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农场两年(十)读王和平回忆农场,像看他在花储蓄,而且花的仅是利息;自己想那时事,像负债的,别说还本金,连利息都还不起。真感到“下放”的,是离开了农场之后。越来越下放。来加拿大玩的一大学同学有问,“如果我们坐上了那样的位置,能不去腐败吗?”自己一点都不敢说不。其时,离开农场已卅余年。而那时的王和平,就是能上调而不去,&ldq[
阅读全文]
昨,议及鲁迅,引来那么多跟议。今,再议
将自己的,名人的,自己佩服的———文章,上下五千年,和鲁迅的任何一篇放在一起,Pk修辞,文意,意境,创造性。能打平手的,鲜寡;超过的,不见。
《左传》可以比以修辞,文意,文境,但创造性不及。文笔得之以孔子,思想遵循着儒家。
《史记》,血浓于鲁迅,文笔宏大于鲁迅,修辞不输鲁迅,但[
阅读全文]
听书《阿Q正传》,回忆起自己读鲁迅的经过鲁迅的深刻,是先入为主的。大人们称陈独秀,李大钊,王国维,至鲁迅,多称先生。先生云者,意在“先”。而鲁迅在当时的名人中,只是个中年人。个头也很小。但是一百多年来,老少皆称作的先生。二十刚出头的妞就职学校,也被称作老师的,意在“师”,“老”则是搭配着要学生不得冒犯之类的托。文革中[
阅读全文]
非洲,无字的上古史郭沫若的《石器时代》,从来读不卒页。大学里讲世界上古史的张树栋老师,把刚走出树林站起来再不扒下的日月讲得比“今天,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还近前生动。下课后,仍不去翻他介绍的摩尔的《氏族社会》。到了坦桑尼亚,出了机场,开出不到二十分钟,无字的上古史缓缓打开于车窗外。部落,游牧,结绳记事,人为食亡的背景,如韧如凿,[
阅读全文]
闲扯逗乐一玉兰花,,很傻大姐,一得暖和,赶在叶子前就把花全给开了,而且是满枝满权的,怒放。不细闻,没个味;一旦嗅到,向肺腑里挤。很贵气的花型,质感美感都很上档次的,偏跳广场舞大妈样的,把少女俏,熟女“你个臭不要脸”的逗,老来的“老年人就要穿得花哨些”的无忌,集在一身,随风荡,敞着头靓。这真是逾过大方的天生朗朗,是女人没个[
阅读全文]
曾去非洲。又想起。值“五一”。
庆祝“劳动”。去过非洲,不会参加。劳,见到了,能压死人。劳动,不是求活,而是致死。如此,却周而复始,“历史终究是前进的,进化的”的话,要有怎么样的铁心铁肠才能想出来。我见到时,就想,生如斯,干嘛不死!庆祝的原意是坟前的悲号,嗑破头,绝望女人的枯目对着已逝的家中顶梁柱....劳动节,是全人[
阅读全文]
清华校庆跳艳舞助兴,那颠颠胸腾腾股坐实:一流和下流能合流。试试,餐前顿一会儿,闭上眼睛,像吹生日腊烛前许愿似的。就是喝一碗粥,都会有是那么回事的仪式感。进门,脱衣,用衣架挂起来,纵然是件T恤,球衣。会觉得自己是那么回事。上床,任何床,一定脱掉外衣。卫生,更是谨遵内外,公私有别的教养。带给别人的物什,怎么都包起来。纵然一张纸。这是给别[
阅读全文]
就像王和平说的这样——又和王和平一起玩儿了这样玩,不嗨,挺养生,适合这东隅已逝,管他桑榆的年纪。高兴。玩伴又是农场时多在一起的伴儿。日语易于学,所以中国的西学多来自日本的转运,是没得选。分成两支。鲁迅等自由知识分子一支,重文艺。加上他们自身的中国学问的功力,使中国有了白话,新文学。另一支,事业型的。蒋介石周恩来陈望道等。重理论[
阅读全文]
感慨系之不说,尚近。开口,好远。悵惘,不但茫茫于目,还胀胀于腹。身心不适,原来是这番滋味。骂和夸,皆于口。耳朵的感应竟会是倒个个儿的。闰土叫“喊老爷”,并不听劝。“故乡,别了!”原来也可以听成“別来故乡!”鲁迅说:“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
阅读全文]
知青反思“沉重地修地球,是我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我的命运”,唱的是知青;上调,就不再是知青啦?见到许多几十年后知青团聚照片,觉得,什么都在,就丢了唱那歌的情怀。而这正是知青岁月留下的不多有点记念意义的东东。觉得。被迫下放,继而服从,终于认命。知青成就。千万青春再一次坐实的是大字不识的翁妪也会念叨出的“时矣命矣,非我之能矣!&rdqu[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