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生活变迁(63): 街边小吃

(2012-02-18 06:43:37) 下一个

 

 

6070年代,老家的主要大街上,基本上没有小吃。最多在市中心广场有糖稀馓子,春节前夕,有芝麻打糖(我在《童年故事》中已经讲过了)。到了70年代末期,大街上开始有冰棒和汽水了。那时候,卖冰棒的老头老太,前后各挑35个广口的暖水瓶,瓶盖还用很厚的棉布包裹,防止温度升高。下课时,同学们就跑出学校大门,挤在一起买冰棒。高中时期,大街上就有早点卖了,但街边小吃仍旧还是冰棒和汽水,其它的东西还是很少。有时候,会有爆米花的人来居民区吆喝,我喜欢听那最后“嘭”的一声响;偶尔会有附近郊区的农妇,用竹篮子装一些莲蓬莲花到居民小区来卖,虽然那时候没有城管,但这样做还是违法的,这是“资本主义尾巴”。

 

在广州上大学期间,尤其是大二时候开始,大街上的小吃就很多了。那时候,经常逛花市,然后就去人民路的“好吃街”吃炒田螺和牛腩;大学校门附近也有牛腩,还有云吞、煎堆等等。街边的雪糕、汽水和冷饮是会有的。大学毕业时,大门口的炒粉生意很好,专门赚学生的钱。那时候已经有啤酒了,做完实验,就去小吃店喝酒、吃牛腩,很爽!

 

80年代后期,大城市的街边小摊小贩生意蓬勃发展,而小城市则是刚刚起步。80年代初期,武汉的户部巷、老通城等就开始繁荣了,而老家到了90年代初期,才有了第一条好吃街――大赛巷。不久,梅台巷、五一路、航空路、文化坊等近10条小巷子都形成了“好吃街”。这些“好吃街”,其实大多数都是有店面的小生意,除了湖北的各式早点,还有炒饭炒菜(我在《湖北特色菜点》、《湖北荆州小吃一条街》、《武汉户部巷小吃》等中有部分介绍);很多小铺子,还经营蛋糕、面包之类的点心。

 

街边小吃的兴隆,还是下岗职工多了,他们才学会自找出路的。真正算是街边小吃的,还是其它食品,比如烤玉米、烤红薯、糖水玉米、马蹄(荸荠)串、水煮花生、棉花糖、糖炒栗子等等,以及雪糕、冰激凌、冷饮、绿豆汤等等。有几个亲戚,每年夏天就在公园门口卖凉粉,生意也是不错的,但那时候还没有城管,学校门口的生意最好。90年代中期开始,烧烤风靡的时候,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做烧烤,牛肉串、羊肉串、狗肉串,还有火腿肠、腊肠、鸡翅、鸭翅、鲫鱼、泥鳅,还有土豆片、香干子、海带、莴苣、茄子等等。后来还流行韩国的铁板烧,口味又不同了。

 

90年代中后期,老家又出现了“九九大排档”,随后市区里又出现了好几个“大排档”。这“大排档”里面,有鸡汤饺子、各类煎饺煎包、各类炒饭,有各种烧烤、冰镇饮料,有稀饭、绿豆汤,还有麻辣虾球、油焖大虾,还有各种卤肉、辣鸡爪和小菜(如皮蛋、西红柿、黄瓜、花生米、萝卜干等),最有名的要数鸭翅、鸭脖子、鸭舌头、鸭头、鸭屁股等等,此外,吃得最多的,还是牛肉串、羊肉串和猪肉串。在“大排档”里面,还有画像的、说故事的、演奏乐器的、算命的、卖唱的、擦皮鞋的,真可谓是三教九流,样样都有。

 

由于城管多起来了,大街上的小吃受到一些限制,主要剩下一些“跑得快”的个体户,除了烤红薯、马蹄串、糖水玉米,再就是糖炒板栗。但雪糕、冰激凌、冷饮等,似乎不受限制,大街小巷都有。

 

日本几个大城市(如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的街边小吃,都是在一个小小的推车里面,是日式尖顶的房屋结构;似乎就只有糖炒板栗,而且还标明是“天津板栗”,公园里面有鱿鱼烧或章鱼烧。其它的东西不多了。应该都有“执照”,不像中国的小吃,只有自己“知道”。

 

21世纪后,最多最流行的街边小吃,就是“麻辣烫”。老家的大街小巷,一时间到处都是“麻辣烫”小店,虽说卫生状况不咋地,但大家也就是图个嘴巴痛快!老板用一口很大的锅子,味道的关键就在锅子里面(据说有罂粟?),然后把香干子、豆腐角、海带、土豆片等不容易入味的食品放进去先煮,其它的食品(比如粉丝、面条、肉类、蔬菜类等)都在一个架子上,根据顾客的要求再放入煮熟。每一个顾客用一个小碗,套上食品袋,待食物煮熟了,大家各吃各的;也可以要求用一个一次性的塑料碗装着,一边逛街一边吃。这“麻辣烫”似乎源自四川,老家新形成的“好吃街”在文化宫路,那里的“麻辣烫”比较多。此外,还有麻雀、牡蛎以及其它贝类的烧烤、油焖大虾、狗肉火锅、牛肉鸳鸯火锅、毛血旺等等,都是很流行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找一间有空调的房间,还是吃得满头大汗!

 

为了躲避城管,也是为了服务市民夏季晚上宵夜,很多个体户在晚上6点钟以后开业。一般都是在街边人行道处搭建铁架和顶棚,架起煤气炉和炒锅,有一个架子摆放各种卤菜和新鲜蔬菜,水桶里面可能还有几条鱼,另外一边还会有各种面条、米粉、米饭、年糕等等,而中间就是桌子和椅子,也提供一次性碗筷,称之为夜市。这样的夜市,整个城市有成百上千个,没有人管理,卫生条件也不清楚,但总会有人去吃。通常都是通宵提供服务。我有时也吃,比如虾球、牛肉、猪尾、鸡爪等等。另外,隔壁还会有冰镇绿豆汤,1块钱1瓶,很便宜。武汉的情况差不多,在武汉生活的几年中,也都是如此。

 

多伦多的华人超市附近的广场,在夏季有夜市,与国内差不多,只是品种少一些,至少没有狗肉和野味;每年8月份的希腊节、素食节、排骨节、啤酒节等等,除了狂欢,主要就是吃各国的小吃,但蔬菜是主要的,肉类也主要就是猪肉和牛肉,最多有鸡肉和鱼;老外很喜欢吃,但与中国的品种和味道比较起来,就不是一个档次。

 

多伦多的街边也有一些,100%都是有执照的街头小推车,但推车的样式,相比日本的推车,就比较难看一些。夏季有各种冰激凌、雪糕、冷饮;一年四季(除了很大的暴风雪和暴雨外)都会有热狗、汉堡、三明治等等。餐车午餐供应,多伦多大学南门附近有两个,一东一西;东门附近也有两个,靠近皇后公园;北门附近有1个,在中国大使馆那个路口;西面主要就集中在St. George大街,通常都是35辆专用的餐车(小箱车),提供饭菜、面包、汉堡、热狗、墨西哥卷、寿司等等,其中还有一辆中餐车,中国学生说味道太差了。

 

在多伦多的主要街道上,类似的餐车(小箱车)很多,但主要是卖热狗、汉堡、三明治、墨西哥卷、烤火腿、烤鱼卷、蔬菜卷、Shawarma(即沙瓦玛或沙威玛,肉末配皮豆沙塔饼)、匹萨、皮塔饼、炸鸡块、炸鸡腿、薯条、三角玉米片、玉米花等等。多伦多唐人街几乎没有街头小吃,只见过扎鲜甘蔗汁。可见,多伦多对于街边小吃的管理是何等严格。虽然多伦多没有城管,但这样的事情是属于警察管理职责范围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