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也谈“选择性反腐”

(2015-03-03 19:13:57) 下一个
 

也谈“选择性反腐”

 

 

反腐,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的共同目标,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最近几年,网络或媒体中出现了一个新鲜的名词:选择性反腐。大概意思就是:当今中国政府(或者上层领导者)大力反腐,却只是针对部分“钉子户”官员的有目的反腐,而放过自己身边的所谓“红二代”,或者自己的“圈内人”。

 

“选择性反腐”就是排除异己、双重标准,这种做法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各个朝代、各个政府都有这种事情。问题是过去没有这个说法,现在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选择性反腐”?答案很简单:冷战思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又一次“唇枪舌战”。

 

首先看当今中国政府(或者上层领导者)的反腐,是否真的有这个“选择性反腐”的嫌疑。在过去两年中,这场反腐风暴已经让成千上万的官员落马。如果说“红二代”受到保护,那么薄熙来、周永康是什么?如果说“圈内人”受到保护,那么福建浙江为什么也有落马官员?

 

事实并非如此。提出“选择性反腐”的人士,抨击中国政府反腐在先,是一种惯性。由于反腐过程的时间差,也即处理案件需要时间,有先后公布顺序。当出现“没有选择性”的反腐时,结果只能是“冷战思维”的一次挫败。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们是短视或短见,而只能说是一种“选择性思维”。

 

再看“红二代”或“圈内人”的政商分离。有一种观点,说是给这些人时间完成政商剥离,以便让他们有理由在“反腐”运动中得以豁免,不受追究。其实,政商结合,官商勾结,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历来就有。可政商分离绝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作业,肯定是反反复复,需要时间的。笔者觉得,正因为“红二代”或“圈内人”的影响太大,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找到确凿证据。这个观点,表面上似乎是在为“红二代”或“圈内人”找理由,但有没有反过来想:第一种观点也是一种“理由”?一种“选择性思维”的存在理由?

 

有点绕口了。

 

前几天,几个朋友春节聚会。其中一位谈到自己身边的国内XX城市的人士,说XX城市没有一个好人,自己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都是因为这个XX城市的人,而恰恰不是其他城市的人。

 

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当自己第一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确可能是因为XX城市的人引起的。而第二次不顺心,也许不是这个XX城市的人,但自己并不在意,因为不是第一次,也就习惯了。可以后多次出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时,自己就会把过去所有的事件联系起来,从头开始,数落一番;因为第一次的伤害太大,刻骨铭心,便会发现几乎都是这个XX城市的人,挑选了自己的考虑对象,而实际上,就把其他城市的人忽视掉了。这就叫做“选择性思维”。

 

“选择性思维”的出现,只是一种先入为主式的主观臆断。当今中国政府(或者上层领导者)的反腐行为到底是不是“选择性反腐”,只能由历史去评判,而不是网络或媒体中那些吸引眼球的“选择性思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HUDIEMI 回复 悄悄话 绝大多数下马的都和薄周有关联,你跟我说这不是派系斗争
lio 回复 悄悄话 >>这场反腐风暴已经让成千上万的官员落马?????
无名小绿草 回复 悄悄话 相信反腐能做到今天这步挺不易的了。。
HUDIEMI 回复 悄悄话 薄和周的问题是窜党夺权,温家宝和李鹏家族的事路人皆知,为何不敢碰他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