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博文
《唯识简介》上慧下律法师讲(13)【摄一切法尽】底下,【空有三性】【空遍计执】这个「空」是除的意思,遍计所执,我们一定要除掉它,留下圆成实。所谓的空是不实在的,所谓的虚妄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谓的遍计执。把笔拿起来,遍计执就是迷于缘起,就是在缘起法里面迷失了。人类都是这样子,这色身是假的,他就认为是真的;名、利、色这三关,不是真的,他牢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唯识简介》上慧下律法师讲(12)好,五十二页,【四分】,四分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因为是色法不是心法,所以因为现量、比量、非量都是识的量,所以跟色法没有关系,所以说相分并没有;见分呢?【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还有自证分就是【诸八识】,诸八识就是说八识统统有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识,【谓真妄和合,非一非异,】这什么意思呢?真妄和合就是本性是真的,无明是妄,悟道当然就是真的就是本性了,迷了,无明就是妄,非一非异,你也不能说真妄是一,真妄如果是一的话,那佛跟众生就是同一个了,非异,你也不讲真跟妄有什么不同,真跟妄如果不同,众生永远不能成佛,佛也不可能救度众生,所以非异,也不能讲不一样,非一,也不能讲一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㈢微动:第七识(意根)即前第六识之根故曰意根,亦名生灭心,即此意根识心,即一切时中俱起微细刹那生灭之心念也(亦恒亦审之思量)。然前六识念念有间断,而第七识生灭心自生自死,刹那刹那、念念生灭不停,盖覆原来面目,】就是我们的本性,【故曰恒行无明也。】永远的。所以这个我执很难断,法执就不必谈了,法执是菩萨断的,我执是很难断的,恒行无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果说我们修外道的,不是修佛道的无漏慧,我们就会偏向于意识的净化,但是因为他没有无漏的智慧,所以产生了这个意识状态是暂时降伏第六意识的分别,暂时降伏这个执著,他就会偏向于精神上的领域,也就是说像外道所修的个无想天、四空天,他就没有色身了。人刚好是两个甲跟乙的圆圈圈的交会点就是物质跟精神,譬如说昆虫、马、人、畜生,就会交会在物质跟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分——“体”、“相”、“用”。】体呢?就是【法性(空);】相呢?是【现境(假);】用呢?是【生灭】(底下)后面一个【(变)。】体——法性(空),就是我们的本体,一切都是空性的,充满着智慧,智慧又不是任何东西,它也不可以用尺寸来量,也不可以用六根来感受,也不是任何的语言任何的外相,这就是说清清楚楚的平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再来看三十六页,【(K)】【K】,K画一个三角形上面叫【种】,底下一个【现】行一个【种】子,画一个三角形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不可能超过这两种情形,哪两种情形?就是【因果同时】跟【因果异时】,什么叫做因果同时?譬如说我八识田中有一个种子,我前世已经有修行,也亲近过三宝,我现在很喜欢来听闻佛法起现行了,因跟果起现行,现在就在作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么这个习气很容易看得出来,比如说一个人讲话,他的习气很重,对不对?手势就做得很大、很夸张,很夸张,你看一个人在讲话,就知道这个人习气很重,虽然他学佛学十年,他讲、讲……咦!这手就自然抬高了,手就自然……是不是?这个动作出来,习气。你每天泡牛奶、泡牛奶,泡久了,把这些牛奶倒掉,这个杯子里面就有牛奶的味道,就有牛奶的味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没有根本依那什么都免谈了。好!诸位再看27页,27页这个表格就是眼睛要看得见,必须要具足九种条件。【九缘】就是要九种条件眼睛才看得到,第一个【空】,空就是距离,眼睛必须要有一点点距离,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够看得到,你曾经看书这样看的吗?(师父做书放在贴眼睛上有动作)这个没有距离你能看书吗?没有,那就是说必须要有距离,距离,眼睛第二个条件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⑶前五识即近今心理学上之所谓感觉。】feeling,feeling,feeling,feeling,感觉。【⑷第六识亦即所谓知觉。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各司一事,】比如说眼睛它是看这个色尘产生的眼识,耳根对这个声尘产生耳识,鼻就对香产生鼻识,舌就对味产生舌识,身就对触尘产生身识,所以前五识是各负责一件,那么就是对外境,【惟第六意识能为前五识之总合作用。】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51]
[252]
[253]
[254]
[2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