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看世界

忠实记录所行所见所闻所感。
个人资料
博文
(2020-12-13 10:48:55)
和当年来到五七干校一样的路线,只不过是反方向。离开弥勒县,先进入路西县,也是晚上住宿在宜良县城大旅社,也是途经路美邑,然后穿过昆明城,进入二战时候的滇缅公路,来到安宁县,转进昆明钢铁公司。
实际上,过了读书铺,就已经进入了昆钢的地盘,民国时候的缪云台主持的桥钢就在路边。我后来在美国的老朋友,杨梦东先生,英文名字:DickYoung。中缅印战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2-06 10:20:06)
从大砂冲生产队最先离开的是老八路周凯和老伴。老两口基本上就是来大砂冲点了个卯的样子,就回去昆明治病去了。其次是张铁兵。这位中央美院毕业生在大砂冲能干什么?除了偶尔整点墙报,其它时间都是脸朝黄土背照天,真是憋屈。多半是生性独立的他,最终还是败给了严酷的现实,只好接受高干老父亲的安排,一家伙就调回了北京,离开了他本来想要大展宏图的七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29 13:40:30)
大约三个月左右,干校总部深挖狠批“五一六”运动草草收场。插队干部及其家属又各自返回插队所在生产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重新开始。当时,整个弥勒农村都没有通电,在昏黄的“马灯”照耀下,也真是干不了啥正经事。当然,对于老婆来探亲的李云堂,倒是刚刚好。他的老婆竟然是省委大院锁匠李师傅家大囡,其弟就是我同年级同学,姐弟两都曾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0-11-22 18:10:39)

弥勒县革委会——弥勒文昌宫 失学农村闲居不久,五七干校又召回插队干部集中于东风农场叫做黄牛圈这个地方,搞深挖五一六运动。当然的,我们家属随行。这个地方感觉是有很多的平房,我父亲和兄弟与一周姓人家共处一室,他文革前是省京剧院的,出演过杨子荣,郭建光等样板戏主角,他家是两个小孩,一姐一弟。我属于大孩子了,与其他家大孩子分享一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15 12:41:09)
毕业回到新哨公社大砂冲生产队,生活照常进行,我记得我家杀鸡也是插队干部中津津乐道和广泛传播的事。因为我父亲不会杀鸡,怎么杀他也不死!笑死人!我父亲一开始连米饭都煮不熟,经常夹生,锅底一层糊锅巴,上边的米半熟,只有中间可以吃,但是一股糊味。后来他潜心向学,找杨小栗家妈彭阿姨讨教,再加上自己的琢磨,终于成功用铝锅烧出喷香的米饭,然后,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08 13:39:04)
在弥勒一中后期,感觉是文化课渐次步入正轨。这时候来了新的老师,有一对年轻夫妇,是从云南师范学院毕业后分到了弥勒一中教书。马老师是昆明人,据说也是干部家庭出身,而他的妻子,林老师是北京人,为我们教授化学,我那时候的化学特别好,跟林老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她人长得漂亮,个高,谈吐优雅,北京话纯正,光听她说话就很舒服。对了!非常意外的,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01 20:25:24)

我的写作是早已有之的爱好。非常奇怪的,在文革初停课闹革命后,我就有在语文作业本上撰写童话故事,取名叫做《兔子博登布鲁克一家的故事》,是不是受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影响?不记得了。说的是我家塑料玩具小兔子们的家庭生活。全都是拟人化描写,有爸有妈还有哥姐弟妹,一个兔子大家庭的生活.我的习作有供我的小学同学张晓梅和石克莎阅读过。张晓梅家就住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0-25 20:09:07)

说了那么多文革期间在弥勒一中的各种各类劳动,我再来说说文革期间的“学军”。当时,毛主席一句批示:野营拉练好!全国解放军时兴野营拉练,弥勒一中也不甘落后,开始了学习解放军野营拉练。时间来到冬季。我记得是全校出动,背着标准背包,都是学着解放军,背包带要求三横两竖,那年头的军用品倒是不用凭票购买啊!军用背包带,军用绑腿,军用水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0-18 12:11:31)

太平水库劳动结束后,回到学校又开始了校农场的劳动。因为原先的学生数折了近半数去糖厂,所以,校农场的劳动周期就缩短了。我记得是适逢学校菜籽哨农场要添建宿舍供劳动学生住宿,我们八排三班负责进山取砂,然后运回来到菜籽哨基建工地。我们当时的运输工具就是一辆胶轮大车,这要是在当年五七干校长塘子,是要用两匹大马才拉得动哦!至今没有想明白,学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0-11 12:24:49)

在六排的日子不长,因为前面说过的弥勒竹园糖厂开工缺人手,因为甘蔗一年一季,到了成熟的季节,糖厂才要开工,但是临时工也不是那么好找,不知怎么的就把弥勒一中革委会说动了,抽调几百男女学生免费义务劳动,只管吃喝拉撒住,还美其名曰:学工。实则糖厂把钱还是交给了校革委,学校后来用这笔钱添建了一座米面加工厂,此乃后话了。 这样一来,我们在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