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经济学家ABCD(8)

(2008-08-11 18:55:36) 下一个

  A. 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
     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犹太家庭。 父亲是位律师,哲学博士学位。
  B. 恩格斯说:“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他做的却影响了他身后的世界。 正如达尔文曾发现有机自然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也发现了人类社会进化规律。”
      要真正了解人类或者你我的幸福,以及在经济活动中 更深层次地探测商品与货币之 间的神秘关系规律,《资本论》是一本具有永久性价值的名著。
  C.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 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获 取剩余价值、用自己不变的部分即 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D. 《资本论》分为三卷: 
      1. 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
      2.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
      3.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卷
     一,使用价值与货币。
      二,资本的产生 M-T-M投入周转的货币的原有价值的增加称为剩余 价值。
     三,剩余价值与资本积累。
     四,价值规律对社会的影响。五,地租理论及土地和工人。
     第二卷 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第三卷解决的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问题。 将整个社会生产力分为两大部分: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品的生产。详细考察了以原有规模再生产的情况下与在积累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本的流通。

  参考资料: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又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那么马克思理论基础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是一块什么样的基础材料呢?经得起“汶川大地震”似地摇晃的花岗石般的结实
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商品的价值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那么非劳动创造的自然物品的商业价值怎么解释?在信息时代各类明星的巨大财富效应又怎么解释?假如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当劳动不存在时,商品价值应该不存在。
  如果没有劳动,“天上掉馅饼”似的,所有商品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么价值存不存在呢?显然只要商品还需要购买,人们的购买力还是有限的,不同商品就会体现出高低不同的
价值。商品的价值,其实就是使用价值,也即其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价值之高低,由社会需求程度和商品本身的稀缺程度决定,由市场进行综合定价,完成整合,与劳动完全没有关系。
  比如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很多现象就是用马克思理论来解释不通的。奥运会期间北京豪华包车的价格上升到了15万元人民币一天,是平时的4倍。一些比赛的前排票,居然被炒到5万美元即30多万人民币一张。劳动与商品价值唯一联系在于(这倒是马克思发现的):劳动力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也可以通过其使用价值即社会对它的需求程度和它本身的稀
缺程度来确定价值。如此不难理解,在劳动力过剩地区,劳动者报酬低;而在劳动力不足地区,劳动者报酬高。这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与“剥削”无关。马克思之所以将劳动界定
为商品价值的源泉,与其时代局限性有关,也与他后面的政治理论建筑的需要有关。马克思的结论,很可能是一种定向推导的结果:由于愤恨万恶的剥削现象,一定要找出其中的
“制度之恶”,于是必须首先证明被剥削者拥有“足够之善”,由是乃有“归价值于劳动”的结论产生。这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伦理要求。另一方面,马克思执著追寻“凝结在商
品中的抽象价值”,也与人类思惟的局限性,以及古典时代追求“终极真理”的喜好有关(虽然马克思否定这一点)。正如人类只有五官,只能感之五类现象一样,人类的思惟也只有演绎、归纳两种方式,只能在这两个方向上做到极限。显然,归纳法受限于资料,其结论随时可能被新出现的信息不断打破,因此不能成为追求“终极真理”者所喜好的思惟方式。剩下的只有演绎法,它要求找出大量现象背后的共性和唯一性。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希腊就有这样的传统,一些哲人将存在归于唯一的普遍性(有人说是“火”,有人说是“原子”,古代中国则有“气”、“道”等说法,名称不同而已)。这种演绎法要求将事物之间万千联系的其
中一种,夸张为其它联系的“本质”或“原因”;或者臆想出某种可居于“本质”或“唯一”地位的联系性。越是把这种“本质性”、“唯一性”推到极端,越不容易被伪证,
也越易于自圆其说,这就是恩格斯曾经盛赞马克思的“理论的彻底性”。这样一种思惟方式,显然不容易接受一种并非由“内在规定性”而是由“外在评判性”来决定
的事物属性。劳动价值论既然不成立,剩余价值论自然也随之坍塌,科学社会主义被剥落了“科学”,只剩下“主义”。
  但是,马克思理论所针对的剥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这种剥削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此,马克思有一巨大贡献(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不在其自我看重,为政治所用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而在于他沿着“批判资本主义”的方向构筑了一个体系,厘清了许多基本概念),那就是把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都视为商品,从而可以在供求关系中确定其各自价值。如前所述,在劳动力过剩地区,劳动者报酬低;而在劳动力不足地区,劳动者报酬高。
资本的遭遇也同样如此。只要不存在政治制度的倾斜和特权,不同生产要素的拥有者就可以平等论价,由市场的供需状况来决定价格,而不存在“剥削”一说。但是市场体制有一重要特性,那就是它实际上是一种竞争机制。为赢得竞争,各生产要素之中必须产生一个整合者,有他来整合各种要素的搭配,将效率发挥到极限。为应对竞争,整合者必须拥有专断之权,所以科斯说市场中的经济组织是集权而非民主的。显然,拥有整合权的参与者处于特殊地位,他的要价能力、谈判地位远远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拥有者。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家(老板)扮演了此一整合者的角色,他们在利益分配中处于最有利地位;反之,另一方即被雇佣的劳动者却处于最不利地位。所以,早期的资本主义最野蛮、最血腥、最具有阶级剥削
的特征。在中国,这一时期是1980年到现在;在西方,这一时期是包括马克思所处时代在内的前后300年间。所以,马克思才会误以为剥削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于是从所有制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乃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其实,剥削现象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征相重合,只是一种巧合,或者说只是一种阶段性特征。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同时是市场中生产要素的整合者,所以他们拥有了剥削其他生产要素的能力。随着经济规模的庞大化、经济活动的复杂化,资本家直接管理企业力有为逮,职业经理人逐渐登上舞台,职业企业家开始成为市场中生产要素的整合者。他们占有了最有利的要价位置,“资本家”角色功能开始淡化,谈判地位下降。因此,现代社会才会频繁发生企业亏损,股东赔钱,而管理层尤其是一把手的报酬却一涨再涨的咄咄怪事。可见,阶级剥削、劳资冲突是市场经济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机制下维持配置效率的一个副产品。经典马克思主义对市场体制的排斥,具有一种价值本能的正确性。但是,剥削现象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时空上的重合,只是一个巧合,后者并非前者的原因。马克思正是在逻辑上犯了“后此谬误”,搞错了病因,从而开错了药方,造成一场波澜壮阔、遍及全球、历时百年的大折腾。思想之伟力,于斯可见。

  参考资料:
  马克思的秘书在马克思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伟大一生中,曾经先后有几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他的秘书,但他们都无法与其妻子燕妮和他们的三个女儿出色
的秘书工作相媲美。  
  给恩格斯写信开玩笑说:“我想,我的女儿们很快就要使我退休了,那时我就将列入‘享受赡养权的人’的名单了。可惜,担任了许多年秘书的职务,我竟然完全没有享受
养老金的希望。”——马克思第一位同时也是终身的秘书:妻子燕妮·马克思  燕妮是马克思的终身伴侣,但她首先是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和理论创作的忠实朋友和助手。恩格斯在他给马克思和燕妮的书信中,经常称燕妮为“可敬的秘书”,燕妮也常以“秘书”这一“职务”而自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小小无知 回复 悄悄话 顶!!!请教,问关于不存在“剥削”一说,使谁最先提出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