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退休以后出去走了一趟,先去北京看望她的二姐,然后又去了武汉看望她的大姐。这是母亲的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因为离得远平时没有多少走动,退休了有时间了就去她们两家各住了些日子。她这两个姐姐的关系不是很亲密,可是她们跟母亲的关系都很好,很聊得来,母亲远道来看望她们,自然相见甚欢,我的这两个姨母都是七十来岁的人了,也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相[
阅读全文]
母亲一生四次怀胎,生了三个孩子,姐姐,我,还有弟弟。头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小产了。因为母亲对重男轻女观念的深恶痛绝,在她的家里,儿子女儿是绝对绝对平等的。母亲深爱她的孩子们,用她独特的方式爱着,用她的命爱着,因为孩子们都是她的命根子。用父亲的话说,‘你妈妈爱孩子是超常的。’母亲是慈爱的,又是严厉的,她对孩子们的爱从来不是溺爱,管[
阅读全文]
提到父母亲的婚姻,就少不了要说说姑姥姥的故事。姑姥在姐姐-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快要出生前就作为保姆来到父母家里住下,这一住就住了近三十年,直到她过世。姑姥的身世本来挺不错的:她的父家相当富裕,她有十个兄弟,姑姥是唯一的女儿。那个年代的女孩子大部分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就是老大老二老三的叫,最多有个小名儿。以后出嫁了,正式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氏,[
阅读全文]
母亲在速成班里遇到了父亲。结业后父亲和母亲一起被分配到了同一个部门工作。
父亲是内向的人话不多,脾气也好。母亲性格外向,在哪里都很活跃,特别能组织活动张罗事情;并且敢做敢当,也很愿意帮助别人。她看见有难处的人会很自然的出手相助,然后也不会觉得她自己有多少了不起,她真不是要学雷锋啥的,她就是见不得有人遭难而她能拉一把却不去拉一把。母[
阅读全文]
接下来的日子甚是艰难。姥姥太知道母亲的脾气秉性了,她知道母亲宁可死也不会再写信回家要钱了,但是没钱的日子怎么过呢?姥姥常常会偷偷的托人捎些零钱给母亲,母亲也知道姥姥已经很不容易了,她一边凑合着念书,一边思衬着下一步该怎么走。那时好像可以考公费上大学,然而母亲的功课远没有那么好;或者找一些半工半读的专科学校之类的;或者不念书了直接找[
阅读全文]
这事以后,又出了一件大事。太姥爷亲戚中的一个女孩子,也是出去读中学的,然后没多久就跟着他的老师谈恋爱私奔了。这在当时的东北农村是非常非常不成体统的事。自由恋爱还不能被大多数人家接受,私奔本就是不齿的事,在还比较守旧的农村里就更不用说了。女孩子的家人在亲戚邻里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本来太姥爷和姥爷就不愿意母亲去城里念书,这样一来就下了决[
阅读全文]
姥姥和她的母亲费尽千辛万苦,总算把舅姥爷拉扯大了,并且娶妻生子。到分家的时候,他们这一枝也分得了同样的产业,姥姥的母亲可以安享余下的日子了。姥姥为这一切付出了她那时候所有能付出的-她的青春年岁,并且她是无怨无悔地付出。如果不把舅姥爷养大,姥姥和她的母亲以后的生活都没有着落。到这一切都成就了的时候,她已经二十几岁了。因为那时候农村的女[
阅读全文]
姥姥按照她妈妈的嘱咐,寸步不离地跟着舅姥爷。姥姥陪着舅姥爷一起去上学,到了私塾,姥姥就不能进去了。但是她不放心舅姥爷,就在外面守着,时不时的在窗外朝里面望一眼,看看她的弟弟是不是在好好念书,是否有人欺负他等等,回去好向她的妈妈报告。也因为等的时间太长,姥姥没事做,就在窗子外面看着先生上课,跟着先生认字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几年下来[
阅读全文]
母亲能上学念书,姥姥可是个关键人物。说起姥姥来故事可就长了,虽然长些,可是那些故事真的很特别也很有趣。这些故事都是听母亲讲的,好多年过去了它们仍然鲜活,所以还是选一些写下来吧。姥姥出嫁的时候已经26岁了。26岁现在看来不早不晚正是最佳的结婚年龄,但是在1920年的中国东北农村,12,13岁的女孩子就开始找婆家出嫁了,26岁还没有出嫁就是个老剩女了,照[
阅读全文]
母亲书读的比她的弟弟们都好,因为她是最用心的,也是最珍惜这个学习机会的。当她在村里小学毕业的时候,她的成绩全校最好。像母亲这样差不多拼了命才能去念书的人念不好才怪呢。小学毕业后大部分的孩子们都回家务农了。有些人不喜欢念书,本来就是被家里逼着来的;有些人念也念不好就算了;还有些人家里不宽裕能念个几年书认一些字已经不错了;少数念得好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