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于俭,儒在心柔软
国家强大的今天,儒学复兴已成必然。可是对儒学的夸大与否定仍然不绝。夸大者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否定者称其是封建统治的工具。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儒学仅是可供学习的道德理念。如从普及角度,说儒学为道德理念并非错误。若要深探儒学,它就远远不够。要知儒学真谛,应该首先明白何谓道德。道德常被认为是由“谦虚,尊重[
阅读全文]
圆融于理,圆润于事
笔者曾经说过“无论主义的魅力有多大,人最终是跟道德走的”。人们甚至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道德。在传统文化里,人们强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理念,从而产生各种社会伦理。但是,社会伦理多种多样。不同的文明有着自己不同的伦理取向。而且,所有伦理理念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来不会一成不变。[
阅读全文]
幽默的禅,微笑的然
自六祖慧能后,禅的含义渐渐地从传统的“禅那”转向与行住坐卧紧密相连的生活禅。即在生活动态的瞬间,以各种参究方法直指人心,彻见本性;例如,机锋,棒喝,话头,等等。许多人熟知这些禅宗公案;但他们却很少关注生活中最普通的禅–幽默。知识的发展,使得人越来越热衷于思考。逻辑的链条将人的觉知紧紧地捆绑在语言的SENSE。[
阅读全文]
工于当下,拙于永恒面临有限人生,永恒对人类的吸引是巨大的。各种宗教无不以此作为争取信仰者的工具。而各种社会政治流派,也往往以各种永恒的理念来向人们证明自身的真理性。当下与永恒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在现实中,当下比永恒更重要。这是因为永恒往往表现在理念上,停留在将来时;而当下往往是具体事物。因此仅将永恒理念作为参考,而实事求是地在具体[
阅读全文]
自由从自然始
如“爱”一样,“自由”含义也容易误读。人们在许多场合触碰到自由信条,而没有仔细想想到底什么是自由。自由一词出自西方,原本内涵属于哲学概念;是指“没束缚”的状态。既然是哲学概念,它必与精神相连。因此,自由的属性必然是内在的,个体的。因为任何束缚都是人们自己加上去的;就像仇恨与贪婪的习性紧紧地捆绑与束缚[
阅读全文]
存在即合理,存在也即不合理
黑格尔有句名言,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他《法哲学原理》中的原话为:“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意思更多是以“事出有因”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事物。但是,这句话也常常被人不恰当地运用于许多场合。当它被不恰当运用时,其原有[
阅读全文]
给人于空间,给己以内涵
作为沟通的媒介,语言建立起人类交流的渠道。但因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立场视野与感情归属的等等差异,人类语言交流也普遍存在着相当多的误解。人们常常发现,对话双方在价值理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一致。由于这些差别,交流双方会导致对它方的误读;因此产生情绪对立而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诉诸暴力。然而,能够避免这种不良倾向的方法[
阅读全文]
婵娟时
五绝仄起
意静烟波散,心平草木坤。
月霜篱院径,丹桂启乡魂。
一年一度的中秋又来临,今夕没往常那么多思绪。明亮安静的夜晚,漫步于庭院中,一丝桂花香使得家乡那片片金色之景现于心中。平静的乡思别有一番风韵。
[
阅读全文]
爱是个被用得最多,但也可能误读最多的字。笔者一直有个愿望来写文章说说爱的精神含义,用以区别爱的世俗之解。通常在生活中,人们将由主体对客体产生的欢喜感觉称之为爱。但那仅仅是世俗之爱,而非精神之爱。世俗之爱与精神之爱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产生于分裂的内心,后者感悟于直觉的精神。以逻辑二元为基础,生活中人总是对感知进行分别与意识加工;从[
阅读全文]
自然非使然,更非想当然
“道法自然”也许是道德经里最重要的名言。它是老子关于道的表述里最重要的话。可是,这句话的含义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理解,“道法自然”通常被解释为,道遵循自然规律。这种解释只能是俗解。为什么?因为此解释的弱点是,它隐含人与道可以相互脱离;因为自然规律往往被科学认为是独立于个体外的客观规律,或者是不以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