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喝,出去旅和回国一般也都会去看一些人文和严肃的东西,收集一些素材,但是都会等到特别的日子才会去落笔,感觉文学城好像还是看吃喝玩乐的多一些。:)
获普利兹奖的朋友我们回国的时候也正好在中国,朋友的父亲还得了诺贝尔奖,一家牛人,原来写过他们,还在家里回请过朋友,发现这些人真的是和我们普通人有点不一样,他们除了本身有天赋外,还特别的努力,比如说这个朋友,除了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外,还特意去学了中文,和我们见面就是讲中文,毫不在乎彼此要讲得很慢,有很强大的心理。想想自己刚来美国的时候,总是怕说错,别人能听懂中文的话,自己绝对不会化力气去讲英文。
我今天要写的是另一个获普利兹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说起来她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又了不起的女人。
这个美国女人的墓碑上只有中文没有英文,上面只有三个字:赛珍珠
(赛珍珠南京故居门口的雕塑)
今天是赛珍珠的生日,原来去镇江看过她小时侯的故居,这次去了南京她成年后写作《大地》的地方。
《大地》《The Good Earth》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我初来美国时在Book Club读的其中一本,说实话自己起初并没有很喜欢,刚刚从大都市来到美国的乡下本来就有一点点抵触情绪,这本书又写的完全是农民的故事,内容有些琐碎,离自己的生活也很遥远。我们当时就讨论了为什么这本书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

仔细读了之后,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整本书讲的是中国安徽省的贫穷农民王龙娶了黄姓大地主家的奴婢阿兰为妻,两人生育了三个儿子,他们身处在洪水、饥荒、战乱的年代中的生活和奋斗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部王龙的家族史。他从开始老实巴交的农民到后来花花肠子开始讨妾想要别的女人,但骨子里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无法忍受他的儿子辈开始卖田想出别的花样,翻开我读的这本书,上面还有我highlight的这段话:
“It is the end of a family- when they begin to sell their land. Out of the land we came and into we must go - and if you will hold your land you can live- no one can rob you of land.”
“没有土地一家子就完了,”“我们来自大地,我们也必须回归大地——如果你们守住田地,你们就能活下去——没有人能抢走你们的地”。
中国曾经一直是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根,为本,而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和现在中国的农村污染越来越严重,以环境换取GDP很不一样,而我现在也比当时读书的时候更能理解王龙的心情了。
赛珍珠是一个思想性的女性,她观察能力很强,笔下的人物也很生动,最主要的是她将她所看到,所接触到的中国农民的生活用细腻的文字展示在世人的眼中,而不是西方人眼中怪诞的华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中国农民。
她说:“我不喜欢那些把中国人写得奇异而荒诞的著作,而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要使这个民族在我的书中如同他们自己原来一样真实地出现。”她要借助笔墨文字把中国普通百姓的勤劳善良、喜怒哀乐真实地呈现在西方读者面前,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小说《大地》1931年出版,1937年又被拍成了电影,或许是因为黑白的电影让人看了有点索然,又可能是两个男女主人公又都是西方人演的,有些不伦不类。Paul Muni在片中饰演男主角王龙,Luise Rainer饰演王龙之妻——玉兰,她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因本片荣获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本片同时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奖的提名。我觉得要是《大地》有中国人做演员可能效果更好。

不过这一切并不影响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2年她凭借其小说成为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第一位女作家,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当时的评论说: “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使人类的同情心越过遥远的种族距离,并对人类的理想典型做了伟大而高贵的艺术上的表现。”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赛珍珠女士,你通过那些具有高超艺术品质的文学著作,使西方世界对于人类伟大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你赋予了我们西方人某种中国精神,使我们认识和感受到那些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这样的思想情感,才把我们大家作为人类在这地球上连接在一起。”
1933年,非常有语言天赋的赛珍珠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翻译这样的作品不容易啊。

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赛珍珠 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 --- 1973年3月6日 ),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美国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一直到青年时代。
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 上次在镇江风车山上我看了她的故居。
她说: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便移居到一个沿扬子江的城市,叫做镇江。我的童年便在那儿静穆地消逝,住在一间建筑在山顶上的小茅屋里,从这个山巅上可以俯看长江和人烟稠密的鱼鳞也似的瓦屋顶。在我们家的那一边,有许多矮小的山,可爱的园景一般的山谷和竹林。“


1910年,赛珍珠离开中国,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的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学习,1914年获得了学位之后,她又回到中国,并且在1917年嫁绐了农业经济学(AE)学家John Lossing Buck,随后他们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The good earth《大地》的素材。


学习了赛珍珠。先菲儿致敬
好漂亮好馋人啊,赞巧手能干的菲儿:)
我在访问赛珍珠故居的同一天也去看了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的故居,在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期间他的住宅和小花园共收留、保护了600多名中国难民,我一边看一边流泪,既难过又感动,回头和大家一起分享,到时候也希望能够和大家有更多的讨论。。。。
也听说了一些她和林语堂以及徐志摩之间的事情,也许是文人相轻,又可能是因为政治观点甚至涉及到金钱。。。
她一生中创作了100多部文学作品,不知有没有一些是印度题材的。她30年代获的诺贝尔文学奖,杨振宁是50年代获得物理诺贝尔奖。 她的处女作"东风,西风"讲的是一位中国女子与一位留洋回国男子的婚姻以及她留美的哥哥与美国女人结婚的故事,是关于探讨了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主题的。
谢谢Rolfemom,好啊,刚开始有点boring, 不过后来看故事也蛮有意思的,只是我当时看得也很窄,关注于他个人的家族多于中国农民的命运。:)
晓青 2018-06-25 14:12:08
新帖沙发没了!
菲儿天地 2018-06-25 13:38:34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你才思敏捷啊,不过你漏了一个她对美国政府的看法。:)
菲儿天地 2018-06-25 13:31:19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留好沙发:)
多伦多橄榄树 2018-06-25 13:26:41
塞珍珠贴沙发:)
赛珍珠篇沙发!菲儿介绍的非常好!有时间借书来看。莫言也是写农民题材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哈哈,菲儿读农民题材的作品就跟我读张爱玲的作品一样,现实生活反差太大,不好理解。问好菲儿!
文人一般都以激进反政府为时髦,她是一个例子,鲁迅也是一个例子,唯一不同的是鲁迅没能领教共党的独裁,而她有机会见识了国共两党执政。
你要是不说我都忘了,谢谢分享!
//赛珍珠应该与林语堂关系最近,可惜后者让她失望了,我估计她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国人、还是所谓高级文人的“小”了。。
赛珍珠从小受的是家庭私塾的教育,教她的先生是一位举人,姓孔,是一位孔子的后代。赛珍珠是西方中比中国人更理解和精通中国文化的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热爱是在骨子与血液里的。她一生中20几部作品中大多数是中国题材,有一些是印度题材。尼克松访华之前 曾咨询过她。
中国在文革期间对她是不公正甚至有些不人道。晚年她及其思念她的故乡镇江,她在自传中写到,她常常坐在她的屋里,看着窗外后院的草坪,那草坪就渐渐地变成了她小时候镇江家里屋前山坡上的草坪了。当时中国在美国没有大使馆,她几次给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写信要求能到中国去看看。加拿大大使馆给她的回信直接说中国不欢迎她,并且说她的小说污蔑中国农民形象等。为了有一天能回中国,她婉拒了台湾的多次邀请,以免大陆不高兴,堵死回中国的路。
她在中国完成私塾教育之后,回到美国读大学。开始她的同学们看着这位地道中式打扮的女孩,视她为异类,并常常讥笑她。但很快她就得到同学的尊重,一年后成为学生会主席。之后她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东风,西风",写的是胡适一代的留学生的事,当时在美国很是轰动。
文革后,赛珍珠也得到了"平反",之后镇江市还派过代表团参加她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等。
如果没记错,她获诺贝尔奖的同年,杨振宁获得物理诺贝尔奖。
赛珍珠值得我们景仰与纪念。我们不应该忘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