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回忆农村和农民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是《论语》说出的农民。接着农人杀鸡接待子路,让自己儿子出来见过子路。则是《论语》说出的农村。
据所经历,杀鸡待客,会的。但吃鸡时,农人和子路谈不起来。引出儿子来见子路,也是因为别人家都这样做。那儿子当是傻站一会儿,又躲开。他们不会有自己的房子。
孔子猜那农人[
阅读全文]
读是消费。花了时间,得有个图电脑,小情人似的。读《边城》,屏一侧就立个书单,自民国到眼下的作家作品一撸串。随便点个:冯骥才《爱之上》。第一句“初恋是两颗心第一次碰撞”。汗毛直竖。啥情况?多大个男人,还说这话。想到曾遇。地铁上遇到个好久不见的她,快五十了。开场白都没有地说“外国男人真好,懂得性技巧”。吓得找弹得转头看扶手。[
阅读全文]
好几年前,不敢在朋友间问“看春晚晚了?”后来,不敢提春晚。后来,提不起兴趣看春晚。后来,看两眼就不看了了。两眼,指一首歌听不到第二句。后来,看春晚像瞟唱,且偷偷的。总之,看春晚像犯罪活动了,犯贱了又忍不住,就去瞟。[
阅读全文]
读沈从文散记
读鲁迅,沈从文,兪平伯,漏几个字,觉得漏了;不会跳行。舍不得。
出门总有的看;过个节日,有的记;吃什么,就会“他要在就好了”....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写不写都是文学。民国那时,一定容易遇上。不然,鲁迅沈从文俞平伯怎么了下笔就有它们。好命,生活在烟云般且也有烟云般记录的岁月。
他们写的景致,对话,都会回翻着[
阅读全文]
多想像沈从文先生这样文心绘目地看人看事———读《边城》第一章《以人民的名义》小说第一章第一段“侯亮平得知航班无限期延误,急得差点跳起来。他本打算坐最后一班飞机赶往H省,协调指挥抓捕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的行动,这下子计划全落空了。广播中一遍遍传来女播音员中英文抱歉的通知,机场上空有雷暴区,为了乘客安全,飞机暂时无法起飞。侯亮平[
阅读全文]
“我思故我在”小试一没上过学的,“我不识字,但识事”。上过学的,“人要讲道理”。上过大学的,“按科学规律办事”。上过大学且具备数理知识者,“我思故我在”。二三国讲中国的事;诸子百家说中国的理;中西之争,分不清中国的理好还是西方的理性好;思想解放运动,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的事和理;当下,不说事不说理,开心就好。[
阅读全文]
理与理性辨
理的王字旁,是玉,里是石头的纹理。玉取之干石,循纹理而得之。
理解,是石中取玉的描述。理会,理论,理清,理断,理......都是派生词。
要义:玉,纹,先天存在。解,断,清论......是取玉于石的手段。
中国人思考的基本元素,方法,目的:真实的天然存在,日语叫客观;可以循理而得之;认识真理。运用它,达到实际目的。
[
阅读全文]
铃兰听风写《女孩女人》,是班门显艺;《红楼梦》是班门弄斧。
四大名著,《红楼梦》最装,像梅兰芳扭捏,霍尊憋腔。一读到“林妹妹说”“宝姑娘写道”,就汗毛全体起立。
其实,男人一做文学,就先几分装了。女人,不做文学,就已然半部《女孩女人》了。
男的做文学,说狗拿耗子,骂的面太大,缩舌。说咸吃萝卜淡操心,以为“行&rd[
阅读全文]
感受《史记》逐字逐句,《史记》可谓。而且是从头到尾,真正得了不起。一读,不由得正经。还会严肃,尤其是心情。不敢跳着读。曾跳过。回翻,凶自己,怎么可以!有时,像看着他在写。他写的,全是自己心仪的,语气,措辞,启止。自己不可能说出来的,被说得这么好,这么对头,常常读到激动。读《史记》越久,越不觉得在读历史,越觉得在读司马迁传。历史写成[
阅读全文]
看徐悲鸿齐白石纪录片后
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徐的马,在甲午海战,五四烧楼,平型关大捷...里来回跑。
齐的虾,就在自家的鱼缸里游啊荡。
徐,亦画,亦交际,有时分不清。
齐就是送给毛主席画,不过是应酬,去送的是画。回到家,还是画。就是个画。
徐多大,海归的派,新潮的谱,中西通吃的架势。落笔就是大家甚至公家样,纵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