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应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个人资料
博文
(2012-06-27 18:55:51)

到美国留学生活的中国人,如果所在附近有中国城的话,他们中的大多数更经常到中国城的超市里买些自己爱吃的蔬菜、水果和来自中国的物品。也许正因如此,我常去的一家中国城超市总是人群熙熙攘攘,看着似曾相识的国人面孔,听着收银员熟练的国语,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仿佛自己置身于熟悉的北京商场,而不是站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据说,我常去的这家超市是所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2-05-28 21:05:29)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在带孩子逛动物园回家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家人又累又饿,太太提议说去附近的熊猫布菲店吃一顿。这家布菲店在一条州际公路的旁边,大大的招牌上有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吃竹子,在很远处即可见,非常醒目。它的菜样很多,鸡鸭鱼肉,蔬菜水果,汤水点心,还有日式的寿司和生鱼片做得很地道,我每次去时都要大啖一番。在前两年我的母亲和岳父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2-04-24 19:48:01)

在不久前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去大华超市买东西。选好物品正排队准备交钱时,只见收银台前的小伙子叫来了一位女同事,向她展开了一个小卷,原来是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他们说的似乎是粤语,我一句也不曾听懂,两三句过后,小伙子就匆匆地跑了出去。那位姑娘转而负责收银事宜。虽然我听不懂粤语,但看此情形判断,很可能是有一位顾客不小心掉了钱,收银的小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2-03-27 20:53:22)

在美国开车有几年了,我常常注意到,许多车的后窗上或贴有写着英文句子的贴条或直接写着英文短句。不少贴条上写着某某大学的名字,看来车主一定是那所大学的毕业生,以之为荣,为之扬名。不过,也有一些车的后窗贴条词句别出心裁,幽默风趣,让人看了不禁莞尔。且说有一次,我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前行,为了避免不翼而至的超速罚单,我将车速刚好控制在限速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2-03-15 20:40:38)

记得有一句俗话是这样形容中国北方夏季天气之多变的:六月的天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其实,如果这句话被用来形容我当前所在的美国南方小城的冬日天气,也是颇为合适的。就拿这两天的天气来说吧。昨天上午乌云稀布,小雨淅沥,到了下午云破日出,晴空万里。原想着下午的好天气会自然地延续到今天,但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发现床前并没有那抹熟悉的阳光。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2-02-25 19:56:56)

笔者的一位熟人李君,几个月前才从国内一个喧嚣的都市搬到了美国南部一个宁静的小镇。如此从中国到美国、从喧嚣到宁静的大幅度跨越还真让他一时难以适应。李君提起过,最让他不适应的事情有两点。其一,路上的行人太少。在李君曾经居住的国内城市,路上的行人之多用摩肩接踵来形容虽有些夸大其词,但俯眼皆是却不为过。如今虽萧瑟秋风今又是,但换了人间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2-01-24 16:30:29)

在上下班必经的一个十字路口,每逢等红灯时,我总能看到一些人快速地从路边走近红灯前的几辆车,这些人有时手举一个小布袋,向车里的人要钱;有时手拿一大束鲜艳的红玫瑰,向人们兜售鲜花;更多的时候,则径直用刷子擦红灯前第一辆车的前窗玻璃。
目睹这些人争分夺秒地要钱或试图赚钱,我一度心存同情,觉得这都是美国经济危机惹的祸,否则身材壮硕的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2-01-11 20:25:18)

在2011年岁末的一个下午,笔者准备开车出门购物,刚打开车库门,就看到一位白人老太太――邻居凯伦走过车道,还牵着她那只毛发乌黑发亮的狗。大约两个小时后,笔者买完东西回家,刚刚把食物放到冰箱里,偶然一抬头,就瞥见后窗外远远的一条长堤上,凯伦伴随着她的狗在悠然前行。笔者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不知在这两个小时内凯伦是否一直在遛狗,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2-01-07 09:15:04)

几天前,我去超市Costco购物,买完东西出门时,看到退货的柜台前排起了一条长龙,等待退货的人一直排到了十几米外的门口处。正准备退货的是一位看上去来自印度或南亚其它国家裔的女士,她待退的物品在购物车内,她的孩子,一个一两岁大的小男孩也坐在购物车内,而不是坐在扶手旁的座位上。办理退货的Costco员工是一位黑人妇女,她扫完了要退的物品后,笑着问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1-12-21 20:23:11)

前几天,在整理公司的数据库时,笔者偶然看到了李君的档案。重读完李君的电子邮件后,笔者不由得回想起一年前与他见面的情景来。那时的李君是作为国内某公司的副总,和公司的女老总一起到美国为分公司选办公室的。李君的年龄和笔者相仿,经历也有类似之处。几年前,他曾在美国南部的一所大学留学,学成后因在国内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太太不愿出国从零开始重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