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追忆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毛姆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讲了一个孤儿的成长和奋斗故事。 菲利浦九岁时父母去世,他跟着伯父离开伦敦,到一个叫Blackstable的小镇跟着伯父伯母生活。伯父在当地作神父,古板自私,对妻子和侄子都很冷淡。伯母没有孩子,把菲利浦当作自己的孩子养护。 菲利浦天生跛足(clubfoot),性格敏感怕羞。他十岁时进了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虽然成绩拔尖,但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大概一年多时间,我不知不觉养成了逛图书馆的某个习惯性动作,每次固定往M书架上瞟一眼,但每次都是小失望:架上不定期有几本爱丽丝门罗的书,却始终不见我要找的Runaway《逃离》小说集。大概是被借走了吧,说不定过几天就还回来了;这本书看来很受欢迎呢。。。。我莫名其妙多了期待甚至兴奋。换了是其它书,我肯定会请求图书馆借调,不出两三天就能借到。唯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詹姆斯穆勒(JamesMill,1773-1836)是一位苏格兰哲学家,推崇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他出身贫苦但发奋图强,年仅十七岁便成为约翰斯图亚特爵士孩子的家庭教师。爵士慧眼识珠,送詹姆斯到爱丁堡大学就读。詹姆斯后来成名,为了纪念爵士的知遇之恩,就用爵士名字为儿子命名。这个儿子就是著名的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uartMiller,1806-1873)。 詹姆斯是不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色字头上一把刀。好像小李飞刀例无虚发,一旦被美色迷眼,不是送了自家性命,就是伤及无辜,殃及池鱼。《旧约》里的参孙(Samson),大卫王(KingDavid)和《新约》的希律王(Herod),都是过不了美人关的英雄。 第一位英雄是《士师记》(Judges16)里的大力士参孙(Samson)。参孙出生时,犹太人跟非利士人(Philistine)的战乱已经持续多年。天使托梦给一对无子的犹太夫妇,说他们很快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24-12-12 19:58:43)

新英格兰的冬天严寒漫长,一件保暖的羽绒服绝对不是想要(“want”),而是需要(“need”)。我衣橱里的衣服并不少,但始终少一件:)这不,我上个月又买了一件羽绒服。今天打开衣橱说亮话,来个冬衣大盘点。张爱玲说过,“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我虽然喜新厌旧,也会睹衣感怀。 远的就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9)
(2024-12-09 16:14:14)

时间都到哪里去了?那个一脸严肃的萌娃,仿佛只是昨天。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晚宴上,贾赦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笑话。“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贾母也只得吃了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才好。’”贾母知道儿子是在说自己,但他说的是事实,老太太无以辩驳。 《左传》里的《郑伯克段于鄢》,也是做母亲的偏心,惹得兄弟失和,相煎太急,留下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其乐融融”和&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4-12-02 13:43:00)
大儿子周二下午就回来了,带了好几本砖头一样厚的书,下个月有化学考试,得复习。问他上周二的生物考试怎么样,考了90+分(年级平均分是85)。不错,不错,不枉了老妈我周日和周一都陪着复习。两个晚上都弄到近半夜,我坐在椅子上直打盹,一闭眼就觉得好像在空中飘:) 儿子饥肠辘辘,还没有吃午饭。我热了一大碗Tacosoup,再烤一块印度面饼给他做午饭。儿子大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从图书馆借了SusanHowe写的诗论MyEmilyDickinson(《我的艾米丽狄金森》),已经两周了还没有读完,而且我严重怀疑自己能否坚持读到最后一页。且读且记,留一点印象。 最早起读狄金森的念头,是两年前去麻州西边的Amherst小镇看学校那次。路边有一个箭头左指,说艾米丽狄金森的故居就在附近。名人的光环实在耀眼,连我这个从来不读诗的人也有点动心。转念一想,还是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4-11-27 20:16:22)

这本《新约》是二十多年前在北京买的,就在外交学院的马路对面。当时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一块塑料布铺在路边,上面堆了书,最边上一本是咖啡色塑封皮的《新约》,要价十块人民币。我没有犹豫太多就掏钱买下了。想想在外交学院对面买到一本英汉对照的《圣经》,挺有意思。 这本书跟着我走南闯北,光太平洋就横渡了三次,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读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