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1943年(民国32年)5月,晓菁开始正式上班了,工资还不错。但每天中午必须回家给孩子们喂奶,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晓菁毫无怨言。
那时,上海也有公交车,似乎没有车站,就一个站牌。可晓菁一看那个车子,就一副苦脸,说简直就像21世纪农村的那个长途公交车,尾气烟雾也大。母亲知道后,坚持要来福每天开车接送。我觉得,开车接送对晓菁还是有好处的,坐公交、等公交,太辛苦,又颠簸。不过呢,晓菁也是21世纪的娇娇女,这样已经很难为她了。
“为了自己的孩子们,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难怪别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的确,自己没有抚养过孩子,是永远不可能有这种感觉的。”
“奇怪的是,你又没有生孩子,你也会有这感觉?”
“我们两个感觉当然一样啊!《圣经》上说,结婚后,夫妻就是一体。”
“你看我这身材,完全变形了,回不去罗!”
“别担心,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要让你恢复原来的样子!”
“得了吧!杉哥!”
晓菁原来是一头直板长发,相当漂亮,也是我最喜欢的。但为了孩子们,也只好盘发了,现在我才理解为什么婚后的女人要盘发,因为孩子在吃奶的时候,小手指经常被长发缠绕,不小心就会拉伤孩子的手指。
那个时候,上海的太太们、小姐们都流行整齐的刘海和各种盘发,惠子和梦安娜她们都是如此(除了演出时的特殊要求)。而女佣(保姆)们则是梳理各种时尚的“元宝盘发”、“螺丝盘发”等发式。晓菁到上海之后,周围的朋友们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齐眉刘海、直板长发”,感觉怪怪的。当然,我们家里人因为都习惯了,也认可了。然而,当晓菁盘发之后,家里人反而又不习惯了。
“二少奶奶,您这一盘发,我感觉您一下子就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李妈感觉最明显。
“是啊,二少奶奶,我真的有些不习惯了。我一进门,还在到处找您呢?”小兰子也是我们家的常客。
“我说啊,我们晓菁无论什么发式,都是一流的,怎么看都是大美人儿。对吧?”梦安娜也会说话。
“我都不好意思啦,都当妈了,还想让我出嫁一次啊?”晓菁贫嘴。
梦安娜每次过来,总是要带一些好听的盘片,她知道晓菁很喜欢音乐。我每次也悄悄打听惠子的消息,但梦安娜都说不知道。或许是因为担心晓菁有意见,或许真的是不知道。
除了盘发,上海也开始流行烫发了,而且发式还比较多,虽然不能与21世纪的上海相比。有大波、小波、内翘、外翘、半卷、全卷,真是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真的是“东方法都”。让人们担忧的,是报纸上有一则消息,说是上海出现了一个“摩登破坏团”,有些激进分子以“排洋兴华”、“提倡国货”为行动方针,到处对过往行人的烫发和西服“动刀”,搞得大家提心吊胆。
不过,晓菁没有选择烫发。孩子们断奶之后,晓菁还是去发廊做了自己设计的“齐眉刘海、直板长发”。刚开始做的直板长发简直不忍心看,因为很多人不会做,晓菁反而成了业余技师。每做一次就要大半天,后来的直板长发算是可以了。据晓菁说,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也有演员做直板长发,都是晓菁“带领”的。
说起临时演员,晓菁在5月份试过一次镜头后,后来参加了一个短篇电影《烟雨朦朦》的拍摄,据说是一位实习导演的毕业之作。
故事发生在上海,晓菁在里面扮演一群学生中的一员,为了迎接“新生活运动”,女生们一律剪短发。导演似乎看中的就是晓菁的长发,然后要求在电影中真实地表现一个学生剪发前后的心里变化过程。晓菁也是为了艺术,果真就把长发给剪了。当然,剪发前,晓菁留下很多长发飘飘的照片。为了把戏演好,晓菁还特意把小兰子请到家里来玩,了解一些学生的生活。晓菁的专业精神,令我十分佩服。《烟雨朦朦》上映之后,大家都不敢告诉母亲,大哥大嫂、小妹妹夫、姑妈堂妹,都偷偷去看了。
晓菁经过这一次演戏,居然就瘦了下来。
“喂,你最近肚子小了很多哦!”
“是啊,本来很烦的,生了星星辰辰,一直就减不了肥,你妈又总是让我补这个补那个的,结果变成个水桶腰。”
“还好啦,我觉得你现在和原来差不多嘛!”
“还差不多?旗袍都不能穿了!”
“你现在再试试?”
晓菁果真一试,感觉还不错!
“啊哈!我又回来了!”晓菁一摸肚皮,高兴死了!给我一个拥抱!
“哎呀,窈窕淑女哦!”
“还君子好逑呢!”
“嗯,还是我支持你演戏有用,收获大大的!”
“哼!又开始自夸了!”
小兰子毕业之后,在上海一所女子中学当国语老师(即现在的语文老师),完成了她心中的夙愿。上海沦陷后,复旦大学文科院(即现在的中文系)基本上都迁至重庆,而上海这边只剩下文科院的补习部。因为家在上海,小兰子就一直在上海补习部。
后来,小兰子一直是我们家的常客,也很喜欢星星和辰辰,时常教星星辰辰做手指游戏。与小兰子在一起的时候,我越来越觉得小兰子与表妹有很多相似之处。也许,是我思念表妹了。晓菁知道以后,也觉得是因为我与表妹在一起学习、生活时间久,相互依赖较多。现在小兰子出现了,正好是一个弥补。这就是上天的安排,我也更加理解了晓菁的处世方式,并不是第一印象中的“王大小姐”,有点“倔脾气”的女人。
一天,我打开书房窗子,看到很多人室外草坪上享受春末夏初的阳光,晓菁、小兰子以及小兰子的同学,还有影片公司的几个。我偶然听到晓菁与小兰子的对话。
“二少奶奶,你们一家真的好幸福,我好羡慕啊!”
“看你,还不改口。什么二少奶奶?上次就说了,还是叫我晓菁姐吧。”
“嗯……习惯了,改不了啦!二少奶奶,你知不知道张惠姐啊?”
“知道啊!二少爷以前的女朋友吧?”
“嗯。其实,张惠姐也是很好的人。”
“这个我也知道,二少爷都告诉我了,他们只是没有缘份吧。可我和二少爷是指腹为婚的。”
“指腹为婚?我以前怎么不知道?那你们不是从小就在一起?有很多故事?”
“嗯……是啊,从小玩到大,也是从小打到大,每天吵嘴。”
“哇!好浪漫啊!小时候吵嘴就吵完了,结婚后就没有什么可以吵的了。”
“是吗?小机灵鬼!”
听到晓菁与小兰子能够如此谈心,我也放心了,不再担心她哥哥阿斌来找我什么“麻烦”,我对小兰子真的没感觉。
后来,又听见二人聊了很多惠子演戏的事情,话剧啦、电影啦、选美啦、广告啦,等等,晓菁似乎也很感兴趣。看来,她们与惠子之间也不会有什么矛盾,毕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如果说是因为我,我觉得应该不是大问题,只要会哄人,就会有佳人。另一方面,我对于感情的事情,还是比较明朗的,不会轻易放弃,虽然多数时候都是听母亲的。
再说,惠子的孩子也不会对我和晓菁的关系造成什么影响,毕竟现在不在上海,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有时候,我也想过惠子和孩子的事情,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也无法从内心去感受惠子的想法。也许是因为我与惠子在一起的时间太短,相互之间还没有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吧。但更多的还是晓菁在我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她对生活的理解,一点也不比我少,俨然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有一段时间,我们一大家人经常去城隍庙吃点心。来福说可以买回来吃,可母亲说就是想去感受那种气氛。尤其是大哥小妹他们难得回来一次,一般都是一个月左右,最长一次来回3个多月。每次回来,就一定要去城隍庙吃一顿。
母亲喜欢吃小笼包子、拉面、薄饼、豆腐涝、汤面饺、小笼包饺、压面等等,晓菁喜欢吃葱油饼、酥油烧饼、鸡面干丝、春卷、烧饼、牛肉汤、蟹黄面、长鱼面、牛肉锅贴、回卤干、卤茶鸡蛋等等,小妹特别喜欢甜食甜豆沙包、糖粥藕等等,我和大哥大嫂以及妹夫似乎不是很讲究,基本上都吃。
文静在一旁不说话,心事重重。晓菁说她本不愿意来,还是晓菁硬拉她一起来的。每次看见文静,我都不知道如何说起,而文静就那样直盯盯看着我。被大闺女这样子看,搞得我心慌慌,内心有愧啊!
说起上海的夜生活,母亲也是蛮喜欢的,毕竟是大上海。
上海最著名的游乐场,要算是“大世界”了,就在我们家隔壁不远。当初选这处房产的时候,也许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繁华和热闹。而且,附近公园很多,绿化很好,治安也要比其它地方好很多。
21世纪的夜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偶尔去看看电影,或者朋友聚会。但40年代的上海,没有电视电脑,年轻人可以去歌舞厅,但老年人主要就是看电影、话剧了,要么就只能去“大世界”。母亲最喜欢里面表演的杂耍、马戏、戏剧、相声等等。我们大家轮流陪母亲,有时候也全家一起去。星星辰辰哭闹的时候,亮儿妈、李妈,还有文静,就轮流抱出去哄哄。
有一天,晓菁又说起文静的事情。
“杉哥,我问过妈了。妈说,要让文静做二房。”晓菁很认真。
“什么时候的事儿?”
“妈说,文静一家对你父母有恩,要我们照顾文静。”
“有恩,当然应该回报。但为什么一定要做二房?”
“你们男人不都是想要几个老婆吗?”
“几个老婆,是要时间和精力照顾的,我又不是杜月笙。”
“那你打算把人家文静怎么办?人家可是铁了心要嫁给你的。”
“我问问妈再说,不要贸然回绝,我担心会出事儿。”
“哟?你还是蛮考虑人家的嘛!你自己处理吧!我相信你。”
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又不能走回头路。难道我真的要像杜月笙那样?那个船上的道士就测算那么准?文静的事情,显然是不能回避的。
自从有了稳定的家庭生活,我和晓菁返回21世纪的想法越来越淡薄了。尤其是星星辰辰如此可爱,皮肤特白,笑起来就像小天使。母亲说就像我和晓菁的小时候模样。即使回到21世纪,不也就是向往这样的天伦之乐吗?何况,我们现在衣食无忧、还有大哥大嫂罩着。而且母亲统管一切,很多事情都是向着我和晓菁。
按照我们学过的历史课讲的时间表,日本人死期将至,马上就要投降了!我又算了算,国共两党还有3、4年的内战,但共产党肯定是越来越强大的,新中国也是一定会到来的。和平、希望、光明和幸福就在眼前啊!
可晓菁一句话,让我重新开始考虑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