关中国要自力更生、闭关锁国的“新闻”,数家海外中文媒体广为传播。

恶搞固然好玩,但却湮没了上述两条新闻的真正价值:在美中两国的示范效应下,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将起重要变化。

美国开悟:战争需要工业

《华尔街日报》7月10日发表《西方再次认识到战争需要工业》(The U.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Is Not Prepared for a Possible Conflict with China),文中提到“美国总统拜登和北约领导人担心与俄罗斯或中国发生消耗战,将在即将举行的峰会上重点讨论重建国防工业”,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俄乌战争:“为保障部队武器弹药供应而在幕后打响的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输掉此役的一方将输掉这场战争。这是华盛顿方面正在重新认识到的一条经验教训。俄乌战争暴露出西方在国防工业能力和组织方面的巨大不足。”美国及其盟友目前还没有做好在太平洋地区打持久战的准备,美国如果与俄罗斯或中国发生正面冲突,精密武器库存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用完。其他一些重要物资也会很快耗尽。与会的美国将军称,美国今后要发展国防工业,需要私营部门提供更多支持。

这篇文章着实让人感叹,因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指的是后勤供应)是自古以来用兵者必须知晓的基本道理,居然需要再次认识,只能说承平日久,西方国家主要着眼于和平年代的消费供应,许多战时经验已经被从政者遗忘。因此,北约组织高级军事官员罗布·鲍威尔(Rob Bauer)上将说的“每场战争在开打大约五天或六天之后,都会变成后勤比拼”,算一语惊醒梦中人。

WSJ这篇文章接下来谈到的内容,关心俄乌战争战况(不是指天天喊某方必胜的人)的有头脑者大概不会陌生:

这场战争先是让西方各国政府认识到,国家财政收入仅供应社会福利是不够的,还得拨出部分用于加强国防建设——自从冷战结束,福山那本《历史的终结》成了西方政客的爱物:咱西方国家的安全有美国这位“带头大哥”撑着,我们就专心发展福利与爱心事业,不但要满足本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福利需要,还要满足外部非法移民的福利需要。俄乌战争开打后,欧洲两大国才知道战争需要军事实力支撑,不得不先后表态: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实行“战争经济”,以增加军用物资的生产。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将增加国防费用与军事支出。

美国近30年专注于打击恐怖主义和保护国土安全,有大量武器库存。但在2022年4月14日,彭博社发表了一篇《乌克兰战争正在耗尽美国的民主军火库》(Ukraine War Is Depleting America’s Arsenal of Democracy),文章称,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的是类似“民主军火库”的战略,即避免直接对俄罗斯军事行动进行干预,而是靠与盟友合作,向基辅政府提供资金和武器。这场冲突已经变得高强度且旷日持久,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和重要军事资产。该文引用五角大楼官员透露,基辅每天都在消耗“需要一周时间才能输送的反坦克弹药”。作者分析称,这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选择:是选择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物资,还是节约其有限的军事能力,用于自身的防御。当时五角大楼的高级军官就指出:美国现在有生产武器的技术,但国内缺乏相应的生产能力。

习近平接任后一直强调发展实体经济

中国是后发展国家。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这个分工体系的形成过程如下:1970年代末开始世界产业第三次大转移,先是日本得享全球化之利,成了“日本第一”,紧接着是亚洲四小龙腾飞,前后十年光景,19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崩溃,几年之后全球化正式开始,终于形成一个世界产业金字塔结构:顶端是金融业,三大金融评级机构全在美国;第二层级是科技与教育,这当然也是美国;第三层级是高端制造业,德国与日本垄断了多数市场,一些老牌工业国各自在擅长的特殊行业居有优势;第四层级就是低端制造业,中国制造以价格优势垄断了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等消费品市场供应。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以各种方式包括侵犯知识产权逐渐进行产业转型。习近平接任中共掌门人两年之后,《中国制造2025》问世,最初的重心就是发展机械制造与重工业,还囊括其他新产业,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在调整,虽然结果未必如中国当局预期那样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包括军工产业。仅以美国国防新闻网发布的《2021年度世界防务百强榜》为例,美国军工企业独占六个名额。剩下三个来自中国,分别排在第六、八、十名。分别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2022年12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军火工业数据,称世界100大军火商,美国占40席,中国占8席;前10大军火商中,美国占5席,中国占4席。

也许读者会问:美国既然在军火生产上占压倒性的绝对优势,为什么还会提出战争需要工业?这里有个很简单清楚的事实:美国的供应链对外依赖很强,军工生产中一些零部件是通过外包完成的。从原材料到成品之间需要一条长长的生产线和无数个供应商,其中不少来自敌对国家,这些敌对国有不少是近年尤其是2020年以后形成,其中包括中国。这就是耶伦访问中国全程低姿态,最后还在向美国公司驻华代表发表的声明中表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脱钩“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寻求多元化,而不是脱钩,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脱钩将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

国际分工体系将发生重大调整

认识世界,必须始于认知事实。美国是全球化推手,也是全球化的最大得利者(承担的代价是本国制造业衰落);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净得利者。但本届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不同于前两任坐享全球化之利,他接手时中国经济已经过了鼎盛时期,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未来发展他有自己的想法,在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2015年,他就开始推出做大做强的国企改革方案(此方案饱受诟病),同时强调要发展实体经济,让中国经济脱虚向实;与此同时,多次强调粮食自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019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中共更是为减轻“美国依赖症”做大量准备,这一切被外界不断解释成要“闭关锁国”、“恢复计划经济”,我在自由亚洲电台的文章里多次这种解释是种有意的误读。

这次习近平苏州讲话中确实说了,“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再加上2022年两会期间他说过“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绝对要靠自己”,以及更早以前说过的“要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于是被网友恶搞发挥成了闭关锁国的10句话,不少海外中文媒体转发——其实,如果有为领导人撰写时长一小时的86页讲稿,如果有这种秘书,早就被炒鱿鱼了。

最近北约会议上美国军方代表发言称,战争需要依靠本国的工业,用西方流行的话来说,是要减少对外部(尤其是对敌国)的经济依赖症;用中国人熟知的话来说,是开始讲美国工业要自力更生。美国继中国之后强调要发展实体(工业)经济,这必将带来全球化分工体系及产业布局的改变,这改变当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