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可指鹿为马,小则唯大是从(2)

(2020-08-25 03:37:13) 下一个

      诗曰: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随人说。
      无为有时有还无,有无转瞬相调座。
      错当对时对也错,黑白颠倒人之过。
      损人利己唯我尊,谄媚小人专欺弱。

      中国不乏“指鹿为马”的实例
      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就是赵高的杰作。秦朝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始皇帝遗诏,逼死了秦二世胡亥,公子扶苏。立子婴为皇帝,不久又设计害死了子婴。
斯大林的指鹿为马。
      赫鲁晓夫1949年秋由斯大林钦点从乌克兰一把手任上调到莫斯科的。这是斯大林对赫鲁晓夫的信任和重用。从此,赫鲁晓夫从一方诸侯成为中央要员,进入了权力核心。斯大林正是通过这一故事观察周遭人的反应,检验属下对他的忠诚是否达到“愚忠”的程度。
斯大林经常喜欢重复地讲述他“打猎”的故事:一个冬天,我出去打猎。我带着枪,坐着雪橇。穿过叶尼塞河。我走了12俄里,我看到树上停着一些鹧鸪。说实话,起初我还不认识它们是鹧鸪。我以前打过鹧鸪,可我一直认为它们是栖息在田野里的禽类,是呆在草堆里的。
      鹧鸪既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赏鸟,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美食珍禽。
      无论如何,活着就要学习嘛。我走近一点,开始放枪。我只有12发子弹,而树上却有24只鹧鸪。我打死了12只,其余仍旧停留在树上,所以我就决定回去多拿一点子弹,我回去又拿了一些子弹,把剩下的12只打死。
      这个故事的荒谬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斯大林就是这样“大智若愚”地一遍一遍讲。这倒真是演绎了中国历史上“指鹿为马”的故事。斯大林正是通过这一故事观察周遭人的反应,检验属下对他的忠诚是否达到“愚忠”的程度。布尔加宁有一次对赫鲁晓夫说:“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到斯大林的席间,然而你从不知道你自己将回到家里去,还是将被汽车接走,送到监狱里去。”
      赫鲁晓夫在其口述回忆录中,以零距离的接触,对斯大林做了逼真的描绘:
      斯大林的晚年,他的反复无常疑神疑鬼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他偏执固执地认为,他的老同事中,肯定在酝酿着一个要取代他至少是要削减他权力的阴谋。1952年苏共十九大结束,出乎人们的意料,跟随斯大林几十年且是忠心耿耿的米高扬和莫洛托夫没有进入执行局(政治局),斯大林莫明其妙的理由是:“他们是西方政府的代理人,不应该得到党的信任。”
      维辛斯基向斯大林解释,莫洛托夫在国外不可能有私人车厢,在美国所有的车厢都是属于私营铁路公司。但多疑成性的斯大林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在苏共十九大上把莫洛托夫拿了下来。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对斯大林的晚年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描述:“他会看着一个人说,‘为什么你的眼睛这样躲躲闪闪?’或者问:‘为什么你今天老是转来转去,避免直接看我?’”赫鲁晓夫在1970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当斯大林停止信任你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审视你,越看你越值得怀疑,直到他不信任之杯满溢为止。”
      俄罗斯有句谚语:“伴着黑瞎子熊睡觉”。这大概与我们的“伴君如伴虎”异曲同工。赫鲁晓夫和斯大林一起工作的最后几年,可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亭主之赤乌帽子,指鹿为马,明明口误硬说正确,眼精,补助犬......。

      文革中文人对毛泽东诗的逢迎解释,乌蒙旁巧博走泥丸,扩大解释!黑白颠倒白也黑的乱象丛生。
      在日本也有变相的“指鹿为马”。一家之主,哪怕是错的,只要亭主(家长)说是对的,全家都要认为是对的。有一个成语是“亭主喜欢的赤乌帽子”,官帽的“乌帽子”就像中国的“乌纱帽”一般都是黑色的。但亭主“家长”认为红色的乌帽子好则家族都应该同一协调的说红色好。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按照主人所说的办。“亭主喜欢的赤色鰯(沙丁鱼)”(红色沙丁鱼难见,但一家之主认为是红色沙丁鱼好就应该是红色沙丁鱼) Husband likes red formal headwear for court nobles.红色的黑漆帽很异类,但如果一家之主喜欢的话,家人们也只能顺从。引申比喻无法反抗权利大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大酱风度 回复 悄悄话 指鹿为马其实是一种很辩证的思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