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工作组(下)当天晚上,当蒯大富带着三名同学前去人民代表大会堂河北厅,等候了大约一刻钟,周恩来带着两个人到了,周恩来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这位是你们江苏的省委书记江渭清同志,我带他们两位来听你讲话,你不会反对吧?”这个晚上,蒯大富和他的三位同学,从七点多讲到十点多,又讲了三个小时。他讲完之后,又[
阅读全文]
文革工作组(中)刘少奇为什么这样做,难道他真的是坏人?答案不能轻易做出。因为他有苦衷,党内斗争历来残酷无情,台上台下两重天,整人和被人整结局完全不一样,只要能在台上掌权,就留得青山在。也许是冷静了,他才认识到毛泽东思维的深邃和他那坚如盘石的,无法撼动的政治基础。因此他只有一条路:积极参与并领导文化大革命,试图把文化大革命纳入1957年的[
阅读全文]
三文革工作组(上)(本节较长,分三段贴出)1966年3月26日,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应邀出访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三国。4月19日刘少奇出访回来,飞机降落在昆明后,他发了两封电报,一封给周恩来并请转呈毛泽东,一封给邓小平,要求和陈毅一道视察西双版纳。这时,他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电话紧急通知,要他们马上到杭州去出席毛泽东召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阅读全文]
二四清运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的内容,一开始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在二十三条公布后,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四清运动前承三年灾难,后启文化大革命,是毛刘分化的重要过程,后被文革吞噬。为什么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众说纷飞[
阅读全文]
一天津讲话
194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指导城市接收工作的刘少奇在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派下,来到天津。在这座中国北方工业重镇发表了著名的也备受争议天津讲话。
刘少奇去天津的背景是:华北局党委书记薄一波写信给中央,汇报了天津解放后工人要起来夺财产,资本家那头情绪不稳定,天津的社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的一系列情况。共和国的领袖们,知道取得[
阅读全文]
王光美,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父亲王治昌,字槐青,天津人。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获商学学士学位。后被清政府授予商科举人。王治昌从日本回国后,除去在天津教了几年书外,其余时间差不多都在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民国政府的商部任主事、佥事、司长一类职务,中间还代理过农商总长。1918年12月,他被农商部委派考察欧洲和美国,任务是了解这些国家[
阅读全文]
强弩之末之二
9·13事件后,国内政坛出现了一系列戏剧性变化。许多原本被打倒或者靠边的党政军要人差不多完全平反,文革开展差不多六年后,又重新回到原点。只是还有一些令老干部们不能彻底舒畅的遗憾,他们在弹冠相庆的时候,心里还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多数单位执掌牛耳的是权力新贵,即便是在他们担任主要领导的领导班子里,他们还面临造反新人的掣肘[
阅读全文]
强弩之末阶段(1971年9月3日——1976年10月6日)之一
九大之后,本应进入休整期的高层并没有平静下来,两股力量发生了激烈的对撞。
一股是毛泽东的力量。从现有的数据看,让林彪成为接班人可能既是毛泽东的本意,也是为击垮刘少奇集团的一个权宜之计。毛泽东原本可能属意林彪接班,有两件事导致毛泽东改变初衷:一是林彪在5·13事件中无情镇压左派,暴[
阅读全文]
防守与权力再分配阶段之三(前两节为悲剧的诞生七和八。没在意打错了,请谅解)下面再看看两组资料:党政领导:中央委员53人,占九届中央委员31•1%;中央候补委员17人,占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5•5%;合计70人,占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25%。九大新选举的中央委员170人中,部队将士有75人,占44•1%;而在109名候补中央委员中,军队将士有[
阅读全文]
防守与权利再分配之二在强大的军心和民心面前,即便是伟大的政治家,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顺从、让步。近代史上最大的悲剧出现了。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操持群众运动的高手,遭到了自己的缔造的部队的狙击、在自己发动起来的群众的一派喧嚣声中,败下阵来,从理想云层跌入世俗的谷地。本想依靠解放军保驾护航,哪知道解放军会成为一座无法避让的礁石,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