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四口之家(连载十):湖北的冬季

(2014-09-25 08:30:53) 下一个

小时候,就是觉得冬季冷,暴雪、雪冻凌是常有的事儿,就是没有冰激凌。有时候,感觉湖北的冬季特别长,几乎整个寒假都呆在家里写寒假作业。写大字(毛笔字)的毛笔和墨子,都要放在煤炉子边烤一烤。

 

小学阶段,我和姐姐都有一双木屐,可以穿在鞋子外面。木屐下面有4个脚(或者称为角),走路的时候,深深陷入冰雪之中,就不会打滑了。住在郊区的时候,也经常与小伙伴一起在结冰的湖面或水沟上玩。冰面破裂后,掉进水沟里也是常有的事儿。好在那时候,我们都有好几条棉衣棉裤,还有棉鞋,都是母亲亲手缝制。

 

在冬季里,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最难的事情就是睡觉,冷啊!父母要用从工厂医务室拿的盐水瓶给注满热水,当作“暖脚瓶”。开始还不能用开水,一定要用热水烫一下,再加热水。否则,瓶子很容易破裂。姐姐怕冷,要用两个,结果呢?有一次,用脚一蹬,两只玻璃瓶子碰在一起,瓶子当然会破,热水流到床铺上,好在没有划破脚,也没有烫到脚。80年之后,才买了橡胶的暖水袋。冬季睡觉时,用绳子把脚头的棉被系紧,就不会漏风;肩膀两边也冷,那就用毛衣毛裤塞在肩膀两边,暖和很多。

 

洗衣服也要用热水,在有井水的四合院,那就不用热水了。即使这样,母亲的手也还是会经常冻着。如果是洗床单被单,那还得用脚踩,这是父亲的工作。在江边居住的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和姐姐去江边洗衣服,把衣服放在洗衣板上,再用洗衣锤打。有时候要用肥皂,有时候也不用,那时还没有洗衣粉。

 

冬季里晾晒衣服,最大的问题,就是头一天晚上晾晒的,第二天早上都是硬邦邦的了,结冰啊!这时候,不能马上用,一定要拿进室内,待冰冻的衣服升温,变暖后,再用。早上洗脸的时候,毛巾也会结冰,所以,一定要先加冷水,再加热水。那时候,家里总会有2-4个热水瓶(或者叫暖水瓶,有一次去乌鲁木齐,家家户户都是两倍大的超级暖水瓶)。热水瓶经常会破,也就是突然爆炸,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概是室内太冷,温度变化太大,夹层的半真空气体急剧膨胀(后来在实验室做过类似的实验,把液氮倒入暖水瓶,如果太快,也会爆炸。这是夹层的半真空气体急剧收缩)。冬季里,热水瓶的水主要用来洗脸洗澡、洗碗洗衣服,以及灌注“暖脚瓶”。老爸喜欢喝茶,泡茶是一定要的,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龙井、铁观音。

 

湖北没有炕,家里还要用炉子升温,几乎所有工厂的办公室,也有烤火炉子,也就是一只圆形的陶制圆盆,中间放柴炭。冬季里烤炉子取暖,是湖北最大众化的取暖设备。每年冬季来临之前,父亲就要去木材公司买柴炭;早年没有公司的时候,就去物资店。父亲生炉子很有经验:先要砍一些细小的木材,容易点燃的小木材,用纸片点燃。小木材烧着之后,再慢慢加大的木材。后来有了煤油,就快捷多了。90年代之后,家里才买电暖器,以及后来的油汀,现在是空调。

 

中学时期,母亲给我和姐姐各买了一个金属的怀炉,里面放炭。开始几分钟有点味道,大概是二氧化碳,过几分钟就散开了。用布袋子放在胸前,或是拿在手上,十分暖和,不影响上课;写字时,手也是暖和的。还有,姐姐会织毛衣、围巾、手套。几乎每隔几年,姐姐都要给我织一双手套,开始是全封闭式的,后来,手套的手指部分像个帽子,手指可以露出来,不妨碍写字。

 

记得家里一直是有煤油灯的,冬天里的煤油灯,很温暖,很温馨,家的感觉,一家人就围坐在煤油灯旁,听母亲讲故事。有时候很无聊,又没有电视,零食也很少,母亲就教我们烤年糕、烤红薯、烤玉米、烤面条、烤米粉吃,就觉得那烤出来的好吃,现在有时候也烤,虽然没有那时的味儿,但内心的感觉,仍然是童年的那个快乐时光,回味无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