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冬奥会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一九九八年长野冬奥会。
当时互联网和手机都尚未普及,有大把时间追看电视奥运。国人偏爱花滑,中央电视台直播报道起来不遗余力,我跟一帮美国朋友一起看。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的冬奥会可能是那帮美国人第一次那么忠实地,完整地跟踪看冬奥花滑,哈哈!宛如凌波仙子的花滑选手,在冰上翩翩起舞,“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
阅读全文]
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想到了一个笑话。爸爸给孩子作忆苦思甜教育,细数当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日子,小儿子转眼看到旁边的姐姐,反驳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很苦啊,看姐姐的牛仔裤上好几个大洞!”这个笑话明显是杜撰的,揶揄当前的高街时尚和摇滚风(grunge)。因为时尚的话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所以略过不提,我打算就着“食不果腹”这个[
阅读全文]
去年夏天开博,又开始用中文写文章。写得好坏另说,倒是写得兴致盎然,不敢说文思泉涌,但写作素材枯竭的担忧至今还没有出现,也是幸事加奇事。写着写着,觉得有一些关于写文章的心得体会,就在这里记下来。
如果不算越洋电话和视频普及以前写的家信,我离开中国后,就没有用中文写过文章,二十多年不动笔,笔尖早已从绣花针锈成了铁杵,惭愧啊。去年终于下[
阅读全文]
看了Netflix热推的电影Tick,Tick…Boom,有两点感想。
第一印象,AndrewGarfield老了。三十八岁的他,扮演快三十岁的男主勉强过关,几条抬头纹太让人出戏,还有发际线也在隐隐后移。岁月催人老啊,当年那个青春无敌的蜘蛛侠,脸上多了蜘蛛网(岁月)的痕迹。
第二点是年龄焦虑。“挨饿的艺术家”JonathanLarson,立志在三十岁写出一部音乐剧。为了这个执念,他打[
阅读全文]

儿子学校搞春节庆祝活动,各种游戏抽奖玩了不算,每人还带一个红包回家。打开看看,包里自然不是钱,是一只手捧珍珠奶茶的熊猫贴纸!红包+熊猫+珍珠奶茶+贴纸,有几个小孩子的芳心能不被如此缜密强大的组合俘获呢?
小孩子喜欢贴纸,都有“贴纸情结”。
贴纸比普通纸厚,摸上去光滑洁净,几乎像一个小巧精致的玩具。迎合孩子喜欢艳丽色彩的心理,贴纸[
阅读全文]
说起来那是十二月底的事了。我在茶水间碰到了杰森。杰森毕业于OberlinCollege,早年是律师。现在外表渐渐放飞自我,一开口说话仍儒雅风趣,我工作上与他交集不多,若不赶时间很喜欢和他聊两句。这不,我想起他刚刚群发的邮件宣告家里新抱养了小狗,就很自然地恭喜他,他乐呵呵地接受了道贺。小狗叫Scout,是公的。我听了疑惑,Scout不是女孩名吗?比如说,ToKillAMockingbird[
阅读全文]
一月份,家家户户都往外搬圣诞树。被扔出门外的圣诞树横七竖八躺在小区的人行道边,等着垃圾车来运走。光秃秃的圣诞树风光不再,看着怪寒碜的,还有几分滑稽。滑稽是因为我想起了JerrySeinfeld讲的笑话,“PeoplesnapoutofthatChristmasspiritlikeitwasadrunkenstupor.Theyjustwakeuponemorningandgo,‘Oh,myGod.There'satreeinsidethehouse.Justthrowitanywhere.’"太形象了!
圣诞节过完了,种种[
阅读全文]
我去年七月底开博,从第一篇博文我看《唐顿庄园》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六个月了。半年时间,我写了博文六十一篇,随感随想,信笔由缰,把文字的宣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拯救了濒临崩溃的疫情神经。而今天,另一个数字显示笔耕小有所成,博客访问量达到了十万!
十万点击量,对资深博主自然是毛毛雨不值一提。不过对我等新手而言,从零开始的记忆犹新仿佛还是昨天[
阅读全文]
标题里的宠物特指小狗。我们家其实还有另外两只宠物,凤头壁虎(crestedgecko)。不过壁虎需要的照料和互动都有限,不外乎加食换水,定期清理玻璃缸,而且多由大人代劳,所以小哥俩真正学习照顾宠物是从小狗开始。
是谁先想起来要一只小狗的?弟弟。他迷上了某部好莱坞大片里的主角和小狗,指定要同一种类小狗,并已经想好就用男主命名。这个倡议一出,就得到了哥[
阅读全文]
读《诗经》,欣赏古人眼里的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细致入微地把身体的各个部位一一罗列比喻,手,脖子和牙齿像什么,头和眉毛又像什么,眼睛怎么样,笑起来又怎么样,各种不厌其烦,生怕漏掉一个耽误了读者领会。嗯嗯,明白了,人的五官还可以这样一一单列出来解析,挨个说完了再拼凑组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