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揭秘伪科学的健康自信

(2022-04-10 05:11:47) 下一个

揭秘伪科学的健康自信


1,我很胖,但也很健康

肥胖是很多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但1982年美国Ethan A.H. Sims教授汇总资料发现部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并不相关,由此提出了“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的概念。MHO定义为达到肥胖的诊断标准,但是并未伴随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但是,代谢健康型肥胖真的健康吗?

肥胖个体的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代谢指标是否正常,还取决于其他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如骨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发的恶性肿瘤等,而单纯的“代谢健康”并不能称之为“健康”。大量流调结果提示,随着年龄增长,MHO会逐渐转变为代谢异常肥胖,MHO仅仅为肥胖过程中的短暂“蜜月期”。

实际上,大多数研究人员通过测量体重指数(BMI,是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男性大于24,女性大于22为超重——译注)来评估是否肥胖,而BMI就是简单计算身高和体重的比例,没有把体脂含量、肌肉比例、代谢异常以及其他身体构成的细微差别考虑进去。尼尔·鲁德尔曼(Neil Ruderman)博士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内分泌学专家,1981年他第一次明确了一种现象,他称之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metabolically obese normal weight)。表现出这种症状的病人在BMI图表上的体重处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却存在着新陈代谢异常,包括高胰岛素抗性和高甘油三酯;他们腰间往往像套了个救生圈,相比那些脂肪囤积在臀部和大腿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更容易影响心脏、肝脏还有其他器官。

2,就是好这一口:饭后一支烟、快活成神仙

有些人明明是几十年的老烟民,却依然长寿,这是因为在他们的DNA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序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承受并且缓和长期抽烟所带来的环境损伤。美国加州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分析了90多名长期吸烟且年纪都在80岁以上的人,以及730名不到70岁的吸烟者的基因,结果发现,这些长寿烟民的细胞修复损伤的能力比普通人更强。

这类人在人群中只占极少数,但由于烟民的基数庞大,拥有这种“长寿基因”的人也不那么少见了,因此给人一种“很多长寿抽烟者”的感觉。总之,长寿烟民虽然存在,但只有极少数人“命好”,大多烟民短命才是事实。此外,采用超级过滤嘴,以及电子烟,都是一样有害的。不同的是有毒化学成分不同,有些有害成分的含量比例不同。香烟中尼古丁的含量最多,毒性也最大。实验表明,1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小白鼠,25克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40-60毫克纯尼古丁可以毒死一个人。而这仅仅是烟草中的一种有害成分。让人惊心的是,吸“二手烟”的危害几乎等同于吸烟。

进入21世纪以来,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2006年的统计数据,吸烟与30%的癌症有关,吸烟可以使肺癌、口腔癌、喉癌、气管癌、胰腺癌、胃癌、宫颈癌、膀胱癌等发病率上升。2016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癌症基因组研究揭示了与吸烟有关的突变标签。研究人员首次证实,吸烟会使直接和间接接触烟草烟雾的组织发生体细胞突变,由此提高多种癌症的风险。

3,食疗就是一个笑话

方舟子名言:靠食疗不如吃制剂。有病就用药,不要相信稀奇古怪的食疗。现在的食疗根本就没有一个进行过规范的检验。食疗没有任何可靠科学依据,都是人们想当然的胡说八道。有病就用现代医药,吃食物就是为了营养均衡,任何吹嘘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这六类物质,在我们食物中普遍存在,以此作为药用食疗的依据,那是忽悠人的。

反方回复:连续吃半年以上寒凉之类的伤脾胃食物,然后自己对比一下之前的身体状况和吃完半年后猛拉肚子的状况。相信,大家不用做这个试验,就可以得出结论。食疗,是营养干预的俗称。从科学的角度看,食疗有以下五大机理:营养素补充疗法、营养素限制疗法、生物活性物质功效营养法、抗营养素消除法、毒素化解与排除法。

食疗在中国古代就是治病救人的一种方式。《周礼》中就有记载食医、药医、疡医、兽医,其中食医甚至被列为第一名,是专为皇家保健疗疾的医师。2000多年前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更是十分重视食疗的作用,其中涉及食疗的篇目约有40多篇,可以奉行做食疗之经典。可见,食医,本来就应属“医师”范畴。食物都有阴阳属性,人体系统也有阴阳之别,只要两者之间判断精准,对应正确,所有人体系统类疾病,都可通过食疗得到康复,当然人体系统的阴阳属性是随时转换的,随着季节、天气、甚至时辰转换,所以食疗无定法,食疗没有固定的产品和食谱,食疗必须跟踪。


4,营养品可以代替药品和食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只有拥有处方权的医生才可以建议。食品指一切经过加工,可以入口的东西,重点在于“经过加工”,这里泛指一切人类的加工行为,包括饲养、种植、收集和采摘,任何人群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肠胃选用。需要明白的是:药品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而食品的管理则是相对宽松。

另一方面,营养品、营养素、功效营养素,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级别的营养,主要区别在于加工过程、添加剂、有效成分,以及功效管理等等。针对这个问题所提到的营养品,应该是属于经过认证的功效营养素,也就是在人体所需的普通营养素基础上,经过精炼、提纯、优化、组合,而又不丧失功效,食用安全的一类特殊食品。但功效营养素只有拥有营养师证书的营养师才有足够的资历和经验可以推荐。虽然有些功效营养素(尤其是医用级别)可以治疗部分疾病,但其功效还是具有局限性。营养品不可以代替药品,尤其是在针对急症的情况下,比如抗生素、干扰素等等,以及预防流行病或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等等,营养品是无法做到的。

同时,功效营养素在口感以及色香味等等方面,不能等同于食品。食品除了具有饱腹感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享受欲和幸福感。 因为营养品,大多数属于精加工的产品,基本上不具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等特征,而且,如果使用或搭配不当,还会对肠胃或肝功能产生危害。在美国,功效营养素归FAD管理;在加拿大,功效营养素必须拥有NPN号码,严格遵守加拿大卫生部的相关法律规定。

5,西医就是现代医学的天花板

超声波检测、X光检测、磁共振检测、抗癌药、放化疗、基因疗法、靶向疗法、心脏支架、器官移植等等,现代科技就是西医的延伸,哪一项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西医?中医什么的,赶紧淘汰吧!果真如此?其实,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的每个一分支,都有几千年中医的理念或思维方式。预防医学(类比中医治未病)、临床问诊(类比中医问诊)、康复医学(类比中医针灸推拿按摩)、西药联合用药(类比中医方剂)、医学营养(类比中医膳食药膳)、西医机械解剖学(类比中医信息解剖学)等等。再说现代医学,本身就不是纯粹的西医,而是世界各国医学,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统计学等等的综合。

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有无数中国人或华人做出了重大贡献。现代医学泰斗伍连德(1910年扑灭东北鼠疫大流行,是中国国家防疫制度的创建者,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1963年为王存柏再植了完全断离的前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董方中和史济湘(1958年抢救全身烧伤89%的钢铁工人邱才康)、中国三个研究单位联合人工合成胰岛素(1966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中国药学家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人发明的中医四诊仪(2011年第一代专利、2020年第三代专利)、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2020年华人杨璐菡归国后组建的杭州启函生物公司领衔团队在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宣布做出有望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2021年中医和针灸正式被列入加拿大政府国家职业分类中(这意味着中医和针灸同其它医疗执业者,如物理治疗师等一样,成为加拿大国家的一种正式职业)、202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网有关栏目下最新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等等。

另一方面,现代医学中的西医部分(比如临床医学)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比如只重视局部而忽视整体、只注重药物疗效而忽视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官网:目前全世界西医普遍的误诊率是23%左右,最好的国家可以达到18%左右。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西方医学和最健全的医疗体系,却根本无法解决西医的两个重大局限。一是高误诊率、西药滥用、西药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美国每年有100万住院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受害,每年高达18万人死亡。二是美国的西医对许多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而这些病症占人类疾病总数的70%以上。同时, 在物理学、影像学以及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中,越来越多地发现中医经络理论以及气血精津液神学说等等的存在,这是中医对现代西医学的伟大贡献。

6、忌口就是失去生活乐趣的行为

民以食为天。现代生活,美食似乎就是第一需求;南方有早茶,中原有早酒,北方有火锅。有些人每天无肉不欢,无酒不欢,可以从早吃到晚,绝不让肚子受委屈。从来不知道忌口,又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有朋友陪吃陪喝。让TA忌口,那就是要了TA的命!

中国传统医学是非常重视忌口的,一般地说,中医的“忌口”主要是针对病人而设的。忌口也称“禁口”“食忌”。狭义的忌口是指患病时的饮食禁忌;广义的忌口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不同,忌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中医忌口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五味所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中医上大致有3种情况,比较强调忌口。患病时:例如水肿忌盐;服中药时:例如何首乌忌萝卜;食物及药物间性能相克时:例如脾胃虚寒服用温热药时,应忌食百合等寒凉食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是不需要忌口的。西医上虽然没有“忌口”说法,但实际也在沿用“忌口”观念。例如,西医中的“食物不耐受”就是“忌口”形式,服西药时,也有忌口,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服头孢时饮酒可出现致死性“双硫仑样反应”;饮茶可降低药物吸收量,加剧药物在胃肠道的毒副作用;牛奶可影响金属离子药物吸收,降低牛奶营养价值;西柚可影响心血管药物代谢,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升高;奶酪可增加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还有很多食物,对肝功能、甲状腺、肠胃到达有影响,抗营养素的概念就是这样出现的。想要健康快乐,不可以只图一时快乐,一定要等短暂的肠胃休息之后,身体恢复了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依旧可以享受美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