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容易出汗,怎么办?
1,出汗的生理基础
汗(sweat),是人体在运动或其它因素下通过皮表毛孔排出的液体。汗液是无色透明的,其中水分占99%以上,约含0.2%的氯化钠,还含有K+、丙酮酸、乳酸、糖、肌酸酐和氨等。出汗,排汗,或流汗,是降温、排毒的一种形式,正常出汗具有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的作用。排汗的3大好处:排毒、瘦身、调节血压。但是,人体在某些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也会非正常出汗,这就是病症了。
人的汗腺最发达,人的出汗可分为两种:(1)温热性出汗(thermal sweating),是由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全身其它皮肤都可出汗。通过出汗发散热量调节体温。夏天坐着工作,每天的发汗量约为300克;体力劳动时可提高10倍;(2)精神性发汗(mental sweating),是由精神兴奋或痛觉刺激等原因所引起,发汗主要见于手掌、足趾和腋窝3个部位。
汗腺的分泌神经是交感神经,是胆碱能神经纤维。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人的精神性出汗中枢推测是在大脑皮层。多汗症是患者异常的出汗过多,由于小汗腺分泌过多汗液所致。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
西医疗法:西药(内外服)、电离子透入疗法等。营养学疗法:多运动、蔬菜水果,调整生理水平衡;心态很关键。
手出汗与身体其它部分出汗不同。其它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发生感冒,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被,避免受风着凉。多汗者饮食中应及时多摄入蛋白,肉、蛋、奶应及时补充。调料中花椒、大葱、辣椒、桂皮、姜等辛温之物多能发汗,不宜多用。
出汗原来是好事,可以调节体温,排泄废物。但是不正常的出汗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过多的出汗使尿液减少,影响肾脏功能,又会造成血黏稠度加大,容易发生血栓,也可以造成口干、头晕、乏力、易感冒等不适。
2,出汗多是什么原因呢?
出汗多的原因包括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其中生理性的大部分是由于天气炎热或者运动量大造成;而病理性的原因包括:肺气虚弱造成的梓涵、肺结核患者、心衰虚脱、风湿、血气不合、偏瘫等。
病理原因包括:
(1)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它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3)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4)偏汗。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5)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3,多汗的调节
一般健康的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都会增加汗腺的分泌,这是为了让上升的体温下降的生理作用。因此,肥胖者往往较瘦者汗量多,这并非 由于前者体表面积大的缘故,只因肥胖者体重偏高,体温容易上升,为了降低过高的体温,必须以多排汗来调节。
除了以上的原因,在平常不流汗时,会大量出汗者,就可能是汗腺有了问题,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症状,也有可能是高血压、更年期和副肾皮质荷尔蒙的作用等, 都可能发生这种症状。
一般来说,多汗者,可吃些清热健脾的东西。夏季应多吃些清热解暑、消化健脾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抵制湿热,减少出汗次数和数量。多汗发生原因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有关。专家同时指出,该症状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关,是人体体质的问题,对健康没有直接影响。
4,疾病的多汗征兆
有的人特别爱出汗,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吃顿饭、做点事常常是满头大汗,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这种病症在医学上称为多汗症。多汗症可因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因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女性患者较常见。多汗是甲亢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多汗,在夏天尤其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会使人体产生的热量增多,加上甲亢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出汗就会增加。
多汗的同时,患者往往还会怕热。检查患者手心时,常会有温暖多汗的感觉。此外,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多食、体重减轻、心慌、手抖、失眠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2)糖尿病。糖尿病会使病人出现神经损害,这种损害在下半身较为明显。病人的下半身出汗会减少,严重者下半身会停止出汗,称为汗闭。下半身出汗减少,上半身出汗就要增加,即代偿性出汗增加,以保持出汗的平衡。
糖尿病人还可能会出现“味觉出汗”,即有些病人一吃东西颜面部就会大汗淋漓。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多汗对身体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却会给人带来不小的烦恼,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人要积极控制血糖,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会有一定的疗效。
(3)低血糖。人的汗腺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低血糖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增加。低血糖不仅会引起多汗,还会有心慌、手抖、头晕、饥饿等症状。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引起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降糖药物广泛使用,低血糖的发生率也较以前有所增加,一些糖尿病人甚至会反复出现低血糖。
(4)更年期综合征或经前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和经前紧张综合征都可能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出汗增加。更年期综合征多出现于即将绝经的45至55岁妇女,患者除了多汗外还会有忧郁、焦虑、失眠、皮肤潮红、潮热、胸闷等症状。适当补充雌激素有助于缓解症状。
经前紧张综合征发生于育龄妇女,多在月经的黄体期出现,除了多汗外还有乳房胀痛、腹胀、头痛、水肿、烦躁、情绪不稳、焦虑等症状。
(5)肥胖。众所周知,体型肥胖的人容易出汗。肥胖引起多汗的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减轻体重后多汗症状可得控制。
(6)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这种肿瘤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者均会引起多汗。嗜铬细胞瘤除了多汗外还有高血压等症状。
(7)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会表现为肢体末端增大,特别是面部、手、脚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同时伴有内分泌代谢紊乱。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糖尿病等并发症。患有肢端肥大症的人由于汗腺肥大,出汗会增加。病人的皮脂腺也肥大,因此不仅多汗,而且皮肤比较“油腻”。
(8)心衰、心梗。心衰发生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因此出汗会增加。心梗发作时,患者因为疼痛等原因也会导致交感神经高度兴奋,所以常常大汗淋漓。低血压休克也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汗增加的同时皮肤温度也会降低,表现为皮肤“湿冷”。心衰、心肌梗死、低血压休克都会危及生命,一旦发作需及时到医院救治。
(9)结核病。结核病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出汗会增加,称为夜间盗汗。通过摄片等检查可确诊,抗结核治疗可根除这种多汗症状。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