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8)
兰州会议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
1984年8月7日至15日,全国重点中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次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
7月18日,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来信,通知我去兰州参加会议,并将上学期的总结《提问动“天君’,切磋得实益》一文打印300份带去[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7)试教要改革教学方法,关键在搞活课堂教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率先推出的语文分编型实验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这是该社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的一部教材,变一本综合型《语文》为两本分编型教材;这也是建国以来改革实验规模最大的一次教材改革,教育部专门[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6)
洛阳会议班门弄斧,试教鼓励学生质疑
1983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召开洛阳会议之前,我写的《试教初步》,总结了1982年执教《阅读》和《作文·汉语》的想法和做法。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编印的内刊《试教资料》(五)发表了。该所所长张定远先生通知湖北省教研室,让我打印300份[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5)试教初步开头难,高人指点抓关键1982年6月,袁福老校长拿着湖北省教研室的一个通知找我谈话,他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新编了一套实验教材,教育部要求各省市选两个城市重点中学和两个农村重点中学参加第一轮改革实验,他希望我能挑起这个担子,代表华中师大一附中,参加全国第一轮语文教材改革试教实验。而且要[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4)难忘袁校长精心栽“培”(我最敬爱的袁福校长)在武汉市43中安大庭校长的鼎立支持下,1979年9月开学时,我就被借调回母校上班了。
袁校长与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商量,请教导处安排我到初一年级上一个班的课,跟着老教师刘友三学习,刘老师当时执教中央教科所的改革教材《语文》。我的课排在刘老师后面,先听刘老师的课,再去自己[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3)袁福校长千方百计调我回母校(袁校长在武昌千家街华师一附中科技馆前留影)袁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校长,文革前是管教学的副校长。袁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任职校长后重视计算机教学,创办计算机室,开全省风气之先;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派教师外出进修观摩,学习施教的有效方法和经验;积极主动派教师参与教育部和[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2)路遇王场长,改变了我的人生(右边第一人是王仕良主任)王仕良主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办农场的场长。他高高的个子,体魄魁梧,不仅懂农活,尤其善于管理到农场劳动的学生,与学生干部关系特好,团支部、班委会的成员到了农场都听他指挥。我当年只是受他领导的的学生干部之一。1979年国庆节期间,在武胜路新华书店门口,我[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01)
安大庭校长是我语文人生的引路人
恢复高考后,安校长带我调到区重点中学,才真正开始了我的语文教育教学人生。
1967年结束语文师资短训,我被分配到武汉市水厂路中学当老师,到1977年恢复高考,十年一瞬间,虽已成家,却未立业。
恢复高考招生那一年6月,水厂路中学安大庭校长,有一天在教学楼走廊看到我,就笑眯眯地问我:&ldqu[
阅读全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回忆我的十年语文教改,最难忘刘国正先生。(刘国正先生在我的书房与我们夫妇合影)我与刘国正先生相识时,先生是中国的大语文教育家,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副总编辑,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简称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科审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诗人、[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1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人教社三次亲聆张志公先生讲语文教学改革1986年9月22日到10月2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邀请我参加实验教材《作文·汉语》(责任编辑王连云)第一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还邀请了北京著名语文教师张必琨和江苏著名特级教师朱泳燚。该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说,这是人教社建国以来第一次请三位中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