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猪肉是最大众化的肉食了。小时候就爱吃猪肉,因为买猪肉是要凭肉票的,每人每月半斤猪肉的计划。每年春节前夕,每家每户拿着户口本去居委会领肉票,一人一大张12小张,上面印刷了月份。我们家4个人,刚好就是每周吃一次猪肉。凭户口本领取票证时期,除了领猪肉票,还有粮票(买大米)、油票(买香油、菜油)、鱼票、糖票、蛋票、布票、肥皂票(那时候没有洗衣粉)等等。而粮票和油票还有全国统一的票,父亲出差时可以到会计室领取,回来后,再换成当地的票。所以,父亲出差也会给家里带来一些收益。
因为父亲经常出差,家里每次都是母亲做菜。猪肉的做法一般就几种,要么用豆筋烧肉,要么粉蒸肉,要么炒青菜。因为猪肉很少,皮是一定要吃的。邻居有一位回民,经常把肉票给我。如果家里没有猪肉了,要想吃猪肉,就只能去工厂的食堂吃了。父母亲工作的工厂很大,也是重点单位,猪肉也是一定会有的。工厂的食堂做猪肉,一般是小炒肉(用辣椒)、粉蒸肉、粉蒸排骨、排骨藕汤、排骨海带汤等等。但菜里面的猪肉是很少的,“青椒炒肉”是著名的“厂菜”,也被工人们戏称作“青椒找肉”。如果买菜时没有猪肉,我就会大哭一场,在地上打滚,结果发现是叔叔阿姨在骗人。
小学阶段在杂技团学艺,那里的饮食很不错,每天都有猪肉吃,而且是大块吃肉。其实,那时候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学的,除了黄帅反潮流,就是学工学农学军,所以我去学艺,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独立生活能力,锻炼了身体,也吃到了猪肉,真是一举三得啊,现在都还佩服当初自己的选择!
菜场除了猪肉卖,还有猪油块。那时候人们饮食结构单一,油水不足,很多人吃猪油。猪油块买回家,切成小块,就炼成液体状猪油,放在一个罐子里,一个晚上 就会冻起来。每次炒菜,或者蒸菜,或者做汤时放一汤勺,早上吃面条,也会放一点,有时候没有菜吃,就用猪油拌米饭吃。那时候,炒蔬菜,一般都用猪油,后来才有了菜油,但菜油做菜时油烟很大。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色拉油(沙拉油,俗称凉拌油),90年代出现了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等新品种,其实就是工艺提高了,做菜时油烟少了。似乎香油一直就有,但主要是吃面条或做凉拌菜。
80年代中后期取消票证以后(似乎肉票取消比较早,粮票最晚),猪肉就很多了,允许养猪个体户自己宰杀,当然也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但至少市民吃肉不会有限制了。接着,牛肉、羊肉、鸡鸭等等也就多了,尤其是鱼。
改革开放前,当时的菜市场也只有少量的淡水鱼,主要是鲫鱼、鲤鱼、白鲢和黄姑鱼等,连鳝鱼都没有。80年代开始,淡水鱼就开始多了,如草鱼、青鱼、大头鱼、鳊鱼(即武昌鱼)、黄鳝、泥鳅、刁子鱼、黑鱼、鲶鱼等等,还有河里的水产品,如青蛙、螃蟹、河虾、田螺、河蚌等等。参加工作后,在一个渔场实习,经常用水桶提一桶鱼、虾、田螺、河蚌回家。因为行业的关系,接触的水产品很多。一开始是推广非洲鲫鱼(罗非鱼,多伦多市场称之为黑[鱼立]一类的鱼),有好几个品种,还有杂交鲤鱼,很宽大的那种。接着,螃蟹市场好时,就拼命养殖螃蟹;甲鱼市场好时,就拼命养殖甲鱼。后来,鲈鱼、鮰鱼、鲟鱼等等都有这样的命运。老家最著名的鱼菜就是“水煮财鱼”、“黄焖大虾”。
至于海水鱼,80年代中期,除了冰冻的带鱼、鱿鱼、墨鱼、海参、海带以及一些干贝等是海产品外,在本市内基本上没有什么海鲜吃。当然,餐馆和宾馆还是有海鲜的,多半都是冷冻的。90年代中期开始,鲜活的海鲜开始进入市民家庭,最先来的就是基尾虾,然后是比目鱼、鱿鱼、墨鱼、海蟹、龙虾、鳗鱼、蚝、扇贝等等。这也表明物流业已经是相当发达了,机场、高速公路,提供了较好的硬件设施。
老家虽说地处平原,附近的几个卫星城市,也还是有山区的,所有经常会有野味,除了野兔子、野猪、野鸡、野鸭等等,还有刺猬、穿山甲等,此外,一些餐馆还有其它的肉类,比如蛇肉、狗肉、田鼠、昆虫、蝎子等等。实验室的兔子、鹌鹑、鱼等等,很多都是可以拿回家自己吃的,如果很多,还可以送人,职业优势啊。
此外,商场还有很多快餐肉(午餐肉)、猪肉松、牛肉松、鸡肉松、火腿肠、鸡肉肠、腊鱼、腊肉、熏肉、鸭脖子、鸡翅等等,都是熟食,真空包装,但我觉得还是少吃,里面防腐剂很多。
多伦多华人超市的猪肉和牛肉,是按照生长的部位分开划分定价的(如里脊、五花、不见天、坐臀、瘦肉等等,牛的划分又不同),排骨要比国内的排骨肉多,猪内脏(如猪心、猪肝、猪肠)是分开的,而且还有大骨头、肩胛骨、猪皮、猪蹄、猪血、牛筋、牛胃(牛百叶)、猪扒、牛扒等,但西人不吃内脏;羊肉也与国内的不一样,都是切成大块的,并没有国内羊肉的那种味道;鸡肉也是按照部位分开划分定价的(如鸡小腿、鸡大腿、鸡翅、鸡爪、鸡脯),鸡内脏(如鸡肫、鸡肝、鸡心等等)也是分开的,西人也是不吃内脏。这种销售方式比国内好。多伦多的肉丸种类和罐头鱼种类很多,淡水鱼的种类比较少,鲜活的只有鲈鱼、鳜鱼、黄鳝、鲫鱼、鲶鱼、黄姑鱼(唐[鱼狮])等,其它的都是冷冻的。其中,青蛙、黄鳝、甲鱼、泥鳅等等,是我比较喜欢的。而海水鱼比较多,鲜活的只有鳗鲡、青斑、龙虾、青蟹、温哥华蟹、青口、响螺以及一些贝类;其它海水鱼都是冷冻冷藏的。此外,华人超市还有鸭腿、鸭掌、鹌鹑、兔子等。熟食店的烤鸡、烤鸭、烤乳猪、烧海鲜等等,虽说是广东味,但也还可以接受;大统华的夫妻肺片、卤牛肚、烧田螺、卤牛腩,也还比较正宗。我在《感受多伦多》里面也讲过一些了。
多伦多西人超市的猪肉和牛肉也是按部位切开包装销售的,猪排、牛排、猪扒、牛扒、鸡大腿等等,都是真空包装,也有肉碎,但没有内脏。预处理的真空包装肉食有:腌肉、腌三文鱼、火腿片、火腿肠等等。另外还有各种熟食火腿和土耳其烤肉,可以现场切割。鸡鸭是真空包装的,但超市里也电子烤炉,现烤热卖。西人鱼市的海鱼,品种就不多了,似乎老外都不怎么喜欢吃鱼。另外,韩国超市和日本超市的小炸鱼、小海鲜,都是熟食,味道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