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个人资料
JustTal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书推荐:《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

(2017-10-14 04:26:53) 下一个

读书学习的目:为了自己的平安和喜乐。 

我是2013年12月读的《7 Habits for High Effective People》,从中学习了很多东西,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后来再看的自修的书,总是觉得没有什么新意,用《7 Habits...》里的原则都可以推论出来。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这篇:读后感《7 Habits for High Effective People》

《The road less traveled》是朋友在2014年5月推荐的,我一直没有上心,直到2015年11月,在文学城又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才隐约想起自己好像有。从文件堆里翻出了PDF中文版,又从图书馆借来英文CD,开车时听,对照学习。

我读书都是为了学习可以用于生活中的道理,而且边学边用。由于我有了《7 Habits...》打底,生活已经步入正轨,这本书刚开始读时,似乎并没有觉得太多可以用的。不过我很喜欢作者的逻辑思辨写法,不自觉的就读了下去。 作者对道理的讲述由浅至深,层层递进,像剥洋葱一样,从日常生活一直讲到神的恩典,上下通透连贯:

  • 生活艰难,我们需要自律来过好生活;
  • 自律的动力来自爱;
  • 爱的源泉来自信仰;
  • 信仰是神的恩典。

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生活是艰难的”--Life is difficult, 紧接着又说,当人接受这个说法以后,就会将精力集中在过生活上,少专注艰难辛苦的感受,就会觉得生活没有那么难了。换句话说,一旦接受了,“难”就不算什么事了。我倒是比较早就有这个体验。当年办公室领导组织二、三十号人一起减肥,一人交$10,作为减肥成果显著的前五名的奖金。我和同Cube的同事B,都参加了。我舍不得钱,想要挣回来,努力节食饿肚子,实在不好受。一次和B发牢骚,B建议说:“你得告诉自己,节食减肥就是会有饿的感觉,这个是正常的。一旦这么想了以后,你会感觉好些。” 我试了试,还真管用!那一轮减肥,B是第三名,我是第五名,$10总算是拿回来啦。从此便记住了“接受”这个说法,时常提醒自己,多专注问题,让理智做决定,不要长时间地沉浸在情绪的漩涡里。 

书中讲,人总是趋于过安稳的生活。当生活中有变化时,原本的平衡就会失去。人处在不平衡的生活状态下,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短时间的不平衡问题不大,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还好,但人如果长年处在这个不稳定的、紧张的生活状态下,可能就会导致心理疾病。所以当人觉得生活无趣、情绪不好时,要找出问题所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寻亲、问友、找专家,这是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的。值得注意的是,“你”的问题,你得“自己”解决。下面说说我的一个具体实例。

2015年初,我决定接妈妈来美和我同住。由于签证原因,直到十月份才办好。感恩节时,老公拿到国内工作机会,决定回国,2016年一月初就走了。一月底,姐姐送妈妈来美。两个星期后,我又收养了一只猫,想着白天我上班、孩子们上学后,有个活物可以陪陪老妈。短短的几周,人来人去,生活的确大变样。我按照书上说的,先接受现状,然后想办法重新找到平衡。 

现状:
老公走了--走了一个大劳力;来了老年失智中期的老妈和一只猫--添了两个需要照顾的。
调整方法:
1. 两个孩子要照顾好自己的事。在接老妈过来之前,我已经和他们讨论过了,希望他们支持妈妈想要尽点孝心的决定。毕竟已经14和12岁了,两个孩子都很理解我,并表示自己生活尽量自理。
2. 猫由我来照顾。猫比较独立,我需要的就是清猫砂、喂食和开门、关门,让它进进出出。孩子们也喜欢猫,时常帮忙。
3. 老妈由我来照顾。早晚提醒吃药,饭前提醒打胰岛素,上班前做好热水放保温瓶里。妈妈已经不会做饭、不会用微波炉了,我就用电饭锅的保温档给她温着午饭,尽量做容易嚼、长时间保温后不是很难看的食物,如豆腐、茄子,晚上再补充新鲜蔬菜。如果天气适合,晚饭后陪老妈在小区里散步。同时我也和姐姐商量好退路,当我自己的确不能招架时,就让她把老妈接回去,请人照顾吧。
4. 老公以前负责的斩草、铲雪、汽车维修......等等大活,花钱请人来做。

能列得出来的,其实都不算事,列不出来的心理压力,就要靠改变自己的观点来缓解了。老妈已经是这样了,着急、伤心、难过都不能改变任何现状。我不能因为她的到来,给我造成不便,就想办法改变她:把她送走,违背我尽孝心的初衷;让她不再痴呆,变得像十年前一样能干,那是跟神较劲。所以只能改变自己接受她。还能吃,就给她做点可口的饭菜;还能走,就带她到公园、商店里转转;还能听、说,就尽量陪她聊聊天......接受现状,心态才能平和,否则自己痛苦抑郁,谈何照顾别人。 


我也很喜欢书中作者对爱的讲述和分析。 
书中在第一部分<自律>已经浅浅讲述了点“爱”:“When we love something it is of value to us, and when something is of value to us we spend time with it, time enjoying it and time taking care of it. Observe a teenager in love with his car and note the time he will spend admiring it, polishing it, repairing it, tuning it. Or an older person with a beloved rose garden, and the time spent pruning and mulching and fertilizing and studying it. So it is when we love children; we spend time admiring them and caring for them. We give them our time.” --“我们爱一件东西,是由于它的对我们有价值,我们愿意花时间和它在一起,欣赏、照顾它。一个刚刚拥有车的年青人,他会花很多时间来欣赏它、维护它--抛光、维修、调试来。一个热爱玫瑰园的老人,会花时间去修剪、培土、施肥、寻找养殖方法。同样我们爱孩子,也要花时间关爱、照顾他们。我们给所爱的付出时间。” 

看了这个,我赶快反省自己,自己是否真的爱自己、爱孩子、爱老公,同时也和家人一起探讨这个观点,大家都来反思自己各自在爱着什么。 我打趣儿子说:“你最爱手机,因为你在手机上花的时间最多。”女儿纠正我说:“他爱的不是手机,他爱手机上的游戏!没有游戏的手机,他肯定都不会碰!” 很不错的家庭交流话题啊。

在第二部分<爱>里,作者给出了他对爱的定义:“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 “为了滋养自己或他人的心灵成长而扩充延伸自我的意愿。” 爱不是感受,而是行为,是主动选择的灵命成长,伴之而来的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地耐心陪伴、细心观察、小心引导、真心帮助。

“真爱”只能是针对人而言的,<自律>里讲的爱车和爱玫瑰花园,作者都将它们归于对自己的爱,使自己的内心满足充实。作者还分析了爱宠物和爱人的区别。爱宠物时,我们与宠物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交流,而是利用想象力,强加我们自己的理解于宠物。如果我们的理解和宠物的意愿、行为长期不符,大多数人会选择抛弃宠物,而且我们也不希望宠物独立于我们之外。而爱一个人和爱宠物恰恰是相反的,“爱人”需要有大量的语言交流,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想法,并尊重对方不同的性格和意愿,最终达到爱的目--使对方独立。

这些对我来说的确是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充满爱心的人,爱花、爱草、爱小动物,在作者看来这都仅仅是爱自己。不过作者也说过,爱别人的前提是先要爱自己啊!以前在培养孩子们独立性上,我大多是因为拗不过他们而被动地放弃,并没有多少主动地选择去让他们自己做决定。从书中学习了什么是爱以后,我更清晰地理解了如何来爱孩子,多谈话、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特点,理解他们的观点,尊重他们的决定。针对老公的回国,我也能够更坦然地接受老公的选择。书中说,健康的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组合,相互依赖并不是健康的婚姻。真的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体会到 “爱他,就放飞他!” 是什么意思,而且自己也心甘愿意放飞他了。 

在第三、四部分讲的是<宗教>和<恩典>,是对“爱”不断挖根求源的逻辑分析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来的结论,提高了我的灵命成长,加强了我的信仰和对信仰的信心。具体到生活当中的应用,我的体会好像就是如何看待事物,是否有感恩之心。太阳朝出暮落,四季循环往复,风雷电闪、雨雪潮汐,是敬畏感恩?还是理所当然?还有就是对事物、事件是否敏感警觉,心存谦卑,充分利用万物和机遇来不断地完善自我。这部分越来越抽象,最好是自己读书体会了。想要这本书中文版PDF的,可以悄悄话给我 email 地址。

段落翻译:生活是艰难的--《The road less traveled》第一页
段落翻译:怎样信--《The road less traveled》

知乎问答:为什么有人会说《少有人走的路》非常好?好在哪?
很多人都有很深的感悟,这篇比较有意思啊!
作者:salo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67286/answer/1984887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网络上找到的《少有人走的路》的中文版,觉得翻译得还不错。
http://www.yuexinli.com/yingyongxinlixue/shaoyouren/  
但我更鼓励读原版。很多单词我也不懂,但不妨碍理解。中文翻译需要译者有着类似的修养水平才行,否则失真太大。至少中英对照。

===========================

总结:
没有爱的感觉时,就去做爱的行动吧!
先从爱自己开始,提高自己的灵命,然后再通过爱别人来共同成长。
灵命成长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状态,只要还活着,就要不停地成长,不停地和熵做战。

“真爱”的含义:
1. “真爱”不完全是感受,其实更多的是行动。
2. “真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真爱”对象是我们头脑清醒状态下的主动选择。
4. “真爱”需要我们花时间陪伴、观察、交流、了解对方,进而理解对方,并从内心里欣赏、珍惜对方。
5. “真爱”需要尊重对方的性情、性格、及其所做的决定。
6. “真爱”的目的是帮助对方成长,最终实现物质世界和精神境界的双独立。
7. “真爱”别人之前,得先爱自己。我们能够给别人的“真爱”不会比给自己的更多。
8. “真爱”是很费心、费时、费力的。爱自己、再爱家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爱外人了。

关于本书作者离婚的事儿,我也有一些想法......(可能会得罪人。如果觉得被冒犯了,我先道个歉!)

很多人可以在道理上讲的清清楚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法运用这些道理,光有一个很强的逻辑思维来整理出这些观点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非常强的感性去体会别人的心思、别人的意愿,才能利用这些道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80%的男生,左右半脑之间的连接面积是小于女生的,所以男生的逻辑和感情交流并不是很畅通。他可以用逻辑来分析事情,但遇到了情绪上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很快把情绪传到左脑的分析区,即使是分析区得出了结论,也不能很快的传表达出来,去安抚对方的情绪。这个局限导致交流不畅,不可以顺利的用这些道理。

而女人的感性比较强,相对来说逻辑会弱一些,很多人根本就不能够、也不愿意领悟这些道理,所以尽管他能够很快的了解自己的感受,但是由于理性的局限性,根本就不懂这些道理,更不会运用这些道理。

所以我是比较感恩父母亲给了我这个比较好的脑瓜,也感恩将我生成了女生,能够到达今天的这个层次不容易。其实作者本身也说过的:这条路选择走的人就很少,能够走通的人更少。

我觉得最佳状态是女生能够读这些书,了解这些道理、运用这些道理,能够包容男生的局限性,厚德载物,才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幸福的生活。家庭需要女人的承载!

我第一次回复是这个: 关于作者离婚的事儿,我的确是有一些想法...... 

后来网友-goingunder-指出证据的不准确性: 赞! 

80%的这个概念是多年前在PBS.org 网站上的一篇关于基因的文章里面看到的。经你提醒,我又上网查看了一番,男女左右脑半球的连接面积并没有这个区别。看来只好从另外的途径来解释了。

一般家庭,夫妻双方,一般来说,有一个人主导,另一个符合多些。

作者有这些感悟,换位思考,应该是性情比较温和的人。这种人的配偶一般则是性情刚烈一些,多是主导。主导的人做事多,做决定也多,随和的人一般会有些被压抑的感觉,如果太过严重,或一时感性,可能会寻找其他出口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造成出轨。(有现实生活的实例)

主导的人如果属于“自古清官多酷吏”类型,有着嫉恶如仇的刚烈性情,眼睛里不容一点沙子,极有可能捕风捉影,小事化大,同时给对方压力更大,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但因为主导站在道德高处,反而为大多数人接受、赞扬、和同情。

这是我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会,对作者的离婚状况,纯属猜测。我记得作者离婚后,孩子们怨恨作者,同情妈妈。

不过,我不开道德法庭,只是学习自己认可的观点。我并不用这些观点来要求、衡量别人,而是更理解别人,同时更加自律。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是对的!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在“为写而写”的博客里,看到她写的书评,林语堂的《From Pagan to Christian》 -《信仰之旅》,很开心看到我竟然能和林语堂的想法是相似的。我觉得林语堂在这部书里对信仰、宗教、灵修,以及科学、哲学等一系列的观点与《The road less traveled》相当吻合。昨天下午刚刚和一个摩门教朋友一起探讨《The road less traveled》,她在我的推荐下开始读这本书,刚刚读完第一部分,有关Discipline。朋友特地指出这部分的最后一句:“On the other hand, the basic techniques herein described, if practiced unceasingly and genuinely, are alone sufficient to enable the practitioner of discipline, or "disciple," to evolve to spiritually higher levels.” 朋友表示说这句话给她一个新的视点,我觉得她描述的体会和林语堂的“你得真正的实践着基督的爱与慈悲,才可以称自己为他的门徒。”有点不谋而合。
没有读过林语堂的书,所有对林语堂的理解只是从“为写而写”的书评里得出,不免可能有些偏差,先留此存档,等以后读了书,再改进。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艾米故事--见证奇迹(40)-- 里的回帖

我还是同样的感觉,三个帅哥各自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爱着夏璿,不过我还是坚定的夏玄队。

关于“真爱”的定义,我引用一下《The road less traveled》。
“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

作者还描叙了一下比较具体的“爱”的行为:
“When we love something it is of value to us, and when something is of value to us we spend time with it, time enjoying it and time taking care of it. Observe a teenager in love with his car and note the time he will spend admiring it, polishing it, repairing it, tuning it. Or an older person with a beloved rose garden, and the time spent pruning and mulching and fertilizing and studying it. So it is when we love children; we spend time admiring them and caring for them. We give them our time.”

不过作者在后面的论述里面,将“真爱”确定在人与人之间的爱。爱车、爱花、爱宠物,表面上的关爱他物,作者认为实质上都只能算是爱自己。很多时候,人是在用着爱自己的方法来爱别人,作者举的例子是二战结束时,美国大兵从欧洲带回来的妻子,以爱宠物(实际上是爱自己)方式对待她们,很多不能长相守。具体的论述,大家自己看书去吧。

我倒是记得很早以前艾米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原话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意是这样,如果有误,烦请艾米原谅和纠正:
爱一个人,不仅要有爱的愿望,还要知道怎么样去爱,而且自己还要有能力去实现爱的行为。

我真的很喜欢艾米的这个点醒,自己也试着在生活中慢慢体会这句话,觉得这三个“要”是步步地进,没有前一步,后面的都是白搭,只有这三个步骤都实现时,这种爱的关系才会是令人羡慕的爱!在艾米的故事里,我欣赏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

再一次深深地感谢艾米!

很赞同“十年忽悠”的建议,“分手时别发疯发狂的去挽回”,这种疯狂的挽回,给所谓你爱的人带来的一般来说不是幸福,很可能只是是痛苦和愧疚。这个不能算是“爱”,应该算是“占有欲”吧。

0 0
观者 | 二月 4, 2018 @ 9:11 上午 |
还想再一次从心底感谢艾米,你的故事让我成长很多。
中文的作品,我现在只看艾米的故事和《道德经》的一些解译。:):)

0 0
观者 | 二月 4, 2018 @ 9:14 上午 |
再打扰一下,

补充一下《The road less traveled》作者对爱宠物和爱人的分析。
爱宠物时,我们与宠物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交流,而是利用想象力,强加我们自己的理解于宠物。如果我们的理解和宠物的意愿、行为长期不符,大多数人会选择抛弃宠物,而且我们也不希望宠物独立于我们之外。
而爱一个人和爱宠物恰恰是相反的,“爱人”需要有大量的语言交流,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想法,并尊重对方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意愿,最终达到爱的目--使对方独立。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想要中文版PDF的,可以悄悄话给我 email 地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