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长新冠后遗症:心悸

(2023-04-21 03:37:52) 下一个

长新冠后遗症:心悸


随着新冠感染高峰期过去,感染者逐步康复,但仍然有一些人发现在新冠感染康复后,心跳变快,心悸,稍微动一下心率就会飙升。无论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明明自己新冠感染的如发热、咳嗽等急性症状都消失了,但时不时还会感到“病殃殃”的。稍微运动一下或爬几层楼梯,就心跳加快、心脏“偷停”,上不来气,浑身乏力,甚至休息或睡觉时也不由自主感到心慌、胸闷,脉搏跳得不规律。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心动过速”,也是一种常见的“新冠后症状”(PCS,The potential COVID-19 symptoms)。

The potential COVID-19 long-term effects, including heart palpitations, fatigue, shortness of breath, brain fog, chest pain, headache, and other symptoms.

潜在的 COVID-19 长期影响,包括心悸、疲劳、呼吸急促、脑雾、胸痛、头痛和其他症状。

中医如何解释?

中医学心悸(heart palpitations):既是症状,又是病名

心悸,是主观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感受外邪、药物中毒以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导致。

祖国医学认为,心悸的病机有虚、实两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实者多由外邪(包括疫毒)入侵,痰浊阻滞或痰火扰心,瘀血阻脉及水饮凌心所致。《黄帝内经》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新冠感染“阳康”后,机体往往“余邪未尽、灰中有火”“正气未复”。

余邪未尽,是指体内仍残留湿热、痰湿、疫毒等扰乱心神或蒙蔽心窍;正气未复,是指疾病初愈,体内阴阳仍然失衡,心气不足、心阳未复,容易再次受到外邪的侵袭。气虚也可以导致血瘀。此外,新冠感染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微小血栓病理改变,也类似中医的热蕴血瘀、痰阻血瘀、气虚血瘀之病机。

西医如何解释?

近期全球发表的多篇研究论文都揭示了新冠感染后对于心脏的长期影响。专家提醒称,在医学上没有对“阳康”的明确定义,评估新冠感染后是否康复或能否恢复运动,不仅要看新冠症状是否消失,而且也要对心血管系统等症状进行评估。

“心动过速”是常见后遗症

有临床研究显示,新冠对于心脏的影响可能是持续性的。今年1月7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题为“新冠后症状中的窦性心动过速”研究得出结论,窦性心动过速(IST)在新冠后患者中很普遍,这种疾病至少可以部分解释在患者感染新冠后观察到的心悸、疲劳和运动能力受损等普遍症状。

按照常规标准,“窦性心动过速”被定义为在没有任何急性生理需求或其他会产生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下,静息时有症状的窦性心律率为≥100bpm,24小时平均心率高于90次/分钟。

上述研究援引就诊数据称,大约有25%至50%的患者反馈在感染新冠后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仍然存在心跳快或心悸的现象;有约9%的新冠患者在感染6个月后还出现心悸。

另据1月13日美国心脏病学家托普尔(Eric Topol)等人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长期新冠:主要发现,机制和建议”研究,新冠感染对于心脏的长期影响主要为心脏损伤、心肌炎以及心动过速综合征,主要表现症状为胸痛和心悸。

上述研究援引数据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在有长期症状的新冠感染者中非常普遍,一项队列研究显示,POTS存在于67%的长期新冠患者中。这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常由病毒引起。

在今年1月中旬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布的一份《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下称“专家共识”)中,将新冠病毒感染后存在的一系列症状称为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PASC),这种症状通常持续4-12周或更长时间。

“专家共识”的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人在新冠症状消失后,就认为自己'阳康'了,但实际上,真正的'阳康'如何去定义,我们在医学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新冠感染后我们发现有人出现心血管症状,比如心悸、胸痛,甚至引起了暴发性心肌炎,因此新冠患者康复后的诊疗以及如何恢复运动都应该引起重视。”

新冠后心脏病发作可能性更大吗?

根据“专家共识”,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可能初始表现各异,对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包括心慌、心悸、胸痛、活动后呼吸困难和运动耐量下降。感染新冠导致心血管系统后遗症的机制包括炎症、免疫激活、病毒的持续存在、潜伏病毒的触发、内皮功能障碍、运动和代谢损伤,以及病毒感染后的心脏适应能力严重下降等。

“专家共识”建议,患者在恢复期一旦出现心慌、胸闷、胸痛和活动后呼吸困难等症状,社区医生、急诊医生和全科医生可根据推荐的临床评估路径,开展基本实验室检查,若患者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心脏检查结果异常、已知心血管疾病较前恶化,或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有明确的心脏并发症,应及时邀请心血管专科会诊并进行专科检查。

另据去年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发表的一项大型健康记录数据库针对超过15万新冠感染者的数据分析,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复的人,在一年内出现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会大幅增加,中风风险增加52%,心力衰竭风险增加72%;即使是65岁以下,没有肥胖、吸烟、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感染新冠后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升高。

感染新冠之后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大吗?对此,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s Hopkins Medecine)在一篇关于新冠后心脏问题的文章中写道:“心脏病发作可能是由心脏压力增加引起的,例如心跳加快、血氧水平低或贫血,血液测试表明,在感染新冠期间,有些人血液中的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同时伴有心电图变化和胸痛。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是心脏组织受损的迹象,但这种现象在新冠之后不太常见。”

不过上述文章提醒称,即便是在新冠康复患者中,心脏成像结果仍显示出心肌的微小变化。“一些针对感染新冠后恢复的运动员研究显示,心肌上出现了一些疤痕,但这些微小变化会持续多久,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心脏健康目前尚不清楚。专家们正在制定运动员在重返比赛前如何进行心脏检测的建议。”文章写道。

心脏组织的暂时性或持久性损伤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如缺氧、心肌炎、血管发炎以及应激性心肌病。其中,应激性心肌病是由于受到病毒攻击时,身体会释放大量称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使心脏暂时昏迷,在感染缓解的时候,应激源会被切断,心脏就会恢复。

约翰斯霍普金斯专家建议,任何从新冠恢复过来的人都应该期待一个渐进的恢复过程,而不应该期待快速恢复到正常活动水平。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如何恢复运动,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对非运动员的普通新冠感染者而言,在恢复体育锻炼之前,应进行风险分层:对有持续症状或有严重症状/有心脏受累病史的患者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估,进行心脏三联检查,若正常可在症状完全消失14天后逐步阶梯式恢复运动;对于其他轻症患者而言,建议在症状消失至少7天后才能恢复运动。

现代医学方法

根据现代医学认识,新冠“阳康”后心悸有如下常见病因:

1、感染新冠病毒引起发热导致心悸胸闷。人体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8-10次/分。这种情况下,如心脏代偿较差,或心脏储备能力较弱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悸等。

2、感染新冠病毒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悸。感染病毒后,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心跳加快。有些患者表现为活动后心悸。

3、感染新冠病毒引发局灶性心肌损伤、心肌炎等,发生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部分人群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

4、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微血栓形成。SARS-CoV-2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当冠脉内皮出现损伤时,胶原和组织因子暴露于流动的血液,从而触发血小板的聚集、活化与纤维蛋白的形成。

此外,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正常凝血途径的破坏和缺氧可能导致延长的高炎症和高凝状态的发展,促进微血栓形成。这些微血栓导致冠脉微循环障碍,但是未必引起心肌标记物、心肌酶学指标异常。严重时,也可以诱发心肌梗死。

5、药物使用。如止咳药中的咖啡因,平喘药中的氨茶碱等药物,会引起心率加快。

6、紧张焦虑。部分患者在网上看了一些报道之后,感觉自己也会如此,造成紧张、焦虑,引起心慌。


心悸需要注意什么?

心悸是一种主观症状。为了清晰地向医生表达自身症状,在平常发作时记录下述要点:

1、发作特点:诱因、持续时长、频率、病程。例如,是休息状态心悸,还是活动后心悸?

2、合并表现:发作时是否伴有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失眠、焦虑等相关症状;

3、基础情况:有无基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或甲减)、贫血性疾病、神经症等病史;

4、生活习惯:是否嗜好浓茶、咖啡、烟酒,有无精神刺激史等;

营养疗法

功效营养素:辅酶Q10、omega-3、钾、钙镁、NMN、NAC、番茄红素、叶酸、VB、接骨木等等。


心悸的中医调养

1、及时就医

及时去医院看心血管专科,作必要的检查,由医生根据病证结合,进行辨证论治。

例如,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可以服用稳心颗粒、或参松养心胶囊。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美托洛尔等减慢心率药物,缓解症状,症状缓解后必须缓慢撤减,不能骤然停药。

2、作息规律

春节和元宵节过后,很多人重回工作岗位或上学,常常导致作息不规律,引起交感兴奋,心率加快。

尽量保证夜间充足睡眠(成人需6-7小时),让心脏及时得到休息。有条件者,尽量保证中午1小时左右的午睡。尽量避免熬夜,切勿睡懒觉,打乱自己的睡眠规律。

失眠者,可以服用七叶神安片、甜梦口服液、酸枣安神膏(广中医一附院院内制剂)、珍珠末(睡前冲服)等。

3、饮食有节

合理饮食,勿饮浓茶、咖啡,戒烟戒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营养。如出现阳康后腹泻、大量出汗等情况,多饮温水,酌加口服补液盐。

4、怡养心情

避免“黄金周”节后焦虑、阳康后焦虑。可以听些轻音乐,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根据个体情况,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交活动,移情易性。

心情焦虑者,可以服用舒肝解郁胶囊、逍遥丸、开心解郁片(广中医一附院院内制剂)、温胆片(广中医一附院院内制剂)。

5、适当运动

阳康后,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过早剧烈运动,也不能休息懈怠太久。若有心慌不适的情况,尽量避免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建议每天做一套邓老八段锦。

6、药膳调理

在医生诊查后,已排除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出现活动后心悸、短气、乏力,多为心气虚、气阴两虚、或心络瘀阻。可以考虑药膳调理。

①心悸,舌质淡者,红参10克、麦冬10克、大枣15克,生姜片2片,瘦肉100克(剁碎),炖服,炖好才加盐调味,饮汤食渣。

②心悸,舌质红,少苔者,西洋参10克、玉竹20克,百合20克,生姜片2片,瘦肉100克(剁碎),炖服,炖好才加盐调味,饮汤食渣。

③心悸而胸闷,时痛,舌质暗瘀,红参10克、田七片10克、大枣15克,生姜片2片,炖服,也可以服用血府逐瘀丸,6克,每日2次。

④心悸,情志不舒,失眠,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0克、合欢皮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心脏的健康管理

1、不要熬夜

晚上睡觉,是身体修复精气神的专用时间。如果熬夜,身体在活动消耗,那么阴血恢复就不足。

心主血脉,更需要足够的血来供应全身。熬夜时,供血大多是不足的,便会出现心律失常。长期熬夜的人,还有心肌缺血甚至猝死的风险。

如果不得不熬夜,那么在日常饮食中多吃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等。

2、学会缓解压力

当人受到情绪、压力刺激时,心脏的节律跳动会受到影响。中医讲,思则气结。在处于焦虑、紧张、高压环境下,气机无法得到舒展,肝脾失调,易致瘀血痰火。瘀血痹阻血脉,会导致心肌梗塞,痰火扰乱心神,会导致心律失常。

日常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爱好,如养宠物、绘画、种花等,以移情养性。如果肝气不舒,出现胸闷心慌,可以用佛手花2g+陈皮3g泡水喝。过于紧张焦虑,也可以尝试舒缓的运动,比如站桩、八段锦、瑜伽。

这里要注意,不要过度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导致心率过快,心肌缺氧,诱发心肌梗死。

3、避免吃撑、喝水过多

暴饮暴食,对心脏也会有不良影响。当饭吃得多,本身就会导致胃肠不适,同时心脏冠脉血流减少,心脏负担加重。

当水喝得多,水液进入血管,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泵血压力变大,也消耗心气。

从中医思路看,饮食入胃,由脾阳运化,继而散精,归于五脏六腑。暴饮暴食伤损脾胃,导致脾胃枢纽受损,气机升降出入停滞,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脾气若受损,心气亦受损。

所以日常饮食七分饱,减少心血管负担,尤其建议心脏不适人群少食多餐。

4、天气变化,气温过低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为冬季主寒,寒性凝滞,使血行更缓慢,寒性收引,使血管更挛缩。

尤其是寒性伤阳,当心阳失养,推动力量更差,血管更容易堵塞。如果心阳不足,有一些怕冷手脚凉、心悸胸闷感遇冷加重、舌苔厚腻的症状,除了平时多保暖,可以艾灸内关穴,来温养心阳。

内关穴既可以调整心率过速,也可以调整心率过缓,这是内关穴的双向调节作用。艾灸内关穴还能缓解心前区的憋闷疼痛等不适。

5、外感

新冠流行季,病毒进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如果炎症穿透了呼吸道的保护,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流到心脏里面去,就会给心脏带来损害,引发如心肌炎。中医也普遍认为,外感之邪是心肌炎发病的诱因之一。

目前,阳后出现心悸症状,与此有很大关系,大家切勿掉以轻心。如出现胸痛、胸闷、气短、极度疲惫、心跳过快或过慢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检测心电图以及血常规,甚至必要时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