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劳动》不计定额不要报酬
《义务劳动》指不计定额,不要报酬, 出自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进行的劳动 。不计定额,不要报酬,自觉自愿地为社会劳动。列宁曾把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工人中产生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称之为“伟大的创举”。是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具体表现。
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报告[20]
(1919年12月20日)
同志们,代表会议的组织者通知我说,你们要我作一个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问题的报告,并且为了能够充分讨论这个问题的最主要方面,要我把报告分两部分来谈:第一,莫斯科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情况和效果;第二,关于如何进一步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的一些具体结论。我只想谈谈一般原则,谈谈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我们党的建设和苏维埃建设中的新事物——使我产生的一些看法。因此,关于具体问题,我只非常简略地谈一下。
刚开始组织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时候,还很难判断这样的事能受到人们多大的注意,它能否变成一件大事。我记得,报道这件事的消息第一次在党的报刊上发表时,那些同工会建设工作和劳动人民委员部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志的最初反应,如果不说是悲观的,至少也是格外审慎的。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根据把星期六义务劳动看成了不起的大事。从那以后,星期六义务劳动有了非常广泛的发展,现在谁也不能否认它在我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了。
的确,我们经常使用“共产主义”这个词,甚至把它用于我们党的名称。但是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就会想到,这里除产生了好的一面外,可能还给我们造成了某种危险。我们不得不更改党的名称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尽可能明确地同占统治地位的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自从社会主义运动中绝大多数正式的党在帝国主义战争期间通过自己的领袖倒向本国资产阶级方面或本国政府方面以后,我们已经很清楚,旧的社会主义已遭到极其严重的危机和破产。为了最明确表示我们不能把那些在帝国主义战争期间跟着本国政府走的人看作社会主义者,为了指明旧的社会主义已经腐朽、已经死亡,为了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这一点,当时才产生了更改我们党的名称的想法。况且,从纯粹理论的观点来看,“社会民主党”这个名称早已不正确了。早在40年代,当这个名称在法国刚开始在政治上广泛使用的时候,它就是小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政党的名称,而不是革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由此可见,更改我们党的名称(它已成了新国际的名称)的主要动机和原因,是要同旧的社会主义坚决划清界限。
如果我们问一下自己,共产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那么我们应当说,社会主义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生长出来的社会,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共产主义则是更高的社会形式,只有在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时候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在没有资本家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是在劳动者的有组织的先锋队即先进部分施行最严格的计算、监督和监察下进行社会劳动;同时还应该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这种规定所以必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给我们留下了诸如分散的劳动、对公共经济的不信任、小业主的各种旧习惯这样一些遗迹和习惯,这些在所有农民国家中都是最常见的。这一切都是同真正共产主义经济背道而驰的。所谓共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构,不拿报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成为普遍现象。自然,在那些为彻底战胜资本主义正在采取最初步骤的人看来,“共产主义”的概念是很遥远的。因此,尽管我们改变党的名称的做法非常正确,尽管这样做好处很大,尽管我们已经完成的事业规模巨大,十分宏伟(现在共产党遍于全世界,共产国际[21]成立虽然还不到一年,但从工人运动的角度来看,它比垂死的老朽的第二国际要强大得多),但如果把“共产党”这个名称解释为似乎现在就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乱吹嘘,会带来实际的害处。
正因为这样,对待“共产主义”这个词要十分审慎。也正因为这样,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见之于实践后就有了特殊的价值,因为就在这种极小的事情中开始出现了某种共产主义的东西。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拿我国目前的经济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这里社会主义的幼芽还很嫩弱,旧的经济形式还占很大的支配地位,这表现在小规模经营占优势,还表现在最厉害最猖獗的投机倒把活动上。可是,当我们的敌人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即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驳我们时说:你们粉碎了大资本主义,而从你们所有的毛孔中冒出来的却是最恶劣的投机性的高利贷性的资本主义,那我们就回答他们:如果你们以为我们能从大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那你们就不是革命者,而是改良主义者或空想主义者。
大资本主义在各个地方,甚至在那些还没有采取任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的国家中,都遭到了根本的破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敌人对我们提出的所有这些批评和反驳都是无足轻重的。大资本主义被粉碎以后,当然会开始出现新的、投机性的小资本主义的萌芽来取代它。我们现在正同大资本主义的残余作激烈的斗争,它转入了各种小投机倒把活动,那就更难抓住它,并且它采取的是最恶劣的最没有组织的商业形式。
在战争环境中变得激烈得多的斗争,引起了最疯狂的投机倒把活动,在资本主义规模较大的地方尤其如此。所以把革命过渡设想成另一个样子是完全不正确的。从现时的经济来看,情况就是这样。如果要问苏维埃俄国现时的经济制度是什么,那就应当说,它是在大生产中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是在资本主义以千百万种形式进行最顽强的反抗的情况下改造资本主义旧经济。和我们遭到同样战争灾害的西欧国家,例如奥地利,与我们的唯一区别就是那里资本主义瓦解得更厉害,投机倒把活动更猖獗,却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萌芽,没有反击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经济制度中暂时还没有什么共产主义的东西。“共产主义的东西”只是在出现星期六义务劳动时,即出现个人为社会进行的大规模的、无报酬的、没有任何权力机关和任何国家规定定额的劳动时,才开始产生。这不是农村中历来就有的邻舍间的帮忙,而是为了全国需要进行的、大规模组织起来的、无报酬的劳动。因此,把“共产主义”这个词不仅用于党的名称,而且用来专指我们生活中真正实现着共产主义的那些经济现象,这样做就更正确。如果说在俄国现在的制度中也有某种共产主义的东西,那就是星期六义务劳动,其他都不过是为巩固社会主义而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完全取得胜利以后,从社会主义中必然会生长出共产主义来,生长出我们从星期六义务劳动中看到的那种不是书本上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当中的共产主义来。
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原则意义就是如此,它表明这里正在形成和开始产生一种崭新的、与一切旧有的资本主义准则相反的东西,一种比战胜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更高的东西,即大规模组织起来以满足全国需要的无报酬的劳动。因此,当今年党中央委员会发出支援国家的号召[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6卷第263—266页。——编者注],忍受着极度饥饿极度困苦的莫斯科—喀山铁路员工首先起来响应的时候,当某些迹象表明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已不是个别现象,已经开始推广并得到群众支持的时候,那就可以说,这里已经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有原则意义的事情,我们确实应该在各方面支持这件事,如果我们不愿意做一个仅仅从反对资本主义这个原则意义说够格的共产党员。从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来看,这还是不够的。应当说,这种运动其实是可以大规模开展的。我们是否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这个问题我现在不准备回答,因为关于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那一运动有多大规模,还没有总的综合材料。我只知道一些零碎的情况,在党的报刊上看到星期六义务劳动在许多城市正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发展。彼得格勒的同志说,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彼得格勒开展得比莫斯科广泛得多。至于说到外省,许多实际了解这个运动的同志对我说,他们正在收集有关这种新的社会劳动形式的大量材料。但是,只有在各种报刊和各城市党代表会议反复讨论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能得到综合的材料来说明星期六义务劳动是否已真正成为普遍现象,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是否已真正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不管我们是否能很快得到这种完整而又经过核实的材料,但是毫无疑问,从原则上来看,除星期六义务劳动以外,我们再没有其他的事可以表明,我们不仅称作共产党员,不仅想做共产党员,而且真正在实现某种共产主义的东西,不只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愿意忠实于共产主义原则的人,都应该拿出全部精力来帮助解释这件事并实际地加以运用。这就是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原则意义。因此,每一个党代表会议都必须经常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并且既从理论方面也从实践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只从理论方面、原则方面来看这件事。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对我们具有巨大价值,不仅是因为它在实践中实现共产主义。除此以外,星期六义务劳动对我们还有双重意义:从国家的角度看,它是对国家真正实际的支援;从党的角度看(我们这些做党员的不应该忽视这一点),它对清除混到党内来的分子和抵制腐朽资本主义环境对党的影响是有意义的。从经济方面来说,星期六义务劳动是必要的,它能使苏维埃共和国摆脱经济破坏并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对问题的这第二个方面,我想再稍微详细地谈谈……[注:速记稿到此中断。——俄文版编者注]
载于1927年10月26日《真理报》第245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0卷第32—38页
注释:
[20]这是列宁在1919年12月20—21日举行的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就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意义问题所作的报告。星期六义务劳动是这次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议通过的决议强调指出星期六义务劳动是走向实际实现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同时也指出它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缓解运输、燃料、粮食等危机方面有巨大作用,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代表会议还听取了有关星期六义务劳动的组织工作的报告并批准了有关的工作细则。随后,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制定并批准了《星期六义务劳动条例》(载于1919年12月27日《真理报》),并成立了负责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的专门机构。
这次代表会议还讨论了关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关于燃料、关于流行病斑疹伤寒及其防治措施、关于莫斯科的粮食情况、关于普遍军训和特种任务部队等问题。——[35]。
[21]共产国际是在1919年3月2—6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的。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代表52名。列宁主持了大会。他在3月4日的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并在自己的报告中论证了提纲的最后两点。代表大会一致赞同列宁的提纲,决定交执行局向世界各国广为传播。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的行动纲领》,指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已经开始,无产阶级要团结所有力量同机会主义决裂,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而斗争。代表大会在《关于对各“社会主义”派别和伯尔尼代表会议的态度的决议》中谴责了恢复第二国际的企图。代表大会还通过了题为《告全世界无产者》的宣言,宣称共产国际是《共产党宣言》宣布的事业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在工人苏维埃的旗帜下、在夺取政权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斗争的旗帜下、在共产国际的旗帜下联合起来。——[37]。
《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为什么不合情况?划分了,使群众有一个观察人们的方向,便于争取中间,孤立右派。》
首先要强调一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凡是批判“左”倾路线错误的,或者“左”倾思想错误的,这种“左”字都是带引号的。中国共产党在近代社会思想谱系中,本就是以《左派政党》的存在。在人类社会哲学谱系中,就是以《左派思想》作为根本性指导思想的人团结起来而成立的共产党派组织。
所以,如果在共产党内的党员思想中对于《左》持有一种反对思维,那么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背叛。
那么《左》具体是指什么呢?
《左》《右》划分的来源,一般都认为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支持革命的一方坐在左边,而那些对于革命采取保守态度,对于斗争采取妥协态度坐在右边,这就是《左》与《右》划分的历史由来。
关于《左》与《右》在中国近代政治中的走向与目标很鲜明,一般早期说来,《左派》的社会理想就是追求社会公平,同情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认为劳动者应该成为社会的政治主体,对于社会中一切不公平或者是影响公平的制度都采取一种积极变革的态度。
而《右派》,则与《左派》相反,他们对于社会变革采取敌视态度,以各种手段阻止发动变革。
从这里,大家就很容易推导出,《右派》在社会经济地位层面,绝大多数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害怕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在社会变革中利益受损,所以才会阻止变革。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左》从来就是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左派》,是社会中推动社会前进的人群。《左派》的着眼点在推动社会公正,在致力推动反抗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在维护劳动者的地位公平权益, 对于社会中出现人上人群体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左派》呼唤社会道德,同时要求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左派》赞颂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爱的,而对于社会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大加鞭挞,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以金钱的多寡转换为社会政治权利的大小必欲消除而后快。总之,只要是一个真正的《左派》。而不是那些赌徒和投机者利己主义者机会主义自私自利的人,因为个人的利益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让少数人自家人亲朋好友先富的人,总是会以社会中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祉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先富为目标的。
从上面对于《左派》的定义来说,是人类近代社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识。当然,在今天西方资本主义思维下的所谓“白左”与社会主义思维下的《左派》,是政治追求截然不同的群体,万万不可同日而语。
一般来说,如果以上对于《左派》的简单定义,也符合如内心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应有之模样的追求的话,那就是一个《左派》。《左派》意识的养成,根植于内心的道德观,对于大多数低层劳动者具有无限的同情,当然大多数本身就是社会基层的劳动者,要不是有一句话说“一切有着革命和进步追求的群众都是天然的左派“呢。
懂得了以上《左派》的政治追求和社会理想,那么再来看看那些动不动骂别人“极左”“左棍”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的是,对于《左派》反感的人,绝不会和底层劳动者共情的。在这些骂人的眼里,从来把自己自视为高人一等。这里必须要强调,这种自视为高人一等,或者本身活着就是把当人上人作为目标的人,即便有些在客观现实中的地位本身也是一个最最基层劳动者,但思想中却从来没有与劳动者或者说无产阶级共情过,这是先天道德感缺失,也是被西方资本主义丛林社会法则洗脑的典型。
因为只有与劳动者共情的人,才会致力于追求社会公平,致力于把创造了社会全部财富的劳动者提升到国家主人的地位,这是人类社会最科学的形态,而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劳动者当家作主奉献了一生的人。是有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最纯粹的革命者。
那些仇视《左派》的人,污蔑《左派》的人。他们要么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对于《左派》追求的社会公平和正当权利报以敌视态度。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那些依靠剥削和欺压得来的利益会受损,要么就是既得利益集团豢养的文人以及被那些文人彻底洗脑的人。那些被既得利益集团豢养的文人,还能从既得利益集团那里得到几块骨头。而那些被洗脑的人本身身为普通劳动者,却总是在维护既得利益集团,这不能不说是生而为人最可悲的一件事。
有的人因为文人和媒体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抹黑和污蔑,对于近代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左”的政策和制度报以批判态度,这里必须提醒这些人,在革命过程中,要对社会进行彻底的革命,必然会对于既得利益集团重新格式化,这是不可避免的革命过程。
而作为一些具体政策有错误的现象,甚至造成了对于革命过程极大的破坏,大家记住,这不是《左派》的革命方向的错误,或者说不是左派政治理想和追求的错误,而是具体的执行人或者是急于求成。没有真正研究客观实际,强行执行造成了错误。或者就是具体的执行者本身就是混进左派队伍中的投机者。这些混进共产党内或是同路的人们采用了一种过犹不及的手段去推行政策,其本身的目的就是在故意制造对革命进程的损害。
如果把执行层面的各种错误算到左派政治理想和追求的错误上,这种思维就是彻底的机械僵化的思维。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你的理想是要登顶泰山,在这过程中,因为走错路导致你疲惫不堪,甚至因为在前往泰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与路人剐蹭事件,哪一个正常人会认为自己的理想是错误的呢? 正确的做法都是会更加仔细地规划道路,争取下次顺利登顶。
从这里得知,那些因为在《左派》在实现自己的政治追求和理想中走了弯路,而质疑《左派》政治理想的进步性的人,是多么的肤浅。
而更有一些诽谤《左派》的人,不仅仅是肤浅可以开脱,就是一种恶,是想奴役欺压剥削他人的恶人,是这个社会最应该提升人格高度和社会认知的人!
因为《左派》的基本政治追求前面已经讲过,只要是一个具有同情劳动者思维,追求社会公平的人,都会支持的!
在社交平台中,有太多的人对于《左派》的政治追求不知其所以然,简单的人云亦云。
毛主席说过:“你们把人们划分为左。中、右,未免不合情况吧?”
《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为什么不合情况?划分了,使群众有一个观察人们的方向,便于争取中间,孤立右派。》
从毛主席这段话的语气中,很清楚的表明了毛主席对于左派的态度,那就是左派是代表着社会中具有进步死亡的那一群人的,这种观点我已经多次结合历史论证了,不再赘述。
所以,如果你是真正追求社会进步的人,是追求社会公平的人,是认为劳动者就应该成为国家主人的人,是热爱毛主席的人,那么你就是先进的左派,是一个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和道德良知的人,别再表现得谈左色变,别和那些‘乏走狗“一个德性。
特朗普:“我会废除(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将把这一切工作回归各所属州,各州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带着对孩子们的爱去做教育工作。”
说完此话,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在享受了支持者们的片刻欢呼后,特朗普接着说:“谢谢,想想看吧,我们每个学生花的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都更多。”
中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它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改革拔尖人才教育的训练和培养模式,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
今年是“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2020年“强基计划”的提出,我国探索改革高校学术英才培养已有46年。近两个月来,武汉大学“雷军班”、清华“巅班”和复旦“相辉学堂”等招生计划陆续引起热议,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各个高校的“创新班”“尖子班”。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些班级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反复迭代。
当优中选优的“尖子生”进入“姚班”后,也面对的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而准备的前沿课程。首席教授姚期智带领团队为学生制定了“深耕精耕”的培养方案,融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先进方法,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首席教授姚期智简历:姚期智是湖北孝感人,1946年12月24日出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跟着蒋介石国民党移居台湾,后在台湾长大、受教育。1967年,姚期智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赴美国深造。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获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1975年9月至1976年8月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助理教授,1976年9月至1981年8月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教授。1982年10月至1986年6月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1986年7月至2004年6月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程与应用科学教授。2004年9月至今任北京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5年1月至今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领导成立了北京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2007年12月6日,姚期智在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应聘担任荣誉讲座。2010年12月30日领导成立了北京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11年1月出任院长。2024年4月27日领导成立了北京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出任院长。
“姚班”的神话吸引着一批最优秀的中国学生慕名而来。.
“姚班”的神话 为《谁》谋利?
转载《特朗普放话:若胜选将废除美国教育部!》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6/24/125631941.html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基督教保守派团体集会上发表演讲。演讲中,谈及美国教育部目前所持政治立场等问题时,他表现得十分不满,并放话,如果在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中获胜,将废除教育部。
据《福布斯》杂志在YouTube上发布的当天演讲视频,特朗普表示,如果自己胜选,其政府将组建一个工作小组,以确保全美各地的中小学都会教授正确的英语和数学课程。
“我会废除(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将把这一切工作回归各所属州,各州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带着对孩子们的爱去做教育工作。”
说完此话,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在享受了支持者们的片刻欢呼后,特朗普接着说:“谢谢,想想看吧,我们每个学生花的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都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在其第二度竞选总统期间抛出“废除教育部”的论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实际上特朗普从2016年首度竞选总统以来,就一直考虑、且多次放话要废除教育部。
报道称,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其政府曾提议将教育部和劳工部合并为一个联邦机构,以作为重组政府部门计划的一部分。据悉,该提议必须经由美国国会批准,但从未真正实施。此外,特朗普在任内还曾试图削减教育部的数十亿美元预算款项。
自美国教育部于1980年作为内阁级政府机构成立以来,不少共和党人一直呼吁废除该部门。与此同时,教育议题一直是今年总统大选的一个关键议题,特朗普以及其他共和党总统参选者此前也试图利用许多家长对某些涉及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教学内容,以及美国奴隶制、不平等和种族主义的愤怒情绪,大做文章。
《拔尖计划15年,清华"姚班"的天才们去了哪儿?》摘录部分内容: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6/24/125631959.html
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它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改革拔尖人才教育的训练和培养模式,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
今年是“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2020年“强基计划”的提出,我国探索改革高校学术英才培养已有46年。近两个月来,武汉大学“雷军班”、清华“巅班”和复旦“相辉学堂”等招生计划陆续引起热议,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各个高校的“创新班”“尖子班”。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些班级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反复迭代。
当优中选优的“尖子生”进入“姚班”后,也面对的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而准备的前沿课程。首席教授姚期智带领团队为学生制定了“深耕精耕”的培养方案,融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先进方法,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我们班里只有我一个人有兴趣做学术。”
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钱班”培养方案在师生共建下经历了几轮迭代。他们建立了导师制,实行小班教学,构建了几十名著名专家教授讲授的讲座课程,让学生出国研修,更关键的,是对课程大刀阔斧地改革,只留下了高强度、高挑战度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研究课程,教授最核心的关键概念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然而,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培养模式,也无法保证每个进入的学生都能保持“领跑”。
拔尖人才的优秀,并不一定意味着创新素养的突出,识别并选拔出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可能是更为关键的挑战。在多年的探索中,“钱班”也在选拔方式上,有过多种尝试。他们曾在高考前,从全国上千名高三和少数高二学生中选拔出几十人举办钱学森创新挑战营,从内生动力、开放性、坚毅力、智慧、领导力五个维度对他们进行测评,再结合高考成绩录取部分学生。
拔尖创新人才究竟该如何选拔、培养,在探索路上的也不仅仅是这些先行的班级。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发布,“拔尖计划”升级为“拔尖计划2.0”,学科领域得到拓展,包括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重视。
2020年,教育部启动“强基计划”,提出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试点,选拔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拔尖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人才,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校校测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在入学之初就明确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强基计划”最重要的调整是,从开始的36所高校增加到39所高校,除此之外,2024年,部分学校在招生中明确数学或是学校指定科目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可直接破格入围或放宽入围倍数或满足第一志愿入围等相关政策,为某个学科领域优异的学生提供入围的机会。
“我不属于前面一小撮颠覆性的创新人才,我不适合做科研,也不想做。就算做了也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只会成为很一般的科研工作者,给基础学科研究做出有限的贡献”。
无论是“拔尖计划”,还是“强基计划”,都在探索实施动态进出的评价机制,让难以适应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退出回到普通班级,同时也让普通班级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相关的实验班级。她觉得,这种动态进出机制是保障优质资源使用效率、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也是探索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
站在本科毕业的十字路口,刘皓与“姚班”的同学们和同龄人一样“焦虑”。他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现实,“博士毕业后是留在学术界还是去工业界?放弃高薪工作当教授能真正地推动科技发展吗?会不会既没有实现生活幸福,也没有实现理想?”
在互联网上,频频能看到人们对于“姚班”毕业生最终去向的发问。自 2005 年创立至今,“姚班”的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都仍然活跃在全球计算机科学的舞台。他们中有人执教于国内外一流名校,有的创立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毛泽东
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对中国人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县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
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
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个消息,刊载了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
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
这两首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58年10月号和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同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发表毛泽东这两首诗手稿。发表时,题为《送瘟神二首》。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改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这两首诗是联章体,通过血吸虫病在旧社会长期流行,危害严重和新社会迅速被消灭的鲜明对比,揭露了旧社会给劳动人们造成的沉重灾难,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及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第一首诗是写历史,描写解放前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肆虐,广大农村凄凉萧条的景象和劳动人民悲惨的处境,深刻揭露批判了旧社会。
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其中“绿水青山”表明江南山清水秀,用山水的“枉自多”来暗示人民之稀少,揭示了血吸虫病危害之严重。
像华佗那样想救死扶伤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毫无办法,以此说明长期以来人民深受血吸虫病之害。
这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
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两句形象地勾画出了广大江南农村遭受血吸虫病危害的悲惨图景:荒草丛生,秽污遍野,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萧条冷落,人们能听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
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两句是作者对时间过得飞快的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
尾联“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两句是紧承颈联而生发出来的。
作者的思绪因“巡天遥看一千河”,又想到天河边的牛郎。
牛郎可说是天上诸神中出身于劳动人民的代表,自然对民间的疾苦尤为关心,所以当牛郎问起人间瘟神肆虐之事,毛泽东便回答说,昔日血吸虫给人民带来的悲哀痛苦,如今已如东流去的水波一去不返了。
这是第一首诗意的结束,也是第二首诗的起点。
第二首诗是写现实,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描绘出新时代新中国的画面,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表达了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
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紧承首联“春风”句的境界,进一步开拓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烂漫风光。
“红雨”,“青山”突出了美丽明艳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其中,“红雨”句虽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将进酒》中的诗句,但与李贺诗句的情调不同。
在李贺诗中,“红雨”触发了诗人的暮春伤感;而在毛泽东笔下,“红雨”却成为明丽的景象:花雨随心洒落,翻作红色的波浪。
“青山”也不再是“绿水青山枉自多”了,而是比旧时更明媚,更新艳,更富有生机了,它也不再是交通的阻碍,而是被人民所征服,成为沟通天堑的桥梁。
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随心”“着意”两词,景中寓情,把景色的美好与作者的内心喜悦之情很自然地融在一起。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紧承“六亿”句,进步开拓诗境,描绘了人民群众劈山治水、改造河山的雄伟壮阔的劳动场面,从而体现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具体内涵。
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是对两首诗的总括,点明送瘟神的主题。
送走瘟神,原本是民间祛灾病、禳不祥、驱瘟神、除恶鬼的习俗,作者用这两句诗表明中国人民消灭血吸虫、送走瘟神的决心。
“纸船明烛”一经烧起,瘟神无处可藏,还欲何往,只好逃之夭夭。
称瘟神为君,用尊称,极富调侃,包含着对瘟神的嘲笑意味,给人一种战胜瘟神的幽默感,表现了作者积极豪迈的乐观之情。
总起来说,这两首诗既独立成章,又有机联系,前首写旧社会之悲,后首写新时代之喜,成为一个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统一整体。
毛泽东还为这两首诗专门写了一段《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同日,毛泽东还致信胡乔木,信中写道:“睡不着觉,写了两首宣传诗,为灭血吸虫而作。……灭血吸虫是一场恶战。诗中坐地、巡天、红雨、三河之类,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过一会,或须作点解释。”
第一首诗写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流行,广大农村凄凉萧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绿水青山枉自多”,中国南方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可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根本不可能成为百姓的福地。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便华佗这样的神医也无法根治血吸虫病这样的顽症。
“千村薜荔人遗矢”,薜荔是一种蔓生的野草,指人居住的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五代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人遗矢”用廉颇故事写出人体弱多病的状态。“矢”同“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万户萧疏鬼唱歌”,千家万户人丁稀少,只有鬼在唱歌。李贺《秋来》诗云:“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毛泽东从视觉和听觉写出血吸虫病的流行之广和为害之深,饱含着诗人对深重苦难下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对黑暗的旧社会的强烈控诉。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由于虫害长期肆虐,人们只好坐在地球上,随着地球的公转茫然地巡游太空。毛泽东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时空意识,对人民的关切之情随着想象飞到天外,遨游广阔宇宙长河之中。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帮助他们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
“牛郎欲问瘟神事”,在中国古代创造的众多神里,只有牛郎织女是劳动者。作为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神,牛郎十分关注瘟神肆虐之“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如何回答牛郎的发问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这样写,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极大地开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写出了旧中国带给人民的灾祸,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难容。
第二首诗写新时代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壮举和人民幸福安康、瘟神被逐的情景,浓情歌颂了伟大的时代和英雄的人民,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义哽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人的思绪陡然由天上转回人间,描绘出一幅意气飞扬的画面:春风荡漾,杨柳轻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六亿中国人民在翻身解放之后,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情,个个像古代圣贤尧舜一样奋发有为。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戮力同心,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景物完全化为了情思,自然景物变得通人心、随人意,人与美景交融一体。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接,就像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绿水青山”焕发青春,大地日新月异。毛泽东是在盛夏时节写这首诗的,然而诗人却沉浸在浪漫的春天世界里。随心翻浪,着意化桥,正说明如今的中国人民正如圣贤那样能够主宰命运,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五岭,指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泛指山脉。三河,指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这两个地名,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铁臂摇”,写农民大力兴修水利。诗人只用两句话,就概括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场面,渗透了“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作者写“送瘟神”,并没有具体写打针、吃药以及消灭血吸虫的过程,而是将其放到全国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去,从而使诗作具有更深广的思想意义。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瘟君”是对瘟神的谑称。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送走瘟神。作者“送瘟神”,却不见瘟神的影子,只是在最后一句才点出它的去向。瘟神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最终会被送上西天。这与第一首中的“华佗无奈小虫何”遥相呼应,表达了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而且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送瘟神》是革命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一描写旧社会,色泽暗淡,人悲鬼欢;其二反映新社会,色彩热烈,一片春意。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热情歌颂了新社会的优越与辉煌。《送瘟神》想象丰富,对比鲜明,语言生动,情致高昂。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既有理想,又有现实;既有科学,又有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两首诗浑然一体,以始终如一的爱民思想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给后人以战胜瘟神,战胜邪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穷力量。
文革中的1972年7月14日晚,中国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任之恭等组成的美籍中国学者参观团及“保钓”运动代表并发表了讲话。
时值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科学界开始学术交流,以美籍华人学者为先锋。
周恩来主要介绍了中苏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并向他们宣布了林彪事件。 当然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此事。
在接见这个代表团之前,周恩来还和一些参与接见的科学家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员谈了一些话,涉及高等学校招生事宜。
下面是其中的一段,取自当时的传达笔记:
周恩来(对周培源):北大应招一些条件好的学员,给科学院培养。 (对物理所、数学所的人)你们是见证,今天说了。 (对杨德中)新学员水平问题怎样?
周培源:新学员水平有困难。
秦力生:科学院从山西招了一百多学员,交各大学培养,都是县委书记的子弟,水平不够。
周恩来(很生气):都给我退回去!
秦力生:也不都是县委书记子弟,反正都是干部子弟。
周恩来:我也知道不都是县委书记子弟。 都退了,名单给我。
秦力生:我和岳志坚同志商量过,觉得这事不好办。
周恩来:你们没一点文化大革命后的样子。 只在旁边说,不敢负责,没一点文化大革命后的样子。 主席讲了,有些地方就是不办。 以后这样就得搬开。
其中秦力生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位负责人,岳志坚是国务院科教组一位负责人。 关于这一问题的谈话就此结束,因为要接见的代表团就要进来了。
对于这一走后门事件,秦力生必须向周恩来汇报,他自己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但是他知道,即使依靠周的权威,这件事也解决不了。
周恩来虽然讲的话很愤激,但显得底气不足,批评了一顿,事情也没坚持办下去而推给了“以后”。
看到一国总理居然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他说的话跟老百姓发牢骚差不多,我们的心情极其失望,因为看样子这批走后门的学员不可能退回。
我们的预料不错。 1976年,这批工农兵学员经历了四年“上大学管大学改大学”以后,毕业分配到我们所里了。
也许是毛泽东说的对,走后门的也有好人,也许是秦力生说的太绝,这批人里也有不走后门的,也许是其中有些不属于这批人,我们无从查对,总之其中有个别学员 还是很努力的,经文革后进一步培养修成了正果,成了骨干。
但大多数人基础太差,不能胜任任何工作,在院里专门给他们开设的补习班里补习一些知识后,一些人员才在不同岗位上得到安置,大多数人最后离开我院,特别是在 后来的经济大潮中下了海。
但是分配到我们研究室的两位山西籍学员肯定属于秦力生说的那批。 其中一位思想严重极左,来所后正逢反击右倾翻案风。 他如鱼得水,推波助澜,进入了所里的政工组,为大众所侧目,不得人心,文革后很快离所了。
另一位不很关心政治,只顾经营自己的事情,但业务一窍不通,且品质极差,甚至小偷小摸,显得很猥琐,为人所不齿,后来调回家乡,居然在一个市里担任了局长, 说明其确为地方干部子女。
没有什么比我们眼前发生的事实更能说明周恩来提到的文化大革命的破产了。 特权在文革前也有,但是以一种暧昧、隐晦的形态出现,如今却变得明目张胆、厚颜无耻、肆无忌惮,连总理都管不了。 文化大革命所宣扬的所谓防修反修目标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越离越远。
在当时,这件事对某院业务工作的实际损害远不及对大家思想上的冲击。 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光环已逐渐褪色,大家开始以“中南海二老”来称呼他们,并在算计他们身后的日子。 报纸上那些仍然疯狂的语句被看作陈词滥调,不屑一顾。
仍然活跃在台上的一些积极分子被看做毫无原则的投机者,不代表任何群众。 无论是前造反派、保守派,都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群众之间的裂痕开始消弥,思想开始趋同。 这些思想变化为几年后的四五事件准备了条件。
即使到现在,为什么连周恩来也退不掉山西的走后门学生仍然模糊不清。 据我们了解,他们确实只是县委一级干部子女,没什么特别显赫的背景。 所以问题可能在于省委一级坚持不退。
周恩来在文革中权倾一时,特别是在林彪事件发生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有人说周恩来在文革中“身不由己”。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我们看到另一种身不由己。 不但周恩来,而且毛泽东在走后门这个问题上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主席讲了,有些地方就是不办”,估计不是一打三反、抓五一六之类。 这样的事,不但要办,而且雷厉风行,层层加码。 不办的事,只能是精兵简政、不许走后门之类。 “
林彪说,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看是什么话了。 和自己利益抵触的话,说不办就不办。周恩来、毛泽东只能听之任之,特别到了文革后期更是如此。 有一股比“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权威更厉害的无形的力量,即走资派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在左右着一切。 周恩来、毛泽东他们不得不顾及这个政权所依靠的基础,即各级干部阶层的利益。
毛泽东诗词欣赏
念奴娇 昆仑(1935.10)
作者: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也同此凉热。
【原注】
前人(编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着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米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赠送之意。
【作法】
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作者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代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赏读】
《念奴娇·昆仑》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词,其主题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毛泽东的胸怀在这首词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其气魄之大堪称穷尽八荒,涵盖寰宇。那么,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词的批注中曾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 “改一句, ‘一截留中国’,改为 ‘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当读者在读到 “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也许一定会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从来都是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毛泽东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以上也可说是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
再谈此词的艺术之美。对于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 (即昆仑)出来帮忙了,作者 “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词之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作者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高屋建瓴地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泻千里之感,从大象入手,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两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 “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
关于 “飞起玉龙三百万”,作者有两次自注。第一次在1957年年初,注中云:“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这则注特地点出孙行者征服火焰山的民间传说,是有深意的。它表明作者非常敬佩孙行者,而且其与 《昆仑》词所蕴含的要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作者写昆仑山的 “过”时,则化用 “微禹,吾其鱼乎”的典故,直接地道出昆仑山的积雪使 “江河横溢”,为虐成灾,殃及苍生,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昆仑山的形象,经过 “横空”“出世”“莽” “阅尽” “飞起” “搅得” “横溢”,层层铺叙之后,使读者的心灵为之震撼。至此,诗人奇拔的意象却突然一顿,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几千年来,昆仑山作为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有功也有过。可是,有谁从国计民生的高度对昆仑山做过公正的评价呢?只有放眼乾坤、纵观古今的历史巨人,才会发出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的慨叹。这样,就把昆仑山的自然运动与人类的兴盛衰败联系了起来。
下阕,作者挺身而出,直面昆仑,用力于 “而今”,直抒己意。“而今我谓昆仑”,作者直接向昆仑山发难了。“我”是指包括作者在内的革命力量。上阕写昆仑,它的形象够高大了,它的力量够雄伟了;而在下阕中, “我”却要抽出耿介的倚天之剑,把这么 “高”、这么“多雪”的宇宙奇观裁为三截,分赠三家!经过如此奇特的畅想,经过高大雄伟的昆仑山的反衬,使读者不由得不深信, “我”实是古今无双、寰宇无匹的伟人!李白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是抒发自己的抱负,与作者引用倚天剑典以抒发裁昆仑山为三截的抱负无法相比,此词中“我”之所以伟大,根本原因在于“我”胸怀改造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样,就把昆仑山这个客体与 “我”这个主体连接起来。
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 “华北事变”,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何梅协定》,此协定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共中央酝酿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于当年10月填这首词,也许是受时局的激发。作者认为,只有打倒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 “太平世界”,昆仑山之类 “有罪”的大山也就可以化虐为利了,环球就可以 “同此凉热”了。作者的这种共产主义理想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寄寓于对昆仑山的新颖立意和瑰丽设想之中。
最后两句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宜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作者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