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母亲遇到了父亲

(2022-08-26 07:19:02) 下一个

母亲在速成班里遇到了父亲。结业后父亲和母亲一起被分配到了同一个部门工作。

父亲是内向的人话不多,脾气也好。母亲性格外向,在哪里都很活跃,特别能组织活动张罗事情;并且敢做敢当,也很愿意帮助别人。她看见有难处的人会很自然的出手相助,然后也不会觉得她自己有多少了不起,她真不是要学雷锋啥的,她就是见不得有人遭难而她能拉一把却不去拉一把。母亲读中学的时候有很多很要好的同学,我上中学的时候还有两位常和母亲联系。有一次,其中的一个同学来我们家做客,她跟我们说你妈年轻的时候那可能张罗了,有什么事儿我们都跟着她。我说我妈现在还是这样,差不多没有她办不成的事儿。

这样的性格大概让父母亲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母亲没有讲过他们是如何恋爱结婚的。不知道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有谁听过他们父母跟孩子讲自己恋爱故事的,反正我没有听过,也没有问过。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一般都不会跟自己的孩子们讲他们的恋爱史,更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恩爱,连称呼都是你爸你妈,或者就是班上的称呼,老王老李的叫,或者干脆省略了称呼,直接说要说的话。

不过父母到底是自由恋爱结的婚,好像是父亲先追母亲,母亲说过父亲有一次出差路过辽阳时专门去了趟辽阳乡下姥姥姥爷家拜访,之后没多久父母就结婚了。我能记得关于父母恋爱结婚的就只有这些。

现在回忆起来感觉父母亲在他们那个年代里算是恩爱的,那个恩爱体现在一个人遇到难处另一个人会鼎力相助。打右派的岁月里父亲因着言论差点被带上右派帽子,是母亲各方奔走找关系把父亲救出来的。文革中父亲被关牛棚,母亲除了送衣送饭以外还找其它各种借口一次次地去探望父亲,每次都跟父亲说你可不能想不开啊,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等等,因为那时候有很多被批斗的人自杀。

那个斗争的年代还真有夫妻一方遭难挨批斗,另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途赶紧与其撇清关系,甚至检举揭发对方来表明自己有多进步的。

父亲是少言寡语的人,但是如果他看见荒谬的事情或是黑白颠倒的理论说教时总要站出来温和地讲明他的观点。母亲说他不会来事儿,看不出眉眼高低,不肯附和着领导讲上面要大家讲的话,所以总是吃亏。父亲应该也知道说这样话的结果吧,但是让他把黑的说成白的,或者在这样的时候保持沉默,他的良心就无处安放了。

母亲晚年的时候生病,很多时候需要家人照顾。姐姐弟弟的住处离父母亲比较近,他们都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去父母那里,可是晚上就是父亲一个人在照顾着母亲。听姐姐说父亲曾经有一年的时间晚上都是和衣睡在母亲身边,因为他夜里要常常起来照顾母亲,所以老是脱衣服穿衣服很麻烦,他干脆就穿着衣服睡了。

当然父母也有生气拌嘴的时候,大部分的时候是为了钱怎么使用。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工资算是挺高的了。母亲说她跟父亲结婚之前就说好了,她家里经济困难所以需要把她大部分的工资寄给她父母。父亲说没有问题这个自然,如果她家里实在困难,父亲的工资也可以考虑寄些过去,她父母的困难也是他的困难。

父母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技术员,然后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因为超英赶美的需要又参加了各种培训,所以两人很快一起被提升为工程师,父母亲的级别和工资从来都是一模一样的,都同样有一本技术工作保密手册。那本保密手册的封面给我的印象很深,用大字写着“保密手册”让人看了感觉很神秘的,不知道里面记了什么,不过我们小孩子反正也看不懂。

结婚以后母亲真的按月把她工资的大部分都寄给了姥姥姥爷。母亲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住在北京,姐夫在北京工作,姥姥姥爷就用母亲寄的钱去北京住在姨妈家里消费。姥爷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就过世了,也真亏得母亲一工作马上寄钱给他们,让姥爷有机会享受一下女儿的孝心,没有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姥爷过世之后母亲仍然将她差不多一半的工资寄给姥姥家,父亲就有些不高兴了。小舅结婚后一直跟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姥姥真不需要母亲寄的钱。为了赌气父亲也常常把他的工资的一半寄给他父母。这也不是回事,日子还得过。母亲是不存钱的人,万一有个急事需要大笔钱的时候家里还真拿不出来,我记得母亲就问姑姥借过钱,还不止一次。姑姥是母亲请的保姆,也是母亲的远房亲戚。姑姥是很节俭不花钱的人,她吃住都在我们家,母亲给她买基本的衣服,她也不需要花钱。不过那时候大家都是简单的衣食住行,做保姆的工资她都存着。保姆的工资虽然很低,但是十几年下来也有千把块。有时候姑姥爷来要钱的时候,姑姥给他个五块十块的就打发了。

父亲对母亲说,我们虽然每月有不错的工资,可总该存一些以备急需,也为将来做打算。母亲不觉得有这样的需要,父亲也没有办法说服她。

其实就算总体上是幸福的婚姻也有不愉快和吵吵闹闹的时候,甚至气头上还会有离婚的想法。母亲说她曾跟姥姥提起过,姥姥倒没有说可以还是不可以,也没有训斥母亲这不对那不对的,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个女婿可是你自己找的啊。姥姥话不多却相当有份量,她是在暗示母亲早年拼死抗婚因为那是家里包办的婚姻,现在是自由恋爱结的婚你怎么可以离呢?以后母亲即便在气头上也没有说过离婚的话。

后来我因为工作的缘故做一些数据采集,在收回来的一份表格中看到了一个奇特的选择答案。在人种(RACE)选择中打钩,选项有:白人,黑人,亚裔,西班牙裔,印第安土著等等,这份收回来的表格中没有打钩而是用很大的字写着HUMAN;在种族(Ethnicity )的选项中,也是用很大的字写着HUMAN。看得出这是个很情绪化的填表人;他大概是个黑人;他,或者他的家人受过很大的伤害。所以一旦看到有关种族字眼就会触动他的痛处,他就尽可能地反抗。

我忽然想起母亲来。她的父亲,祖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和行为可能给她留下了很大的心理创伤。她的一生都在证明着女儿并不比儿子差,她的工资比她的弟弟们还要高,她把大部分工资都寄给她的父母也许是要显示她的能力?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或者并不很明白,而只是心理上的需要,后来逐渐地变成了一种行为,一种强迫症的行为?重复做着一样的事情,心里却不能得到安慰。

母亲并不痛恨他的父亲和祖父母,相反的她很爱他们,这个我感觉得到。她那个年代的人对长辈的爱就是孝心,就是听从父母,为父母做一切她所能做的。母亲反抗包办婚姻这事让她的父亲和祖父母都很愤怒,也让她一直觉得对不住他们,并且一直想要做些什么来补偿。她只是痛恨重男轻女的观念,以死相拼的也是当时的社会习俗。

包办婚姻害死人,怎么能想象不认识的一男一女有一天被放在一起就做起了夫妻呢?有些人就是痛苦了一生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一生恩爱幸福的,称之为“先结婚后恋爱”;还有很多没什么痛苦也没什么幸福就是平淡的婚姻,两个人在一起生儿育女过日子而已。

虽然是包办婚姻,绝大部分的家庭也都是为儿女着想,为儿子娶个好媳妇,为女儿找个好婆家。我的一个同学就曾经模仿她奶奶的口吻说:“你们年轻人哪里晓得什么婚姻嫁娶,还自由恋爱嘞。我们那时候订亲都是要看祖宗三代的,看三代人里面有没有精神病,呆傻缺残之类的。”当然也有个别的人家把女儿卖给婆家的;为巴结势力或者为了做生意给儿子娶有用的人家的女儿,不管这家的女儿年龄大小,丑俊胖瘦,健康还是残缺,都要奉父母之命成婚。

再看自由恋爱成就的婚姻好像也并不都幸福,现在许可离婚了,离婚率也很高并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不同年代的婚姻有不同年代的梗,现在离婚多是因为小三和出轨,之前的年代是因为要在政治运动中保护自己,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子女。回看父母的一生,他们经历了很多。他们在难处中倾力扶持,相濡以沫,执手磕磕绊绊地走完了他们在世上的年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