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计划经济是充满生机和活力模式在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整个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在中央与地方、统一与分散、政府与生产单位(企业)、计划与市场、供与求等矛盾关系中不断调整中前进的。其中有几次大的调整和整顿对工业平衡协调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称得上是真正的改革。在工业发展的目标、结构、比例、投资、管理制度、方针政策等方面可以说没有哪一个&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在群众之中社会主义究竟有什么“课”可“补”?走资派改革开放以来,有人提出了“社会主义不合格”论,还有什么“补课论”。究竟补的什么课呢?照有些人的说法是生产力水平落后、工业不发展,需要补课。—如果没有生产力、大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就“不合格”。然而任何社会的生产力或者工业化都是一个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农民占多数的国家能实现工业化
中国的农村只能搞农业吗?中国的农村能不能搞工业?中国的农村如果搞了工业会怎么样?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农村实行社会主义的农村人民公社里的社队企业(后被走资派改为乡镇企业)的多年经验对这些问题都提供了回答。新中国农村人民公社里的社队企业的实践,是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平衡的实验性举措,其目标是在于促进城市化发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贫穷后饿死人中国共产党内的走资派和资产阶级右派们否定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成就,抓住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所谓的“普遍贫穷”。他们一直怨妇似地苦诉新中国毛泽东时代那时如何“吃不饱饭”、“挨饿”等,真是煞有介事!不择手段用尽一切忽悠抹黑颠倒黑白无中生有造谣造假来宣传。这里首先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是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历史上看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形
从历史上看,中国在基础工业方面投入规模最大、建立企业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一是“大跃进”时期,二是“文革”时期。“大跃进”时期所建立的企业有少数在“调整”时期下了马,但其中大部分在后来形势好转时又陆续恢复发展起来。与“大跃进”时期其不同,“文革”时期的工业建设却谨慎得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完成文革期间当走资派和右派们大肆宣传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失败”时,难道不为新中国在此后仅三、四年时间就奇迹般地涌现出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感到困惑吗!走资派和右派们大肆抹黑的文革,但文革时期新中国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完成建立成型。在新中国三十年建设史上,跨越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前前后后占了十多年。走资派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工业化大跃进运动功不可磨真正的新中国的完整工业体系,是指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完整统一意义上的工业。这一伟大壮举完全是在毛泽东时代实现的。为此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次艰巨豪迈、功绩卓著的新长征。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胜利实现。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部署下,中国工业化建设初师大捷: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的目标和任务提前一年胜利完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在当时得到全党的确认,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坚持“唯生产力论”的刘邓走资派右倾机会主义者并不甘心自已的失败,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们总是伺机寻求翻案。在围绕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刘邓走资派的所谓“条件不成熟”、“搞早了”、“搞快了”、“搞糟了”的论调以及刘邓走资派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毛泽东关注世界心忧天下的情怀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眺望远处莽莽昆仑,心中涌起无尽遐想,即兴赋诗一首:《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 作者:毛泽东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台故宫文物想疏散给八国联军吗
网上说,台湾"故宫博物院"制定《疏散计划》涉及70万件藏品中的约9万件文物。这个馆藏疏散计划包括拟定撤离文物藏品清单优先级、疏散之运输包装、疏散至防灾预备空间。台湾故宫博物院近70万件文物都是中国的历史见证。这近70万件文物之前因不同战争经历多次的迁移。在1930年间,由于日本准备入侵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将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