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我的青年时代(十六)—三线建设(二) 我进入山沟的第二天,刚刚和老丁从草棚食堂吃过早饭回到‘办公室’,暂时把我的办公桌安置在老丁旁边,因为我们技术部门暂时就我一人,我该做的工作已经在出差上海期间完成,我与何师傅相约在山沟工地回合,再商量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所以,我坐在老丁旁边,多半为他打杂,帮他整理214工程指挥部,部里及国防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石库门房子里的故事(六)—乘风凉(下) 在六十年代的一个夏天,连续数天35°以上的高温,按照上海市政府规定,工厂发放冷饮(棒冰,雪糕或冰砖)和饮料(盐汽水或酸梅汤)。一般科室限量发放冷饮,车间不限量供应饮料。许多女同志总是设法用塑料瓶装些饮料回去让孩子晚上喝。当时,即使这些饮料也很稀罕,家里没有饮料喝的孩子见了邻居的孩子喝饮料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1-11 12:54:38)
我的青年时代(二)我们的老师在我们读完高二时就开始抓我们的复习迎考。在我们的晚自修时间里,我们的班主任曾让老师几乎每天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后进同学给于鼓励,对班上十来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总是鼓励他们报考上全国重点大学。但我们几个还是比较幼稚、贪玩的,总是不太介意老师的用心良苦和谆谆教导,还经常在晚自习时间里去看电影或看小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6-01-07 19:01:43)
忆青年(一)初中毕业后,部分启东同学回启东县了,因为启东县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一般具备初中文化的人回到家乡可以混个公职,或上个师范学校进修一下当个小学教师,至少可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有部分同学继续留在崇明县参加高中升学考试,他们基本上都考取了崇明中学和民本中学。当时崇明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民本中学在崇明县也是一所不错的中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1-03 18:19:04)
忆少年(二)回到老家半个月以后的一天,我骑着脚踏车去镇上玩,我们小学时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大家似乎都长大一些,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前途来了,担忧着能否继续升学读书,他们都是镇上比较富裕的商家子女,读书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都知道我的父亲和哥哥都在上海,而且我曾在上海读过小学,他们就是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去上海读中学?当他们知道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1-03 10:08:16)
有感于‘几坛’游览我上网游览之初衷是为了解解闷,因为离开了祖国,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来到了异国他乡,又语言的碍障,没有所能及的事,似乎隔离了这个世界。一度真想‘打朝回府’。后来,感恩节我儿子带着孙子,孙女来看望我们,见我闷的慌,便建议我上‘海外华人第一大门户—文学城’网站,并当场为我申请博客,可以在博客上发表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石库门房子里的故事(六)—乘风凉(纳凉)(上) 回忆起六,七十年代上海的夏天,天气没有那么炎热,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家家里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居住的房子又没有现在这么宽敞。每当夏天的傍晚来临时,每家人家都早早吃过晚饭,把孩子喜欢乘风凉的地方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再在上面泼些凉水,好让晒了一天的热量散去,使孩子们乘凉时更凉快。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石库门房子里的故事(四)—苏州爷叔一家 我刚读大学时,苏州爷叔也才来这里不久,当时,他还孤身一人,住在从客堂间拦出的一间才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他穿着平常而整洁一个人默默地很早出去,又一个人默默地很晚回来,几乎与所有的邻居都不发生任何关系,偶然遇见邻居也只是笑着点个头打过招呼后出去了或关进了自己的房间。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的青年时代(十五)—三线建设(上) 七零年的夏天,我报名参加了三线建设,当时还不到三十岁。这是我主动要求去的,也可以说是被迫去的,只要你们看过‘我的青年时代(十四)—涉世之初’的博文,你们就知道我参加三线建设的原由了。从其意义而言有三个方面:首先,参加三线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号召,是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就我个人而言是为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5-12-28 03:22:21)
我的青年时代(十四)—涉世之初 我在上海参加我国第一艘‘051’蒸汽动力装置试验回到大连以后,大连市的文化大革命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两派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军队已经进驻工厂,从大门进去的跨越铁路的高架大道两旁,搭起了用跳板和木方搭成的台阶,一直延伸至厂区大门,台阶上站着许多低着头挂着现刑反革命分子、牛鬼蛇神、狗头军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