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去年和妈妈外出度假,妈妈心情大好,坐在向海的房间里,和我们扯她的家事。以前只知道妈妈家族出了很多“地主恶霸”,没想到家族里也出了个现实版的“余则成”和“张公甫“(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的主人公,地下党员)的结合体。 “余则成”是外婆的亲弟弟,出生名门世家,风流倜傥,表面是大酒厂的老板,家族企业的继承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们在外公外婆简陋的乡下小屋里住了半个月,日子过得很惬意。外公外婆天天早起,外公在户外做自创的早操锻炼身体,外婆升火给全家做早饭。一对老夫妇用福州话在房里房外开玩笑,一问一答。多年后,我读过很多名人对下放那段日子的回忆,往往是苦涩中夹杂着无奈绝望。看不开的,或者沉尸湖底,或者悬梁自尽。把苦难的日子过得如此甘之如饴,我只见到外公外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前言:朋友知道我是一个具有怀旧情结的人,特地发了一组厦门火车站的今昔照片。照片中,1957年刚刚建成的厦门站只是全木结构的一排小房子,月台上停靠着让人怀念的蒸汽机车。1984年,火车站新建的大楼投入使用,它是梧村田园中的一栋壮观现代建筑,周边还有不少农田。站在火车站的高处,梧村社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往远眺望是水波潋滟的沅当湖。2014年,厦门火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水莹生下老大后不久,鹏得了重病。这次的病来势凶猛,鹏严重贫血,虚弱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只能靠经常性的全身输血维持着。鹏自知得了绝症,担心活不长了,心情很沮丧。他对玲说,他很想念母亲云,又担心这辈子的遗憾太多,心愿未了,无颜到黄泉之下面见母亲。 几十年来,玲已经习惯了鹏照顾她。鹏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又当爹又当娘,还有繁重的设计任务。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琴展在美国学的是工程专业。她牢记鹏的叮嘱,不时给康伯父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爸爸说过了,担保书是伯父出的,机会是别人给的,一定要记得别人的大恩大德,以刻苦的学习和优异的成绩报答恩人。 琴展每个学期都考第一名,几乎门门功课得A,连学校的白人教授都说她是建校150年来的奇迹。这位小个子的中国女生,有着象爱因斯坦般聪明的大脑。琴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水莹十七岁时,鹏连着给琴写了几封问候信,都没有回音。这是从未有过的状况。琴总是很及时请人为她写回信的。想到四少已经88岁了,玲不由担心起来,感觉四少出事了。 终于,玲忍不住了,对鹏说她要回厦门打听四少一家的近况。当时几乎家家都没有电话,想要得到最快最确切的消息,只能回厦门一趟,去拜访亲戚。玲不顾身体虚弱以及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坐上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两年后,九十高龄的琴母无疾而终。鹏带着妻女赶回厦门奔丧。四少和琴没有从新加坡回来。琴说四少年事已高,不宜长途旅行。他们汇了一笔钱过来,吩咐以他们的名义送很多花圈和挽联,丧事要大操大办。吊唁琴母的花圈摆满了整条小街。玲在琴母的棺柩前痛哭流涕,几乎昏死过去。她太明白这家人对自己的好了。四年前琴母为了她的病,特地跑去南普陀为她烧香祈福。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琴展十个月大时,玲父特地从下放的福建山区坐火车回福州,把琴展接到乡下抚养。鹏和大女儿水莹到火车站送别他们。水莹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外公。外公个子不高,圆圆的秃脑袋,笑咪咪的,很像弥勒佛。在托儿所里,老师嘴里的老地主都是凶神恶煞的,很吓人,外公却长得像菩萨。“原来地主也有长得面善的。”水莹这样想着,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接受的教育起了小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玲和鹏婚后三年内生了两个女儿。怀孕和生产的过程均不顺利。玲怀第一胎的初期多次出现流产征兆,靠着卧床休息和吃中药,总算把孩子保住了。生产的过程很痛苦,分娩后玲的身体虚弱无比,去医院看病打针时,出了医疗事故。医生将针注射在玲臀部附近的动脉上,导致玲的右大腿肌肉萎缩,一只脚大,一只脚小,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玲坚持不懈上医院做了将近一年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经过三年多的筹备,1954年,四少,康(四少的长子)和四少的侄子昌在新加坡创办了丰隆公司,经营南洋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因为在战时积累了丰富的贸易经验和良好的人脉关系,丰隆公司可谓轻车熟路,业务一日千里。当时,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的很多厂家产品销售困难。厦门最大的一家食品厂五千箱罐头食品积压。四少的公司将五千箱罐头食品买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16]
[117]
[118]
[119]
[1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