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一切都是上天的赋予,而不是我们要争取什么,那么你就不会有焦虑,因为你焦虑它,它也会到来,你不焦虑它,它也会到来。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人是具有那种先知先觉的自性和神性的,你就不会为你的认知所困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也。这种先知先觉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是与生俱来的。先知先觉并不指的是我们能掐会算,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最善变的是人心,可以不变的仍然是人心。我们最终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不变的。我们表面看起来在追求不动产,在追求固定资产,其实他背后都是在追求一个不变的东西而已。庄子“齐物论”的“齐”,指的是“不变为齐”。那么才是不变的?《齐物论》篇,南郭子綦对他的弟子颜成子游进行开示,其中有两句话特别关键,也特别传神。第一句是&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体道和悟道是有认知论和方法论的,认知论是首先破除我们那种认知障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是用来消除已有的这种认知障碍的,这种后天给予我们的这种认知障碍的,那么具体的方法论是什么呢?在庄子内篇中两次提到“敢问其方?”。第一次是在庄子《齐物论》篇,第二次是在庄子《人间世》篇。第一次是在庄子《齐物论》开篇,颜成子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树挪死,人挪活,庄子逍遥游篇,就是围绕一个“游”字展开的。逍遥游才是解脱之道。不仅庄子《逍遥游》篇是围绕“游”字展开的,在庄子33篇中多次提到“游”字,皇帝游乎赤水,登昆仑之丘而南望,天根游于殷阳,庄周游于雕陵之樊。孔子西游于卫,子贡游于楚,则阳游于楚,谆芒将之游,东至大壑,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等等。都是在讲一个“游&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在俯瞰这个世界的时候“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看到这个世界,都是一种气流的推动而已。在这气流的推动中,每一个个体不管是野马还是尘埃,根本不能够左右得了这个全局,根本不能够左右得了这个“势”。所以庄子说”道不可致,德不可致,仁可为也“。人为的一切都是徒劳的,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上一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们常常说的高人,在庄子33篇中无非是以下四种。以技载道者,以身载道者,以神载道者,以及以无御道者。像解牛的庖丁,捶钩的丈人,还有削木的梓庆,他们是以技载道者,梓庆在木架上雕龙刻凤,让人叹为观止,让人觉得是鬼斧神工。捶钩丈人能够80岁了不失毫芒,做出的兵器堪比莫邪宝剑。解牛的庖丁对文慧君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我只不过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无欲无求最像神,但是人要有那种鸿鹄之志,要有那种冲天之志。那鸿鹄之志和我们的欲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的欲望是对于身外之物的追求,是有所凭借有所依赖的,而庄子《逍遥游》篇开篇就告诉我们大鹏鸟的那种冲天之志,它是要突破这种时空的限制的,要突破天地这个大时空的限制,这是凌云之志,这是冲天之志,这种志向,它是一种神欲,是无所待的精神,这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乎?人如果能够静下来,他就能够照见一切,就能够做得非常周全,就能够解决我们很多的实际问题,但是,我们被这个物欲的世界牵制的太多了,受到的羁绊太多太久了,以至于我们不能自拔,想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谈何容易?其实“我”就是一切的根源,我们回到我们自身上找,才能找到根本,无非就是以下几点造成了我们千头万绪理不清。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很多推断是在求证已经存在东西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孰能定之。虽然万物有灵,仍然是有待于来唤醒它的灵性的,这个灵性就是我们的神明,立之本原,知通于神。想唤醒我们的灵性,只有回归到我们的自身,做到独立守神,不受外界的干扰,不受外界的影响。如果我们根据外部的条件去做出判断,去做预判的话,那都是错误的,都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庄子说“言者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人人生而,神、灵,每个人都是有神通的。只不过是被我们后天的认知所束缚了,就像庄子外物篇讲到那只白龟,它能够托梦给宋元君,却躲避不了余且的渔网。智能七十二钻,却不能避gu刳肠之患。所以庄子总结: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当我我们被认知困住了的时候,我们的神通就一定有局限性。庄子《大宗师》篇,第一段最后总结“且有真人,后有真知”。也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