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慢性病与急性病的区别
简单讲:慢性病就是发病慢,急性病就是发病快。其实,这样理解是不科学的。
慢性病是一种渐变性的、症状不很强烈的疾病,是某些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化或感染病毒造成的。慢性病害怕同时患上其它急性疾病、不能耐受急性病治疗中的外科伤害或药物反应。比如高血压、频繁性感冒、神经衰弱、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习惯性便秘、白血球或血小板低下、慢性胃炎、肥胖、高血脂、高血粘、血管硬化、冠心病、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急性病是一种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很快、症状较重的疾病。例如霍乱、急性阑尾炎、急性尿毒症、急性肺结核、急性肝炎等。意外伤害(包括车祸、枪伤、中毒等)不是疾病,但却是因为短期内失血过多,或组织器官功能严重失常造成的人体健康紧急状态,也应该算是某种急性病。
癌症,如果是早期(一期二期),手术后可以作为慢性病治疗,存活几年,十几年没有问题;如果是中晚期或出现转移就不是慢性病了,而是转成急性病了,其存活期之短,病情发展之迅速,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过敏,有慢性的,也有急性的。
许多慢性病常常是急性病演变而来,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五种:
一、就医过迟。许多病人对疾病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气喘、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不予重视,到第一次就诊时,疾病已进入慢性阶段。这就提示人们,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一发现有异常征象,应及时就医,并合理调理。由此可见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二、调理不正规。这是疾病由急性变为慢性的一个较为多见的原因。治病如打仗,必须彻底将“敌人”(病原体)消灭,才有可能痊愈。许多人用药后症状有所改善和暂时消失时,就误认为病好了,或者担心西药的副作用,于是过早地擅自停药或减量。殊不知这样做等于闭门留寇,使病原体在体内潜伏,一有机会又出来兴风作浪。调理不彻底,或停药过早,使用药量不足,都会使疾病演变为慢性。这里的“调理”,包括药物、药膳、营养补充品等综合调理。
三、休息时间不足。急性病演变为慢性病也与病人不重视休息,过于劳累有关。常见的如急性肺结核,病人在急性期必须要充分休息,增加营养,以减轻肺脏的负担,减少身体的消耗,提高抗病能力,才有可能较快地康复。否则,必然会导致机体抗病力下降,用药难以收效,从而逐渐转变为慢性。由此还会导致病情恶化,发生严重并发症。
四、营养不合理。营养供给是病人康复不可缺少的条件。患病后由于疾病本身的耗损和食欲减退,身体比平时更需补充营养。因此,在用药的同时,必须想方设法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调配饮食,包括营养补充品(保健品)。比如患急性肝炎时,若营养长期不足,则不易康复,而极易转为慢性。
五、精神负担过重。患急性病后,如果病人的精神状态不佳,过分紧张焦虑或悲观失望,常常会影响疗效,使病程拖长而转为慢性。
生物反应修饰剂:急性病与慢性病治疗效果对比
急性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西医西药,而且对症下药,疗效非常显著,虽然有些中草药也会用于急性病的治疗,但不多。问题是,西药的副作用,往往需要中草药和药膳来调理。对于不适应中草药和药膳的欧美人来讲,他们往往采用食品补充营养来调节,或者使用具有一定药效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来调理。
慢性疾病用常规药物(尤其是西药)治疗效果非常有限。除抗生素等少数药物外,西药治病大多只能治症,疾病本身大多是在症状消失后靠自身康复能力消除的。除抗生素外,西药直接治好的疾病不到疾病总数的8%。西药治疗慢性疾病常常会发生严重副反应(副作用)。
治疗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在这方面,中草药和药膳的效果就比较明显,因为副作用小。具有一定药效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效果往往超过了中草药和药膳。
举例来说:高血压的治疗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受体阻断药、氯沙坦、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药等。利尿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利尿,降低血容量实现降压作用。长期应用利尿药会使血粘增高,并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镁、高血糖,会使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尤其有痛风病者不能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1)亦能降压,但对肝脏有毒性。肾功能肾竭、糖尿病、双侧肾动脉功能狭窄者禁用,孕妇也不能用。
但是,如果使用高品质的鱼油、辅酶Q10、葡萄籽粉、消化酶、维生素C以及虾青素等等这类软化血管、调节钠钾平衡、清除血管自由基、降低血液黏度、提高免疫力的营养补充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也会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不会伤肝伤肾。
很多慢性病患者若去医院必定给药,但不去看病也能熬过,长期比较,治病和不治病没有本质差别,而且现在误诊率也相当之高。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依靠提高自身康复能力实现健康。现在有些医院提倡应用生物修饰剂(也称生物反应修饰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它是通过改变或放大机体内自然过程来治疗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化合物,免疫治疗利用它来增加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但问题是西药中的生物反应修饰剂,基本上都是人工合成的,有相当严重的副作用。预防医学采用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营养补充品(保健品),中医叫扶正固本、扶正祛邪法治疗慢性疾病,这些都是没有副作用的。
在药膳和食疗方面,食用菌治疗慢性疾病有非常良好效果。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源,直接根源、间接根源都是组织病变,细胞病变。而食用菌之多糖成分有修复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受体敏感性、恢复内分泌功能、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机体自身康复能力的作用。食用菌所含有的三萜类成分有安神、解痉、降低血液黏度、提肝功能等作用。核苷类、灵芝碱有增强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食用菌各种成分有机配合应用,对机体能发挥全面调理、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食用菌所含的多糖等成分就是生物反应修饰剂,就是扶正固本的保健品。在各种食用菌中灵芝的作用最为显著、全面。所有中药中就功效的显著性、全面性而言,没有那一种中药可与灵芝相比的。但由于价格因素或假货太多,人们还是退而避之。
高品质的保健品,比如芦荟汁、虾青素、鱼油、辅酶Q10、葡萄籽粉、消化酶、益生菌、姜黄素,因为是提取天然草药或水果等动植物营养精华,药效成分的浓度很高,而且营养全面与均衡,重在提升人体免疫力,也就是一类天然的生物反应修饰剂。在疗效方面,要超过上述的食用菌,以及者中国传统药膳或草药。
总之,如果把预防的概念做到位,做足,做提前,做好,不仅急性病不会转变为慢性病,而且慢性病的风险也会大幅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