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你玩过哪些童年的游戏?

(2010-03-16 16:11:26) 下一个

 

 

1,跳房子:用粉笔(或者石蜡笔)在地上画格子,最下面是3个竖的小格子(编号123),其次往上是两个横的大格子(编号45),中间又是两个竖的小格子(编号67),再上面就是两个横的大格子(编号89),最上面是一个很大的半圆形,编号10。初级者,双脚从1号走到10号,把10号位的战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等)拿到,再返回,全部过程,双脚不踩线,就算胜利;一级者,单脚重复上述全过程;二级者,将一只圆盒子(或者是扁石头)从1号踢到10号,拿到战利品后再踢回来;三级者,单脚重复上述踢圆盒子(或者是扁石头)全过程;四级者,跳偶数格子;五级者,踢偶数格子;六级者,跳14710;七级者,踢14710;八级者,跳1510;九级者,踢1510。不会再有高手了。

 

2,跳皮筋:8米左右的橡皮筋,连接成环形;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相距4米左右,将环形橡皮筋踩在双脚下(紧贴地面),两根平行的橡皮筋相隔双脚宽度;跳者用一只脚的鞋尖把皮筋铲起来,另一只脚跟进,然后前脚出来,后脚也出来,但皮筋不得离开脚,并且要唱《马兰开花》的口诀,这是第一关(称为地关),口诀只有5句,即:马兰开花一十一,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舞步重复10次。

 

第二关,脚关,环形橡皮筋套在脚脖子上,舞步一样,口诀延长到“第二个循环”,即: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第三关,膝关,口诀延长到“第三个循环”,即: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其它一样。第四关,腿关,第四个循环;第五关,腰关,第五个循环;第六关,胸关,第六个循环;第七关,颈关,第七个循环;第八关,头关,第八个循环;第九关,顶关,第九个循环,口诀是: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如果有人还要继续比试,将橡皮筋举过头顶――天关,除非举橡皮筋的是矮个儿,跳橡皮筋的是高个儿。那也是芭蕾舞演员!

 

3,跳绳子:对于单人跳绳,有双脚跳、单脚跳、反跳、隔圈跳等;对于单人跳的双人联跳,也有双人的双脚跳、单脚跳、反跳、隔圈跳等;对于单人跳的双人对跳,虽然也有双脚跳、单脚跳、反跳、隔圈跳等,但关键是掌握两根绳子相互交叉的时间,否则绳子就会打结。

 

对于多人跳,是一根很长的绳子,两端各有一人用力甩圈,分为:落地圈、空心圈、正圈、反圈、快慢交叉圈等等;然后跳绳者站立一排,从圈圈外面依次进入圈圈里面跳,一个接一个;当最后一个跳绳者进入后,第一个就可以从前面跳出圈,直到全部出来。当然,跳的时候也可以分双脚跳、单脚跳、转圈跳、隔圈跳。据悉,跳绳子是所有运动中最具有减肥作用的运动。

 

4,打弹弓:早期都是自己用小灌木的树丫自己做弹弓,还要用小刀在丫丫的顶部刻一个较深的环,把橡皮筋系紧而不会脱落;橡皮筋中间连接一个比较宽的轮胎皮,或者帆布,或者棉布,可以包裹较大的石头。后来,发现铁丝更加牢固,不容易断裂,就用很粗的铁丝做。开始做的就是“丫”形状,但发现丫丫的中部比较窄,容易挡住石头,就把中间的“V”字型改为马蹄形“U”。这样的改进,提高了射击精度和速度。射击麻雀还可以,射击同学,或者玻璃窗、灯泡,就会被老师叫去写检讨书,没收“做案工具”。

 

5,打弹珠:也叫打弹子。弹珠,就是玻璃珠,有纯色的,也有猫眼的,以及其它各种花色的。几个人一起玩,画一个长方形的框框(有点像足球场地的边线),大家一起从起点弹出,按照弹珠“落定”远近的顺利,决定打弹珠的先后。先打者,要把其它弹珠打进最前面的坑坑(事先要挖好),就算胜利,并获得该弹珠;如果自己出局,也就输了;如果弹珠破了,打弹珠者要赔,游戏重来。有的伙伴技术不够好,总是输;而赢弹珠的小伙伴会主动把弹珠还给输者,这样大家才可以继续玩,否则,谁还有那么多弹珠?

 

还有一种类似的游戏:“打盒子”。把用完的清凉油盒子装满沙土或泥巴,有一定重量。打法和规则都一样,只是弹珠和盒子拿在手上的感觉不同。一般来讲,都是放在食指和中指上,用大拇指的指甲用力弹出去。

 

6,打烟盒:也叫甩烟盒。先把烟盒折叠成三角形,这个很简单。然后按照香烟发行的年代和城市的大小(知名度)来“规定”烟盒的价值大小(比如1百、2百、1千、2千、1万、2万等等)。开始游戏时,每人拿出几个烟盒(自己决定多少和价值,并记住自己的烟盒),按照个人的烟盒价值总数,决定打烟盒的先后。大家的烟盒全部放在一起,卷成弧形,并从高空(自由落体)甩在地上(由先手决定具体的高度)。弧形开口向地面的,就按照“大”压“小”来决定,被压的属于“大”家;弧形开口向天空,先手就用手拍打地面,因为用空心掌,产生的气流可以把烟盒拍打翻过去。这里,需要看准自己“大”的烟盒压住别人“小”的烟盒;那些被压住的,就全部归“大”家,没有压住的就不属于“大”家的了。

 

这个游戏,有的地方叫着“包饺子”。有三角形,也有四边形;可以用烟盒,也可以用作业本,或者报纸等等。规则大同小异。

 

7,踢毽子:最早的毽子(湖北老家叫着“Mao”,第三声),是用78页废作业本子的四周剪成很多须条状,然后中间放12枚古钱币,或者金属,或者其它重物,再用绳子扎紧,像一朵菊花。后来,家里养鸡了,我们就从公鸡尾部“借”了一些长长的鸡毛,用棉布把古钱币或金属包起来,再用绳子把鸡毛扎紧,鸡毛尖尖是向四周开放的,像一朵鸢尾花或者马兰花,更加漂亮。

 

一般的踢法,是用左右脚的内侧面,有时候也用外侧面或脚背。实际上,鞋子的质地很重要。分为单脚空踢、单脚落地踢、左右脚轮换踢、脚底反踢、脚底跳踢(高难动作)等。高手还可以做到用肩膀、肘部、头顶等身体部位顶一下,然后再用脚接住;但绝对不可以用手。两队比赛时,还可以用排球网对决,规则类似于排球的规则。

 

8,躲猫猫(捉迷藏):在室内玩,“捉者”只有一个,要用手绢蒙上眼睛;“躲者”人多,数10下,各自找好自己的躲藏地,然后“捉者”打开“眼罩”。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比如1分钟,或者5分钟)最先发现谁,谁就是下一个“捉者”。

 

在室外,规则基本一样,但要规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不得跑出范围之外;因为范围较室内大,寻找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有的人会把衣服或者帽子故意放在某一个地方,而自己躲藏在其它地方,就会延误“捉者”的寻找时间,这就是空城计;有的人会先在某一地点叫两声,然后立即转移到他处,这就是声东击西。

 

9,抓羊羊(抓小鸡):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抓羊羊,是指大灰狼抓羊羊;而抓小鸡是指老鹰抓小鸡,或者黄鼠狼抓小鸡。

 

大灰狼、老鹰或黄鼠狼都是“坏蛋”,单独一个;羊羊或小鸡一般是一大群,没有定数,但最前面一定有一个领头羊或大母鸡。领头羊或大母鸡张开双臂,保护身后的一群羊羊或小鸡,挡住前面的“坏蛋”;而前面的“坏蛋”就左右袭击后面的羊羊或小鸡,但不得靠近领头羊或大母鸡;后面的羊羊或小鸡们,一个抓一个后面的衣服,就像一串小铃铛,叽叽喳喳。由于“坏蛋”左右袭击,领头羊或大母鸡保护总有漏洞,后面的羊羊或小鸡就会有可能被“坏蛋”抓住。被抓住的羊羊或小鸡,要被“坏蛋”咬一口,然后离开队伍。

 

10,丢手绢:在所有儿童游戏中,丢手绢的歌曲是最好听的。小朋友们围坐在草坪上,成一个大圆圈。开始时,有一个人拿着手绢在大圆圈的外围(即小朋友们的背后)慢慢走。大家一起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这时,手绢就可能已经丢出去了。然后大家一起又唱:“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有时候,丢手绢者如果最后跑步很快,就表明手绢已经丢出去了;但有时候也有假相,没有丢出去也跑,或者已经丢了,还慢慢走;有时还会有假丢的动作。如果丢手绢者已经坐到自己的位子,而背后有手绢者还没有发现,那就输了,该轮到TA上场丢手绢。如果歌声没有停下来,背后有手绢者就发现了手绢,就要马上起来追逐,抓住丢手绢者。抓到了,丢手绢者就得继续丢;没抓到,那就输了。

 

11,扮家家:是“假扮”一个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游戏,其中两个扮“爸爸妈妈”,还有一个扮“小孩”;如果只有两个人,“小孩”可能用布娃娃代替。有时候也有23个“小孩”的。“爸爸”就一定要去做劈柴、挑水、农耕等力气活,“妈妈”就一定要做饭、洗衣服、哄宝宝等家务事。有时候“爸爸妈妈”还要“商量”一些事情,比如带“孩子”去医院、去上学、去公园等等。这种游戏带给儿童的记忆是很深的,是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结果,也是儿童喜欢家庭生活,向往长大的一种体现;长大后,“爸爸妈妈”很可能会重逢,有的也可能会继续童年的“故事”。

 

12,洗衣服:女生玩的游戏。3个以上的女生围成一圈,全部把右腿或者左腿放在后面一个女生的腿上,另一只单腿站立,“搭建”成一个圆圈(人越多,圆圈越大,场面也越精彩)。这个圆圈中心就是洗衣服的水池。只有口诀,没有歌曲:“摸摸池子,摆一摆;摸摸池子,摆一摆;挑水,洗衣服;挑水,洗衣服;拧干水,晒起来;拧干水,晒起来。”可以重复很多次,还可以变换左右腿,更可以前后左右移动(高难度啊)。在念口诀的同时,双手的动作要与口诀是一致的,一边清洗,一边晾晒。好一个女儿国浣溪沙的美景!

 

13,进城门:两个同伴手牵手,眼睛用手绢蒙住,看不见。一排同伴一个一个从他们两个中间用双手搭成的“城门”走过去。大家一起唱“口诀”:卖菜的进城了;卖豆腐的进城了;卖大米的进城了;卖西瓜的进城了……似乎什么都可以进城去卖,那时候也没有城管;有时候也有这样的口诀:“打猎的进城了;拖板车的进城了;走亲戚的进城了;相亲的进城了……”。但是,进城门时,那个伙伴不可以说话。当两个同伴的手向下罩住他时,如果猜到他的名字,那就轮到他“扮”城门。隐约觉得这个“城门”有点像“城管”。

 

14,划拳:划拳有5种,一种是北方的“石头剪刀布”,“拳头”就是“石头”,“八字(手语)”就是“剪刀”,“手掌”就是“布”;石头可以砸烂剪刀,剪刀可以剪烂布,布可以包裹石头,一物克一物。第二种是南方的“馒头金叉三娘娘”,所以叫着“三娘娘管金叉”,“拳头”就是“馒头”(有的地方叫馍馍),“八字(手语)”就是“金叉”,“三字(手语)”就是“三娘娘”;金叉可以叉馒头,馒头可以打三娘娘,三娘娘可以拿金叉,一物克一物。第三种就是“手心手背”,这个很简单。最后两种就是喝酒或者赌博场合常见的划拳,以后专文介绍(儿童不宜)。

 

15,民间自由体操:都是杂技团、武术队或体育竞技的基本功,但很多没有去杂技团、武术队或体操队学习的人也会这一手。因为种类很多,这里举几个例。首先是“倒立”,就是双手着地,双脚向上;整个身体倒过来,但还要保持身体垂直。要领是有足够的臂力和腕力,腰部一定要用力,保持身体平衡很重要。第二个是“劈叉”,湖北老家叫着“躺一字”,意思就是像“一”字一样躺在地上,而实际上是两腿前后(或左右)分开,训练胯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要领是身体放松,呼吸平稳。不过,需要慢慢训练才可以达到最好水平。第三个就是“翻叉”,是“倒立”和“劈叉”的结合动作。开始时,需要双手依次用力按在地面,并支撑整个身体,双脚双腿依次甩起来,身体从一侧翻起来倒立,双脚离开地面;在惯性的作用下,身体翻向另一侧;当双脚从另一面再次落地时,双手也同时离开地面,身体又回到正常的直立状态。第四个是“跳马”,在学校上体育课的跳马,是有道具的,即马鞍。放学后,同学们一起玩,大家一起划拳,输家就自觉做马鞍,大家轮流从“马鞍”的背上跳过去。还有“马鞍”的高度是变化的,第一关是蹲着,第二关半蹲着,第三关是弯腰,第四关是鞠躬,第五关是低头,第六关是直立(高难度!)。

 

16,拉钮扣:在一枚(双孔)钮扣的一对孔(如果是四孔就选择相对的两个孔)中间穿一根比较结实的缝衣线,并且打结形成一个环形;这个环形的缝衣线长度与双手张开的长度(即双肩的宽度)相当;将环形缝衣线套在大拇指以外的手指(即手掌心)上,钮扣放在正中间;向前或向后甩几次,再轻轻重复“放松-拉紧”的动作多次,钮扣就会开始旋转,并带动环形缝衣线正向-反向不断地旋转,缝衣线开始扭曲缠紧;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钮扣会产生很有节奏、很舒爽的声响。如果在桌面上放一堆小纸片,再将钮扣靠近纸堆,纸片可以飞舞起来。

 

17,翻绳子:也叫翻绳叉,有的地方叫挑绷绷。一根齐肩宽的环形绳子(要比线略粗),一个人穿在手掌中,并用成对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或小指去“勾”绳子,即左右手的绳子“结构”完全对称;然后另一个人也用双手去“勾”绳子,并且不要损坏原来的“基本结构”,全部“反相”移动到自己手中;但这时的绳子因为有一定的结构,如果先后秩序有错,绳子就可能形成“死结”,所以要分析结构、看清楚后再“勾”。如果有错,可以让对家一起来慢慢解除“危机”。要领就是要慢慢“勾”,一旦发现有可能形成“死结”,立即返回去,重新寻求“活路”。

 

18,做手影:也叫灯影手势。通常用煤油灯做光源,白墙做背景。用单手或者双手“搭建”或“构建”各种小动物,比如小狗、小鸡、小鸭、老鹰、兔子、蛇、鸟等等;手越是靠近煤油灯,“动物”的影子就越大,还可以变化形状,尤其是“舌头”和“耳朵”是经常可以“动”的;如果再加上学动物的声音叫,那就惟妙惟肖了;如果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同时做,或者是相同的动物,或者是不同的动物,配上画外音(讲故事),那就是“动画片”了。

 

19,猜中指:一个人用一只手“抓紧”另一只手的全部手指,但要适当交叉(即变换手指的自然顺序),并且只露出手指尖,让另一个人猜“中指”是哪一个。要领是尽量减少外露的指尖部分,每个指尖尽量大小一致,要不断变换顺序。

 

20,小草游戏:这类游戏很多,介绍几种。第一种是车前草(我们叫它“官司草”),韧性较强,我觉得是所有小草中最强的一种,游戏名称叫“打官司”。两人各拿一根粗细差不多的车前草,双手各抓紧一端,交叉着用力拉,如果有一根断了,就输了,但第二次可以用两根。依此类推。这类游戏,似乎源自远古的荆楚一带,也叫“斗草”,或者“斗百草”,是流行在女孩子中的一种游戏。如果有比较多的经验和植物学知识,使用的草(茎)比较强硬或韧性,往往得胜;也有使用叶片进行斗草游戏的,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第二种是一种方型茎的小草(与蚕豆的茎一样,但细很多),只知道我们叫它“像框草”,但至今不知道学名。两人各从一端开始,按照方形的对角把小草的茎撕开;因为是相对撕开的,可以从一端撕到另一端,两人互补影响,而结果就成为一个较大的四边形,每一边都是小草的茎的四分之一粗,很像“像框”。第三种是节节草,一种生长在河边的圆筒状水草,有手臂长、面条粗,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可与竹子不同,每一节都可以拆开,然后还可以再任意顺序组合接拢,甚至可以用几根水草连成圆形或其它任意形状,有点像现代的“魔棍”玩具。第四种是狗尾草,国内狗尾草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绿色的,较小;一种是花色的(含有紫、黄、绿等),较大。狗尾草主要用来扎小动物,比如小狗、小猫、老鼠等。四肢、尾巴、耳朵等,通常用花色的狗尾草,扎制的小动物,毛茸茸的,很逼真。第五种是蒲草,或者类似的有细长窄叶的小草。把叶片卷曲折叠起来,用嘴一吹,发出很刺耳的尖叫声,也很清脆。在山间、地洞等地尤其好听。

 

21,做陷阱:湖北老家在长江边,沙土很多。我们通常就在江边的沙滩或江心的沙洲玩沙。挖一个手臂长的洞,将洞口周围的沙用水浸湿(这样子,沙就可以结块);再从洞口一侧慢慢把沙“连接”起来,做一个盖子,把洞口盖住。当全部完工后,还要用干的沙在洞口撒一层,看上去就与其它没有陷阱的地方完全一样。然后就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捉者”蒙上眼睛,捉其他同伴;其他同伴有意在洞口四周叫喊。如果“捉者”掉进陷阱,那就要自己做陷阱,还得继续扮“捉者”;如果抓住谁,那个被捉的,就得做陷阱、扮“捉者”。有时候,大家也会在不同地方做很多陷阱,最后再一起玩,看的就是掉进陷阱的那一时刻。

 

22,摔手雷:小时候,没有橡皮泥,但泥巴很多,就在附近的农田就可以弄很多,可以捏制各种动物、人物、车辆、武器、用具等等。不过,大家玩得最多的,还是摔手雷。首先把泥巴团捏均匀,干稀适度。然后在泥巴团中间捏一个凹型的“坑”,就像一顶帽子,而那个坑坑的底部很薄;四周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或其它不规则形状。最后,大家一起把自己的泥巴团凹进去的一面对准墙壁(那时候的墙壁都是砖墙,没有粉刷石灰或水泥),用力一扔,泥巴团会紧贴在墙壁上,大家最“期待”就是“嘭”的一声,强大的空气压力把泥巴团的底部“炸”开。有时候,那一块泥巴可能会弹回到自己或他人身上或脸上,那就是开心一刻!

 

23,折纸游戏:折纸游戏有成千上万种,现在还有很多专门的书籍介绍。我们那时候玩的很特别,现在的书籍上没有,这里介绍几种。第一种是纸枪械“枪械”都是用过的作业本折叠而成。不仅有左轮、驳壳枪、机枪,还有皮带、背带、军帽等等,枪械上还有准星。基本组合结构单元是方形的“弹子锁”结构,一端(头部)是中间有管状结构的凸起,另一端(尾部)有凹槽;很多个就可以连接起来。不过,左轮枪是三角形的,有些变化。第二种是纸飞机(我们称之为“魔鹰”),有单头的、双头的和4头的;单头的还有好几种类型,其中一种类似美国的无人机。可以借助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第三种是手动老虎机。将一正方形纸片从4个角向中心折叠,再翻过来从4个角向中心对折一次;将小正方形沿着“田”字折叠一下,便可型形成一个由4个小“三角锥型”组成的大“钻石”结构模型;把4个手指伸进4个小“三角锥型”的内部,作为“手动”的操作底部;从顶部可以看见由4个小“三角锥型”的顶部形成的“游戏平台”――每个小“三角锥型”有两个面,分别写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8个面的方位;同时,张开“十字星”,在每个面的内侧,分别写上8个随心所欲的物品名称,或者其它的水果、蔬菜、食物、点心、人物、兵器、车辆、动物、植物、星星等等。开始游戏时,对方说一个数字和一个方位,并说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持有者就可以用手指操作小“三角锥型”内部,上下一对或左右一对,启动“十字星”,开始计数;当数到对方的数字时,即可停止,看看那个方位内侧的物品名称,就是对方的“所需”。至于其它的折纸,比如小船、纸鹤、衣服、裤子、星星、小狗、青蛙、等等,折纸书籍上都有介绍了。

 

24,玩小昆虫:那时候居住郊区,似乎野外的小昆虫很多,最多的还是萤火虫。用一个罐头瓶装起来,用一张作业本子纸盖住,再用橡皮筋或绳子系紧,纸上面打几个洞,晚上放在蚊帐里面,睡觉时可以欣赏那些淡绿色的光芒。其它的昆虫还有蜻蜓、蝴蝶、知了(蝉)、铁牛、金龟子、蝗虫、蚂蚱、蚕茧等等,其中有一种黑色的蝴蝶很漂亮,翅膀上有绿色的光,也很多,但现在完全看不到了。知了(蝉)脱壳时,淡绿色的新虫从浅棕色的壳里面慢慢出来,似乎是一分钟有一次变化,10分钟左右就出来了,身体的颜色也会慢慢变深。蚕茧吃桑叶是一口接一口的,很快;作茧自缚时,身体尾部有一个吐丝器官,吐丝来结茧;最后在蚕茧的尾部咬一个洞,一只蛾子就飞出去了。

 

25,小蝌蚪:池塘边或小沟渠里面,有很多黑黑的一团小蝌蚪;我们通常就用手都可以抓很多,然后放在罐头瓶里装起来;过几天,小蝌蚪长出一对后腿,然后又长出一对前腿;而尾巴也逐渐消失了。小蝌蚪变成青蛙后,就从瓶子里面跳出去,不知道去哪儿了。青蛙的蝌蚪是黑色的,而蟾蜍(癞蛤蟆)的蝌蚪是棕色的,并且大很多。

 

26,万花筒:划3块同样尺寸的长条状无色玻璃,并把两端打磨(以免划伤皮肤),然后搭成三角锥体,在一端用半透明的纸包裹密封;再将剪碎的各种颜色的纸片放进三角锥体里面,对着光线观看里面的花纹,十分漂亮。现在市面上出售的万花筒,基本上都是圆筒状的。

 

27旋转飞叶:取一根1015厘米长的竹片,中间钻一个小孔;用小刀再两侧对等刻上标记,并用小刀慢慢“刮去”一侧的纤维(有点铁棍磨成针的意思),形成一个斜面,这样,四个面就形成一对对称的、螺旋形状的双叶(类似飞机发动机的叶片,或者电扇的叶片)。用一根竹杄插入竹片中间的小孔,因为是锲形的,可以固定很紧。然后双手前后转动竹杄,用力之后,再放松,竹制的双叶就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利用空气的浮力,飞上天空,就像直升飞机一样。

 

28,踏雪履:就是Roller skate,滑旱冰,遛旱冰。早期的旱冰鞋,都是自己做的,一双木制的拖鞋,下面安装4个轴承,前后左右两对;后来公园内有旱冰鞋出租了,再后来就自己买。儿子在童年时期,市面上已经有比较正规的旱冰鞋了,46个塑料轮子,而且是前后一排,不是前后左右两对;而且还配备有头盔、膝盖和肘部的保护套。加拿大的真正冰鞋是冰刀鞋。

 

29,更尺:广东南方乡村儿童游戏之一。两根树枝,一根长六寸,一根长一尺,故称“更尺”。在地上掘一槽,长九寸,润三寸,深三寸;把六寸长树枝横放槽上,一小孩用一尺长树枝用力撬起,其它小孩围成半圆形,以便接住飞过来的六寸树枝。规则与美国Baseball相样,可能是早年华侨带回国内的游戏。

 

    30,点脚趾:一群小孩们围成一圆形,把两脚伸向圆心,并露出脚趾;一成人唱一民谣(可以是任何一种),并点每个人的脚趾;民谣唱完时,点到之脚就要退出。游戏继续至最后一脚为胜者。

 

31,搅糖稀:有的地方叫“搅牛皮糖”。将融化了的硬糖(或牛皮糖)放在两根棍棍(冰棒棍)上顺着同一方向边搅边拉,直到变成乳白色。有时候可以做成不同大小的圈圈、像花一样。

 

32,翻麻将:有的地方叫着“玩羊骨”,或者“扔沙包”。在桌上放一堆翻麻,或者猪骨,或者羊骨,或者就是一堆沙包(核桃大小);向上扔一个沙包的工夫,将几个麻将翻成同一色,用一只手抓起来,看谁抓的麻将最多,同时还要用同一只手接住从上面落下的沙包;或者就直接用沙包,看谁抓的沙包最多。

 

33,剁刀:有的地方叫“关刀”。就是用小刀在地上事先画好的方框内剁一下,然后在落点上划条线,下一个在另一块框内接着剁,直到面积越来越小,难度也越大,看谁能够剁到最后。有点象Target Shooting

 

34,刻纸:刻纸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一种是原版刻纸,源自绘画后的雕刻;另一种是临摹版,就是在别人的刻纸上蒙上一层纸张,然后用铅笔尖的斜面轻轻擦拭,由于雕刻的镂空而造成版面不平整,擦拭的铅笔痕迹就不一致;最后就是在玻璃板上雕刻了。学生时代,学校还经常举办比赛。

 

35,剪纸:现在剪纸的专门书籍很多。那时候的剪纸图案不多,就是五星、中空五星、手牵手、小动物(猫、狗、猪、羊等)。那时候,我觉得最独特的剪纸就是灯笼、渔网、花篮等。

 

36,拽包:一人在中间,两边各站两人,中间人与两边各相隔12米;扔沙包要打中站在中间的人,但又不能让他接到沙包。

 

37,斗鸡:单腿站立,另一腿弯曲,并用双手拉住;通常是双人对战,或根据实力分两组人马对战;单腿跳跃前进攻击(撞倒)对方,站不稳双脚落地为败。

 

38,骑山羊:分两队较量,守方头对屁股弯弓腰排列成一长溜(35人),对方跳其背上,守方坍塌为败;攻方以有人落地或上跨不上为败;攻守转换,仅需比赛。

 

39,骑马打仗:两组或多组,每组双数人马;一位为马,一位为骑兵,或背或上肩;双方对攻,把对方骑兵拉下马为胜方。

 

40,自行车夹纸板:取一块硬纸片夹在车锁后边,骑车时发出巴拉巴拉的声音,感觉像是坦克履带发出的声音,很引人注目。

 

41,打陀螺:湖北老家叫着“打得螺”,中国北方叫着“抽冰猴”,而有的地方叫着“抽贱骨头”,其实就是“碰陀螺”比赛。两个人同时旋转自己的陀螺,待双方的状态都调整好后,就可以“碰”了。开始时用小力抽打,陀螺越来越快,最后一下时,用大力抽打,两个陀螺相对而碰,谁的倒了谁就输。当然,那些体积大的、材质重的、旋转快的陀螺,就占有优势。要想陀螺转得快转得稳,下面的那个弹珠一定要性能好。有时候,也比赛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42滚铁圈:一个金属(通常是铁的圆环,有圆条和扁条两种),手中拿一个铁丝做的勾勾,可以做为推动铁圈前进的手柄。滚圈时,几个同学都站在起点,将铁钩套在铁圈边缘,一声令下,铁圈立马向前滚,直到终点。歪了不算,倒了就更不算了。有的地方叫“滚竹环”,因为圈圈是用毛竹做的,有弹性,可以在不平坦的小路上滚。

 

43,打冰溜:下雪后,选择一条平直的路面,最好有一点点斜坡;大家一起用脚踩实雪面;大家要穿塑料底的布鞋为上品,可滑出2030米远。训练熟练后,大家一个接一个在雪面上滑,每个人可以表演不同的动作,比如左撇子滑、右撇子滑、弯腰滑、下蹲滑、单腿滑、拿雪球、举凳子滑、倒滑等等。

 

44,打雪仗:先准备好自己的手雷(雪球),两对都在自己的一方;以击中对方为开心(但一般不要直接打击对方的头部),投掷好的占优。可打阵地战,也可绞杀。最后,大家玩得是满脸的雪水和汗水交融。禁忌:不能使用冰块加雪。

 

45,堆雪人:先滚一大一小两个雪球,大雪球放在下面,作为雪人的身体,小雪球放在上面,作为雪人的头部,有时候还再加上一个中等大小的雪球,放在中间,这样的雪人是3节,更加逼真。雪人一般没有手和脚,但绝对有鼻子(胡萝卜、黄瓜、啤酒瓶等等)、一对眼睛(钮扣、石头、西红柿等等)、一个嘴巴(树枝、瓦片、蚕豆等)。条件比较好的,可以加上真实的帽子、围巾、眼镜等等物品。

 

46,打水漂:准备一些比较薄的石头(石片),或者瓦片,手掌大小,或略小于手掌,但太大就不合适。站在河边或湖边,用食指和拇指握紧石片或瓦片,尽量与水面平行,用力扔出去;石片或瓦片在高速旋转下获得浮力,在水面上漂移;由于重力作用会落在水面上,但由于速度很快,水面浮力加上张力可以托起石片或瓦片,结果形成一连串的“蜻蜓点水”式的水花,从近处到远处,水花一个比一个小,好像一条糖葫芦。

 

47,打铜板:也叫打铜钱。小时候铜钱很多,都是清朝流传下来的,似乎也没有人去想是否有价值。铜钱有正反面,与现在的硬币差不多,一面是面值,一面是年代(朝代)。两人各拿出一个铜钱,先手从高处把铜钱落到地面(后手)的铜钱上,如果铜钱打翻过来,就赢;如果没有,后手就开始拿自己的铜钱直接打击先手的铜钱,一人一次,直到铜钱打翻过来。

 

48,火柴枪:这是一个危险游戏,但我们都玩过(不建议现在的儿童玩)。在火柴盒一端的两层盒子边缘,各插入一根火柴;在中间嵌入第三根火柴,这3根火柴夹得很紧,其中必定有两个火柴头连接在一起。然后用第四根火柴点燃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火柴头,火柴头就起火了;轻轻用力按住竖立的两根火柴,中间的火柴就会向前飞去,犹如火箭腾空而已。“火箭”方向问题:由于两个火柴头在燃烧,空间张力发生变化,燃烧的一端比较松弛,火药失去了硬度,相比燃烧火柴的尾部,其头部就是空虚的了,自然就会向火柴头的前方飞去。

 

49,竹筒枪:也叫“叭叭筒”。在一根中空无节的竹筒一侧的一端,用小刀分别刻两个相距35厘米的洞;其中靠近端点的一个洞要穿过竹筒,而位于中间的另一个洞则只穿过一半,但这个洞洞较大,在靠近端点洞的一侧还要刻一个凹槽;因为还要放一根弯曲的竹片在这两个洞之间,一端插过竹筒,另一端则刚好嵌入凹槽;由于弯曲的竹片有很强的弹性(回力),在竹筒中间放入树上的豆豆,轻轻用力拉竹片的一端,另一端就从凹槽弹起,将豆豆打出竹筒(有攻击性)。

 

50,挑冰棒棍:也叫挑签冰棒的中心是一根竹签。吃完后,都把竹签保留下来,然后同学们一起玩“挑签”游戏。一般是几个人一起玩,每人拿出自己的几根,然后混在一起,往地上一扔,竹签就自然堆积并相互压住。大家轮流用一根竹签挑,如果没有碰到其它的竹签,挑出来的就是自己的;如果碰到了,就轮到下一位。这个游戏可以考验人的意志力和控制力。

 

51,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种菱形游戏道具。玩时,分别用线绳环绕在菱角上,并将其锥形的底朝地上,然后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转动起来,看谁的菱角转得时间最长,最长者为胜。

 

52,打木棍:筷子长木棍一根,以及其一半长木棍一根,每人这样二根;在地上挖一圆洞,像一个碗口,将短木棍平放在洞口,用长木棍去挑,看小木棍飞出远近决定次序。据此,用左手握住长棍同时,用右手二指拎短棍,并将手上扬,向空中抛出短棍,用长棍打短棍(人在洞口),最好能击打二下。如果打一下的,就用长棍量短棍到洞口的距离;如果有打二下的,则用短棍量到洞口的距离。数字大的人胜。

 

53,堆石头:把大小不一的石头或石块,按照大小和稳固程度,一个一个堆积起来,看谁的石头堆不倒,时间最长则为胜。

 

54,转硬币:将一枚硬币放在手被的手指丫丫处,让硬币从一根手指丫丫翻滚倒另一根手指丫丫处,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不掉下来为胜。

 

    还有一些大众化的儿童游戏,比如放风筝、拔河、吹口哨、吹硬币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后来发现,以上很多游戏,都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这里也有一些独特的东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