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医学上的副作用与好转反应

(2013-10-17 17:24:47) 下一个
 
 
 
一,医学术语的定义与解释
 
1,副作用,也称副反应(Side Effects,Adverse Reactions),是指原本应起到正面影响的药品,起到一定负面影响。这一说法多用于药品的毒副作用,即药物对服药者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药品往往有多种作用,作用于不同身体部位的受体,治疗时利用其一种或一部分受体作用,其它作用或是受体产生作用即变成为副作用。副作用可能是轻微的或严重的,临时的或永久的。换句话说,副作用通常为一过性的,随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但是有时候也可引起后遗症。其实,副作用不单指医学上通常提到的“副反应”,也可以用到其它领域。就副作用的意义来看,副作用是指随着主要作用而附带发生的不好的作用,可以指人或其它任何事物。
 
例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其作用涉及许多器官和系统。当应用于解除消化道痉挛时,除了可缓解胃肠疼痛外,常可抑制腺体分泌,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悸、尿潴留等反应。后面这些作用是属于治疗目的以外的,且可引起一定的不适或痛苦,因此称为副作用。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治疗目的的不同,也导致副作用的概念上的转变。如在手术前为了抑制腺体分泌和排尿,阿托品的上述副作用又转化为治疗作用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药品,主要是指西药。不过,绝大多数食品、中药和保健品,也有一定的药品功效,不可避免地也会存在某些人认为的“副作用”。但问题是这些食品、中药和保健品的所谓“副作用”,与西药的副作用,它们的结果与影响是否一样?后面再来探讨。
 
有些地方也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的治疗疾病的时候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一般都对患者的治疗不利。不良反应是药物所具有的两重性之一,完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不存在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不是所有使用该药物的患者都会出现不良反应;每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之间,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和程度也不一定相同,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不良反应包括6个方面,即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和致畸作用。
 
2,好转反应(Healing Crisis),英文直译是“治愈危机”。医学界经过研究和试验证明:服用任何功能性保健食品或草药,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这就是所谓的“调整反应”或“好转反应”或“整健反应”,中医称为“瞑眩反应”。其实,“瞑眩反应”并不是西药的副作用,这是对人体各个器官进行有效调节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有20%的人会感觉到。
 
通常,好转反应会在3-7天左右就会自然消失,最长时间也有1-2个月的,而较强烈的只有2-3天而已。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现象,而是因人体质而定,这就是个体差异。不过,无论如何都不会使病症产生恶性化的现象,而西药的副作用,往往导致疾病恶化,或者身体器官受损,甚至死亡。因此,只要是有出现强烈好转反应的人,只是显示其本身健康情形不佳而已,所以大可不必过于惊慌。有时好转反应不会马上发生,而是在食用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也有,还有的是不会一下子全部发生,而是逐渐的在不同部位发生,有这种情形的人可能会有较长的困扰,通常是2-3周或稍久。这也是身体状况相当不好的一种反应现象。例如:本来是治头却意外发生了腹痛现象,就像正打歪着的事情发生般,这也是显示其过去曾有胃方面的毛病。 
 
较轻度的好转反应:有发咽、喉干舌燥、头昏、倦怠、酸痛、肩硬、拉肚子(一天数次软便,但好转反应的拉肚子不会出现绞痛或有轻度的发痒、多放屁等现象)。 较重的好转反应:有头痛、发肿、头重、头晕、发烧、湿疹、关节痛、血压一时上升、喘不上气、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 这些只是宣示其本身健康状况不佳,保健品或草药在发挥显著功效,决不是副作用,也不会因此使病情恶化。 
 
再举一个食品的例子。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 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因为柿子中含有较多的芦丁、胆碱、丹宁、黄酮甙及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等物质。不过,有些人对单独使用芦丁、胆碱、丹宁、黄酮甙等药品,则有过敏反应,这就是副作用。再有,柿子吃多了会胃痛,主要原因是其中的“鞣酸”导致的,这也是副作用。
 
二,副作用与好转反应的区别
 
1、从表面现象来看,副作用会导致后遗症,或者身体受损,需要其它药物来进一步治疗,达到康复目的。而好转反应并不是副作用,当好转反应消失后,身体将会变得轻松、健朗、精神焕发,抵抗力增加了,免疫力强化了,大部分可能发生的疾病也就不药而愈;
 
2、从内部机制来看,副作用的产生,是单一的西药对身体不同器官或组织产生的破坏作用,通常是恶性的。而好转反应,是身体某些受损的器官或组织对于外来的功能性保健食品或草药(一般含有几十种、上百种成分)产生的排斥作用,或者说是在保健食品或草药的作用下,身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除而在体内暂留导致的排异反应,通常是轻微的;
 
3,从使用效果与后期处理来看,西药的成分简单,人们对身体可能的副作用比较清楚,比较容易获得进一步的治疗。保健食品或草药成分复杂,人们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好转反应,但完全不必做任何进一步的处理;
 
4,从主要功能来看,副作用只是西药主要作用的“副产品”,不期望出现但却一定要出现的,虽然有个体差异;好转反应是保健食品或草药主要作用中的关键且重要一环,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却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5,从危险性来看,副作用是危险的,可能致死致残的,因为西药用量少了达不到效果,可副作用还是存在;西药用量多了,达到了治疗效果,副作用却不可能消失。好转反应就不一样了,几乎没有危险性,保健食品或草药用量少了,只是疗效时间延长而已。比如药膳,药物成分很少,有些人食用之后,开始一段时间,胃肠道很可能会有与平时有不一样的感觉;长期食用,才会收到疗效。
 
更简单的描述是:副作用是药物对身体未产生病变的器官与组织造成的破坏反应,是危害的开始;好转反应是人体亚健康器官与组织对药物的本能反应,是健康的开始。
 
三,保健食品或草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
 
事物是没有绝对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表明:保健食品或草药也可能有副作用。比如,一些中药含有水银(汞),还有砒霜(三氧化二砷)。如果用量掌握不好,这些是很明显的“有毒成分”。不过,这些有毒成分,有的是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有的是人为添加的。如果是前者,这是质量问题,不是成分问题;如果是后者,虽然是成分,但这个“量”相当重要。同样是一味中药,在北方产或在南方产,有效成分的含量就不同,甚至不能用同一配方,而是要依据当地的中医配方。这个与西医有很大不同,是因为“量”掌握不好,而不是因为中药本身的副作用问题。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或草药,对于大多数急性病症,其疗效不是十分显著,但关键时刻,尤其是慢性疾病,它们的功效远远高于西药。
 
据国家统计,目前有大约12800多种中药,真正发生不良反应的也就只有120多种,不到千分之一,严重不良反应不超过50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药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来说,中药的毒副作用还是少得多。据统计,中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占到了全部药物的10%,大部分还是西药的毒副作用多。相对于中药,保健食品更加安全可靠,毕竟是人工生产,有质量保证,而不是依赖于纯天然。
 
谈到量的问题,有人说西药也有量的控制。要知道,即使西药使用量远远低于有效量,也是有副作用的。对于保健食品或草药,甚至食品(药膳),有效成分用量小,几乎是不存在副作用的。在可控范围内保健食品或草药不存在副作用,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保健食品或草药成分复杂,起疗效作用的是一个多成分的综合效应,甚至其中含有防御或保护功能的成分,抵消了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导致保健食品或草药不表现出副作用来,或者说是部分功能性成分修复了可能的那些副作用。
 
再说用量,水喝多了,也是有副作用的,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比如溺水。有些动物试验表明保健食品或草药有副作用,一个原因可能是为了在短期内获得试验结果,所采用的很可能是高度纯化或浓缩了的保健食品或草药,与西药差不多;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试验所用的小白鼠群体是标准化生产的,与真实的人类群体相比,还是有差别的,至少忽略了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结论:我们谈副作用,还是西药的副作用,而且西药用量十分严格。相对于好转反应,它是受损的器官或组织的本能反应,也是一种体内毒素排除过程中的自然反应,不是保健食品或草药对身体的作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