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渔夫心得(2):湖泊与江河

(2011-09-06 08:03:58) 下一个

鱼儿离不开水。

喜欢吃鱼的人都知道:湖泊里的鱼有土腥味,江河里的鱼有鱼腥味。海水鱼就不谈了,那就更腥。不过,一些人也觉得现代工业废料和农药大量进入江河湖泊,而人工养殖的鱼又使用激素和不明成分的人工饲料,几乎所有水里的鱼都不好吃了,都有一股怪味,比土腥味更难闻。这是食用鱼类的现代文明病。这里谈谈“污染”以前的天然状态。

湖泊因为是相对的静止水,流动性较小,水体中各种有味道的物质难以消解,由于食物链的缘故,导致湖泊里的鱼有土腥味。相比之下,江河是相对流动的水,从天而降的雨水或冰雪融化的水从上游至下游,不断地带走水体中各种有味道的物质,江河里的鱼基本上没有土腥味,只有鱼儿本身的鱼腥味。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哲理:

1)生命是依赖于其生存环境而存在的。

地球之初就是一个水球,生命就孕育于水中。在水基环境中,进化出生命的第一种脊椎动物――鱼类。鱼类就是适合在水体中生存,因为有鱼鳃和鱼鳔,虽然有些种类的鱼类(用皮肤或肺呼吸)可以暂时离开水面一段时间;有些种类的生物即使原来是属于哺乳动物,但后来还是回到水体(比如鲸鱼等),因为它们不能脱离对环境的依赖,也就是对水的依赖。前者是呼吸问题,后者是体重问题。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人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即使是隐士,也会有很多知识和信息来自人类社会。如果脱离了社会,也就脱离了社会的主体――人类,一切思想、意识、概念等等,都是空谈;如果用陆地的思维来思考水体的事情,或者用水体的思维来思考陆地的事情,都是异想天开、水土不合。

2)生命的强大与多样性

水的存在是与其所包围的环境同时存在的,因而就会融入环境,或者环境中的盐离子或其它物质溶入水体,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比如湖泊与江河,当然还有海洋。这导致不同水体中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不同水体的鱼类依赖于不同的水体环境和水生营养物质。那些在不同环境或极端环境中不能生存的,必然被淘汰。这就是生物多样性。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多元化的社会和多元化的文化,形成多元化的人群与种群。不同的人群与种群适合自己原本文化的社会或社区,也与自己同文化的人群与种群相融合;当迁徙或移民出现之后,如果自己不能够改变环境,那就要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不能适应者,那就回流。这就是适者生存。

当然,我们可以人为地将湖泊与江河的鱼类交换,让它们适应不同的水体生存环境。这是需要时间的,也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因为水体的营养、含氧量以及pH等等都不同。但海水鱼和淡水鱼之间不可以这样做,即使是海龟。在人类社会中,那些认为世上只有一种生存模式、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最佳价值观、一棵树上吊死、否定多样性或多元化的思想,是与我们这个社会脱离的。

3)感受世界,来自内心。

对于鱼类来讲,不同种类的鱼类选择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湖泊与江河;有些鱼类选择在湖泊与江河之间来回游弋,还有的鱼类在淡水鱼与海水之间回游,这也是一种生存。即使都是湖泊,有的鱼类喜欢低温,有的鱼类喜欢高温;有的喜欢低氧,有的喜欢高氧。基于达尔文的理论,这是自然对与鱼类的选择。但对于鱼类来讲,又何尝不是鱼类对于环境的选择呢?那种优哉游哉的生活,又何尝不是鱼类的最高境界呢?

                                                                           

对于喜欢吃鱼的人来讲,有的人喜欢吃湖泊的鱼,因为湖泊鱼土腥味浓,水草味道浓;有的人喜欢江河的鱼,因为江河鱼的鱼腥味浓,水腥味浓。另一方面,很多种类的鱼就只能生存在湖泊里面,而另一些种类的鱼类也就只能生存在江河中。这就是不同人选择不同鱼类,以适应自己的吃鱼爱好,不可强求。这种选择,是一种来自内心世界对于鱼儿美味的感受。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也要学会选择,学会选择生存本领、学会选择生存条件、学会选择生存环境。这种选择,是来自内心对于世界的感受,感受一种选择的幸福,感受着幸福的感动,生命才有意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