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生活变迁(71):动画片

(2012-02-26 18:17:07) 下一个

 

 

6070年代看过的动画片,基本上都是国产的儿童电影(其中有一些木偶片),基本上都是在看电影之前的加影,有些也是学校组织看专场电影。比如《我们爱农村》、《红领巾》、《冰上遇险》、《牧笛》、《孔雀公主》、《金色的海螺》、《一棵大白菜》、《小溪流》、《两张布告》、《歌声飞出五指山》、《小白鸽》、《山伢子》、《象不象》、《芦荡小英雄》、《山羊回了家》、《两只小孔雀》、《树苗》、《大橹的故事》、《东海小哨兵》、《小八路》、《万吨水压机战歌》、《放学以后》、《试航》、《金色的大雁》等等(很多是网络搜寻到的,自己也记不住了)。印象最深的是《神笔马良》(我看的第一部木偶片)、《红军桥》、《带响的弓箭》、《天才杂技演员》(木偶片,就在杂技团学艺时看的)、《渔童(渔盆的故事)》、《哪吒闹海》、《奇怪的病号》、《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草原英雄小姐妹》(写过观后感)等等。

 

80年代的动画片就更多了,比如《雪孩子》、《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木偶片)、《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历险记》、《小灵通》、《舒克和贝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旗旗号巡洋舰》、《动物王国盗窃案》、《琴岛和海尔》(第一部企业动画片)、《皮皮的故事》、《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老狼请客》、《西岳奇童》、《宝莲灯》、《小黄鹂学唱歌》、《九色鹿》、《小马虎》、《小鲤鱼跳龙门》、《猴子钓鱼》、《猴子捞月》、《过猴山》、《等明天》、《淘气的金丝猴》、《火焰山》、《人参果》、《娇娇的奇遇》、《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小熊猫学木匠》、《差不多》、《狐狸打猎人》、《人参娃娃》、《张飞审瓜》、《猪八戒吃西瓜》、《醉酒》、《济公斗蟋蟀》、《蟋蟀》(聊斋故事)、《骄傲的将军》、《三个和尚》、《摔香炉》、《好猫咪咪》、《小鸭呷呷》(折纸片)、《三只狼》(折纸片)、《鹬蚌相争》(剪纸片)、《真假李逵》、《崂山道士》、《长发妹》、《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红脸和小蓝脸》、《过河》、《曹冲称象》(木偶片)、《愚人买鞋》(木偶片)、《小兔偷瓜》、《咕咚来了》、《小哥儿俩》、《松鼠理发师》、《老虎学艺》、《母鸡搬家》、《大名府》、《蝴蝶泉》、《鹿铃》、《狼来了》、《小马过河》等等。

 

80年代中期,电视机进入百姓家之后,很多外国动画片被引进国内。我看过的有《咪咪流浪记》、《聪明的一休》、《蓝精灵》、《忍者神龟》、《堂·吉诃德》、《铁臂阿童木》等,日本的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咪咪流浪记》,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立体动画片。

 

儿子就是看动画片长大的,比我小时候看的要多。除了前面提过的一些(重播),还有《花仙子》(儿子最怕)、《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巴巴爸爸》、《摩登原始人》、《鼹鼠的故事》、《丹佛,最后的恐龙》、《嘿!奔奔》、《圣斗士星矢》、《森林大帝雷欧》、《变形金刚》、《大力水手》(吃菠菜的故事)、《魔方大厦》、《地球超人》、《蓝皮鼠大脸猫》、《笑星和他的朋友们》、《星际旅行》等等。《小龙人》不算动画片,但很好看;给儿子买的第一部动画片VCD就是《猫和老鼠》;中央一台每天新闻联播之前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每天都要用录像机录制,电视看完后,儿子就再接着看N遍录像,可以把台词全部说出来。那时候,市面上也有很多英语学习的动画片录像带,家里买过很多,儿子小时候的英语学习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90年代末期以后,除了上面提过的一些(重播),基本上就很少看新的了。电脑普及之后,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算是一个Flash,但很流行。卡拉OKVCD流行之后,很多歌曲的画面都是动画,比如《丁香花》。后来自己也用电脑做Flash或图片动画,把照片嵌入,再植入歌曲或音乐,用软件编辑,再转录成VCD。《天线宝宝》很特别,是真人木偶片。那时候,城市里流行赌博中奖(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名字),中奖号码居然就在每天的《天线宝宝》节目中,结果这个节目收视率特高。后来SARS流行时,国内的医生护士们都是全副武装,被人称为“天线宝宝”,十分形象。

 

日本的动漫应该是世界上最多最好的,有很多成年人看,当然也不乏“成人动漫”。电脑游戏基本上都是动漫,这是动画片逐渐失去市场的原因之一。来加拿大最初一段时间没事干,打开电视机就是《Futurama》动画片,学习英语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