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八重访
古巷依旧在,
昔人何处求?
滔滔章贡水,
载动几多愁! 一六年,我带着俊俊,韬韬,又一次回到家乡。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去寻访大姨过去居住的老院子。 我从阳明街老新华书店(已不存在)旁边的一条小巷—坛子巷走了进去。看见米汁巷,我就向右边走去。我惊讶地发现,不少房子都涂着拆迁的标志。是不是又一次拆迁又要开始了?小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七远别
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了。不久,我就读完了研究生,连家乡都来不及好好告别,就直接出国留学去了。故乡,真的渐渐远去了。那些年,我也忙着在异国他乡打拼,无暇他顾。大姨则一直惦记着我。 我和晓志结婚是在九八年八月十九日。大姨问了日子,去寺庙里抽签问过,告诉我父母,这是个非常好的日子,将来他们小夫妻一定会恩爱到老,兴旺发达。零二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六伤逝 注:小英是大姨的小女儿,文文是三姨的小儿子。 九三年寒假回去,记得是在三姨家聚的。大姨父刚动了手术,虚弱地躺在躺椅上,连坐起来的气力都没有了。爸爸坐在他身边,不断地安慰他。大姨父指着肚子,说里面疼痛。爸爸安慰说,“这是做手术伤口引起的痛,过几天伤口就好了,就不会痛了。”其实那个时候,大姨父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最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三重建 注:斌斌和文文是我三姨的儿子,狗狗,三毛,小毛是大姨的的儿子,桂英,小英是大姨的女儿。
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也就是七九年左右,一天下午,爸爸带着我,去看大姨大姨父。说是大姨家的老院子遭遇了火灾。我不禁吃了一惊,紧跟着父亲,来到了大姨家。 大姨家一带都是明清时代建造的老房子,以砖木结构为主。邻居家不慎先起的火,然后大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二出嫁
后来去大姨家老院子的次数多了,我也渐渐摸到门道。我发现小毛哥哥房间里很有些图书,就常常溜进他屋里看书。记得有马车的故事,斯巴达克起义的小人书,还有小说月报之类,就是那时候在小毛哥屋里看的。 小毛哥有时担着水桶去水井挑水,我就跟在后面。水井在离大姨家后门不远的地方,井边总是热热闹闹的,经常有好些大妈大嫂聚在水井旁,忙着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二十后言 父亲江公少华像

二十世纪,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各方势力你争我夺,拼死相斗;这场斗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在这种大变幻,大搏杀,势不可挡的形势下,许多无辜的人就像渺小的沙砾一样,被巨大的浪潮给无情地吞噬,埋没。他们其实都是我们的同胞。其中有不少人,还是民族的精英。
父亲一辈子实在是苦多甜少。童年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5)

十九晚年 六十岁那年,父亲光荣地退休了。紧接着又返聘回学校,继续教课。大家都很尊重他,有不少年轻教师尊称他为“江老”。整天和朝气蓬勃的学生相处,又备受尊重,那段时光,父亲心情是舒畅愉快的。在他的笔记本前页,他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老骥伏枥,愿为后生铺路”的座右铭,作为自勉。他还曾赋诗一首,抒发了自己一生的心愿: ”少年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十八下岗

八九年五月的一天,我们正在准备高考,忽然听到校门外一片喧哗。很多同学闻声就跑出来看热闹。原来是冶院、医学院的大学生们,举着横幅,呼着口号,浩浩荡荡的从校园出来,要去南门口静坐示威。他们在三中门口停下,大声呼喊着:“三中的同学们,快出来,我们一起去啊!”这时,主持学校工作的谢亚德书记连忙站了出来,和人一起把校门&l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八十年代全家福。后排左起,弟弟,哥哥,我。可见父母心情都很不错。
十七春天

七八十年代时,三中校园中部有个大土台,上面建有两座篮球场,还设有单杆双杆沙坑等运动器材场所,师生们经常在这里锻炼、活动。土台的边缘上,还长着大大小小不少树木,空地上,则是齐膝的野草。而这里,也正是我们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有一天下午,天阴沉沉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十六团聚
七十年代全家团圆在三中校园(前排左起弟弟,我,哥哥。)

九大以后,林彪做为接班人被写入党章,林彪集团势大,野心膨胀起来,这就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警惕。庐山会议上,为了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毛泽东和林彪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毛泽东便有了拿下林彪另立接班人的想法,这就引起了林彪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为了不重蹈刘少奇覆辙,林彪集团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
[6]
[7]
[8]
[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