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儿天地

做真实的自己,在小天地里驰骋。
个人资料
菲儿天地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你怎么看两极分化,颇有争议的这位?(图)

(2025-11-14 07:57:09) 下一个

众所周知,哥伦布日(Columbus Day)是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美国的联邦法定假日,旨在纪念航海家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Cristóbal Colón)。这次的西班牙旅,让我对这个平时并不太关注的节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哥伦布几乎就是“发现新大陆”的代名词。但近年来,有不少人反对这个节日,认为哥伦布不值得被歌颂和纪念。

另外哥伦布是率领西班牙舰队达到美洲的,但不少人却并不清楚他其实不是西班牙人,而是意大利人。如果我们把他放回15世纪的欧洲,他只是个出身普通的意大利人,一个对大海和地图痴迷的梦想家。

哥伦布约生于1451年,当年西班牙的附属国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自幼对航海充满热情,青年时期便在地中海上从事航运与贸易。随着地理知识的扩展与《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哥伦布深信地球是圆的——只要向西航行,就能抵达富饶的亚洲(即当时欧洲人所称的“印度”或“香料群岛”)。

当时的欧洲,香料比黄金还贵,而前往东方的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于是,哥伦布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向西航行,到东方去。”这听起来像个笑话,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都拒绝了他。直到1492年,西班牙的国王费迪南德与女王伊莎贝拉答应资助他的计划,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刚刚赶走了摩尔人,正渴望新的荣耀。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三艘小船——圣玛丽亚号(Santa Maria)、平塔号(Pinta)、尼尼亚号(Niña)——从帕罗斯港(Palos de la Frontera)启航, 驶向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两个月的航行后,水手们濒临绝望。他们以为自己会掉进“地球的尽头”,或永远漂在茫茫大海上。

直到10月12日凌晨,瞭望台上有人喊出那句历史性的呼喊——“陆地!陆地!” 他们终于看见陆地,其实现代没有人确切知道哥伦布登陆的地址,估计大概是今天的巴哈马群岛之一。哥伦布误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群岛”,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又探索了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与多米尼加),还留下几十个人建立殖民点。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时,最先抵达的是帕罗斯港(Palos de la Frontera),但向国王和王后正式汇报航行成果的地点是巴塞罗那(Barcelona)。这次汇报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它标志着“新世界”的概念首次进入欧洲宫廷;西班牙从此开始建立海外帝国;巴塞罗那成为“见证欧洲地理史转折点”的城市。哥伦布因此成了西班牙的民族英雄,“发现新世界的海上上将”。他被赞美、被封爵,成了传奇。

在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远航之后,西班牙王室决定将所有与“美洲”贸易、行政和殖民相关的事务集中在塞维利亚(Seville)。这使得塞维利亚在16世纪成为通往美洲的唯一合法港口与贸易中心。

到了19世纪末(1888年),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Exposición Universal de Barcelona,我们还去看了旧址。这时,西班牙正经历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急需象征国家荣耀与海洋传统的标志。于是,城市在博览会期间修建了哥伦布纪念碑(Monument a Colom)。选择哥伦布有两个原因:他象征着西班牙的探索精神与全球影响力;他与巴塞罗那有那段“凯旋归来、向王室汇报”的历史渊源。

我们这次在西班牙,就随着他的脚踪,一路寻来。

(1)

我们在巴塞罗那登上了这个著名的哥伦布纪念碑。它矗立在热闹的拉姆布拉大道(La Rambla)尽头、通往港口的入口处,仿佛是城市“面向大海”的象征。纪念碑顶端是一座约7米高的哥伦布青铜雕像,由雕塑家 Rafael Atché 创作。哥伦布右手指向无垠的海洋,左手握着航海地图,神情坚定而自信,仿佛正准备再次启航,去开拓未知的世界。

买票后排队, 乘微小的4人电梯登上纪念碑顶楼上的观景台,俯瞰巴塞罗那海港、老城区、城市山丘等,心情很是舒畅,原来因奥运大名鼎鼎的巴塞罗那是长这个样子的。:)

(2)

到了马德里,我们一大早在酒店吃完早餐,就步行去了这个位于哥伦布广场(Plaza de Colón)的哥伦布纪念碑(Monumento a Colón)参观。纪念碑的主基座由 Arturo Mélida 设计,于 1881 至 1885 年间建成。 雕像部分由 Jerónimo Suñol 雕刻,于 1892 年交付。意大利白大理石的主体约 3 米高。一如既往,哥伦布站立,手持卡斯蒂利亚王国旗帜,象征他向新世界的开拓。

纪念碑不仅纪念哥伦布作为“新大陆发现者”在西班牙历史中的地位,也体现了19世纪西班牙对于其海外探索、帝国记忆与民族认同的再造。

(3)

在西班牙南部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被称为“古城”("Sevilla")的塞维利亚,我们则寻到了哥伦布墓。

一下火车,便立刻感受到这座南方城市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空气里带着潮润的气息,街道两旁遍布餐馆,热气与香味交织在一起。游客们纷纷地坐在露天座位上,吃饭、聊天,步履悠闲。街上没有车辆,很像威尼斯的大岛,瞬间让我有点恍惚起来。

我们住在万豪集团的Querencia de Sevilla, Autograph Collection酒店,它在塞维利亚最著名的广场上,与哥特式的著名塞维利亚主教座堂 (Seville Cathedral,Catedral de Sevilla)大教堂隔街相望,地理位置无敌,可以说是住在了景点中。

这里是Flamenco的起源地。我们当然不会错过,去剧院看了夜场,下次有机会再单独聊。

酒店门口挂着的艺术照片。

我们住的套房。我最喜爱的是它的小阳台,每天可以看楼下的风景:开音乐会的,卖烤栗子的和过往去大教堂参观的形形色色的游客。我看他们,他们也看我们,朝我们的阳台挥手之际,我便成了他们眼中的风景。

晚上的夜景

酒店从始至终都散发着浓郁的安达卢西亚风情,体现了塞维利亚的传统。天台的风景无敌,看得见教堂, 坐拥壮丽景色。

夜色下的大教堂更是美丽,动人。

屋顶泳池

早餐也很丰盛

 

熏三文鱼egg benedict 做得不i错。

餐厅的民族服装

吃完早饭,走二分钟就到了打卡景点的教堂,很是方便。

 
1401年起,建造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塞维利亚主教座堂 ,不仅是西班牙最壮丽的宗教建筑之一,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既承载着宗教与艺术的意义,又浓缩了西班牙帝国的黄金时代与文化交汇的历史。
 

在穆斯林统治安达卢西亚的时期(12 世纪),此地原为阿尔摩哈德王朝的大清真寺(Mezquita Mayor)。当时的塞维利亚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城市之一,清真寺拥有壮观的庭院与高耸的宣礼塔。

1248 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 III)攻占塞维利亚后,清真寺被改为天主教堂。 1401 年,城市决定彻底重建一个宏伟的教堂,就是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这里现在几乎看不出原来清真寺的样子。

主祭坛(Retablo Mayor)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祭坛,装饰由 15 世纪的雕刻大师 Pierre Dancart 历时近 80 年完成,金碧辉煌,镶满金箔与浮雕,描绘了《圣经》中的关键场景,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和其它游客一样,坐在教堂,一边休息,一边慢慢欣赏。

教堂的钟楼吉拉尔达塔不同于一般教堂的钟楼,它曾是清真寺的宣礼塔。登塔的路是旋转的斜坡,没有台阶,为了方便宣礼员和其他人骑马到塔顶。吉拉尔达塔一共34层,没有电梯,完全靠人爬,人又多,费了半天劲才登上上方悬挂着大钟的正方形钟楼平台,绕平台一周,塞维利亚全城,尽收眼底,也算值得了。水星兄的游记有精彩的介绍。

在主教座堂的右侧中殿,矗立着一座极具象征意义的哥伦布之墓(Tumba de Cristóbal Colón)。墓上四位威武的武士抬着棺柩,分别代表西班牙的四个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与纳瓦拉,象征着整个西班牙对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共同敬意。

哥伦布的遗骨曾几经辗转,其最终归宿一度扑朔迷离。逝世后,他的棺柩先后安放于不同地点,部分遗骸更被迁往多米尼加与古巴。直到19世纪末,才从哈瓦那运回西班牙,安葬于这座宏伟的主教座堂之中。2006年,西班牙通过DNA检测证实:塞维利亚确实保存着哥伦布的部分遗骨。至此,关于他身后归处的百年疑云终于尘埃落定。

塞维利亚在大航海时代曾是新世界贸易的中心,如今也成为哥伦布精神与肉体的最终归宿。静卧于此的他,仰望穹顶流光,似与西班牙统一的缔造者们并肩而眠——身后荣耀,甚至超越王者。

和大家一样,我们在这里站立良久。哥伦布一生致力于航海及探险,先后4次(1492年-1493年,1493年-1496年,1498年-1500年,1502年-1504年)进行了四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探索了加勒比海的大部分地区。然而,他始终坚信自己抵达的是亚洲的边缘,而非一个“新大陆”。他在殖民地管理中表现糟糕,因暴政和贪婪被控滥权,甚至一度被戴上镣铐押回西班牙。1506年,哥伦布在贫病交加,郁郁寡欢中去世,仍未意识到自己所发现的大陆将永远改变世界。

可以说,历史对哥伦布的评价永远是光与影的交织。

一方面,他改变了世界,打破了中世纪的地理观念;让旧大陆与新大陆相遇,全球化的序幕由此拉开;推动了航海、制图、科学与贸易的发展。为后来的大航海时代开辟了道路,使世界逐渐进入全球化的早期阶段。没有哥伦布,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大航海时代。

但另一方面,他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和悲剧。 一位现代历史学者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反思说: “你无法发现一个已经有人生活了几千年的地方。”,由于欧洲的到来,让美洲原住民面临屠杀、疾病、奴役与土地掠夺;他的“发现”成了殖民主义的起点;对美洲原住民而言,这并非“被发现”,而是被征服与被毁灭的开始。原住民文化被摧毁,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在历史中消失。

他既是勇敢、执着、满怀雄心的探险者,又是自负、贪婪、盲目的征服者。哥伦布被塑造成“新大陆发现者”的历史叙事,也浸透着印第安人鲜血的悲剧。他让人类看到了探索未知的伟力,但也让我们不得不直面:当权力与贪欲驱动航向,世界的命运便会被彻底改写。或许,我们不必简单地崇拜或谴责他。更重要的,是从那场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看见人类文明的另一种可能,我们面对未知时,能否不只想着征服,也想着共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3)
评论
陶次瓦 回复 悄悄话 又见伊比利亚火腿,馋!最好吃的还是在巴塞隆纳街边就着红酒吃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俺吃瓜看美片,不管哥伦布。。。
遛个弯 回复 悄悄话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们今天就生活在这里。
La Rambla, 天天在这条充满动感的大道上走过,留下了一星期满满的回忆。
观赏了一晚Flamenco,为那迷人的舞姿,节奏和脚步感动,回来后加入dance studio,亲身享受西班牙舞的欢快和浪漫。
谢谢菲儿的游记!
regions 回复 悄悄话 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去过多次,塞维利亚次数少些。哥伦布之墓(Tumba de Cristóbal Colón)的意义非凡! 我个人最喜欢巴塞罗那。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功和过都要客观对待,不能以功掩过,也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多谢云台兄,把你的游记链接也放过来吧,谢谢!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哇,菲儿这篇同样内容太丰富,三座跟哥伦布相关的西班牙名城,应该还有后续吧?第一幅哥伦布面朝大海,为发现新大陆指明方向,我们也曾走过那里,底下是个游客中心,可是没像你们那样登顶,改去圣家堂登顶了。塞维利亚的酒店很高大上,大教堂景美人美!祝周末愉快!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天台的风景真是无敌,菲儿这一身真像个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学习历史!菲儿这张照片太虚了:-)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们移民海外的人,几乎都是冒险家!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有这么多人了。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菲儿去西班牙游玩了啊!西班牙人改变了整个南美洲:)Columbus Day是美国的联邦法定假日,但我们不放假的。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菲儿写得太好了!

也许,真正的意义在于探索本身?以及我们是否应该以更包容,更开放的态度看待探索者的征服欲或贪欲?如同菲儿的观念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启发人们的思考,这就足够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哇塞,枣泥,去了你的博客,竟然看见那么多关于西班牙的好文,我放过来,应该走之前就拜读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999/123413.html
枣泥 回复 悄悄话 这些地方我们也曾经去过,不过我们没有像菲儿那样有序地前往。我们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走。菲儿介绍地太好了。谢谢分享。菲儿一家周末快乐!无需回访。没有新文。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结合历史的反思去旅游,让所睹之物产生了更厚重的意义!很喜欢这些图片。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看到一张戴红帽子的女士照片,看到其他人的评论,估计是菲儿天地,人稍微小了一点。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菲儿天地的文章总是让人耳目一新。这篇文章没有见到菲儿天地的靓照。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菲儿好文,赞!祝周末愉快!
人参花 回复 悄悄话 菲儿往街上一站,绝对是一道风景,红黑搭配在街景中是一绝。喜欢。
海边红树 回复 悄悄话 “他既是勇敢、执着、满怀雄心的探险者,又是自负、贪婪、盲目的征服者。哥伦布被塑造成“新大陆发现者”的历史叙事,也浸透着印第安人鲜血的悲剧。他让人类看到了探索未知的伟力,但也让我们不得不直面:当权力与贪欲驱动航向,世界的命运便会被彻底改写。或许,我们不必简单地崇拜或谴责他。更重要的,是从那场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看见人类文明的另一种可能,我们面对未知时,能否不只想着征服,也想着共存?”
菲儿好文,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个人的见解。文图并茂,跟着学习了。谢谢介绍,平安是福。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这个事儿有记忆,DC那会儿闹得很凶。不过,我不太赞同由民间自发去捣毁任何历史文物,可以走法律程序,一切依法行事为好。不然,像中国文革红卫兵打砸抢实在令人恐惧。
GoneWithWind2 回复 悄悄话 对所有敢于对未知事物未知世界未知大自然探索的人,都充满敬意!经历过更知其中艰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