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经络治疗疾病的原理
经络,用中医学来解释,是一个通道与网络的交互连接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为该系统的主要干道,有固定的循行路线,有规律地纵向运行,深层分布;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为次要通道,呈网络状运行,分布浅表。这个系统在内部连属于五脏六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致病邪气可通过该系统入里;体内病变通过该系统表现于外;脏腑疾病通过该系统相互传变。总之,综合中西医的基本概念,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系统、感应传导各类信息、监控与平衡能量、调节机体各部的通路。简单讲,经络相当于内务部(民政部)与外交部的组合。
中国的中医学探索了经络规律,科学地阐释了人体生理现象、病理表现,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络理论,以此长期指导着临床疾病的诊断(循经诊断、分经诊断),并指导疾病的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经络的作用机理
经络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二是通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三是感应传导作用:在针灸时,病人出现酸、胀、麻、重等感觉称为″得气″。针刺感觉沿着经络循行部位而传导、放射,称为″行气″。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和传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当然,在病理状态下,经络亦可成为病邪侵入和反映疾病信息的途径。四是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便会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用针灸、艾灸、推拿、按摩、气功、冥想、音乐、温度、电磁等治疗方法,在相关穴位上施以一定的刺激量,即可激发和增强经络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机能,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调状态。
经络病变的类型
一是经气虚实: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
二是经气郁滞:在正常情况下,经气通达则经脉气血的运行畅达。若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例如,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常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等的主要原因。五官九窍,乃五脏之外窍,故经气不畅也常影响到孔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肝开窍于目,肝郁化火,经气郁滞,则现目赤肿痛等;肾之经气不能上充于耳,则出现耳聋等。
三是经气逆乱:经络的气血逆乱,主要是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的上逆或下陷而致病。
四是经气衰竭: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变化。由于十二经脉之经气是相互衔接的,所以,一经气绝,十二经气亦随之而绝。临床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的表现,即可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后。
经络理论的运用
经络调治的范围甚广,有较严重的、但限于部分群体的疾病肿瘤等,也有较轻浅、但覆盖面甚广的群体亚健康状态如痤疮、颈腰椎综合症、失眠、便秘、高脂血症、性功能障碍等。上述状态或疾病的调治,无不体现出经络调整的优势。
经络理论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归纳起来,最为典型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分经辨证”:即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及生理病理特点,分析各种病证,进行辨证论治。
二是“循经取穴”:是指根据经脉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这是针灸治病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强调针灸治疗必按病变部位、病变脏腑的不同来分析和确定属于哪些经脉,然后顺藤摸瓜,选用相应经脉的穴位,这样可避免无的放矢。
三是“药物归经”:是指某种药物对某经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即将其归属于某经的中药学理论。古代医家重视药物归经的理论,了解药物性味而使其各归其经,则力专用宏,疗效更著。在此基础上,还有医家提出了“引经报使”的理论,就是治疗某经病证时加入有关药物作为引导(或称向导),使整个处方的药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经络的现代科学解释
用西医的机械解剖学来解释,可能与神经传导系统、内分泌系统、筋膜组织系统以及能量内外交联系统有关。为什么?
宇宙间有两种物质,一种是暗物质,另一种是明物质。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中医全息解剖学(包括空间、能量与水的组合);西医的物质基础是西医机械解剖学(人体十大系统)。人有两套生命系统,一套归中医管,这就是人体经络系统,另一套归西医管,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空间、能量与水,这些东西有问题了,西医怎么办?
经络疾病,西医无计可施。气在脏腑组织中有各种运动,又称为气机的出入升降。气不通,脏腑一样犯病,症状有时很像西医的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与血液相关的病。而西药通常是通过进入血管,通过改变血液中的组分,或通过刺激或抑制人体的免疫、神经或内分泌系统,来治疗疾病的。反观中药既可以进入血管治疗血管里的疾病,同时也可以进入气道,治疗气道里的疾病,如活血化瘀、理气行气。另一方面,中医的针灸、按摩、推拿、刮痧、火罐等等,都是能量传递的方法。
中国专家名著《生病的真相》中如此表述:空间与人体生命的兴衰密不可分,人体空间保持良好,人就活泼健康;空间一旦扭曲变化,疾病就出现了。空间,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种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客观存在。离开了空间,生命将无法存在,生命体中的任何功能,都将无法完成。空间不仅仅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功能的场所。即便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寻找并研究实体,去寻找并研究实体之中的实体,那么最终还是会发现,被我们认为是实体的东西,仍然是由空间所组成或被空间所层层包裹;忽略了空间的医学,一定是种先天不足的医学。
中医学经络是什么?中国老祖宗早说了,它就是组织液的循环通道。如《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经,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行并行。又如中医气功学在描述经络中的能量运输时这样说:人身之中,阴多阳少,言水之处甚众,车则取意搬运,河乃主象于多阴,故此河车,不行于地,而行于水,自下而上,或前或后……。”结合现代科学对水的研究,就知道中医经络描述的就是水道。
事实上,中药就是疏堵经络来治病的,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热),就堵塞它的营养通道(经络),没有了营养,亢进自然停止;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寒),就疏通它的营养通道(经络),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功能自然增强。这与西药用来直接杀死病变细胞的药理有着根本的不同。可以这样说,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也就间接证明了中药药理的科学性,中药大展宏图的时候也快到了!我们也提出了:能量(包括音乐、阳光、磁场、运动、呼吸、冥想等等)本身也是一种营养的概念。其实,能量医学也是综合了中医经络与西方运动医学以及民间物理支持疗法的医学治疗方法的结晶。
因此,经络就是对人体普遍联系方式的一种描述。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几个层次,宏观的层次就是神经、血管与淋巴管,它们是维束管道,信息和能量可以在其中快速运输。微观的层次就是十四经脉,它们主要是由组织间隙、筋膜系统、胞外水系组成,上连神经血管淋巴,下接局部细胞,直接关系着细胞的生死存亡。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经络其实在全身是无处不在的,因为人体含有70%的水,所有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当中,整体的普遍联系就是通过连续在全身的水来实现的,所以,中医上还有全身无处不经络之说。
空间、能量与水,是不是类似“空气、阳光和水”的生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