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工于当下,拙于永恒

(2016-01-23 06:53:36) 下一个

工于当下,拙于永恒

面临有限人生,永恒对人类的吸引是巨大的。各种宗教无不以此作为争取信仰者的工具。而各种社会政治流派,也往往以各种永恒的理念来向人们证明自身的真理性。当下永恒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在现实中,当下永恒更重要。这是因为永恒往往表现在理念上,停留在将来时;而当下往往是具体事物。因此仅将永恒理念作为参考,而实事求是地在具体事物中寻求公正才是人间正道。如不能如此地“工于当下,拙于永恒”,人就容易走入错误的道路。共产主义合理性在于其平等含义。但是将它作为永恒真理而凌驾于现实。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了其错误。同样脱离现实地出口“普世价值”(以非自然方式),也必然会走入相同的极端。对社会问题是如此,对人类精神道路就更是如此。

笔者在此着重讨论“工于当下,拙于永恒”对人类精神探索的重要。通俗地说,人类精神探索是自身心智产生觉醒,从而有对存在真谛的通透。哲学思辨上,它可被形容为对绝对真理(永恒)的获得。但是,这个途径从本质上是“为道日损”的道路。而这天天要损的恰恰是我们的思想。为什么是如此呢?因为所有思想都不属于当下,而是头脑中的理念流。它使得觉知与当下存在产生间隔,这正是人通透当下存在的障碍。正因为思想理念可以用来表述永恒的某些特性,它使得人误认为思想可以完整地表达永恒。然而,思想仅仅是人类认识局部的工具,它永远无法成为通透存在整一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思想需要逻辑,而逻辑意义存在于二元对立的SENSE中,没有“上”,人无法理解“下”;没有左,人无法理解“右”。两者既对立,又MUTUAL REFERENCING。它们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从而使得人心深处形成意识的分裂。所以,这种分裂的概念流无法表达存在真谛,因为存在整一是不分裂的。然而,哲学家们总是企图用“为学日增”的思想来描述永恒。可是,逻辑又最终将他们推到一个思想极点。即,人们仅能用一个没结构的名相表达存在真谛。它要么是“绝对精神”,要么是“道”或者“神”。这是一个言语道断的地方;但却是经验感知的开始。同时,它也是回归当下的开始。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说“为道日损”的道理。他告诫人们,道源于觉知存在的当下

佛陀的一生也是遵循“工于当下,拙于永恒”的原则。他从不讲永恒真理是什么,却总是告诫人们把握当下这个通向真理的道路。 “工于当下,拙于永恒”的原则也是鉴别宗教本身的标志。当一个宗教教义仅仅在描述永恒真理,而不注重探讨通向真理的道路时,这个宗教精神就已经开始消亡。虽然,思想逻辑可以描述永恒的某些特性并给人于启示;但它同时更是一种障碍,使得人们重新回到理念流的状态。当有人喋喋不休地讲永恒真理时,最好的办法是离他远去。真正的永恒是存在的,但它从不跟随理念。它恰恰存在于当下的深处。虽然,佛教常常用“空”来形容存在整一的特性。但是,那只是形容“自我意识”消失;而不是其他。“空”不是虚无,而是对立消失的然。永恒就在当下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Redcheetah 回复 悄悄话 -:)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兰' 的评论 :
谢谢。
绿兰 回复 悄悄话 大赞!含金量好高!谢谢博主分享!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中间小谢' 的评论 :
这里的“当下”是直觉感知,而不是有逻辑思维的目前事物。也许没佛教修行经验,所以你没明白文章的意思。你所说的绝对与相对都还是逻辑理念。问题是,逻辑表达不了绝对真理。
中间小谢 回复 悄悄话 即是务实。读《原始佛教〉一书:佛陀务实。
永恒是绝对真理,当下是相对真理,好比火车的目的地与铁轨的关系。火车要压在一尺一尺的铁轨上运行。
绝对真理不仅仅是参考。譬如海子梵高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绝对的追求即是当下的追求,方有他们伟大的创作。常人没有这样深刻的悟性、忠诚和创造力,故才适宜先生那样的指导。
佛陀则是按众生根器而教。我觉得佛陀自己或对菩萨应该是绝对相对合一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