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追逐风花雪月

(2008-10-14 10:46:14) 下一个

追逐风花雪月



某个网站,俺常去溜达,那里也有茶轩不少旧党。有趣的是,每每有什么政治的宗教的争议大的帖子上来,网站老板娘都出面明确表示反对,并补充一句,欢迎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在我早年的记忆里比较负面。不过那时负面并非今天还负面,比如风流、性感这些早年的贬义词今天都是大大的褒义词了。

风花雪月在今天褒贬方面含糊了,这点跟小资相像。因此,俺一度把风花雪月跟小资等同起来,直到有一天在茶轩看见有人要把她拆开来一个一个写、写个系列。俺拍了脑门子一下,“怎么把这个都忘记了呢?”俺不是不知道啊,国文不但可以拆词,字都可以拆的。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就拆的地道,令我记忆至今。“批判”在我中学时候还是极为敏感的用词,受到批判好像跟犯罪相同。但是语文老师却把它拆成了家常便饭。原来,判是用刀把那啥劈成两半而批则是一手拎一件对比。所以,批判其实就跟他天天为学生评作文一样平常。还有一个就是“气急败坏”。临高考前,同学问这个成语的解释,其实我那时我也知道的迷迷糊糊。老师听了问题立马高声囔囔,一反他往日的学者风范:又气又急、又败又坏!原来一条成语其实是这么简单。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能做到举一反三,眼下就落在这个风花雪月的陷阱里,风花雪月就是风花雪月,说重一点,就是风、花、雪、月。

不过,我有些纳闷,自然景物千千万万,为什么诗文里就挑这四种呢?就说风吧,除了送暖入屠苏的东风,沁人肺腑的荷风,愁煞人的秋风,也有刺骨胡风,更有飓风、龙卷风。反过来,雨就相对温和诗意些却没有入选。

我百度了一下,也没有发现更进一步的说明。倒是发现,风花雪月的含义远不止这个说法。比如,风花雪月又跟一年四季对应起来。有些出我意料。对应好像还不止一种,但多以春对花,夏对风,秋对月,冬对雪。有些对应不是一目了然,感觉是以诗歌方式探讨怎么个对应更合理。例如,一个叫木木的写道:

雪,飘落在夏天的都市,
没有一辆车会开进冬天里去;
冬天是需要木柴的,木柴,还在树上。

到底是冬雪还是夏雪?不清楚,更不懂。其实不懂的不止我。

有一位作家太太,老纠缠着作家要弄清楚什么是风花雪月。作家说了半天(也许半月、半年)也说不清就有些不耐烦了,“算了算了,偶给你些东西看就明白了”。作家找了一大堆东西包括上面的木木诗句。看完以后,太太说还是不明白。作家无奈地摊摊手。不过,太太又说,“明天再帮我找些来读,我挺喜欢读的。”这下作家高兴起来了,“嗨,你这不已经明白了吗”。原来明白风花雪月也明白得神秘兮兮。

继续百度发现,风花雪月出自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

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既然语出典故,就没有什么为什么好问了。当然,夏对雪还是冬对雪也无关紧要了,---显然邵雍并没有把春夏秋冬跟风花雪月作对应。事实上,风花雪月每样都可以出现所有四季,这话除了雪都容易接受。雪呢?有诗为证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八月还是暮夏初秋,如此一来,还担心别的季无雪吗?

更进一步百度又发现,风花雪月还指大理四景,曰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和洱海月。抄录如下:

下关乃大理一小城,一年四季都有大风,有时风力达到八级以上,故有“风城”之名。据说,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牢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仅为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风特别大。

上关花因花树十里香闻名。十里香,又名朝珠花,因其香飘溢甚远而得名。据徐霞客记载,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但开时香味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所未闻也。据今人考证,上关花就是木莲花。那么,什么是木莲花?

雪是很不容易落到大理坝子的,只有在苍山十九峰上终年覆盖着洁白晶莹的积雪,远看就像一条舞动着的苍龙白背,在阳光的映照下,美丽动人。苍山上的白雪纯洁、清凉可口,每到夏天,当地白族人用瓦罐盛回积雪,然后再地雪上浇上红糖水,在街上当作"冷饮"出卖。

洱海堪称云南省著名的高原湖泊,海拔1972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面积为248平方公里。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 洱海共有3道、4洲、5湖、9曲,由于少受污染,湖水清澈,透明度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暇美玉”。

我想,除了月亮,洱海的山水也美。强调洱海月大概是为了拼凑出成语风花雪月。这样一来,大理四景算不得风花雪月的注解了,或许可以作个注脚。

所谓记忆的负面理解是下面两种解释:一是以四时景色为题材的浮泛诗文;二是指不合正统的男女情爱如出墙、泡二奶二面。

追逐了这么久的风花雪月,总算有了一个大体了解。如果谁还敢说不明白,俺也只能跟上面提到的作家一样无奈地摊摊手了。

2006。03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