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孟子.尽心上12-13:以佚道使民 原文:

12.孟子曰:“以佚(yi4,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13.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功),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译文: 12.孟子说:为了人民的安乐而使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易经智慧-侠客详解颐卦六四:动静有时,颐养身心
山雷颐,易经第二十七卦。下体为震,为动;上体为山,为止。一动一静,内动外静。动以养身,从进食到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都是动,身体内部的动;静以养德,从言谈到举止,无不需要戒慎恐惧,面向社会的静定功夫。动静不失其时,身心都能得到存养,是颐卦对于人生的意义。卦一开始就警告初九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尽心上10-11:待文王而后兴者 原文:

10.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11.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译文: 10.孟子说:等到有了文王那样的明王圣主才能干大事,那是普通人。如果是真正的豪杰,没有文王也一样可以干济世救民的大事业。 11.孟子说: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尽心上9:孟子谓宋句践曰 原文: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尽心上8: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 原文: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qi2,屡次)见之。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译文: 孟子说:古代的贤王喜欢贤人的善言,而轻视权力;古代的贤士何尝不是如此?乐于自己的道义而眼中轻视权力。因此王公如果不能尽到礼节,就不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尽心上6-7:人不可以无耻 原文: 6.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7.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 6.孟子说:人不能不知羞耻。能为自己无耻而感到羞耻,就不会再有耻辱了。 7.孟子说:羞耻对于人来说太重要了。用心机巧取豪夺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羞耻。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尽心上4-5: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原文: 4.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5.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 4.孟子说:一切都为我准备好了,我本性俱足完备,回归真诚拥抱至上的快乐。勉励自己推己及人,就差不多是追求仁道了。 5.孟子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尽心上3:孟子曰求则得之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追求它就能得到,舍弃它就失去,这是种情况是追求就能得到的,是追求自身性德。按照道义去追求,能不能得到取决于天命,这种追求不一定能得到,是追求身外之物。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尽心上2:孟子曰莫非命也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 孟子说:莫非天命啊,顺从天命而坚守正道。所以了解天命的人,不会站在有危险的岩墙下面。完成道义而死的人,就是正命了。被束缚没有自由而死的人,不算是正命。 短评: 天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易经智慧-杨时详解颐卦初九:舍弃灵性,飞蛾扑火

山雷颐,易经第二十七卦。初九为下颚,上九为上颚,中间四阴为牙齿。下体震动,上体山止。下颚往上动,上颚止下颚之动,进食咀嚼之象。颐卦是张嘴,进食颐养肉体,养精;慎言以养德,养气。颐卦讲“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过度放纵饮食,不但养不了精,堆成的是一身赘肉,精气就被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1]
[42]
[43]
[44]
[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